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六上·坪山期末) 科科尝试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但他觉得观察到的图像太小了,如果要让图像变得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换用放大倍数更小的放大镜
B.换用手柄更坚硬的的放大镜
C.在原有放大镜的下方垂直放入另一个放大镜
D.在原有放大镜的下方平行放入另一个放大镜
2.(2025六上·坪山期末)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细胞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外形都是一样的
B.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
C.大多数生命体由细胞构成
D.有些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3.(2025六上·坪山期末)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我们不宜选择( )作为观察对象。
A.公园里的池塘水 B.大梅沙的海水
C.鱼缸里的水 D.刚烧开的水
4.(2025六上·坪山期末)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远超我们的想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大肠杆菌 B.新冠病毒 C.蚜虫 D.木耳
5.(2025六上·坪山期末) 学学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数量更多的洋葱表皮细胞,他应该在下列物镜和目镜中选择( )进行组合。
①放大10倍的目镜 ②放大40倍的目镜 ③放大10倍的物镜 ④放大40倍的物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六上·坪山期末) 科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他看到的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7.(2025六上·坪山期末) 想要更清晰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帮忙。下列选项中工具选择不合理的是 ( )。
A.用放大镜观察蝴蝶触角的形状 B.用肉眼观察蚕蛾的翅的颜色
C.用放大镜观察新冠病毒的形状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8.(2025六上·坪山期末) 随着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地心说”与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并不完全相符,波兰天文学家 ( )受到启发,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动假说。
A.莱昂 ·傅科 B.哥白尼
C.列文 ·虎克 D.简 ·施旺麦丹
9.(2025六上·坪山期末)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信息,我们可以制作不同类型的地球模型。为了使模型更加准确,我们可以参考( )来进行制作。
A.自己的喜好 B.课本、书籍上的相关资料
C.同学的假设 D.爸爸妈妈的想象
10.(2025六上·坪山期末)在不同的季节中,同一地区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动物和植物会通过不同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改变。下列生命活动中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公鸡打鸣 B.银杏树落叶
C.植物向光生长 D.蚕吐丝结茧
11.(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流浪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地球停止自转,这个工作要由“转向发动机”来完成, “转向发动机”提供的让地球停止自转的推力方向应当为(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2.(2025六上·坪山期末)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保持不变,而公转的速度突然变慢,那么( )。
A.昼夜交替的周期变长
B.地球上将不再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C.四季交替的周期变长
D.四季交替的周期变短
13.(2025六上·坪山期末)202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75周年华诞,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此刻,我国美丽的乌鲁木齐正处于( )。
A.黑夜 B.正午 C.傍晚 D.下午
14.(2025六上·坪山期末)学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时,由于这些生物运动速度过快,学学很难进行细致的观察,他可以放入一些( )来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
A.碘酒 B.脱脂棉纤维 C.红墨水 D.酱油
15.(2025六上·坪山期末) 下列关于四季交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
B.四季交替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C.四季交替的周期大约是一年
D.四季交替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时处于倾斜状态有关
16.(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科想通过小石头和木板组成一个能够撬动大石头的杠杆装置,下列杠杆装置中能将大石头撬动距离最远的是( )。
A. B.
C. D.
17.(2025六上·坪山期末)带螺纹的螺丝钉可以看作是一个变形的( )。
A.杠杆 B.轮轴 C.斜面 D.滑轮
18.(2025六上·坪山期末)因为车轮的出现,人类的交通运输变得快捷和高效,下面关于车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人可以快速搬动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
B.车轮的基本结构是利用了斜面
C.车轮的质量越重越好
D.车轮的尺寸越小越好
19.(2025六上·坪山期末)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更加便捷的生活,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件工具中只能有一种技术
B.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被改进的
C.一件工具只能有一种使用方法
D.工具和技术是相互独立、毫无关联的
20.(2025六上·坪山期末)为了对比不同剪刀的特点,科科和学学分别使用普通剪刀和裁衣剪刀在同样材质的布料上剪下了大小相同的圆,并向小组成员发表了使用不同剪刀的感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证据 D.表达交流
21.(2025六上·坪山期末)周末,科科和好朋友相约一起去爬梧桐山,想要尽可能地省力,他们应当选择( )路线 。
A. B. C. D.
22.(2025六上·坪山期末)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量印制成为可能,下列关于印刷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和晾制四个阶段
B.家用打印机也是印刷术发展的产物
C.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术使用起来更方便
D.活字印刷术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是没有缺点的
23.(2025六上·坪山期末)搬运杂乱的废钢铁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用电磁铁就省事多了。通电时电磁铁能吸引废旧钢铁,等到搬运到别处时,电流断开,废旧钢铁自动落下。这是因为( )。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电流方向决定
