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的故事?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作者简介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代著名作家。靠自学成为作家。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进入云南边疆,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等。还有系列散文,中短篇小说,电影文学等。
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作者从1959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遭受迫害,坐了七年牢。《驿路梨花》是作者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第一篇作品。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游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资料链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略读课文,按顺序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说说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什么时候做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现顺序 人 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时间
1
2
3
4
5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专门送粮食来
照料小茅屋
建造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十年后的一天早晨
同上,前天晚上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十多年前路过时
解放军盖小屋后,她出嫁前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族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按一定顺序复述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课文顺序复述课文。
2,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时间)。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主人是他??
对门山头上有个叫梨花的小姑娘,茅屋可能是她的!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错啦!茅屋不是我们修的!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可你见不着喔!她出嫁了!
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呀!
如果按照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情节应该是怎样的?
复述课文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为方便路人建造了小茅屋
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和其他哈尼小姑娘继续照管小茅屋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后遇到小茅屋,自觉照看小茅屋,专门运粮食。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修葺小茅屋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借住
照看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
1
2
3
4
5
插叙
插叙
插叙
再读课文,研讨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再读课文,研讨写法
再读课文,研讨写法
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看一看在哪些段落中。
悬念一
误会一
悬念三
误会二
悬念二
8段 “我”和老余走到梨花林,发现小屋“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12-14段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否认。到底谁是主人呢?
32段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
三处悬念
误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误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两次误会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下面的人物中,到底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为什么?
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