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21: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City walk”(城市漫步)一词在一段时间内风靡网络,其现象也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为此,班级围绕“City walk”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小文整理了以下有关“City walk”现象的资料,请你帮助解决下面小题。
“City walk”悄然走红,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旅行方式之一。无数游客来到各大旅游热门城市打卡、游玩。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某社交平台的用户已经“walk”出了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开启了重新认识城市的新角度:挖掘文化,徜徉在弯弯绕绕的胡同里,古朴的老北京风貌铺陈展开;品味风貌,漫步在苏州园林,亭台轩榭、重峦叠障等让人目不暇接;纵享悠闲,缓步在成都玉林路,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前仆后继,酒肆里传来的音乐声让人心旷神怡,小吃摊上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悄(qiǎo) B.朴(pǔ) C.榭(xiè) D.踵(zhònɡ)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热衷 B.重峦叠障 C.目不暇接 D.酒肆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徜徉 B.漫步 C.前仆后继 D.心旷神怡
二、选择题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
②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③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⑤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①②
三、名句名篇默写
5.小语发现“City walk”不只是当今年轻人的新宠,也是古人的一大兴趣。以下是他辑录的古人在漫游中写下的诗文,请帮他补充完整。
漫步西湖,闻鸟语嘤嘤,白居易用“①②”(《钱塘湖春行》)描绘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徘徊在亭榭,赏落花之景,晏殊借“无可奈何花落去,③”(《浣溪沙》)表达时光易逝的惋惜和伤感;崔颢登临黄鹤楼,“④?⑤”(《黄鹤楼》)的乡愁油然而生;欧阳修春舟泛湖,以“⑥,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的动静之景抒惬意情怀;而杜牧借“⑦,⑧”(《赤壁》)表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李贺则在《雁门太守行》中用“⑨⑩”表达自己提剑战死的报国决心。
四、语言表达
6.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联的补写。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
下联: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召忽:春秋时齐国人。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行拂乱其所为 拂 (2)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已而
8.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9.小文在读完[乙]文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管仲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主要是因为鲍叔牙的举荐、忍让和大度,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鲍叔牙才是主要人物。但是本文却是司马迁专门为管仲立传,这是为什么呢?请联系《周亚夫军细柳》中刻画人物的写法,谈谈你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高原红
张中杰
①作为团部宣传干事,我被抽调到军史编辑小组。工作任务是整理资料,在“八一”前出一本军志。本来一切都挺顺,遇到一位牺牲的英烈高山,卡了壳。
②高山,阿里守边战士,只有一张照片【甲】。稚气未脱,咧嘴笑着。黝黑的脸蛋上泊着红圆圈,那是西藏军人高原反应后共同的颜色。
③我找到了当时参与救援的战友方向。
④方向说,我听说高山为陷入悬崖边雪坑的汽车脱困,不幸意外坠落,当场牺牲的。
⑤去年冬天,高山班长带队巡逻,天擦黑时,天陡降鹅毛大雪,路遇一辆乘坐十几人的车陷入雪坑。他让副班长带队返回,自己留下来帮助司机脱困。
⑥接到突遇险情,我们和医护急救人员赶去,高山已经被两根树枝扎成的简易担架抬上来了。脸色青紫,瞳孔放大,连气息都弱到听不清了,除了口袋里一张新婚夫妻合影照片【乙】,连一句话也没留。方向话没说完,眼圈红了。
⑦联系到了驾驶员,他说,那天黄昏,车的右面后轮陷进一个土坑,高低出不来了。车重才能增加摩擦力,全车人不能下车。天气越来越冷,车里的老人和孩子受不了。下来几个人推车也纹丝不动,那个执勤的高班长主动留下来帮我们解困。他让我挂一档,稳住油门,他在轮胎后面推车。右倒车镜里,雪和泥水溅了他一身一脸。坚持了十几分钟,终于,汽车脱困成功。可是他却不幸意外摔下悬崖。