B.电磁铁的磁极由电流方向决定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决定
D.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由电流的有无控制
24.(2025六上·坪山期末)下列家用电器内部有电动机的是( )。
A. B.
C. D.
25.(2025六上·坪山期末)右图是科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肉细胞,请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
(1)科科看到的这些小绿点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A.气 孔 B.细胞核 C.液 泡 D.叶绿体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在借助( )转化形成自身所需要的能量。
A.水能 B.电 能 C.太阳能 D.动 能
26.(2025六上·坪山期末) 科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电磁铁,但他对线圈的缠绕情况不够满意,于是把线圈拆下来按反方向重新缠绕,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电磁铁的( )。
A.南北极改变 B.磁性变强 C.电流变大 D.磁性变弱
27.(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将简易独轮车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术细节,分别用文字和视频两种方式提供给不同的小组,并要求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型的制作。对比不同小组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文字和视频都能完成信息的传播
B.通过阅读文字来了解信息的小组做不出任何作品
C.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信息的小组能更直观地看到制作过程
D.对于一些技术细节,文字能更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达
28.(2025六上·坪山期末)下表是学学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圈数关系的实验记录单,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 ( )。
线圈圈数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个)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13 13 14
40 18 19 18
50 24 24 22
A.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B.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无关
C.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弱
D.电源正负极连接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29.(2025六上·坪山期末) 下列组合物品中( )不能帮助我们检测用过的电池是否还有电。
A.导线、 小灯泡 B.线圈、指南针
C.手电 筒 D.碘酒、吸水纸
30.(2025六上·坪山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只得倒掉,这使得酒商叫苦不迭。1865年,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生物学家巴斯德帮忙解决啤酒变酸的问题。
巴斯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啤酒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菌,当啤酒变酸后,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它们在营养丰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变酸。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
当时,啤酒厂厂主不相信巴斯德的这种办法,巴斯德不急不恼,他对一些样品加热,另一些不加热,告诉厂主耐心地等待几个月,结果经过加热的样品打开后酒味纯正,而没有加热的已经变酸了。
(1)乳酸杆菌是生物吗 ( )
A.是,因为乳酸杆菌是酸的
B.是,因为乳酸杆菌会繁殖
C.不是,因为乳酸杆菌长得像细棍
(2)“巴氏消毒法”是通过改变( )来杀死乳酸杆菌。
A.湿度 B.光照 C.温度
(3)为了让啤酒厂厂主相信他的方法,巴斯德通过( )证明加热后的样品依旧酒味纯正,而没加热的样品已经变酸了。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验证实验
(4)葡萄酒和啤酒都是在酵母菌的发酵下产生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也是在微生物的帮助下产生的呢 请再举出两个例子。
31.(2025六上·坪山期末)为了了解同一位置物体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在深圳生活的科科和学学也制作了一个简易圭表,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数据。
天数 1 2 3 4 5 6 7
影长 (cm) 25.7 26.2 26.9 27.6 28.1 28.7 28.2
天数 8 9 10 11 12 13 14
影长 (cm) 27.5 26.8 26.1 25.5 24.9 24.1 23.6
(1)科科和学学通过在白纸上画上刻度模拟 ,在0刻度处放上一块小牌子模拟 (选填“圭”或“表”)
(2)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实验第6天应该是 (选填“夏至”或“冬至”),这一天是一年当中白昼最 (选填“短”或“长)的一天。
(3)如果在澳大利亚生活的乐乐使用同样的装置与科科和学学同时进行实验,他收集到的数据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 请说明你的理由。
。
32.(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科在课堂实验中发现,虽然每个小组使用斜面提升的重物相同,但是省力的情况是不同的。于是他开始思考,使用斜面提升物体省力的情况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他决定从斜面坡度大小这个因素开始探究。请结合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回答下列问题。
直接提升 实验次数 斜面A 斜面B 斜面C
1.5N ① 1.1N 0.6N 0.3N
② 1.0N 0.5N 0.2N
③ 1.1 N 0.5N
(1)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斜面的坡度越 (选填“大”或“小”)。
(2)表格中的“▲”所对应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A.1.1N B.0.5N C.0.3N
(3)结合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大,省力越 ;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 (均选填“多”或“少”)
(4)回家路上,科科发现运输货物的工人也会使用木板搭建斜面往车上搬运货物,如果想更省力,科科可以建议工人( )。
A.增加木板长度 B.增加木板宽度 C.减小木板长度
33.(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电磁炮“炮弹”的射程(从发射点到落地点两点之间的长度)与“炮管”结构的磁性强弱有关,于是科科做了三组实验来探究“炮管”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结果记录在下方表格中。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炮弹射程记录表
实验次数 射程 (cm) 实验组别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① 11 13 12 12
② 7 7 7 7
③ 20 18 19 19
(1)科科可以选择( )来模拟电磁炮中的电磁铁结构。
A.塑料钉和棉线 B.铁钉和导线 C.塑料钉和导线
(2)如果要比较“炮管”的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实验组别 和 进行比较。(填序号)
(3)科科想进一步提高炮弹的射程,他可以( )。
