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30张PPT+内嵌视频)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30张PPT+内嵌视频)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7 19: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珠港澳跨海大桥
中国高铁复兴号
中国自行研制大型大型空客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名词解释
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什么是工业化?
2.什么是重工业?
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
(2)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产品 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产




195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1.6亿吨
49%
9.3%
135万吨
754%
46.2%
130.4万吨
193%
53%
6649万吨
105%
7.4%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比较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3)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4)抗美援朝战局早已稳定,和谈在主要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迫进行的这场战争不久可望结束。
五年计划(规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结合视频及课本知识,归纳知识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
2.目的:
3.时间:
4.基本
任务:
5.成就:
基本任务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一五成就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一五成就
一五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建设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大桥总长1670米,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铁路。
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作用
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
东北工业基地
4
3
沿海工业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钢铁公司
无缝钢管厂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
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2
西北工业基地
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生产增长表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起步。
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材料研读
意义:
材料一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1)国防建设的需要。
材料二 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 《重要文献选编( 第四册)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两会: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简称。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 :1954年9月
2.地点 :北京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内容: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
小结
经济建设
落后的农业国
一个集中两个相应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改变工业落后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通过“一五”计划
政治建设
一届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堂训练
1.“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
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
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2-1-c-n-j-y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
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
的活动是( )www.21-cn-jy.com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