⑧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后来才知道那天正是他将复员回家,和妻子团聚的最后一班岗。
⑨“我后悔自己当初……”驾驶员哽咽了。
⑩汽车、火车、中巴车,几经辗转,我见到了高山的妻子原青。
原青说,我打小喜欢红颜色。家乡果园的苹果红,天安门前飘扬的国旗红。所以,我初次见到高山哥脸蛋上的高原红,感觉特别亲切。
结婚五年我们只见过三次面。本来他属于晚婚,有十天结婚假期,可是部队临时通知有紧急任务,只过了三天蜜月就返程了。前年我去看他,半途遇到雪崩,无奈只能选择返回。
高山留给我们娘儿俩的只有这一摞书信。最后一封信,说不论男孩女孩,都叫高原红。高山说,那是我俩名字的组合,也有家乡苹果的颜色和味道。
“我喊起来会想念高原的高山,他叫起来会思念我和家乡……”原青泣不成声,怀里的女儿哇哇地哭起来。
我联系当初第一时间采访报道的记者凌云。凌云说,那是我今生唯一一次失败的采访。原青是我爸战友的女儿,当初原青征兵志愿者服务,看到高山脸上高原红照片,心里就喜欢上了。后来,鸿雁传书,两人喜结良缘。
谁知道,结婚第五年,要转业回家,一家人盼着团聚呢,却等来他为救一车人牺牲的消息。
他也不管家中尚有七十岁的老爹老娘,还有原青和腹中尚未见上一面的宝宝。那是多么漫长绝望的等待啊。
可是,当我采访时,高山老爹说:“高山娃儿活得值啊!一个人换十六条人命。”其他啥也不肯说。
原青捂着大肚子,不敢大声哭,怕伤了胎气。她也学高山老爹,说:“救人命,都是应该的……”
结果,我的采访一无所获。没有宣传好,我很惭愧,也很内疚。
后来,在“高原红”军人展览馆,我见到了退役保障局局长。局长说,高山同志牺牲十年,我们县政府获准接烈士遗骨还乡,安放烈士陵园。万人空巷,自发迎接烈士回家。一束束鲜花,一声声鸣炮,一个个英姿飒爽的标准军礼,一双双泪眼婆娑在街道两旁。
“我们收到了20多万捐款,可是原青一家拒收。让我们代捐给县里仅存的九名抗美援朝老军人和烈士遗属……”
随着他的手势,我仔细观看展馆玻璃下高山和原青的放大照片【丙】。穿着军装的高山英气逼人,红裙子的原青羞赧地笑。高山脸上的高原红映着原青的红脸庞,喜气洋洋。
那张照片是记者凌云拍摄的,也是展馆56位英烈遗照中留下最少的。
望着照片上火红的高原红,我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选自《小说月刊》2024年第2期,有删改)
10.文中甲、乙、丙三处写到“照片”,有着不同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1.在文中“高原红”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2.作者讲述高山故事的角度非常巧妙,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七、名著阅读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小题。
【甲】①在我们这个地区,萤火虫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什么昆虫像它那么家喻户晓的了。这个人见人爱的小东西,为了表达生活的欢乐,竟然在屁股上面挂了一只小小的灯笼。
……
②它的发光器是在腹部的最后3节处,其中的前两节的发光器呈宽带状,另外一个组群是最后一个体节的2个斑点。具有那2条宽带的只有发育成熟了的雌性萤火虫。
③我在显微镜下仔细地观察了这条宽带,发现其上有一种白色涂料,系极其细腻的黏性物质构成的。这白色涂料显然就是萤火虫的光化物质。发光器受到呼吸气管的支配,发光是氧化所导致的。
④萤火虫在啃啮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之麻醉,使之失去知觉。
⑤萤火虫如何享用其猎物呢?它是不是真的在吃它?也就是说,它是不是把蜗牛切成细小的碎块,然后用自己的所谓的咀嚼器把它们嚼烂、咽到肚子里去?我看并非如此。我所捕捉到的萤火虫,嘴上从未发现有固体食物的碎渣细末什么的。萤火虫的所谓“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吃,而是吮吸,如同蛆虫那样,把猎物化为汁液,然后吸入肚里。与双翅目昆虫爱吃肉的幼虫一样,萤火虫也是先把猎物变为流质,对之进行液化处理、加工,然后食之。
【乙】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
13.《昆虫记》中除了“麻醉专家”萤火虫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昆虫昵称”,请你根据“相关描述”中的提示,写出几种昆虫的名称。
昵称及昆虫名称 相关描述
美丽的“杀手”——A 它有一副娴美身材,还拥有极具杀伤力和进攻性的武器。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聪明的电报学家——B 它们不仅会织网,还能根据网上的振动分辨出是猎物落网的信息,还是风吹网动的假信号。
田园中的提琴家——C 它歌唱的乐器是自己的翼鞘,而且始终是右边的盖着左边的,不会因人为破坏而改变。
14.(1)赏析乙文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
(2)简要分析甲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萤火虫的所谓“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种吃,而是吮吸,如同蛆虫那样,把猎物化为汁液,然后吸入肚里。
15.在阅读分享会上,小文说:读《红星照耀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给我们的成长注入精神之钙;读《昆虫记》,情趣盎然的昆虫世界为我们的成长带来精神财富。请你结合自身读书经历和感悟,选择其中一个任务进行分享。(80字左右)
