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八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瑞安八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4-27 19:2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学年第二学期瑞安八校期中联考高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更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生态环境改善 B.经济水平提高
C.社会文化进步 D.交通运输发展
2.人口合理容量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B.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C.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D.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3.下列工厂中,体现“投入——产出”工业联系的是
A.纺织厂、印染厂 B.钢铁厂、纺织厂
C.造纸厂、化纤厂 D.食品厂、家具厂
4.倡导“绿色经济”,主要体现了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是
A.控制经济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文明消费 D.强调环保意识
5.城市化的推进使城市地区
A. 下渗增多 B. 地表径流增强
C. 降水减少 D. 蒸发增强
6.按性质划分,物种锐减属于
A.生态破坏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7.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鞍山、包头 B.大庆、玉门 C.石家庄、株洲 D.大同、黄山
8.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聚落布局多呈
A.线状 B.放射状 C.带状 D.团块状
9.一般情况下,大型购物中心应布局在
A.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B.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
C.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D.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高的地区
读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浙江省、山西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表。回答10~11题。
省份 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浙江省 5459.3 9.47‰ 5.40‰ 4.07‰
山西省 3593.3 10.47‰ 5.61‰ 4.86‰
10.浙江省、山西省目前人口增长已经进入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11.与浙江省相比,该时期山西省
A.出生人口多 B.人口增长速度慢
C.新增人口数量少 D.死亡人口多
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回答12-13题。
12.对环境质量要求特别高的工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④类工业出现向内陆转移趋势,关于该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沿海地区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
B.刺激沿海地区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是了该类工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D.转移后导致沿海地区经济逐渐衰落
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情况的概念性指数值。右图为浙江省某城市市区连续两日同一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时间段,该市汽车平均时速最高的是
A.15日10:00-12:00
B.16日10:00-12:00
C.15日16:00-18:00
D.16日16:00-18:00
15.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国内到国外 B.国外到国内 C.城市到郊区 D.农村到城市
下图为我国某地近年来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A.生态因素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7.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 C.500—700km D.400—600km
19.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农业生产受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且不同生产方式的区位因素存在很大差别。目前,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夏季蔬菜、水果。完成20~21题。
20.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21.“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 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陕西是我国优质苹果产业基地。2004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据此回答22~24题。
22.该果业公司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
①市场需求 ②消费习惯 ③环境条件优越 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3.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 ②交通技术进步 
③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4.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04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
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 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 
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右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数字①~④所在区域分别表示城市的不同功能区。读图,完成第25、26题。
25.③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
B.商业区
C.绿化带
D.工业区
26.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分别是
A.西北风、向北流 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 D.西南风、向北流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图中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读图,完成第27、28题。
27.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8.中心商务区白天与夜间人口密度出现图示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下左图为四个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9、30题。
29.本世纪以来,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0.图中最早出现城市郊区化现象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为解决温室甲鱼养殖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江浙省某养殖户研发了一套环保温室加温装置(如右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该装置的使用,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A.减轻水土流失 B.减少烟尘排放
C.节约养殖成本 D.提高土壤肥力
32.温室甲鱼生产的转型出路是稻田里共养鱼虾鳖蟹,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燃料供给情况 B.交通运输条件
C.自然地理环境 D.农业生产技术
33.右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A.高山雪线上升 B.各地降水增多
C.酸雨危害加剧 D.陆地面积增大
下图为我国大陆2008~2014年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人口(15~64岁)比重变化图。完成34、35题。
34.图示我国劳动人口
A.比重持续上升 B.数量持续下降
C.数量2010年达最大 D.比重2010年达最大
35.受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变化而直接影响的产业是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左图是某地种植 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6~38题。