A.增加电池数量 B.改变电源连接方向 C.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4)结合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右图中的④号模拟电磁炮的射程可能是( )。
A.20 cm B.12 cm C.5 c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在原有放大镜的下方平行放入另一个放大镜,相当于增加了放大镜的组合倍数,可以使观察到的图像变得更大。在一定条件下,两个平行放置的放大镜组合起来能够产生比单个放大镜更高的放大倍数,从而让指纹图像看起来更大更清晰。D选项正确。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各种细胞的大小不同,外形也多种多样,例如神经细胞有很多突起,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植物的叶肉细胞接近球形等,并非外形都是一样的,A说法错误。
3.【答案】D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刚烧开的水经过了高温处理,其中的微生物会被高温杀死,几乎不存在活的微生物,所以不宜选择刚烧开的水作为观察水中微生物的对象。
4.【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蚜虫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具有完整的身体结构和复杂的生命活动,肉眼可见,不属于微生物范畴。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多。目镜①放大10倍和物镜③放大10倍组合,总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在几个选项中放大倍数相对较小,所以能观察到数量更多的洋葱表皮细胞。
6.【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气孔通常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一个小孔,保卫细胞一般呈半月形,两个保卫细胞中间的孔隙就是气孔。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看起来像是两个半月形的细胞中间有一个可以开闭的小孔,整体形状有点像哑铃或者是一对括号中间有个缝隙。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7.【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极其微小,直径约为60-140纳米,远远超出了放大镜的分辨能力范围,即使是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也难以看清病毒的形状,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新冠病毒的形状,所以用放大镜观察新冠病毒的形状是不合理的。C选项符合题意。
8.【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他在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日心说,即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一学说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冲击了传统的 “地心说” 理论。B选项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课本、书籍上的相关资料是经过科学研究和验证的,包含了大量关于地球的地理、地质、气候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如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山脉河流的位置等,参考这些资料能够使地球模型更加准确和科学。
10.【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银杏树落叶是典型的与四季变化有关的现象。在秋季,气温下降,日照时间缩短,银杏树会感知到这些环境变化,通过落叶来减少水分蒸发和能量消耗,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这是植物对季节变化的一种适应性策略。B选项正确。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要让地球停止自转,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转向发动机” 提供的推力方向应该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自东向西。所以答案为A选项。
12.【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决定的,地球自转速度不变,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不会因地球公转速度变慢而改变,依然是约 24 小时,A、B选项错误。 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移动导致的。地球公转速度突然变慢,意味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变长。而四季交替的周期本质上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所以四季交替的周期会变长,C选项正确。
13.【答案】A
【知识点】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不同的地方日出时间不同,东边比西边日出时间早,202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75周年华诞,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此刻,我国美丽的乌鲁木齐正处于黑夜。
14.【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若生物运动速度过快,放入脱脂棉纤维可以限制它们的运动范围,从而控制其运动速度,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原因在于脱脂棉纤维形成了一种物理屏障,微小生物在其中难以快速游动。
15.【答案】A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夏季气温高并不是因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实际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较近时是在1月初,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而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是在7月初,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夏季气温高主要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白昼时间长,所以气温较高,A选项说法错误。
16.【答案】D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17.【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生活中用到斜面的地方有爬山公路、楼梯的台阶、螺丝钉、斧头等。螺纹也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所以C符合题意。
18.【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车轮的出现确实使人可以快速搬动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车轮将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从而大大减小了搬运物体时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人们能够更轻松地移动重物,提高了运输效率,A选项说法正确。
19.【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被改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现有的技术和工具会不断地被优化和创新,以提高性能、效率、便利性等。比如汽车,从最初简单的机械结构到现在的智能化、电动化,工具和其背后的技术都在持续改进,B选项说法正确。
20.【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表达交流是指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数据、感受等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科科和学学向小组成员发表使用不同剪刀的感受,这正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交流环节,D选项正确。