任务 【任务一】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或事迹,说一说给你注入了怎样的精神之钙。 【任务二】 请结合《昆虫记》中你所熟知的某一种昆虫,谈一谈你收获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成果展示 我选任务,我的分享:
八、综合性学习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小题。
①12月7日下午,金华市非遗馆(金华府城隍庙)里,来了一群“非凡同学”——他们身着古装,端坐茶桌前,跟随老师的示范,轻提执壶,注水,温碗,温笺,随后,搅动茶笺,慢慢的,茶碗内茶沫泛起,即可点茶作画。伴随着优雅的古乐,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举手投足间尽显宋韵婺风。
②这是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在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协助下举办的“婺州举岩茶宋代点茶技艺”非遗实践课的结课展示。来自财大外语系的一群大学生在传承人郑咏恩老师的悉心传授下,通过学习,不仅初步掌握了宋代点茶技艺,还对金华首个人类非遗项目婺州举岩、宋代茶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有了系统认知。金宇琪同学表示:“要想点好一碗茶需要兼具耐心与毅力,我们从老师身上就能充分感受到工匠精神。”
③外教老师Joe也被非遗之美所吸引。课堂上,他的那份全神贯注,就是对非遗的致敬。他说,东方文化独具魅力,这次学习机会让他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原来非遗如此美妙有趣。
④组织此次活动的曹艳梅老师说:“‘非凡同学,美在传承’,感谢金华非遗,这次的社会实践课意义非凡,同学们不仅仅学习点茶技艺,而且充分感知非遗之美,增进了对金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16.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17.小文同学想约你和小语后天上午9点一起去金华市非遗馆,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遗产的魅力。第二天,你遇到了小语,请你将小文的话转述给小语。
18.为全方位了解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请根据这则新闻,选择两类不同的人群,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市民 采访问题:(1)
采访对象:非遗传承人 采访问题:(2)
九、作文
19.请以《成长,是________的蜕变》,写一篇作文。
文章需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成长历程,这个事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一个挑战、一次思想转变。一段特殊的人际关系等,重点突出这些经历如何促使自己成长。让情感更加真挚,主题更加鲜明。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20.请以《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为题目,选取自己记忆深处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回忆,如童年趣事、与某位故人的难忘经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等,在回忆过程中融入丰富的情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D
  简析:“摩肩接踵”中“踵”应读“zhǒng”,而不是“zhòng”。A选项“悄(qiǎo)”,“悄然”中“悄”就是这个读音;B选项“朴(pǔ)”,“古朴”的“朴”读音正确;C选项“榭(xiè)”读音无误。
  2.答案:B
  简析:“重峦叠障”错误,应为“重峦叠嶂”,“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A选项“热衷”书写正确;C选项“目不暇接”正确;D选项“酒肆”也正确。
  3.答案:C
  简析:“前仆后继”意思是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在此处形容街上行人不合适,可改为“络绎不绝”。A选项“徜徉”意为安闲自在地徘徊,在“徜徉在弯弯绕绕的胡同里”中使用恰当;B选项“漫步”指悠闲地走,“漫步在苏州园林”使用正确;D选项“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酒肆里传来的音乐声让人心旷神怡”使用恰当。
  4.答案:A
  简析:这段文字是介绍皮影戏的。④句“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开篇点明介绍对象,应为首句;②句“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进一步解释皮影戏是什么,应紧接④句;①句“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开始介绍皮影戏的表演过程,排在②句后;③句“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继续补充表演时的配乐情况,紧跟①句;⑤句“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皮影戏”,介绍皮影戏的流行范围和种类,放在最后。所以排序为④②①③⑤,选A。
