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17张PPT)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17张PPT)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7 19: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2、实施
3、结果
(1)时间:
(2)目的:
(3)基本任务:
(4)中心:
(1)成就
(2)结果
(3)意义
1953—1957年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
一大桥、二铁路、三公路、四工厂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2、性质、地位 :
3、内容
4、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颁布时间、机构:
2、性质、地位:
3、内容
1954年9月、北京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制定《 》
(2)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在1952年土改中分到了土地,同村的父老乡亲都忙着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干劲儿十足地的在自己的地里辛勤劳作!当年秋天各家粮食就获得了大丰收,村里农业的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没有耕牛,没钱买种子;后来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水渠灌溉,长势不好;更可悲的是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卖地,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不能合理使用耕地,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出现什么问题?
材料: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问题:一家一户农业经济具有脆弱性、分散性和落后性!
尝试走合作化道路!
这反映了土改后的农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农业
合作化
02
03
01
基本单位是生产队,土地、大型农具及牲畜无偿归集体所有;产品按劳动工分统一分配
土地入股,农具牲畜等作价入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产品统一分配
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产品仍归私人所有,换工互助
原则:自愿互利
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
材料:
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
李老汉所在的农村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P25教材,交流思考: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易振的表哥是上海水泥厂的大股东,解放战争期间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为了工厂的发展,也只能剥削工人,甚至一段期间也生产过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厂里设备陈旧工人们的积极性也不高,新中国成立初,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随着国营的水泥厂效益不断提高,他的水泥厂每况愈下。
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呢?
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
解放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存在哪些弊端?
怎样才能消灭资本家的这些行为呢?
把厂变成国家的。
那用什么手段才能实现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为何不直接没收?
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减少改造阻力
方式方式
结果结果
政策政策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改造原因改造原因
②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的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在革命年代曾做出过贡献
时间时间
1954年——1956年
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红利,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
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工人: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荣氏第二代荣毅仁
荣氏企业--一个家族的神话荣氏企业--一个家族的神话
荣氏第一代荣德生
方式方式
结果结果
政策政策
1956年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改造原因改造原因
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②一些私营工商业主的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全行业公私合营
(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在革命年代曾做出过贡献
时间时间
1954年——1956年
三大改造
1、性质:
2、内容/含义:
3、时间:
4、意义:
5、缺点: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956年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一位外国领导人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某项改造政策时说:“中国经过长时期的流血革命,现在创造出了一条不流血而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这是有世界意义的。”材料中这位外国领导人高度评价的“改造政策”是指( )
A.组织资本家加入生产合作社
B.赎买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
C.没收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
D.鼓励资本家成立股份制公司
“新民主主义时期延续到1953年,这一年开展了一项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到1956年,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也就开始了。”这一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1956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改造,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这一材料表明(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