21.【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爬梧桐山要尽可能省力,应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因为根据功的原理,在不考虑摩擦等额外因素时,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爬坡度较缓的路线虽然路程可能更长,但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所需的力相对较小,人会感觉更省力。
22.【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活字的制作和排版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版面设计可能不太方便,而且活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磨损等问题影响印刷质量,D选项说法错误。
23.【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电磁铁具有可控制磁性有无的特点,其原理是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从而使电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当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磁性也随之消失,铁磁性物质就会自动落下。在搬运废钢铁的情境中,正是利用了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这一特性,所以选项D正确。
24.【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涡流来加热的,内部没有电动机。 台灯主要是通过灯泡发光来提供照明,一般由灯泡、灯座、灯罩等基本部件组成,内部没有电动机。 电饭煲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来煮饭的,主要部件有发热盘、内胆、控制电路等,没有电动机。 而电风扇是依靠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从而加速空气流动,产生风,达到散热和通风等目的,其内部有电动机。
25.【答案】(1)D
(2)C
【知识点】生物细胞;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1)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科科看到的小绿点很可能就是叶绿体,D选项正确。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主要是借助太阳能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水能、电能、动能均不是植物光合作用转化形成自身所需能量所借助的能量形式。所以答案选C。
26.【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当把电磁铁的线圈按反方向重新缠绕,其他条件不变时,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即右手握住导线,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可知线圈缠绕方向改变会导致电流方向相对线圈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主要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线圈缠绕方向,不会使磁性变强或变弱。同时,由于电源等其他条件不变,电流大小也不会改变。所以答案是A。
27.【答案】B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通过阅读文字来了解信息的小组,只要能够正确理解文字所传达的制作方法和技术细节,是完全可以做出作品的,说做不出任何作品过于绝对,B说法不正确。
28.【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进行的三次实验中,当线圈圈数从30增加到40时,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所以可以得知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9.【答案】D
【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碘酒和吸水纸与检测电池是否有电没有任何关联,碘酒一般用于消毒或者进行一些化学实验中的显色反应等,吸水纸用于吸收液体等,它们不能用来检测电池是否有电。
30.【答案】(1)B
(2)C
(3)A
(4)米酒、面包、酸菜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乳酸杆菌属于细菌,它能够进行繁殖,这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乳酸杆菌是生物。
(2)巴氏消毒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来杀死微生物,包括乳酸杆菌等。它一般采用较低温度(一般在 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等进行加热处理,既能杀死大部分的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又能尽可能减少对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影响。湿度和光照并不是巴氏消毒法杀死乳酸杆菌的作用因素。
(3)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巴斯德为了让啤酒厂厂主相信他的方法,将啤酒样品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加热处理,另一组不加热,然后对比两组样品的情况,加热后的样品酒味纯正,没加热的样品已经变酸,通过这种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他的方法的有效性,属于对比实验。
(4)生活中,微生物与我们联系紧密,米酒、面包、酸菜等都是微生物参与后的产物。
31.【答案】(1)圭;表
(2)冬至;短
(3)影长先变短再变长。因为澳大利亚的季节与中国相反,实验时应当处于夏季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圭表是中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 “圭” 和 “表” 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在该简易圭表中,白纸刻度用于测量影子长度,相当于圭;小牌子用于产生影子,相当于表。
(2)在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所以物体的影子会最长。从表格数据来看,第6天影长28.7cm是两周记录中影长最长的一天,符合冬至日的特点。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白昼会逐渐变长。
(3)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位于北半球的深圳季节相反,所以乐乐收集到的数据变化规律与科科和学学的相反。
32.【答案】(1)小
(2)C
(3)大;少
(4)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坡度可以用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来表示,夹角越小,正切值越小,意味着坡度越缓,也就是坡度越小。
(2)表格中的“▲”所对应的数据最有可能是0.3N。
(3)结合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大,省力越少;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4)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木板长度,相当于增大了斜面的长度,而高度不变,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会变小,即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会变小,斜面坡度就会变小,也就会更省力,所以A选项正确。
33.【答案】(1)B
(2)①;③
(3)A
(4)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通常选用铁钉作为铁芯,因为铁钉是铁磁性物质,容易被磁化,能增强磁场;而导线用于通电,通过电流产生磁场。所以选择铁钉和导线可以模拟电磁炮中的电磁铁结构。
(2)如果要比较“炮管”的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实验组别①和③进行比较。