36.在距城市20--60km的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X B.Y C.Z D.X、Y、Z
37.X、Y、Z可能分别为
A.粮食、鲜奶、花卉 B.鲜奶、花卉、粮食
C.粮食、花卉、鲜奶 D.鲜奶、粮食、花卉
38.影响Y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地形
上右图为我国两种工业基尼系数变化曲线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该工业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完成第39、40题。
39.图中食品加工业的基尼系数一直较低,影响因素主要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动力 D.市场
40.图中电子制造业的基尼系数增加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A.接近原料燃料  B.依托水路交通
C.利用集聚效应   D.利用廉价劳动力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41.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按城市功能划分,A、B、C三地中属于商业区的是__▲___(填字母)。
(2)该城市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主要动力是
▲ ,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是 ▲ 。
(3)近年来,该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了__ ▲_____现象。
(4)该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它们都属于 ▲ 资源。在此资源基础上该地发展了钢铁工业,请从保护环境角度判断其布局是否合理 ▲ ;并说明理由:① ▲ 、② ▲ 。
(5)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① ▲ 、② ▲ 。
42.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珠三角地区伴随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产业活动中的生产协作、商贸联系、
▲ 等地域联系日益密切。
(2)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利于广州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 ▲ 、 ▲ 等。
(3)与珠三角地区相比,A省(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有 ▲ 、 ▲ 、 ▲等。
(4)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有出现向A省(区)转移趋势,制造业的转入对A省(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不利影响是 ▲ 等。
(5)珠三角地区曾是我国商品粮基地,近年来蔬果、花卉业比重逐渐超过粮食种植业,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 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5:DAABB 6~10:ACDBD 11~15:CCBAC
16~20:DABCA 21~25:CCBDC 26~30:DCBCA
31~35:BDADA 36~40:ABBDC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0分)
41.(1)B
(2)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逆城市化
(3)非可再生 合理
理由: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区水源污染小;处于盛行风向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5)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发展卫星城;错时上下班;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言之有理即可)
42.(1)科技与信息联系。
(2)位于河口,水运交通便利;陆路交通汇集,交通发达。
(3)地价便宜;矿产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低;环境容量大。
(4)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发展;不利:带来一定环境污染。
(5)珠三角地区地价逐渐上涨;粮食产值低,而蔬果、花卉业产值较高;珠三角经济发达,对蔬果需求量大;(言之有理即可)
高一地理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内容领域/知识内容 知识深度 测量目标/行为目标 预估难度
选择题 1 人口迁移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2 人口容量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3 工业联系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4 协调人地关系基本途径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6 环境问题分类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7 城市区位因素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8 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9 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了解 认识 0.85
选择题 10 人口增长模式 理解 再认 0.80
选择题 11 人口增长模式 理解 再认 0.80
选择题 12 工业区位因素 掌握 再认 0.60
选择题 13 工业转移 运用 再认 0.60
选择题 1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 运用 再认 0.60
选择题 1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 运用 再认 0.70
选择题 16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运用 再认 0.70
选择题 1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运用 再认 0.70
选择题 18 交通运输方式特点 掌握 再认 0.60
选择题 19 交通运输方式特点 掌握 再认 0.60
选择题 20 农业区位因素 理解 认识 0.75
选择题 21 农业区位因素 理解 认识 0.75
选择题 22 农业区位因素 理解 认识 0.75
选择题 23 农业区位因素 理解 认识 0.75
选择题 24 农业区位因素 理解 认识 0.75
选择题 25 城市功能分区 运用 再认 0.70
选择题 26 城市功能区布局 运用 再认 0.70
选择题 27 城市功能分区 运用 再认 0.70
选择题 28 城市功能分区 运用 再认 0.70
选择题 29 城市化特点 理解 认识 0.75
选择题 30 城市化特点 理解 认识 0.75
选择题 31 可持续发展 理解 认识 0.80
选择题 32 可持续发展 理解 认识 0.80
选择题 33 环境问题 了解 认识 0.80
选择题 34 人口增长模式 掌握 再认 0.65
选择题 35 工业区位因素 掌握 再认 0.75
选择题 36 农业区位因素 运用 再认 0.60
选择题 37 农业区位因素 运用 再认 0.60
选择题 38 农业区位因素 运用 再认 0.60
选择题 39 工业区位因素 运用 再认 0.60
选择题 40 工业区位因素 运用 再认 0.60
综合题 41(1) 城市功能分区 了解 认识 0.85
综合题 41(2) 城市化 了解 认识 0.80
综合题 41(3) 城市化 了解 认识 0.80
综合题 41(4) 工业区位因素 运用 再认 0.65
综合题 41(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 运用 再认 0.70
综合题 42(1) 产业活动地域联系 了解 认识 0.70
综合题 42(2) 城市区位因素 掌握 认识 0.65
综合题 42(3) 工业区位因素 运用 再认 0.65
综合题 42(4) 工业转移 掌握 再认 0.70
综合题 42(5) 农业区位因素 掌握 再认 0.65
10(交通拥堵指数)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8
6
4
2
15日
16日
(时间)
第14、15题图
第16、17题图
20
40
60
80
100
120
0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以上
0~4
(岁)
人口迁移数(万人)
第25、26题图
白天人口
夜间人口
1.2
1.4
1.0
0.8
0.6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年份
与1970年人口密度的比重
第27、28题图
节能器
引风机
锅炉
炉温300℃
除尘箱
毛竹筒
烟道加温
温室大棚
水幕除尘
烟囱
热水
第31、32题图
蜂窝管
第29、30题图
第34、35题图
第39、40题图
1980
1988
1996
2004(年)
0.4
0.8
0.7
0.6
0.5
电子制造业
食品加工业
基尼系数
第36~38题图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20
40
60
80
120
100
0
利润(元∕百平方米)
与城市距离(千米)
Y
X
Z
广州
海口
南宁
昆明
香港
澳门
珠三角地区
第42题图




A
锡矿
锰矿
铝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