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监测
七年级语文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诗文中有古人的智慧和情怀。当浮躁与懈怠扰乱成长的步调时,就求教诸葛亮,用“① ,② ”(《诚子书》)来调整心态;跟随归期不定的李商隐,感受“③ ,④ ”(《夜雨寄北》)中的秋夜冷雨;再看谭嗣同,他的“⑤ ,⑥ ”(《潼关》)表达了渴望冲破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豪情。
(2)“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寓着不同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⑦ ,⑧ ”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漂泊羁旅图;陆游《十一月四百风雨大作》其二)中的“⑨ ,⑩ ”将风雨声相象成为国征战的铁骑之声,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2.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正讲处,只见白鹦哥飞来飞去,知是菩萨呼唤,木叉与善财,遂向前引导,至宝莲台下。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yǒng,放声大哭。菩萨叫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 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yuán,更不察皂白之苦!”菩萨道:“且说那皂白原因来我听。”行者即将那打杀草寇前后始终,细陈了一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菩萨( ) 泪如泉yǒng( ) 魔障( ) 善yuán( )
(2)结合语境可知,语段结尾“细陈了一遍”中的“陈”的意思为____。(2分)
(3)语段中的孙悟空“放声大哭”,他“哭”的原因是 。(2分)
(4)人走向成熟的过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只有翻山越岭,不断修行,才能修成正果。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在相应的位置补充恰当的内容。(4分)
3.班级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3分)
(1)班委会想邀请舒老师参加活动,下面是邀请函,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4分)
①画线的句子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你写出修改建议。(2分)
②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你写出修改建议。(2分)
(2)语文课代表小文搜集了班级同学们的阅读习惯(见下表),请你概括表中所反映出的情况。(4分)
调查人数 阅读习惯
浏览 精读 摘抄 做批注 写心得 不做笔记
45 13 8 2 3 1 18
(3)在读书讨论会中,同学们针对《增广贤文》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点展开了讨论,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请发表你的看法。(5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修书”的乐趣
孙现富
①“老孙!”周末一大早,我去古旧书市“淘宝”,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呼喊。循声张望,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战友老王。早听说他从部队自主择业后从事旧书收藏和古籍修复,没想到会在这里相遇。
②多年前,我和老王同在一个军种服役。那时就知道他喜欢收藏旧书,还听说他爱人随军后,专门从事古籍修复。退役后,他们夫妻俩靠着热爱和执着,传承起这门冷僻的技艺,还有了自己的“古籍修复工作室”,在圈内小有名气。
③老王的摊位主要以古籍、碑帖为主。他藏有大量手抄本,涉及各种题材,这些可都是他的“宝贝”。他打开手机相册给我看。家里的书柜里、架子上,古旧书籍满满当当。“数量已有上万册!”老王的口气自豪,让我羡慕。
④“饭来啦!”我们畅聊正酣,碰巧老王的爱人来送饭。当年我就非常钦佩她放弃工作专心修书的勇气,很想知道其中缘由,这次终于有了机会。
⑤原来当年随军后,老王的爱人偶然看到丈夫买回的一本石印古籍,纸页泛黄,字体漂亮,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古籍。只可惜,书中有不少被虫子蛀咬的地方,还有一些残缺。她很心疼,试图请人修复,可未能如愿。于是她就从网上查找资料,还买来专业教材,尝试自己修复,然而效果很不理想。
⑥查找资料时她发现,全国从事专业古籍修复的人员并不多,所以,就动了自己学习古籍修复的念头:“当时想的是,把破损的书籍修好,给后人留下一段完整的记忆。”
⑦听罢,我对他们的执着更增添了几分敬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对老王的爱人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她联系过几家图书馆想自费参加学习,可惜这些培训都不对外。经人介绍,她找到了一家省级图书馆的一位老师,才算正式走上古籍修复之路。
⑧虽说有思想准备,但跨进了门槛才发现,困难远比自己想象的多。修复一本破损古籍,需要刷尘、拆线、粘页、补残等二十多道工序,还要蒸、揭、托,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老王的爱人从旧书刷尘、纸张配染、糨糊调制等最基础的知识学起。
⑨常常是,长夜孤灯下,一把剪刀,一只镊子,一把刷子,一个喷壶,一瓶超糊,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要先去除旧的修复纸和上面的糨糊,必须喷水润湿后,再用针尖和手指肚把那些纸一点点搓掉。手轻了,搓不掉;手重了,搓坏纸。如何掌握好火候,非常考验人。
⑩有一年,一位藏家托人寄来几部残损严重的古籍,其中一部每页都有几十个蛀洞。老王的爱人先用软刷、镊子细心清除脏物,然后用毛笔尖蘸糨糊沿孔洞周边涂抹,以相近颜色的修复纸贴补,再用针锥、镊子等工具小心去除多余的修复纸和孔洞周围的糨糊。每页都要花费五六个小时,有的甚至需三四天时间。三个月后,古籍重获新生,藏家惊诧不已,连连称赞。
那时老王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给妻子打下手。退役后,他虚心当起妻子的学徒,并很快成为最佳拍档。常常是,妻子完成修复的前几道工序,后面的残字补缺就交给老王。
残字补缺,是补全古籍上所缺的内容。这道工序既需要一定的书法基础,又需要考证文字、版本等信息。老王十几岁就开始练习书法,这项工作不在话下。只是抄补费时又费力,每页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有人说,古籍修复像绣花一样精细,考验的是韧性和耐力。“其实,比绣花还繁琐。古籍本身很脆弱,经手的每页纸不少历史都在百年以上,不能反复尝试。有时候,还要会‘老牛大憋气'!”老王笑言。
见我疑惑,他爱人接过话头:“有些古籍受损严重,书页絮化,修复时必须屏住呼吸,如果喘气太粗,就会纸屑横飞,甚至导致已校好的残字错位。”
如此一讲,我似乎找到了古籍修复这门技艺“冷僻”的原因。老王说,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收入的问题。他刚修完一部古籍,耗时十多天,收费也不高。尽管如此,他们夫妻俩还是如痴如醉,没有想过放弃。