(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因素有关。增加电池数量,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电磁铁的性质,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而电磁炮 “炮弹” 的射程与 “炮管” 结构的磁性强弱有关,磁性越强,“炮弹” 射程越远,所以A选项正确。
(4)结合表格中的数据,④号模拟电磁炮的射程可能是和①号电磁铁差不多,是12次。
1 / 1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1.(2025六上·坪山期末) 科科尝试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但他觉得观察到的图像太小了,如果要让图像变得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换用放大倍数更小的放大镜
B.换用手柄更坚硬的的放大镜
C.在原有放大镜的下方垂直放入另一个放大镜
D.在原有放大镜的下方平行放入另一个放大镜
【答案】D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在原有放大镜的下方平行放入另一个放大镜,相当于增加了放大镜的组合倍数,可以使观察到的图像变得更大。在一定条件下,两个平行放置的放大镜组合起来能够产生比单个放大镜更高的放大倍数,从而让指纹图像看起来更大更清晰。D选项正确。
2.(2025六上·坪山期末)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细胞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外形都是一样的
B.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
C.大多数生命体由细胞构成
D.有些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各种细胞的大小不同,外形也多种多样,例如神经细胞有很多突起,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植物的叶肉细胞接近球形等,并非外形都是一样的,A说法错误。
3.(2025六上·坪山期末)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我们不宜选择( )作为观察对象。
A.公园里的池塘水 B.大梅沙的海水
C.鱼缸里的水 D.刚烧开的水
【答案】D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刚烧开的水经过了高温处理,其中的微生物会被高温杀死,几乎不存在活的微生物,所以不宜选择刚烧开的水作为观察水中微生物的对象。
4.(2025六上·坪山期末)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远超我们的想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大肠杆菌 B.新冠病毒 C.蚜虫 D.木耳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蚜虫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具有完整的身体结构和复杂的生命活动,肉眼可见,不属于微生物范畴。
5.(2025六上·坪山期末) 学学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数量更多的洋葱表皮细胞,他应该在下列物镜和目镜中选择( )进行组合。
①放大10倍的目镜 ②放大40倍的目镜 ③放大10倍的物镜 ④放大40倍的物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多。目镜①放大10倍和物镜③放大10倍组合,总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在几个选项中放大倍数相对较小,所以能观察到数量更多的洋葱表皮细胞。
6.(2025六上·坪山期末) 科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他看到的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气孔通常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一个小孔,保卫细胞一般呈半月形,两个保卫细胞中间的孔隙就是气孔。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看起来像是两个半月形的细胞中间有一个可以开闭的小孔,整体形状有点像哑铃或者是一对括号中间有个缝隙。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7.(2025六上·坪山期末) 想要更清晰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帮忙。下列选项中工具选择不合理的是 ( )。
A.用放大镜观察蝴蝶触角的形状 B.用肉眼观察蚕蛾的翅的颜色
C.用放大镜观察新冠病毒的形状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极其微小,直径约为60-140纳米,远远超出了放大镜的分辨能力范围,即使是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也难以看清病毒的形状,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新冠病毒的形状,所以用放大镜观察新冠病毒的形状是不合理的。C选项符合题意。
8.(2025六上·坪山期末) 随着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地心说”与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并不完全相符,波兰天文学家 ( )受到启发,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动假说。
A.莱昂 ·傅科 B.哥白尼
C.列文 ·虎克 D.简 ·施旺麦丹
【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他在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日心说,即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一学说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冲击了传统的 “地心说” 理论。B选项正确。
9.(2025六上·坪山期末)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信息,我们可以制作不同类型的地球模型。为了使模型更加准确,我们可以参考( )来进行制作。
A.自己的喜好 B.课本、书籍上的相关资料
C.同学的假设 D.爸爸妈妈的想象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课本、书籍上的相关资料是经过科学研究和验证的,包含了大量关于地球的地理、地质、气候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如地球的形状、海陆分布、山脉河流的位置等,参考这些资料能够使地球模型更加准确和科学。
10.(2025六上·坪山期末)在不同的季节中,同一地区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动物和植物会通过不同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改变。下列生命活动中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公鸡打鸣 B.银杏树落叶
C.植物向光生长 D.蚕吐丝结茧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银杏树落叶是典型的与四季变化有关的现象。在秋季,气温下降,日照时间缩短,银杏树会感知到这些环境变化,通过落叶来减少水分蒸发和能量消耗,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这是植物对季节变化的一种适应性策略。B选项正确。
11.(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流浪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地球停止自转,这个工作要由“转向发动机”来完成, “转向发动机”提供的让地球停止自转的推力方向应当为(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要让地球停止自转,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转向发动机” 提供的推力方向应该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自东向西。所以答案为A选项。
12.(2025六上·坪山期末)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保持不变,而公转的速度突然变慢,那么( )。