  5.答案: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日暮乡关何处是;⑤烟波江上使人愁;⑥微动涟漪;⑦东风不与周郎便;⑧铜雀春深锁二乔;⑨报君黄金台上意;⑩提携玉龙为君死
  简析: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易错字。如“莺”不要写成“鹰”,“啄”不要写错,“暮”不要写成“幕”,“涟漪”的写法要准确,“雀”“携”等字也需注意。
  6.答案:示例:英雄教师殷雪梅,瞬间壮举铸师魂(感神州)
  简析: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内容相关。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是人物身份加姓名,“数百技改成楷模”是人物事迹及成就。下联“英雄教师殷雪梅”对应人物身份和姓名,“瞬间壮举”对应“数百技改”,都是对人物事迹的概括,“铸师魂(感神州)”对应“成楷模”,体现其影响和成就,且“铸”“感”都是动词,“师魂”“神州”都是名词,符合对联要求。
  7.答案:(1)违背;(2)不久
  简析:(1)“行拂乱其所为”中“拂”解释为“违背”,整句话意思是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2)“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中“已而”是“不久”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8.答案: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还有老母亲。
  简析:“尝”是“曾经”;“三”在这里表示多次;“走”是“逃跑”;“以”是“认为”;“怯”是“胆小”。翻译时需准确翻译这些字词,并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
  9.答案:《周亚夫军细柳》中通过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文帝及群臣的反应,来侧面衬托周亚夫治军严明的形象。本文写鲍叔牙的举荐、忍让和大度,实际上是为了侧面衬托管仲是一个不拘小节,能屈能伸,有远大抱负的贤者。同时也表达了司马迁渴望像管仲一样能觅得知音,一展才华的心愿。
  简析:《周亚夫军细柳》通过对周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侧面展现周亚夫形象。本文写鲍叔牙对管仲的种种行为,是为了突出管仲的贤能。管仲虽有一些看似不光彩的经历,但鲍叔牙能理解他,说明管仲有不同于常人之处。司马迁写管仲,也融入了自己希望遇到知音、施展才华的情感。
  10.答案:文中甲、乙、丙三处写到“照片”,各有不同的用意。甲处的照片是高山的单人照,展示了他的稚气和乐观,同时也揭示了高原红的特征,为后续的故事铺垫。乙处的照片是高山和新婚妻子的合影,这张照片反映了高山对家庭的眷恋和牺牲精神,同时也突出了他的英雄形象。丙处的照片是高山和原青的放大照片,这张照片展示了他们的幸福时光,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高山的尊敬和怀念。
  简析:甲处照片展现高山的外在形象和身份特征,为故事展开做铺垫;乙处照片在他牺牲时出现,凸显他的家庭情感和牺牲精神;丙处照片在展览馆,结合人们对高山的纪念活动,体现人们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11.答案:“高原红”在文中具有丰富的意蕴。首先,它指的是因高原反应而出现在高山脸上的红晕,象征着边疆军人的特殊印记和他们的奉献精神。其次,它代表着高山和原青的爱情,蕴含着他们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最后,它还象征着高原军人忠诚保卫祖国、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简析:从表面看,“高原红”是高山脸上因高原反应的红晕,代表着他作为边疆军人的身份;从情感角度,与原青的喜欢以及孩子取名相关,体现爱情;从精神层面,高山为救他人牺牲,“高原红”象征着高原军人的英勇无畏。
  12.答案:作者讲述高山故事的角度非常巧妙。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展现了高山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这种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作者还通过其他人物的回忆和讲述,从不同角度呈现高山的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和丰富。此外,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简析:第一人称叙述增强故事真实感;通过方向、驾驶员、原青、记者等人的讲述,从不同方面展现高山形象;如开始对高山牺牲具体情况的未知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13.答案:A螳螂;B蜘蛛;C蟋蟀
  简析:A根据“娴美身材”“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等特点可知是螳螂;B根据“织网”“分辨猎物信息”等可知是蜘蛛;C根据“歌唱乐器是翼鞘”“右边盖着左边”等可知是蟋蟀,这些都是《昆虫记》中昆虫的典型特征。
  14.
