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21: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24分)(本大题共4小题)
1.西秦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组织了“游三秦”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研学途中的任务。
【探赏黄河口瀑】研学的第一站是壶口瀑布景区,小文观景抒情,写了一篇文章准备向校报投稿,下面是部分内容,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站在黄河口,瀑布如狂龙咆哮而出,那遒劲的水势似要冲破苍穹,其磅礴之感由忠而发地震撼众人心灵,令人难以遏制对这壮阔景象的惊叹。水珠飞溅,阳光下仿若碎玉,与河岸淤滩相衬,共绘动人心魄之景。远处,天际线与奔滕河水相融,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孩子们在河边嬉戏,欢笑声里满是纯真快乐,幸福笑窝绽于脸颊,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1)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遒劲   
A.jìng
B.jin
②遏制    
A.è
B.yì
(2)校对语段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①由忠   
②奔滕   
2.秦岭之中山水如画,风光旖旎。这里(1)“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水交相辉映,尽显自然之美。初春,秦岭的山巅还是白雪皑皑,山下却已是(2)“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初萌,繁花点点。如果你在日暮之时远眺秦岭,还能看到“(3)        ,        ”(陶渊明《饮酒 其五》)的悠然景致。来到这里,你绝对不会产生(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的惋惜惆怅之感,而是会被这里有着极强的生命力,(5)“磨折不了,        ”(茅盾《白杨礼赞》)的各种树所深深震撼,你会震撼于树木的顽强,更会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
3.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如期举行,同学们搜集了一段介绍丝路微短剧板块特色和亮点的文字,但在摘抄时不小心出了一些问题,请修改完善。
①丝路微短剧板块是一项创新举措,其特色和亮点有很多。②比如,微短剧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可以展现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丝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特色文化。③其次,增加这一板块因为可以激发行业内外的创意思维和创新精神,所以可以传递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④最主要的是,借助“丝路”这一文化符号,还可以丝路文化精神,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
(1)摘抄文段时,有人想删掉第②句中的限制性词语“新兴”,请结合语段内容,说说这个定语不能删除的理由。
(2)语段第③句中的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将正确的关联词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语段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促进
B.提升
C.弘扬
4.同学们来到了自然博物馆,在昆虫展区见到了法布尔笔下那些微小而伟大的生命。
在一个昆虫展品旁,有一段摘自《昆虫记》的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他们看见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只这些足矣,剩下的由百姓们的想象去完成。于是乎,自远古以来,荆棘丛中就住满了这些传达神谕的女预言者、向上苍祷告的苦修女了。它的种种祈祷似的神态掩藏着许多的残忍习性。
这只仪态万方的昆虫是哪种昆虫?它又掩藏着怎样的残忍习性?
二、阅读(46分)(本大题共4小题)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秦岭横亘于我国的中东部,冬季,它阻挡西伯利亚的寒风南下,使其南侧少受寒流侵袭;夏季,东南季风气流带来的降水受到秦岭的层层挡截,难以较多地进入黄河流域,造成了秦岭以北为暖温带气候,明显不同于其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由于这种南北截然不同的先天条件,史前时期秦岭南北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文明:一是以中原黄河流域为核心,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华北旱地农业文明,以粟作农业为主,兼营多种杂谷,辅以多种家畜饲养和狩猎等,二是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水田农业文明,以稻作农业为主,兼有渔猎、狩猎等。秦岭一方面造就了南稻北麦的中国农业文明的多样性,另外一方面也促成了中国农业文明的互补。
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雄胜。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关中“四塞”之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东边有华山、王顺山、骊山,东延为崤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南边有太白山、终南山等,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而西边的陇山、岐山等,阻隔于关中西部。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举其要者则有四处:东为潼关或函谷关,南为武关,西为散关,北为萧关。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安政治中心地位前后长达1100多年,成为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址也最丰富的中华古代首要政治中心。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历史中都极其罕见。以致古人称秦岭为“龙脉”,称关中为中原的龙首。
(选自“百家号”,有删改)
【材料二】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保护机构,推动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如今,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82.20,达到最高类别。今年1至8月,秦岭区域10个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58个峪口水质全部达标。绿水青山,成为西安最亮丽的名片。2024年6月,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整理今年上半年红外相机监测成果时发现,布设在保护区光头山区域的一台红外相机,在7个月的时间里,居然每月都拍到秦岭野生大熊猫从镜头前经过,还有羚牛、金钱豹等动物频频亮相。树长了,林密了,水清了,生态治理水平提高了。秦岭优渥的生态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此外,这里红豆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等古木参天,紫斑牡丹、齿萼报春、秦岭石蝴蝶等花卉争奇斗艳,既让秦岭成为一部植物的百科全书,也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当前,西安正在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同时,通过近年来对非法穿越核心保护区行为的督促整治,以及对秦岭核心保护区辅之以生态功能集中连片保护,这条山脉里的生物精灵们逐渐回归到它们原来的栖息地,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城里遥望云横秦岭,幸福感油然而生。来到秦岭脚下的郭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在智慧大屏上就看到背靠大树挠痒的黑熊、集体出动觅食的羚牛、气宇昂扬的红腹锦鸡……更能真切体会万物共生的难能可贵。
如今的秦岭,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成为全国最“绿”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生态系统最完整、生态功能最全面、生态服务最优质的绿色碳库、绿色水库和生物基因库。巍巍秦岭,青山绿水间,鸟鸣声此起彼伏,生命的律动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奔涌,到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
(选自《西安日报》2024年10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三】2024年10月中旬,秦岭脚下,秋风轻拂。“祖脉秦岭诗意长安”主题文化活动盛大开演,让我们听见非凡时光里的回响,窥见秦岭深处的文韵绵长。秦岭,是山,是水,也是诗。
读懂秦岭、敬畏秦岭、保护秦岭、续写秦岭,对西安来说,是使命所在。该如何用时代的笔墨续写秦岭的诗意,让待续的史诗奔向下一个千年万年?
