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课件
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下
视频:社会主义好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
三改
土地改革(1950—1952年)使农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幅图让你想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一开始农民很高兴
后来却觉得很费力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0000 ÷30000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
算一算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2.3亩≈25教室);
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摘录 1953.04
1.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
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式),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目标)。(P23)
农业——农业合作社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李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情景再现
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史料研读
论从史出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原因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时间
1953年-1956年
方式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原则
自愿互利
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手工业也展开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方式?(P24)
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生产的活动。
情景再现: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 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方式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目的
时间
实质
1954年—1956年
私有制经济
过渡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国家
何为“公私合营”?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名词解释
开始时间
方式
创举
结果
实质
完成时间
意义
1954年起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956年底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1)公私合营是指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时间段 社会性质
1840-1949年
1949-1956年
1956-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
拓展延伸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关于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 B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C.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观察下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人主要是 ( A )
A.农民 B.地主
C.商人 D.工人
4.下图为广东省某县个体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的照片,该照片最早拍摄于20世纪 ( B )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公私合营
5.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年 )开业,至今已有2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 A )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D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