A.昼夜交替的周期变长
B.地球上将不再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C.四季交替的周期变长
D.四季交替的周期变短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决定的,地球自转速度不变,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不会因地球公转速度变慢而改变,依然是约 24 小时,A、B选项错误。 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移动导致的。地球公转速度突然变慢,意味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变长。而四季交替的周期本质上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所以四季交替的周期会变长,C选项正确。
13.(2025六上·坪山期末)202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75周年华诞,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此刻,我国美丽的乌鲁木齐正处于( )。
A.黑夜 B.正午 C.傍晚 D.下午
【答案】A
【知识点】昼夜交替;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不同的地方日出时间不同,东边比西边日出时间早,202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75周年华诞,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此刻,我国美丽的乌鲁木齐正处于黑夜。
14.(2025六上·坪山期末)学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时,由于这些生物运动速度过快,学学很难进行细致的观察,他可以放入一些( )来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
A.碘酒 B.脱脂棉纤维 C.红墨水 D.酱油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若生物运动速度过快,放入脱脂棉纤维可以限制它们的运动范围,从而控制其运动速度,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原因在于脱脂棉纤维形成了一种物理屏障,微小生物在其中难以快速游动。
15.(2025六上·坪山期末) 下列关于四季交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
B.四季交替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C.四季交替的周期大约是一年
D.四季交替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时处于倾斜状态有关
【答案】A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夏季气温高并不是因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实际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较近时是在1月初,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而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是在7月初,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夏季气温高主要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白昼时间长,所以气温较高,A选项说法错误。
16.(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科想通过小石头和木板组成一个能够撬动大石头的杠杆装置,下列杠杆装置中能将大石头撬动距离最远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17.(2025六上·坪山期末)带螺纹的螺丝钉可以看作是一个变形的( )。
A.杠杆 B.轮轴 C.斜面 D.滑轮
【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生活中用到斜面的地方有爬山公路、楼梯的台阶、螺丝钉、斧头等。螺纹也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所以C符合题意。
18.(2025六上·坪山期末)因为车轮的出现,人类的交通运输变得快捷和高效,下面关于车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人可以快速搬动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
B.车轮的基本结构是利用了斜面
C.车轮的质量越重越好
D.车轮的尺寸越小越好
【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车轮的出现确实使人可以快速搬动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车轮将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从而大大减小了搬运物体时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人们能够更轻松地移动重物,提高了运输效率,A选项说法正确。
19.(2025六上·坪山期末)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更加便捷的生活,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件工具中只能有一种技术
B.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被改进的
C.一件工具只能有一种使用方法
D.工具和技术是相互独立、毫无关联的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被改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现有的技术和工具会不断地被优化和创新,以提高性能、效率、便利性等。比如汽车,从最初简单的机械结构到现在的智能化、电动化,工具和其背后的技术都在持续改进,B选项说法正确。
20.(2025六上·坪山期末)为了对比不同剪刀的特点,科科和学学分别使用普通剪刀和裁衣剪刀在同样材质的布料上剪下了大小相同的圆,并向小组成员发表了使用不同剪刀的感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证据 D.表达交流
【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表达交流是指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数据、感受等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科科和学学向小组成员发表使用不同剪刀的感受,这正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交流环节,D选项正确。
21.(2025六上·坪山期末)周末,科科和好朋友相约一起去爬梧桐山,想要尽可能地省力,他们应当选择( )路线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爬梧桐山要尽可能省力,应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因为根据功的原理,在不考虑摩擦等额外因素时,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爬坡度较缓的路线虽然路程可能更长,但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所需的力相对较小,人会感觉更省力。
22.(2025六上·坪山期末)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量印制成为可能,下列关于印刷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和晾制四个阶段
B.家用打印机也是印刷术发展的产物
C.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术使用起来更方便
D.活字印刷术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是没有缺点的
【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活字的制作和排版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版面设计可能不太方便,而且活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磨损等问题影响印刷质量,D选项说法错误。