我们要守护“怀中绿”,一以贯之当好秦岭卫士。山、水、林、田、湖、草、沙,还有跃动在秦岭里的每一个生灵,都是诗意秦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做好生态卫士,守护它们。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汇聚起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力量,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我们要①_____。让青山有“价”、绿水含“金”,要积极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有机统一,在秦岭脚下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模样。
我们要②_____。充分挖掘秦岭人文故事,激活其“价值基因”,让看得见的历史印痕得以留存、看不见的文化脉络得以复现。构建从学术探索、人文研究、遗址保护,到展示传播与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闭环,把多元立体的秦岭讲透彻、讲通俗,让诗意可观可感可诵,使热爱秦岭、保护秦岭成为市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自觉行动。
许多人心中的秦岭,或许只是一座广袤的山。唯有用心丈量过它的人,方知其伟大与浩渺。穿行秦岭,亘古至今,崇山峻岭与清流激湍同在,文人风骨与翰墨云烟同在。在今人的行旅之间,秦岭的诗意还会更浓、更长、更悠扬。
(选自《西安晚报》2024年10月21日,有删改)
(1)材料一、材料二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秦岭的相关知识?
(2)秦岭的诗意需要我们用时代的笔墨去续写。请根据材料三相关段落的内容,仿照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写两个恰当的句子。
(3)下列选项中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秦岭横亘于我国的中东部,冬季,它阻挡西伯利亚的寒风南下、使其南侧免受寒流侵袭。
B.由于秦岭南北面不同气候的影响,史前时期秦岭南北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文明。C.关中“四塞”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北部山系也属秦岭山脉,和其他三塞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
D.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布设在保护区光头山区域的一台红外相机,每月都能拍到大熊猫羚牛、金钱豹等野生动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宝塔山感怀
孙亚玲
①“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回延安》,在我心中久久回响。
②我曾无数次渴望亲手拥抱宝塔山,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金秋伊始,我终于有机会走近宝塔山,感受它的气息。此刻,我的心情用“激动万分”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③踏入宝塔山景区大门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驻足于大门内墙上几幅毛主席在延安各个时期的照片前,我热泪盈眶。四十多人分乘两辆电瓶摆渡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两旁的松柏郁郁葱葱,仿佛在耳畔低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山川的壮丽。
④远眺宝塔山巅,那座古朴庄严的宝塔宛如历史的守望者,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随着车辆驶近,宝塔的雄伟与精致逐渐展现在我眼前,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匠心。
⑤山静谷幽,清风徐徐,旌旗飘扬,耳边似乎传来古时鼓角铮鸣的惨烈之声,历史的回声在山谷间回荡。延安古称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这里是中原王朝对抗西夏的前沿。这里留有范仲淹的隶书摩崖题刻“嘉岭山”与“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里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无数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汗水。
⑥从宝塔山顶峰俯瞰四周,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幅壮丽的画卷之中。山下的城市,在晨光的照耀下,红光漫天,显得格外清新、祥和。导游是地道的延安人,看着大家情绪高涨,讲解得更专业、更敬业。她指着眼前的延河大桥说,延河大桥连接延安城区三山两岸,与宝塔山、延河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如果说宝塔山镌刻着红色革命中所形成的延安精神,那么与之遥相呼应的延河大桥就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1959年5月1日,延河大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项目,正式建成通行。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就有记述,“黄原城四周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黄原河上建有二桥,连接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50年代,叫老桥,桥面相当狭窄。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东关大桥头也是劳动力的市场……”书中的黄原城即为延安城,其中的“老桥”就是延河桥。
⑧忆往昔峥嵘岁月,无限崇敬缅怀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为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他们风餐露宿、风尘仆仆地来到延安,奉献青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来到延安,来到宝塔山巅,与宝塔山、延河大桥合影,才是真正到过延安。大家不约而同地背靠延河桥、面向宝塔山,请摄影师留下一张最有纪念意义的合影。
⑨金色的阳光洒满宝塔山,我知道到离开的时候了。回望这座承载了太多历史与记忆的山峰,我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此次延安精神学习之行,不仅是一次心灵洗礼的旅行,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教育,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激励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与信仰。
(选自《西安日报》2024年10月8日,有删改)
(1)文章开篇引用贺敬之《回延安》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远眺宝塔山巅,那座古朴庄严的宝塔宛如历史的守望者,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土地。(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大家不约而同地背靠延河桥、面向宝塔山,请摄影师留下一张最有纪念意义的合影。(为什么说这张合影“最有纪念意义”?)