  (1)答案:“左右”表估计,文中指的是萤火虫的体长不是一个确定的数据,“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意思对即可)
  简析:“左右”说明萤火虫体长约0.8厘米,不是精确值,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科学,避免绝对化表述。
  (2)答案:该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萤火虫享用其猎物的过程。(意思对即可)
  简析:把萤火虫“吃”猎物的方式比作蛆虫把猎物化为汁液再吸入肚里,使读者更易理解萤火虫独特的进食过程。
  15.
  答案示例一:我选任务一,我的分享:《红星照耀中国》中,“强渡大渡河”让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惧牺牲、奋勇拼搏的英雄气概,“过大草地”让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在极度恶劣的困境中体现出来的不屈、顽强与乐观。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勇敢面对困难,不惧怕挑战。
  答案示例二:我选任务二,我的分享:从《昆虫记》中,我知道了蝉从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它们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四年才能来到地面,而在阳光中的歌唱时间只有五个星期。这让我感受到了昆虫生命的精彩与韧性,让我学会了对每一个生命报以尊重和热爱。
  简析:选任务一,需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具体事例体现的红军精神,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来谈;选任务二,要结合《昆虫记》中某种昆虫的特点或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来分享。
  16.答案:非凡同学品茶香赏茶艺,传承宋韵婺风(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简析:新闻标题要概括主要内容。这则新闻主要讲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学生参与“婺州举岩茶宋代点茶技艺”非遗实践课,可从参与对象、活动内容、活动意义等方面概括,此标题涵盖了主要信息,且语言简洁。
  17.答案:小语,小文让我和你说,他想约我和你后天上午9:00一起去金华非遗馆,近距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我们明天一起去啊!
  简析:转述时要注意人称变化,把“你”改为“我和你”,“我”改为“小文”,并准确传达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关键信息。
  18.
  答案示例:采访对象:市民,采访问题:(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答案示例:采访对象:非遗传承人,采访问题:(2)关于如何激发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您有何看法?
  简析:对市民可从关注非遗的时间、了解途径等方面提问;对非遗传承人可从传承困难、激发民众兴趣的方法等方面提问,要符合采访对象的身份和新闻主题。
  19.答案:略
  简析:这是半命题作文,要先补充题目,如“成长,是勇敢的蜕变”“成长,是挫折后的蜕变”等。写作时通过具体事例,如学习骑自行车多次摔倒后学会、参加比赛克服紧张取得好成绩等,展现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变化和收获,突出成长的主题,注意情感真挚,不少于600字。
  20.答案:略
  简析:这是全命题作文,要围绕“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展开回忆。可回忆童年趣事,如和小伙伴抓萤火虫、过年的热闹场景等;或与故人的难忘经历,如和老师的一次谈话、与朋友的分别等;也可回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老房子、故乡的小河等。写作时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融入丰富情感,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