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20: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 掌握本文因小见大的人物刻画方法;
3.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字音字形
商酌( ) 恳切( ) 譬如( )
累赘( ) 拖沓( ) 妥帖( )
朦胧( )( ) 打拱( )
诲人不倦( ) 颠沛流离( ) ( )
鞠躬尽瘁( )( ) 以身作则( )
zhuó
kěn

zhuì

tiē
ménɡ
lónɡ
ɡǒnɡ
huì
diān
pèi

cuì

重点词义
修润:
商酌:
累赘:
拖沓:
生疏:
恳切:
譬如:
业绩:
修改润色。
商量斟酌。
多余,麻烦,不简洁。
做事拖拉,不爽利。
没接触过,很少接触过。
诚恳殷切。
比如。
功劳,事业,成就。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不以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人物简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童话故事《稻草人》、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
背景简介
作者和叶圣陶先生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品行,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对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先生的品行。
第三部分(3-5): 两方面写待人宽厚。
第四部分(6-8): 对待语文方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 感悟野先生的良苦用心,提出希望。
整体感知
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作文做人
文风“简洁”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待人厚
律己严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课文精讲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1)
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一是指听到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内心悲痛哀伤;二是指先生在除夕这样一个喜庆欢乐的节日中离开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课文精讲
文中第二段引用《论语》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语》中的话,指出孔夫子认为“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叶圣陶先生却能做到,两者进行对比,高度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品行。
课文精讲
文中第三段写吕叔湘先生的经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借吕先生的经历,说明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字方面“待人厚”,丰富了文章内容。
课文精讲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4)
过渡句
承接上文对“文字”的认真态度,引出下文日常交往过程中叶圣陶老先生的高尚品行。
课文精讲
试着找出文中另一个过渡句。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
课文精讲
第八段“做”和“作”分工的事例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因为此处以确定“做”和“作”的分工为例,说明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陈述具体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深入探究
本文是追忆友人的文章,试简要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以小见大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缅怀叶圣陶先生,但作者并没有采用赞歌式的直接抒情,而是将情感融进叶圣陶先生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以小事情见大品格,通过对他的高尚品行的追述,来表达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沉痛缅怀之情。
深入探究
试分析总结本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时间很长,但作者仅选取了“待人厚”和“律已严”这两方面的材料,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文章语言平易自然。既没有堆砌华丽词句。所用大多是简明、有条理的口语,平实质朴,细致恳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无限敬仰和沉痛缅怀之情。
简洁有力,过渡自然。本文的文意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作者均以寥寥数语就完成了转换,简洁有力,过渡自然。
结构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回忆往事
先生逝世,“我”心悲恸
追怀业绩,号召学习
过人品行 追思景仰
修润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待人厚
律己严
作文如话
文风简洁
用语规范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高尚品行,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无限敬仰和沉痛缅怀之情。
当堂检测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让他过早地白了双鬓,但也让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B. 诸葛亮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C.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和境界,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无声力量。
D. 班长在学习中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经常不耻下问,向各科老师请教问题。
D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B. 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是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突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C.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D. 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不失其真挚。
B
本文是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
当堂检测
3.下列“的、地、得”的用法符合叶圣陶先生要求的一项是( )
A.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的响。
B.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C.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的数不完。
D.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得说。
B
拓展延伸
有关修身正己的名言
1.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