23.(2025六上·坪山期末)搬运杂乱的废钢铁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用电磁铁就省事多了。通电时电磁铁能吸引废旧钢铁,等到搬运到别处时,电流断开,废旧钢铁自动落下。这是因为( )。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电流方向决定
B.电磁铁的磁极由电流方向决定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决定
D.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由电流的有无控制
【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电磁铁具有可控制磁性有无的特点,其原理是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从而使电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当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磁性也随之消失,铁磁性物质就会自动落下。在搬运废钢铁的情境中,正是利用了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这一特性,所以选项D正确。
24.(2025六上·坪山期末)下列家用电器内部有电动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涡流来加热的,内部没有电动机。 台灯主要是通过灯泡发光来提供照明,一般由灯泡、灯座、灯罩等基本部件组成,内部没有电动机。 电饭煲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来煮饭的,主要部件有发热盘、内胆、控制电路等,没有电动机。 而电风扇是依靠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从而加速空气流动,产生风,达到散热和通风等目的,其内部有电动机。
25.(2025六上·坪山期末)右图是科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肉细胞,请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
(1)科科看到的这些小绿点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A.气 孔 B.细胞核 C.液 泡 D.叶绿体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在借助( )转化形成自身所需要的能量。
A.水能 B.电 能 C.太阳能 D.动 能
【答案】(1)D
(2)C
【知识点】生物细胞;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1)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科科看到的小绿点很可能就是叶绿体,D选项正确。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主要是借助太阳能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水能、电能、动能均不是植物光合作用转化形成自身所需能量所借助的能量形式。所以答案选C。
26.(2025六上·坪山期末) 科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电磁铁,但他对线圈的缠绕情况不够满意,于是把线圈拆下来按反方向重新缠绕,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电磁铁的( )。
A.南北极改变 B.磁性变强 C.电流变大 D.磁性变弱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当把电磁铁的线圈按反方向重新缠绕,其他条件不变时,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即右手握住导线,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可知线圈缠绕方向改变会导致电流方向相对线圈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主要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线圈缠绕方向,不会使磁性变强或变弱。同时,由于电源等其他条件不变,电流大小也不会改变。所以答案是A。
27.(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将简易独轮车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术细节,分别用文字和视频两种方式提供给不同的小组,并要求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型的制作。对比不同小组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文字和视频都能完成信息的传播
B.通过阅读文字来了解信息的小组做不出任何作品
C.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信息的小组能更直观地看到制作过程
D.对于一些技术细节,文字能更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达
【答案】B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通过阅读文字来了解信息的小组,只要能够正确理解文字所传达的制作方法和技术细节,是完全可以做出作品的,说做不出任何作品过于绝对,B说法不正确。
28.(2025六上·坪山期末)下表是学学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圈数关系的实验记录单,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发现 ( )。
线圈圈数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个)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13 13 14
40 18 19 18
50 24 24 22
A.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B.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无关
C.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弱
D.电源正负极连接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进行的三次实验中,当线圈圈数从30增加到40时,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所以可以得知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9.(2025六上·坪山期末) 下列组合物品中( )不能帮助我们检测用过的电池是否还有电。
A.导线、 小灯泡 B.线圈、指南针
C.手电 筒 D.碘酒、吸水纸
【答案】D
【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碘酒和吸水纸与检测电池是否有电没有任何关联,碘酒一般用于消毒或者进行一些化学实验中的显色反应等,吸水纸用于吸收液体等,它们不能用来检测电池是否有电。
30.(2025六上·坪山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只得倒掉,这使得酒商叫苦不迭。1865年,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生物学家巴斯德帮忙解决啤酒变酸的问题。
巴斯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啤酒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菌,当啤酒变酸后,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它们在营养丰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变酸。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
当时,啤酒厂厂主不相信巴斯德的这种办法,巴斯德不急不恼,他对一些样品加热,另一些不加热,告诉厂主耐心地等待几个月,结果经过加热的样品打开后酒味纯正,而没有加热的已经变酸了。
(1)乳酸杆菌是生物吗 ( )
A.是,因为乳酸杆菌是酸的
B.是,因为乳酸杆菌会繁殖
C.不是,因为乳酸杆菌长得像细棍
(2)“巴氏消毒法”是通过改变( )来杀死乳酸杆菌。
A.湿度 B.光照 C.温度
(3)为了让啤酒厂厂主相信他的方法,巴斯德通过( )证明加热后的样品依旧酒味纯正,而没加热的样品已经变酸了。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验证实验
(4)葡萄酒和啤酒都是在酵母菌的发酵下产生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也是在微生物的帮助下产生的呢 请再举出两个例子。