(3)本文题为《宝塔山感怀》,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了延河大桥,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曾无数次渴望亲手拥抱宝塔山”。
(5)本文已被校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专栏选用。请你再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或古诗词给该专栏,并说明理由。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则天末年,益州有一老父,携一药壶于城中卖药。有疾得药者,无不愈。每遇有识者,必告之曰:“夫人一身,便如一国也。人之心即帝王也,傍列脏腑,即内辅也。外张九窍,则外臣也。故心有病则内外不可救之,又何异君乱于上,臣下不可正之哉!但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不使乱求,不使狂思,不使嗜欲,不使迷惑,则心先无病。心先无病,则内辅之脏腑,虽有病不难疗也;外之九窍,亦无由受病矣。况药亦有君臣,有佐有使,苟或攻其病,君先臣次,然后用佐用使,自然合其宜。如以佐之药用之以使,使之药用之以佐,小不当其用,必自乱也,又何能攻人之病哉!”
(节选自李昉《太平广记》)
【注释】①傍:同“旁”。②内辅:宫内辅臣。③外臣:宫外的臣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故心有病则内外不可救之       
②虽有病不难疗也       
③况药亦有君臣       
④必自乱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又何能攻人之病哉”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疾得药者,无不愈。
②但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
(4)比较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的说理语言,分析两者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链接材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展现的画面。
(2)说说“我报路长嗟日暮”中“嗟”的表达效果。
三、作文(50分)(本大题共1小题)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写作任务。
沿着成长的轨迹往回倒游,试图拾起些散落在童年时光里的人间烟火,却发现那些如烟花般绚烂的陈年旧事,只能如烟花般绚烂绽放,然后消失在岁月的尽头,绽放在记忆的深处。
请以“烟花往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答案及简析
  1.
  (1)答案:①A;②A
  简析:“遒劲”中“劲”是“强劲有力”的意思,应读“jìng”;“遏制”的“遏”读音是“è”。
  (2)答案:①衷;②腾
  简析:“由忠”错误,应为“由衷”,“衷”是内心的意思;“奔滕”错误,应为“奔腾”,“腾”有奔跑、跳跃的意思。
  2.答案:(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无可奈何花落去;(5)压迫不倒
  简析: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易错字,如“蹄”“篱”“奈”等。(1)句出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句出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句出自陶渊明《饮酒 其五》;(4)句出自晏殊《浣溪沙》;(5)句出自茅盾《白杨礼赞》。
  3.
  (1)答案:“新兴”一词强调了微短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性、时代性和独特性,准确表达了特定艺术形式的性质和状态。如果删去则无法突出这种艺术形式的新出现、新发展,以及其与传统艺术形式相区别等特点。
  简析:“新兴”突出微短剧是新出现的艺术形式,删去后就不能体现其新的特点,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区分也不明显,无法突出微短剧在展现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意义。
  (2)答案:示例:不但……而且……(“不仅……还……”“既……也……”“一方面……一方面……”)
  简析:原句中“可以激发行业内外的创意思维和创新精神”与“可以传递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间是递进或并列关系,这些关联词都能恰当表达这种关系。
  (3)答案:CAB
  简析:“弘扬”常与“精神”搭配,“促进”和“交流与传播”搭配更合适,“提升”与“软实力”搭配恰当。
  4.答案:这只仪态万方的昆虫是螳螂。它掩藏着残忍习性,尤其是雌性螳螂在交配后有时会吃掉雄性螳螂。
  简析:根据《昆虫记》内容,文中描述的昆虫是螳螂,其残忍习性主要体现在雌性交配后吃掉雄性这一行为上。
  5.
