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光合作用 课件 2024-2025学年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2 光合作用 课件 2024-2025学年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7 22: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节
光合作用
第三单元 第2章
1.能阐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能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3.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吸收的水大部分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那么 , 在赫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中,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增加的主要是什么物质呢?
想一想 议一议
WWW.
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依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哪一个设计方案更合理?
阅读教材P29-30页实验内容,理清实验设计思路
活动
1
任务一: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设置对照实验,看看叶片的见光部分和不见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目的
用黑纸把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
①将盆栽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将盆栽植物移到阳光下照射。
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将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方法步骤
将叶片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问题2、为什么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问题3.比较叶片的见光部分与被黑纸片遮盖部分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结果,你们小组能得出什么结论?
遮光部分 未遮光部分
现象
分析
结论 不变蓝
变蓝
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果将叶片变色的部分制作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蓝色颗粒会出现在叶肉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变成蓝色的部分是位于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②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是叶的主要部分,是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主要场所。①④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表皮细胞的外壁是角质层(不透水),具有保护作用;③叶脉中的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
进一步探究
叶绿体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光能
叶绿体
化学能(有机物)
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捕获太阳光。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这是因为叶片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总结
绿叶(叶绿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绿叶
场所

条件
淀粉
产物
问题1:金鱼藻照光后,试管有什么现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金鱼藻上冒出了许多气泡。
卫生香复燃。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观察演示实验,请你注意观察实验装置发生的现象。
活动
2
问题2:如果将这个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再做一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吗?
依据教材提示,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活动
1
任务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① 变量是什么?如何设置对照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② 如何保证单一变量?
③ 可以参考“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无二氧化碳
有二氧化碳
酒精脱色
滴加碘液
暗处理
光照
漂洗观察
摘取叶片
1号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无淀粉生成;2号装置中的叶片变蓝,有淀粉生成。
1
2
氢氧化钠溶液

无二氧化碳
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没有产生淀粉
产生淀粉
根据赫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可以推测,水在柳树生长过程中参与制造了有机物。后来,科学家通过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阳光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任务三: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你知道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了怎么样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吗?
能量转化,即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实质:
请你总结
水和二氧化碳
有机物和氧气
叶绿体

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去哪里了呢?
如果在杨树、柳树、葡萄等植物的茎上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这株植物依然在生长,但切口处的树皮明显增厚,甚至会形成瘤状物。这是为什么呢?
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筛管就分布在树皮中。环割树皮后,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造成局部营养过剩,再加上损伤的刺激等因素,引发细胞无序分裂,进而形成瘤状物。
思考
任务四:了解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筛管是被子植物中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由一系列长筒形的细胞首尾连接而成。
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
总结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由植物体下端向上运输。
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由植物体上端向下运输到植株各处。
内有导管
内有筛管
内有分生组织
过稀
合理密植
过密
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吗?
(产量低)
(产量高)
(产量低)
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作物产量,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任务五: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 合理密植
2. 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间作:是指把在当前茬种一些主要品种的农作物时,在其中再种一些其他品种的作物为辅;
套种:是指在上一茬作物采收后期就开始种植下一茬作物。
3.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从而使产量大幅提高。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叶绿体
光能
有机物
(储存着能量)
氧气
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筛管
光合作用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其中一个步骤是对绿叶进行脱色,图中大小烧杯内方式的液体分别是( )
A. 酒精和清水
B. 清水和酒精
C. 酒精和酒精
D. 清水和清水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天竺葵放在黑夜中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 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
D. 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A
B
3.给蔬菜大棚使用“气肥”,可提高作物产量,气肥是指( )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D
4.东明西瓜品质优良,原来只在盛夏才能上市,现在人们采取温室育苗、嫁接等手段使西瓜提前上市、增产增收。下列对于瓜农在西瓜种植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D.育苗时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