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7: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导入
导入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 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及时雨" 宋江、“黑旋风”李逵、 “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 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 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 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8蒲柳人家(节选)
第 一 课 时
阅读目标 1 2 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重点 3
背景、情节: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手法、语言: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重点
学习目标
写作目标
1 悬念:学习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2 倒叙、插叙:学会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写法。
学习目标
立德树人
学习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做一个淳厚 朴实、热诚正直的人。
学习目标
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
人,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有 短篇小说《蛾眉》《青枝绿叶》,中篇小说《蒲柳人 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狼烟》《京门脸子》 《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预习资料速查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十月》1980年第3期。《蒲柳人家》全
篇共12节,本文节选的是前两节。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 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擒相爱,可阴险 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他 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老婆,并要以 “抗日”的罪名把周擒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 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 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擒、莲顺利完婚。
预习资料速查
背景资料
乡土文学
20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 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 主要内容,形成了所谓的“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 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代表作品:彭家煌 的《怂恿》、沈从文的《边城》、许钦文的《疯妇》。其他 作家:王鲁彦、许杰、王任叔、萧红、台静农等。
预习资料速查
文 体 知 识
1.鞍 ( ān ): 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
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
2.抡 ( lūn ): 用力挥动。 → 字音易错,注意韵母。
3.烙( lào ): 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加热使熟。 4.烟囱(cōng ): 炉灶、锅炉上排烟的管状装置。
5.招架:抵挡。 字形易错,注意写法。
6.驾驭( yù ):驱使车马行进。
字词知识速查
读读写写
7.熏 ( xūn ) 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
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8.隐 匿( nì ):隐藏;躲起来。
9.憋( bie ) 闷:心情不舒畅;郁闷。
10.掂 ( diān)量:斟酌。
11.礼聘( pìn ): 用尊敬的方式(如拜访、送礼)聘请。
12.一气呵( hē )成: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 不松懈。
字词知识速查
13.不知好歹( dǎi ):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14.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15.两 肋 ((lèi))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性命。形容 重情义、讲义气。 → 字音易错。
16.如坐针毡( zhān): 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17.天伦( lún )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18.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字词知识速查
1.梆( bāng): 方言。敲打。
2.腌膦( ā za ): 弄脏。
3.倒 ( dáo )气:临死前急促、断断续续地呼吸。文中指喘息。 4.到了( liǎo )儿:到最后,最终。
5.官讳( huì ): 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6.荣膺( yīng ): 光荣地接受或承当。膺,承受、承当。
7.捎 ( shào)马子:方言。俗称“马裕子”,一种可搭于肩 头或驴马背上的口袋,中央开口,下垂的两头可以装物品。
字词知识速查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拗:以义辨音法。 “拗”为“固执;不随和;不驯顺” 的意思时读“niù”,为“使弯曲;使断;折”的意思时 读“ǎo”,为“不顺;不顺从”的意思时读“ào”。
拗 {( ǎo )( 拗 断 )
( ào ) ( 拗 口 )
( men ) ( 闷 热 )
L(mèn)(闷闷不乐)
ni ù ) ( 执 拗 )
字词知识速查
多音字

镖( biāo )(飞镖)
缥( piāo )(缥缈) 剽( piāo ) (剽窃)
戳( chuō ) (戳穿)
戮( lù ) (杀戮)
字形辨字法: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字词知识速查
形近字
词 如坐针毡
芒刺在背
同 两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心神不宁。 “如坐针毡”程度上要更深一些。 例 ①孩子生病住院了,家长如坐针毡,一刻也不能平静。 ②这件事成了他的心结,十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的 责难,他仍然如芒刺在背。
字词知识速查
近义词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
为什么爷爷号称“何大学
3问” 围绕他发生了哪些 ●事情 表现了什么
情感
导思
何大学问
导思
2 何满子在本文中起什么作
用 他的特点是什么
一丈青大娘是一个怎样的形
象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导思
导思
4 本文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预习问题引导
关键词:淳厚朴实
带着问题读课文
何满子
1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14段):主要描写了何满子及一丈青大娘鲜 明的性格特征。
第二部分(15— 35段):塑造了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 通过何大学问之,略提当时中国的状况。
课文细讲点拨
小说以生动活泼、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
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豪
爽泼辣、热心肠的一丈青大娘和爱面子、仗义疏财、疾
恶如仇的何大学问的形象,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
的劳动人民,赞颂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
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课文主旨
蒲柳人家(节选)
何满子的故事 一丈青大娘的故事 何大学问的故事
· 威震古北口 · 学问上下功夫
· 礼聘老秀才 · 口外死里逃生
· 怒拴何满子
民族风情 乡土气息侠义精神传统美德
· 疼爱何满子
· 告状囚“野鸟”
· 大闹运河滩
· 婆媳生嫌隙
课文结构
· 何满子被拴
· 拒穿红兜肚
8蒲柳人家(节选)
第 二 课 时
1.人物形象鲜明,乡土气息浓厚。
小说中有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 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很有讲究: 一是从表情、语言、动作和心 理等方面对人物作多角度描写;二是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 表现,比如何大学问本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 “学问人”;三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如一丈青大 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小说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 象,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特色总结