  (1)答案:材料一从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的角度,材料二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来谈的,材料三从挖掘秦岭人文内涵的重要性来谈的。
  简析:材料一介绍了秦岭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因气候差异形成不同农业文明,还有其地理位置对关中成为政治中心的作用;材料二讲述了秦岭生态保护的成果;材料三强调挖掘秦岭人文故事、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2)答案:①我们要转化生态价值,促进产业发展,让秦岭的绿水青山带来真正的富民效益。②我们要传承秦岭文化,讲好秦岭故事,让秦岭的诗意与文化深植人心。
  简析:仿照例句结构“我们要……”,结合材料三内容,第一空围绕转化生态价值、促进产业发展来写;第二空围绕传承文化、讲好故事来写。
  (3)答案:B
  简析:A选项中“免受”错误,原文是“少受寒流侵袭”;C选项“北部山系也属秦岭山脉”错误,原文未提及;D选项“每月都能拍到大熊猫羚牛、金钱豹等野生动物”错误,原文是7个月里每月拍到大熊猫,还有其他动物频频亮相,并非每月都同时拍到这些动物。B选项与原文相符。
  6.
  (1)答案:开篇点题,诗句中的宝塔山与文章所述内容相契合;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主旨;引出下文要叙述的内容——宝塔山;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简析:引用诗句直接点出宝塔山,让文章开篇就紧扣主题;诗句的引用增添了文学氛围,吸引读者;自然引出下文对宝塔山的描写;同时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①答案:运用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宝塔矗立在这里见证了历史,就像无数革命先辈矗立在这里一样,守望着这一方水土。
  简析:把宝塔比作“历史的守望者”,并赋予其“俯瞰”的人的动作,从修辞手法的效果角度分析,生动展现了宝塔见证历史的特点。
  (2)②答案:这里是“我”无数次渴望亲手拥抱的地方;这里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他们给这里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来到延安,与宝塔山、延河大桥合影,才是真正到过延安。
  简析:结合文章内容,从“我”对宝塔山的情感、宝塔山的革命意义以及其在延安的标志性地位等方面分析合影有纪念意义的原因。
  (3)答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感怀延安精神,宝塔山和延河水交相辉映,是共同构成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使文章内容更完整;延河大桥见证了延安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简析:从文章主旨角度,宝塔山和延河大桥都是延安的象征,二者共同展现延安精神;延河大桥见证城市变化,为抒情提供了背景和铺垫。
  (4)答案:因为这座山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记忆,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无数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汗水,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学少年,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来到宝塔山不仅会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而且还会受到深刻的历史文化教育,会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会激励“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与信仰。
  简析:从宝塔山的历史意义、对“我”的精神影响等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答案:示例:我推荐《三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文中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虽然如今的三峡与文中描绘的已有所不同,但仍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自去游览一番,符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专栏的主题。
  简析:推荐理由从文章内容、景物描写特点以及与专栏主题的契合度等方面阐述,突出《三峡》能引发读者对游览的向往。
  7.
  (1)答案:①所以,因此;②即使;③何况;④使……乱,自乱阵脚
  简析:①“故”在句中表因果关系,解释为“所以,因此”;②“虽”在文言文中常解释为“即使”;③“况”常见义为“何况”;④“乱”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是“使……乱”的意思。
  (2)答案:C
  简析:“又何能攻人之病哉”中“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选项“之”是动词,“去,往”;B选项“之”是代词,代指小城;C选项“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D选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①答案:凡是生病后得到他药的人,没有不痊愈的。
  简析:“疾”是“疾病”;“愈”是“痊愈”,翻译时要准确翻译实词,并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
  (3)②答案:大凡想要身体没有疾病,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简析:“欲”是“想要”;“正”是“端正”,注意“其”在这里指代自己。
  (4)答案:①原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人的身体,就好比一个国家。人的心就是君主,旁边的脏腑就如同宫内的辅臣,而身体外部的九窍就如同宫外的臣子。”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②链接材料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说理的气势,以否定的句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增强了表达效果。
  简析:原文将人的身体各部分比作国家的不同组成部分,用比喻让道理更易理解;链接材料使用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强化了表达效果。
  8.
  (1)答案:天空中云雾翻涌,一片曙色朦胧,仰望头顶的银河似在转动一般,将点点星光投散在海面,像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简析: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意象,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语言描绘画面。
  (2)答案:“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状态,表达了对自己人生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慨叹。
  简析:“嗟”有叹息之意,结合诗句“路长嗟日暮”,从表达人物情感和状态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9.答案:略
  简析:以“烟花往事”为题,可写成记叙文,回忆童年难忘经历,如家庭趣事、与小伙伴的故事等,突出其如烟花般绚丽易逝的特点;也可写成抒情散文,用诗意语言抒发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写作时要注意紧扣题目,融入真情实感,符合字数要求,避免出现个人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