“入行时是爱好,后来就是责任。做的时间越长,无形当中就有了一种使命感。”老王说。为了传承好这门技艺,夫妻俩从十几年前就开始通过网络做起民间古籍保护宣传,还经常自己带着古籍善本、宣纸和修复工具到学校、社区举办公益讲座,让人们了解古籍修复的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籍,看到那些残破的古籍重获新生,老王夫妻俩开心地笑了。那一刻,所有的坚守、所有的付出,他们都觉得值了!
(选自《阅读》2024年第12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老王夫妇与古籍修复之间的渊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⑩段中对老王妻子修复古籍时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古籍修复难度大和工艺的复杂。
C.最后一段中“老王夫妻俩开心地笑了”照应文章题目,表明了“修书”的乐趣所在。
D.文章语言清新、淡雅,其中老王夫妻两人所说的话真实自然,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5分)
(1)“……有时候,还要会‘老牛大憋气'!”老王笑言。(这句话形象生动,请简要赏析。)(2分)
(2)入行时是爱好,后来就是责任。做的时间越长,无形当中就有了一种使命感。(从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老王形象 )(3分)
6.文章以《“修书”的乐趣》为标题,从选文看,老王夫妻修书的“乐趣”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3分)
7.有同学建议将本文的标题改为“重获新生的古籍”,你是否同意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5分)
8.学校举办“‘工匠精神'人物展”活动,你想推荐本文中的老王夫妻为展览宣传人物,请结合【链接材料】为他俩写一段推荐语。(6分)
【链接材料】“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二】(17分)
材料一 鸟类迁徙是一段艰辛而壮丽的旅程。从东亚到西伯利亚,从非洲到亚洲,从南半球到北半球,越山川、河流、海洋、荒漠、城镇、田野,候鸟的迁徙有一股撼动人心的自然魅力。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都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神秘莫测的季节信使。鸟类通过迁徙,在地球上不同的环境中寻找生存和繁衍的机会,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和基因交换,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迁徙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转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作为生态自行平衡和修复的重要方式,候鸟迁徙是生态保护大架构中重要的一环。
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4条途经我国,几乎覆盖我国所有领土。完善保护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是我国守护候鸟迁飞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7月1日,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鸟类资源
材料三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6月24日发布消息,为全面加强我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和修复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等目标。
当前,我国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呈现总体改善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部分栖息地面临威胁、保护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资源监测能力亟须加强、社会保护氛围有待提升等问题。
行动计划明确,综合考虑受威胁候鸟物种数量、候鸟种群数量占全球(迁飞路线)比例和候鸟数量等指标,筛选了821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通过全面强化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实现对我国4条候鸟迁飞通道的整体协同保护。
行动计划提出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建设、关键栖息地修复、调查监测能力提升、人鸟友好四方面主要行动,布局健全保护网络、栖息地污染治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健全数据收集体系、建设人鸟友好社区等多方面措施。
(摘编自“百度百科”2024年12月1日,有删改)
材料四 多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鸟类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的保护,鸟类种群数量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如今,从大桥建设为保护候鸟育雏而“让路”,到熄灭城中灯光避免迁徙候鸟迷航;从经历高温干旱的地区积极补水修复湿地打造“候鸟食堂”,到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对候鸟的保护与研究……在全社会爱鸟护鸟的行动中,“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和谐”的美丽画卷不断铺展。此外,也要看到,候鸟迁飞通道涉及范围广,要织密织牢保护网,还需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全过程监测能力。比如,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克塔雷克国家公园开展合作,跨国保护白鹤越冬地和繁殖地,以“生态接力”打造“白鹤廊道”;湖南创新推出“省级护鸟营—县级护鸟营—候鸟守护站/村级护鸟队——候鸟守护者”四级联动模式,构建覆盖全省各市州的行动网络,共护“千年鸟道”安全通畅。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协同推进、系统保护,才能让群鸟翔集的盎然景象更加常见,人鸟和谐共生成为常态。
(摘编自“网易网”2024年12月12日,有删改)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鸟类迁徙对鸟类来说十分艰辛,它们可能会经过山川、河流、海洋、荒漠、城镇、田野,从东半球到西半球,路途之遥远难以想象。
B.候鸟迁徙路线覆盖我国所有领土,所以完善保护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是我国守护候鸟迁飞中十分重要的举措。
C.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等目标。
D.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克塔雷克国家公园开展合作,是为了加强候鸟保护的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全过程监测能力。
10.请提取一条你从【材料二】中得出的结论。(2分)
