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18张PPT)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18张PPT)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7 19: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八年级下册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农业国
经济基础差
比较 内容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工业落后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时间:
2.目的:
国家贫穷,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3—1957年底
4.基本任务
重工业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我来讲】
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
鞍山钢铁公司
解放牌汽车
歼击机
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
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
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
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大会选
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祥 对 比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比较
项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制定 时间、 机构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制定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为新中国政权制度的建立和政权组织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从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意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宪法颁布的人民
第一个五年计划
课堂小结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基本任务
建设成就
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