2.语言富有特色,生动、形象、活泼。
一是大量使用口语,例如“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心尖 子”“肺叶子”。二是大量使用俗语,例如“人配衣裳马配 鞍”“窝着一肚子饿火”“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三 是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 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 嗓子”。四是善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如“一丈青大 娘”,把她与《水浒传》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 提并论,表现了其爱憎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特点。
特色总结
3.倒叙开头,插叙叙事。
这篇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写一个中伏大晌午发生的故 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中间按需
要灵活运用插叙,自由流畅。如,为了照应上文“她也能
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 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 突出了她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特色总结
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 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在 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时,插叙外号的来历,重在交 代人物的“关公相貌”、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乐善好施、好 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性格特点。
特色总结
(1)两人都好面子。比如一丈青大娘不愿与儿子儿媳妇 分家,还为分家的事与儿媳妇闹得不愉快,是因为怕分家丢 脸。而何大学问好面子的性格就更明显了,比如他本来挣钱 不太多,但每次出口外后归家,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还 要借钱大摆酒筵。
1.[重点]分析一丈青大娘与何大学问性格中的共同点。
课文全篇探究
(2)两人都淳朴率直,爽朗豪放。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
河滩的精彩情节活脱脱地表现了她的率直豪放,而何大学
问更是豪气干云,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 浓眉朗目, 一副关公相貌”,尤其是他“爱打抱不平,为
朋友敢两肋插刀”,连偷马贼都“躲他远远的”,这些都
表现了他的豪气。
课文全篇探究
(3)两人都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纤夫们赤身露体, 为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着想, 一丈青大娘就管上了这件 “闲事”,平时她还经常给村里人接生、治病等,这更加
表现了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何大学问更是侠肝义胆, “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 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他的仗 义疏财和侠义情怀令人敬佩。
课文全篇探究
人物 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 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疾恶如仇、 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 富,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何大学问“一副 关公相貌”,乃至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上表现出来。
2.[发散思维]本文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你认为
本文的民族气息和民族作风体现在哪些方面
课文全篇探究
艺术 手法
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 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手法。如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故事 正是对我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手法的继承。
写作 方法
多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
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
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小说语言欣赏法
中考考点 欣赏小说语言(的特色)
考点解析 欣赏小说语言,一是欣赏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二是 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
设题形式(1)[中考 · 齐齐哈尔]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 中的画线语句。
(2)[中考 · 江西]从遣词造句或修辞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语 句做一个批注。
一课一法
答题技巧 (1)总说语言特点或风格——生动诗意、富 有文采;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语言质朴,真挚感人; 意韵深远,富含哲理;含蓄隽永,语言委婉;精致典 雅,凝练传神;犀利辛辣;豪迈奔放;清新明快等。
(2)结合小说内容具体欣赏。
①用语角度:A. 看感彩是否鲜明。 B. 看是否引 用古诗文或口语、方言。 C. 看是否使用叠词、连续 动词、形容词等。
一课一法
②句式特点:A. 看是否有长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 B. 看是 否使用排比、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
③表达方式: A. 看是否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表达方式。B. 看是否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句。 C. 看是否有饱含 深情的抒情句。D. 看是否有画龙点睛的议论句。
(3)总结语言的表达效果,即从用语、句式、表达方式方面来欣赏。
一课一法
古人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
守正直而佩仁义。 ——朱熹
一课一德一行
淳厚朴实、热诚正直
古人行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有一次,他在赴 任途中经过昌邑,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是他早年举荐的秀 才,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王密特地在夜晚怀揣十斤 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并献上黄金以表敬意。
杨震见状,眉头紧锁,面露不悦。他严肃地对王密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
一课一德一行
王密以为杨震是假装客气,便低声解释:“暮夜无知者。” 杨震却勃然大怒,高声说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难当,只得悻悻而归。
在杨震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关心民生疾苦,勇于直 言进谏,不畏权贵,敢于为百姓伸张正义。他的正直和坚 韧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一课一德一行
一行
热心帮助他人,真诚待人,是热诚;言语直率、 做事勇敢,是正直;为人谦逊、诚实朴素是淳厚;
做人稳重踏实是朴实。
一课一德一行
国学经典积素养
一路风景一路歌。请参加班级品诗沙龙。
田舍
宋 · 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中考这么考
1.请对颔联“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中的“眠”和“噪”做
简要赏析。
“眠”字将儿童随意地在落叶上入睡的悠闲姿态活灵活
现地展现出来,凸显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儿童的天真烂漫、 自由自在,营造出一种安然闲适的氛围。 "噪"字生动地 描绘出鸟雀在斜阳下叽叽喳喳鸣叫的热闹场景,既增添了 乡村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又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乡村的 静谧祥和,使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富有意趣。
中考这么考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示例:作者在创作此诗时抓住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典型
的形象:顽皮的孩子,夕阳西下时林中的归鸟,袅袅的炊 烟,隐约传来的鸡犬声,林中飘来的香气, 一望无际的稻 田,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恬静与详和。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 生活气息,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中考这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