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表述,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再也没有来过中国。
B.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十一本著作,其中大部分与中国有关。
C.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D.他去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了中国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斯诺的文字,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生活和战斗的情况。
B.斯诺笔法自然,写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延安红色政权毫不做作,是质朴而真诚的。
C.《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学性很强,在斯诺的笔下,革命家们有理想,有情怀,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D.《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全貌,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
3.关于红军、苏维埃、共产主义运动,下列不属于“凡关心东方的政治和它的剧变历史的人都要感到兴味”的问题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什么。
B.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矛盾渊源探秘。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的成长历程、信仰及其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D.红军是怎样穿衣、吃饭、游戏、恋爱、工作的。
4.下面这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字是哪个人物说的?( )
“我常常在深夜把我房子里的窗户掩盖上,好便我父亲看不见灯光。用这样的方法我读了一本叫作《盛世危言》的书,这书我非常喜欢。它的作者们是一些老的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是由于缺乏西洋的工具:铁路、电话、电报、汽船等。他们想把这些东西介绍到中国来。”
A.周恩来
B.贺龙
C.毛泽东
D.斯诺
5.下列将人物姓名、外貌和经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从来都不会觉得疲乏。
②他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这窟窿应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这表情显得他有点孩子气而顽皮。
③他在一家窑厂中做学徒,在当学徒的几年中,他的工作得不到任何报酬,被缙绅剥削的经历使他明白组织团结是贫苦人防卫自己的利器。
④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承袭了父亲的威势,年轻时声名就盖遍湖南全省,湖南人有许多关于他在年轻时的勇敢故事。
A.贺龙②④、徐海东①③
B.朱德①③、林彪②④
C.朱德①④、徐海东②③
D.贺龙①④、徐海东②③
6.《红星照耀中国》中对长征场面的描写十分精彩,下列文段记述的事件是( )
“当红军主力部队沿着西岸向北推进的时候,在东岸的红军也同时前进。有时候在他们之间的山峡非常狭窄相近,使两支红军队伍能够彼此隔江相呼:有时候他们之间隔离很远,使他们害怕这条河会把他们永远地分开,这样他们更快地前进着!在夜间,当他们像一条龙似的围绕着山峰转,点起一万多支火把,矢形的火光斜射在黑暗的不可捉摸的水面上。”
A.强渡大渡河
B.南昌起义
C.飞夺泸定桥
D.遵义会议
7.《昆虫记》作者是哪国人(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奥地利
8.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学家法布尔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B.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布尔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等。
C.作者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D.《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9.下面选段出自《昆虫记》,这种以“心理战术”恐吓对手的昆虫是( )
它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
A.蝉
B.螽斯
C.螳螂
D.小甲虫
10.下列与《昆虫记》作品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一直不停地“哭闹”,最终离开这个世界。
B.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剪”下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C.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D.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雄性小阔条纹蝶围绕钟罩疯狂舞动可能是因为雌性小阔条纹蝶被关在里面。
B.象态橡栗象对自己孩子的第一口食物特别的细心和挑剔。
C.隧蜂年纪大了后对看门守屋的工作不免懈怠,会无意中放其他昆虫进入家门。
D.雌性朗格多克蝎和雌性螳螂一样,都有吃掉雄性的行为。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体裁是( )
A.自传
B.传记体小说
C.纪实文学
D.散文
13.以下情节描述与作品中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保尔·柯察金走上革命道路,是从认识阿尔焦姆开始的。
B.保尔·柯察金勇敢地救出了被彼得留拉士兵押送的朱赫来。
C.因为维克多告密,保尔·柯察金被捕,遭受非人的摧残,但他都挺过来了。
D.当保尔·柯察金远离监狱后,他到了冬妮娅家,后来决定远走他乡。
14.以下不属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特色的是( )
A.这是一部闪烁着革命乐观幻想主义光芒的作品。
B.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作品中穿插内心独白、书信、日记、格言警句等。
D.作品中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书中的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
15.作品中保尔·柯察金被赶出学校的直接原因是( )
A.考试不及格
B.和同学打架
C.把烟末洒在复活节面团上
D.课上挑战神父的权威
16.保尔·柯察金在第一份工作中结识的人不包括( )
A.克利姆卡
B.阿尔焦姆
C.佛罗霞
D.普罗霍尔
17.以下情节与作品中描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沙皇被推翻后,红军来到小镇并发给市民枪支。
B.保尔·柯察金曾经抢过一个小男孩的枪,并把它藏了起来。
C.红军撤离后,在德国人的要求下,保尔·柯察金的哥哥把他的枪毁了。
D.保尔·柯察金偷了德国人的枪,并藏到了树林中已经荒废的砖窑里。
18.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相同之处是( )
A.出身相同
B.曾经做过相同的工作
C.革命意志相同
D.喜欢读《朱泽培·加里波第》
19.保尔·柯察金在军队的第一年,两次被迫离开革命的原因是( )
A.①大腿受伤②双目失明
B.①右眼失明②双目失明
C.①右眼失明②得了伤寒
D.①大腿受伤②得了伤寒
20.在名著推广活动中,一位同学为下面四部名著设计了演讲主题,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只有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中战胜自己,才能创造奇迹。
B.《昆虫记》:拥有和自己斗争的勇气,才能登上艺术的顶峰。
C.《朝花夕拾》: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亮丽的底色。
D.《红星照耀中国》: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
21.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斯诺善于在叙事中穿插评论,有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从书中摘抄了下列语句,请将语句序号填写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中。