11.小语提出“候鸟迁徙带来的好处都体现在候鸟自己身上,其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地球上不同的环境中寻找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已”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 为什么 (6分)
12.我国在候鸟迁徙的保护方面做出了哪些措施 请你概括总结。(6分)
【三】(16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注】①还:同“旋”,指转身。②迨(dài):到,等到。③励:同“砺”,砥砺。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学而时习之 时: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3)王生不说 说: (4)王生益愠 愠: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
凡 师 之 所 言 吾 悉 能 志 之 是 不 亦 善 学 乎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16.【甲【乙】两篇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简要概括。(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同学们,我们求学至今,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你一定遇见过许多不同的老师。
如果请你当一天的老师,你会做些什么 在语文课上,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诵;在数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在劳动课上,安排学生进行厨艺展示,还是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教学 你是否会整天都面带微笑,不责备学生 ……
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我当一天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100
200
100
200
1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监测
七年级语文卷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⑥ 山入潼关不解平
(2)⑦小桥流水人家 ⑧ 古道西风瘦马⑨ 夜阑卧听风吹雨⑩ 铁马冰河入梦来
2.(1) sà;涌;zhàng;缘
(2)叙述、陈述
(3)唐僧误解他滥杀无辜,将他逐出师门
(4)①五行山②翻过火焰山,坚持克难关。③灵山
3.(1)①示例:将“要求”改为“期盼”。(2分)②“尊敬的李老师:”应该顶格写。
(2)示例:同学们的阅读习惯较差,大多数同学倾向于浏览、不做笔记为主的浅层阅读,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示例一:认同。这句话告诫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专心致志,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如果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三心二意,既影响我们读书的效果,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示例二:不认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读“圣贤书”,还要关注日常小事和国内外大事,这样我们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米,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有所收获。(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4.(3分)D
5.(5分)(1)(2分)“老牛大憋气”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在古籍修复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屏住呼吸的状态,表现了古籍修复工作的精细。
(2)(3分)看到了一个对古籍修复保持热爱、坚守本心、积极传承传统技艺的老王形象,
6.(3分)①使一本破旧的书获得新生,为后人留下文物资料,很有成就感;②修复一本书需要很多知识和技巧,令他们引以为豪;③传承并推广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每点1分)7.(5分)不同意。(1分)本文围绕老王夫妻“修书”展开,重点展现的是老王夫妻将“修书”做为乐趣,热爱“修书”的故事和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2分);而“重获新生的古籍”这一标题则更侧重于强调古籍经过老王夫妻的修复而重获新生,与本文中心内容的关联性不强,因此不同意更改(2分)。
8.(6分)示例:古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修复古籍就是铺平文化传承之路,老王妻子在学习修复古籍时,积极前往各地图书馆寻求专业培训,体现了“敬业”“精益”的工匠精神(2分);老王在进行古籍的抄补时,每页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体现了“专注”的工匠精神(2分)。他们以匠心雕琢时光,让古籍重新闪耀时代光芒,让我们的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17分)
9.D
10.候鸟迁徙路线覆盖我国大部分领土,完善保护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是我国守护候鸟迁飞中十分重要的举措。
11.不赞同。候鸟迁徙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它们在迁徙过程中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我国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提升监测能力,构建行动网络,以及因地制宜、创新形式的保护措施。
【三】(16分)
13.(1)按时(2)担任,充当(3)同“悦”,愉快(4)恼怒,生气(每空1分)
14.(2分)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每处1分)
15.(6分)(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罔”1分,“殆”1分,意1分)
(2)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敏”1分,“善”1分,句意1分)
16.(4分)①强调实践与思考的结合,把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智慧;②倡导积极的学习态度。要不耻下问,择善而从;③积极向他人请教,以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注重自我反思。(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三、写作(55分)
1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