【答案】(1)B
(2)C
(3)A
(4)米酒、面包、酸菜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乳酸杆菌属于细菌,它能够进行繁殖,这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乳酸杆菌是生物。
(2)巴氏消毒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来杀死微生物,包括乳酸杆菌等。它一般采用较低温度(一般在 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等进行加热处理,既能杀死大部分的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又能尽可能减少对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影响。湿度和光照并不是巴氏消毒法杀死乳酸杆菌的作用因素。
(3)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巴斯德为了让啤酒厂厂主相信他的方法,将啤酒样品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加热处理,另一组不加热,然后对比两组样品的情况,加热后的样品酒味纯正,没加热的样品已经变酸,通过这种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他的方法的有效性,属于对比实验。
(4)生活中,微生物与我们联系紧密,米酒、面包、酸菜等都是微生物参与后的产物。
31.(2025六上·坪山期末)为了了解同一位置物体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在深圳生活的科科和学学也制作了一个简易圭表,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数据。
天数 1 2 3 4 5 6 7
影长 (cm) 25.7 26.2 26.9 27.6 28.1 28.7 28.2
天数 8 9 10 11 12 13 14
影长 (cm) 27.5 26.8 26.1 25.5 24.9 24.1 23.6
(1)科科和学学通过在白纸上画上刻度模拟 ,在0刻度处放上一块小牌子模拟 (选填“圭”或“表”)
(2)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实验第6天应该是 (选填“夏至”或“冬至”),这一天是一年当中白昼最 (选填“短”或“长)的一天。
(3)如果在澳大利亚生活的乐乐使用同样的装置与科科和学学同时进行实验,他收集到的数据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 请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1)圭;表
(2)冬至;短
(3)影长先变短再变长。因为澳大利亚的季节与中国相反,实验时应当处于夏季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圭表是中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 “圭” 和 “表” 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在该简易圭表中,白纸刻度用于测量影子长度,相当于圭;小牌子用于产生影子,相当于表。
(2)在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所以物体的影子会最长。从表格数据来看,第6天影长28.7cm是两周记录中影长最长的一天,符合冬至日的特点。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白昼会逐渐变长。
(3)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位于北半球的深圳季节相反,所以乐乐收集到的数据变化规律与科科和学学的相反。
32.(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科在课堂实验中发现,虽然每个小组使用斜面提升的重物相同,但是省力的情况是不同的。于是他开始思考,使用斜面提升物体省力的情况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他决定从斜面坡度大小这个因素开始探究。请结合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回答下列问题。
直接提升 实验次数 斜面A 斜面B 斜面C
1.5N ① 1.1N 0.6N 0.3N
② 1.0N 0.5N 0.2N
③ 1.1 N 0.5N
(1)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斜面的坡度越 (选填“大”或“小”)。
(2)表格中的“▲”所对应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A.1.1N B.0.5N C.0.3N
(3)结合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大,省力越 ;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 (均选填“多”或“少”)
(4)回家路上,科科发现运输货物的工人也会使用木板搭建斜面往车上搬运货物,如果想更省力,科科可以建议工人( )。
A.增加木板长度 B.增加木板宽度 C.减小木板长度
【答案】(1)小
(2)C
(3)大;少
(4)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坡度可以用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来表示,夹角越小,正切值越小,意味着坡度越缓,也就是坡度越小。
(2)表格中的“▲”所对应的数据最有可能是0.3N。
(3)结合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大,省力越少;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4)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木板长度,相当于增大了斜面的长度,而高度不变,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会变小,即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会变小,斜面坡度就会变小,也就会更省力,所以A选项正确。
33.(2025六上·坪山期末)科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电磁炮“炮弹”的射程(从发射点到落地点两点之间的长度)与“炮管”结构的磁性强弱有关,于是科科做了三组实验来探究“炮管”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结果记录在下方表格中。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炮弹射程记录表
实验次数 射程 (cm) 实验组别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① 11 13 12 12
② 7 7 7 7
③ 20 18 19 19
(1)科科可以选择( )来模拟电磁炮中的电磁铁结构。
A.塑料钉和棉线 B.铁钉和导线 C.塑料钉和导线
(2)如果要比较“炮管”的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实验组别 和 进行比较。(填序号)
(3)科科想进一步提高炮弹的射程,他可以( )。
A.增加电池数量 B.改变电源连接方向 C.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4)结合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右图中的④号模拟电磁炮的射程可能是( )。
A.20 cm B.12 cm C.5 cm
【答案】(1)B
(2)①;③
(3)A
(4)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通常选用铁钉作为铁芯,因为铁钉是铁磁性物质,容易被磁化,能增强磁场;而导线用于通电,通过电流产生磁场。所以选择铁钉和导线可以模拟电磁炮中的电磁铁结构。
(2)如果要比较“炮管”的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实验组别①和③进行比较。
(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等因素有关。增加电池数量,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电磁铁的性质,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而电磁炮 “炮弹” 的射程与 “炮管” 结构的磁性强弱有关,磁性越强,“炮弹” 射程越远,所以A选项正确。
(4)结合表格中的数据,④号模拟电磁炮的射程可能是和①号电磁铁差不多,是12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