①他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在游击战中不可轻视的战斗力。他和毛泽东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②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③他沉着谦虚,说话轻声,眼光非常和蔼,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喜欢运动,喜欢读书。
④他们英勇的故事流传很多,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⑤他是苏维埃的掌权人物,感情相当深邃,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⑥瘦弱,身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高鼻梁,颧骨突出。
⑦桥上一半木板被抽走,三十个勇士冒着弹雨,紧抓铁锁一步一抓地前进,冲过余下的桥板。
⑧他们大多数人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
人物 细节描述 作者评论
毛泽东
朱德
飞夺泸定桥的红军战士
红小鬼
(2)班级开展“我最敬佩的革命家”分享活动,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有同学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革命家:______ 对他的总体印象: “我必须承认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在他的行动和语言中,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这些是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很少见而很为我所喜欢的。在行动和语言上他都是很快的,充满了玩笑,而且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在体育上他是很活泼的,很好的骑手,他很能吃苦,这一半因为他是一个不吸烟者和节欲者。” 关于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件: “他下令说这些传单应保留着,因为这些传单只印在纸上的一面,而红军正感到纸的缺乏。这些传单的背面后来用来印刷红军的宣传品。”
这位革命家是,下列属于他童年经历的有。(第二个空填写序号)
①六岁时母亲去世,被继母赶出门,父亲把他送到婶母家。
②把祖母吸鸦片烟的烟锅踢了,祖母要把他淹死。
③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④做过牧童、煤矿工人、鞋匠、筑堤工人,积攒了十五串钱,但因为省内军阀更换,手中的钱又变成了废纸。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①,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②,第二部分写③,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命运为线索,把两个伟大的时代串联在一起。
23.保尔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A
简析:埃德加 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A选项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再也没有来过中国”的表述错误。
2.答案:D
简析:《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实地采访见闻,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并没有详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D选项说法有误。
3.答案:D
简析:“红军是怎样穿衣、吃饭、游戏、恋爱、工作的”侧重于红军的日常生活细节,与红军、苏维埃、共产主义运动相关的政治、历史等核心议题关联不大,相对较为边缘。
4.答案:C
简析: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向斯诺讲述自己年轻时,曾在深夜读《盛世危言》,所以说这段话的是毛泽东。
5.答案:D
简析:从“身体魁梧奇伟,像老虎一样强悍,五十岁以上仍健旺”以及“父亲是哥老会领袖,年轻时声名盖遍湖南全省”等描述可判断①④对应的是贺龙;从“面孔发红,缺门牙,有孩子气”和“窑厂做学徒”等内容可知②③对应的是徐海东。
6.答案:C
简析:文段中描述红军主力部队沿西岸向北推进,东岸红军同时前进,且提到“彼此隔江相呼”“一万多支火把”等,这些特征与飞夺泸定桥时红军的行动场景相符。
7.答案:B
简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8.答案:B
简析:法布尔主要用野外观察的方法研究昆虫,并非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观察,B选项与事实不符。
9.答案:C
简析:在《昆虫记》里,螳螂捕食时会用“心理战术”,一动不动盯着猎物,震慑、吓瘫对方,所以答案是螳螂。
10.答案:A
简析: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进食,喂食慢了还会像婴儿般哭闹,A选项中“一直不停地‘哭闹’,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说法错误。
11.答案:C
简析:在《昆虫记》中,隧蜂的工蜂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会尽职守卫巢穴,不会因年纪大而懈怠守门工作,C选项表述错误。
12.答案:B
简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根据作者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自身经历创作的小说,属于传记体小说。
13.答案:A
简析: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并非阿尔焦姆,A选项错误。
14.答案:A
简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不是“幻想主义”,作品基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情况创作,描述较为真实。
15.答案:C
简析:保尔被赶出学校的直接原因是他把烟末洒在复活节面团上。
16.答案:B
简析:保尔在第一份工作(车站食堂烧茶炉)中结识了佛罗霞、克利姆卡、普罗霍尔,阿尔焦姆是他的哥哥,不是在这份工作中结识的。
17.答案:C
简析:红军撤离后,德国人要求市民缴枪,保尔藏在家里的枪是被哥哥阿尔焦姆发现并毁掉的,并非德国人要求毁枪,C选项错误。
18.答案:D
简析:保尔和冬妮娅都喜欢读《朱泽培 加里波第》,在阅读喜好上有共同之处。
19.答案:A
简析:保尔在军队的第一年,先是大腿受伤,后又因头部受伤导致右眼失明,第一次是大腿受伤被迫离开战斗,第二次是右眼失明(后又因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等情况),A选项符合。
20.答案:B
简析:《昆虫记》主要介绍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表达对生命的尊敬和热爱,“拥有和自己斗争的勇气,才能登上艺术的顶峰”与《昆虫记》主题不相符。
21.
(1)答案:⑥⑤③①⑦②⑧④
简析:根据原著对人物的描写和评价来对应填写。如原著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对应⑥,对其作为战略家等评价对应⑤;对朱德的外貌和喜好描写对应③,对其在游击战方面贡献的评价对应①等。
(2)答案:彭德怀;①②④
简析:从读书卡中“很能吃苦,不吸烟、节欲,是很好的骑手”等信息可判断是彭德怀。③是贺龙的经历,①②④符合彭德怀的童年经历。
22.答案: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内战争;和平建设
简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第一部分围绕国内战争展开,展现保尔在战场上的成长;第二部分围绕和平建设,讲述保尔在建设时期的贡献。
23.答案示例:保尔一生历经战争伤痛、生活磨难,但始终坚守革命信仰。比如他在修筑铁路时,面临恶劣环境和疾病困扰,却从未退缩。他就像一朵在艰难环境中依然鲜艳绽放的花朵,用顽强的意志诠释生命的意义,启示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坚定信念,让生命充满活力。
简析:结合保尔在书中面对战争、伤病、建设困难等情节,体现他虽历经磨难,但生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就像鲜艳的花朵,以此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