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4: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十五夜望月
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时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我会写


左右结构


右部是“东西”的“西”
易写错
栖息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词语解释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即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歇,休息。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写景
抒情
看到:清冷的月光
感到:丝丝的寒意
闻到:淡淡的花香
听到:鹊鸦的声音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节日习俗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节日习俗。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中秋之夜?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澄澈、寂寥清冷的中秋之夜,渲染了萧瑟冷清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
诗歌鉴赏
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入骨的思念之情
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含而不露,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不说想念老朋友,而说“秋思落谁家”,就是采用不明说而暗示的写法。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感情,加上一个情深意切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结构梳理
十五夜望月
景:地白 鹊鸦 树
冷露 桂花
情:人尽望 落谁家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主题概括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和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月色
望月怀人
课堂演练
一、诗意再现,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二、你知道还有哪些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和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