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第8课
2024版 语文 七年级 下册
核心素养
学会根据阅读提示和旁批学习自读课文。
揣摩精彩语句和段落,理解作者的情感。
多角度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
春节期间我国最热的旅游地是哪里?
端木蕻良
词语解释 挚痛 诚恳而深切
嗥鸣 (野兽)大声嚎叫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 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 远古
泛滥 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情感。
整体感知
2.讨论归纳各段的大意。
3.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强烈的思乡和爱国之情
整体感知
第一段:
第二段:
我热爱关东原野,我时时听见
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总结段落大意
3.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1.第一段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2.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中作者对土地的称呼用“她”而不是“它”来指代,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4.我的誓言是什么?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5分钟
起步分:7分
东北特有的物产:
白桦林
马群
东北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
蒙古狗
鹿群
山
雕
高粱
豆
粒
玉米
煤块
黑土地
1.第一段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作者将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让读者充分体会到关东原野的美好、丰饶,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样更能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2.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梦牵魂绕。这样写,可以使情感显得更加浓烈、深挚。因为只写自己爱恋故乡,表现的是单方面的情感,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深刻地揭示出故乡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3.文中作者对土地的称呼用“她”而不是“它”来指代,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4.我的誓言是什么?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我听出了......”
倾听作者的心声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主题归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树人
爱
我
中
华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本文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已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同时,作者又将感情融入对故乡景物的描写中。
写作特色
2.精心选择景物,画面感强
作者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写作特色
3.语言凝练,充满激情
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召唤与自己时时对故乡的回忆,再加之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增添了内容的饱满度与感情的真挚度。
学唱《松花江上》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 ,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但现在的国际环境也并非良好,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一起朗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