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20: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写作 怎样选材
学习目标
1.理解作文选材的意义。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围绕中心、真实新颖。(重点)
3.能从生活的角度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进行写作实践,做到中中心突出、详略得当。(难点)
一、课前导入
教学过程
平时习作中“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千人一面
二、写作导航
1.选材的来源
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观察。要有观察的习惯,并做到细致、深入。
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莫泊桑按老师所言,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再次,要学会筛选。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其次,要用心感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
莫怀戚与家人散步,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
2.选材的定义
作文的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一篇好作文来说非常重要。
主题
心脏
结构
骨架
细胞
语言
材料
血肉
3.材料的分类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例如《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写自己双腿瘫痪后种种暴怒无常的行为,写母亲的体谅、宽容,默默忍受乃至发病离世,都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
直接
材料
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
间接
材料
4.选材要求
(1)围绕中心进行选材
生活中的材料很多,要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择。
同学们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毛病是:没有明确的中心,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从头到尾像一本“流水账”。
文章的中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跟中心无关的,舍弃不取。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游离中心选用材料,或材料使用详略不当,都会影响中心的表达。
围绕中心选材,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
例如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送客、复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则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阿长不无愚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让“我”永远感念
请根据《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思考下面的材料与中心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作者相应的详略安排是否合适。
中心
阿长名字的由来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阿长睡觉摆“大”字
阿长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福橘
阿长讲“长毛”的故事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略写
略写
略写
略写
较详
详写
文章的中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也决定着详略的安排。
材料
(2)选材要真实
选材要注意材料的真实。
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真实”,二是指本质意义上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
唯“真”才可情感充沛饱满,激情洋溢,感人肺腑,荡人心魄。情感是在“真”中孕育,情感更是在“真”中升华。
不要总以为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没什么可写,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材料,为自己所用。
*如何做到材料选择真实呢
首先,要在生活中选取材料。
睁大眼睛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事物景,用眼睛拍摄下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留存在你的脑海里,用耳朵倾听世间美妙的声音。多留心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校内、校外活动。
其次,从报纸上、书上、网上、电视上,看到的、查到的资料,也能用到作文中。
最后,选择和运用的材料要符合实际情况。
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坐在门边,拿着妈妈给我缝制的衣服,眼睛模糊了,但针脚却是那样清晰。
(3)选材要新颖
自己熟悉,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
人们熟知,自己有了新认识、新体会的材料。
有新鲜的时代感的材料。
注意
(4)选材要小而典型
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善于选择小材料,表现大主题。
这样的“小”素材有:蕴含深刻生活哲理的“小事”、有价值的小故事、小场景;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一个枕头等等小事物。
*以小见大
《走一步,再走一步》从一步步爬下悬崖这件小事感悟到将困难分解开,一步一步战胜的人生哲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忠厚长者形象。
三、探究选材来源
1.抓住生活中感情的触发点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 《秋天的怀念》。
2.抓住生活中事理的感悟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
抓住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散步》《荷叶 母亲》。
3.抓住生活中的情趣点
生活中生活并不只有工作与学习,许多时候正是一些柴米油盐等现实的事情让我们沉醉,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回忆鲁迅先生》。
4.从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挖掘素材
示例:
跨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经历过。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思想的跨越;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心境的跨越;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对事物认知的跨越。每个人都会有跨越,跨越一个阶梯,自己就会变得更优秀。
(中考满分作文《跨越》选段)
5.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处处留心皆学问”。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关注的。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详细的材料,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总结
1.从生活中选材
(1)抓住生活中感情的触发点
(2)抓住生活中事理的感悟点
(3)抓住生活中的情趣点
2.从阅读中选材
(1)从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 中挖掘素材
(2)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 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说 真 话
诉 真 情
用心观察
勤于积累
四、写作实践
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思维导图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我们班:限制范围。牛人:能力特别的人,可选一人,也可选多人。
读书迷:读过什么书,着迷的程度、表现。乐器高手:擅长的乐器,比赛细节、成绩……
写一位“牛人”:分清主次、详略。
写多位“牛人”: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诙谐、幽默一些,甚至可以带点儿调侃的味道,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审题
选材
构思
语言
课堂小结
文,是心的流淌
用心生活,留心观察
才能妙笔生花
人和生活都需要打磨
如果你为作文而苦恼
那么就将粗糙的心打磨一下
让它渐渐玲珑一点,剔透一点
用玲珑剔透的心
去过多彩朗润的生活
去写涓涓细流的美文
课后作业
1.自选一篇作文进行构思。
2.选择生活中真实的材料,最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
3.要围绕中心选材。跟中心无关的,舍弃不用;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
板书设计






做生活的有心人




直接材料
有真切感受,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间接材料
他人叙述
书报杂志
影视节目
博客空间
丰富写作内容
材 料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