(共24张PPT)
新华社专访
演讲准备——了解长征
纵横14省
长驱二万五千里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
经过14个省
跨过24条大河
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
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定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演讲准备——了解老山界
资料链接
老山界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党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越老山界: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年6月—1996年5月)
男 享年90岁 江苏 无锡
战士
共产党员
宣传思想阵线领导人
建国元勋
革命家
初读文本,了解事件
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并标注拼音。
2.整体感知文章,从文中找出一句可以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
惊惶( )苛捐杂税( )缴( )
欺侮( ) 篱笆( ) 骨碌( )酣然( ) 蜷( )曲 缀( )
矗立( ) 咀嚼( ) 呜咽( )
kē
hān
jiǎo
quán
jǔ jué
yè
lí
ɡū lu
zhuì
字词学习
wǔ
chù
huánɡ
初读文本,了解事件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可以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提示
内容概括围绕: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战胜/跨越老山界。
初读文本,了解事件
整体感知,理清翻山过程
根据提示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绘制红军行军路线图。
时间____地点:山腰
事件:___________
时间:____
地点:_____
事件:造访瑶民
时间:____
地点:_____
事件:黑夜行军
时间:____
地点:雷公岩
事件:_____________
时间:____
地点:_____
事件:休息下山
时间:____
地点:山腰
事件:______
下午、傍晚
山沟
黑夜行军
山腰
雷公岩
山顶
天黑
夜里、半夜
黎明
次日下午
造访瑶民
山脚
山腰露宿
翻越雷公岩
休息下山
梳理翻山经过
顺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叙事线索,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聚焦课文,品读“难翻”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难” 在何处?请跳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并进行分类概括。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行路难
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睡觉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吃饭难
伤员众多,敌人追击 处境难
难
细读文本,确定主题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______ 的队伍战胜了。
“不要掉队呀!”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______的队伍战胜了。
团结互助,意志顽强
勇敢无畏、乐观积极
爱护群众,军纪严明
吃苦耐劳、信念坚定
......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什么?
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奇”在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火光与星光相接,景象壮观。
蕴含着作者自豪、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嘲讽国民党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消极抗日的行径。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运用拟人的手法;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
“笨重”一词,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马匹、装备,行动困难,由此更突出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环境描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泉水比作银子;
写出树木茂盛,泉水清澈;
烘托出红军战士畅快的心情;
赞颂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环境描写;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形容耳朵听到的声响;
烘托出雷公岩的寂静;
赞颂了战士们为了革命敢于战胜一切艰难的大无畏精神。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巨人矗立,把山谷比作一口井。这样写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mín
七律·长征
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老山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