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讲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讲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8 08: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遗传微专题4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
在高考遗传学试题中,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是常考考点,并且这个考点是解遗传基本规律题的基础。本微专题总结了这类考点的三种解题思路、三种试题情景和三个难点突破的技巧,现整理如下。
1 三种解题思路
1.1 解题思路一:定义法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即性状甲(♀)×性状乙(♂)或性状乙(♀)×性状甲(♂)。如果F1全为性状甲,则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并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如果F1全为性状乙,则乙是显性性状,甲是隐性性状,并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如果F1既有性状甲,也有性状乙,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并且亲本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另外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子代中也是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另外一个为隐性纯合子。
解题思路一可简单表示如右图所示:
1.2 解题思路二:性状分离法 具有同一种表现型的两个亲本杂交,如性状甲×性状甲。如果发生了性状分离即F1表现为性状甲和性状乙并且分离比例为3∶1,则性状甲是显性性状,性状乙是隐性性状;如果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即F1全为性状甲,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但是多对具有同一种表现型的两个亲本杂交,如果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解题思路二可简单表示如右图所示:
例1.(2014年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例2.(2019年海南卷第28题第1问)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矮茎/高荟、腋花/顶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矮茎,但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顶花,但有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可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仅通过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推断的思路是

1.3 解题思路三:隐雌×显雄交配法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若雄性子代的表现型都和雌性亲本相同,雌性子代的表现型都和雄性亲本相同,那么雌性亲本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雄性亲本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且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题思路三可简单表示如右图所示:
2 三种试题情景
创设真实情景,合理设问,是命题的程序之一。试题情景应围绕现实问题(包括热点问题)展开,尽量做到新颖、真实、科学、恰当,有一定的信息量和适当的复杂度,能够成为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命题时有三种试题情景。
2.1 试题情景一:同时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同时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显隐性关系时,直接套用上述三种解题思路来解题。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 所有雌性为灰色
例3.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2.2 试题情景二:只已知亲代的表现型 只已知亲代的表现型确定显隐性关系时,需要预测讨论子代的表现型,根据讨论的子代的表现型从而对显隐性关系作出判断。该题型的难点是要把子代的各种情况都要考虑清楚。
例4.玉米是遗传学上常见的材料,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玉米种子有糯性和非糯性之分,要判断糯性和非糯性的显隐性关系,兴趣小组设计了四组实验,图解如下,你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 )(多选)
2.3 试题情景三:只已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或所占的比值 在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中,子代的表现型会出现一定的比例或比值,根据这些比例或比值我们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如3∶1、3/4和1/4中,占3份的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9∶3∶3∶1、9/16和1/16中,占9份的是双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双隐性性状。
3 三个难点突破的技巧
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涉及到以下三个难点:①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②对显隐性作出判断的原因分析,③判断显隐性的实验设计。其突破技巧分别分析如下。
3.1 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突破技巧技
3.1.1 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突破技巧技1——因式分解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数据常以较复杂的比值形式呈现,如9/16、1/16、3/64等比值。突破技巧是要学会对这些比值进行因式分解。例如3/64=3/4×1/4×1/4。
例5.(2018年全国理综卷I第32题第3问)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抑制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果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3.1.2 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突破技巧技2——把个体数转化成比例或比值
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数据也会以个体数的形式呈现。突破技巧是把每种表现型的个体数转化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或比值(某一表现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例)。如把2016年新课标Ⅲ卷第6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把题干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这一核心数据转化成我们熟悉的3∶1、1∶1、9∶7和15∶1等比例。又如2011年全国理综新课标卷Ⅰ第32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把题干中“F1红花自交的后代中红花81∶白花175”这一核心数据转化成“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值为81/(81+175)=81/256=(3/4)4”。
例6.(2016年新课标Ⅲ卷第6题)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 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 自交,得到的F2 植株中,红花为272 株,白花为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 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 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 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3.2 对显隐性作出判断的原因分析突破技巧
回答对显隐性作出判断的原因时有两种答题技巧。技巧一:运用“只有……才能……”的方式从正面直接进行原因解释,其中“只有……”是抄写题干中杂交实验的结论即对显隐性关系作出判断说明,“才能……”是抄写题干中杂交实验的结果即描述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技巧二:采用正反结合解释法,答题模板为“如果显性性状是……,则子代表现型为……,符合题意;如果显性性状是……,则子代表现型为……,不符合题意。所以显性性状是……。”
例7.(2018年全国Ⅰ卷第32题第1问改编)某小组用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眼雌∶有眼雄∶无眼雌∶无眼雄=1∶1∶1∶1。
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 ,判断依据

例8.(2012年新课标I32题第1问)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性鼠能正常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性基因突变为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3.3 确定显隐性的实验设计的突破技巧 突破技巧是首先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出每一个体可能的基因型,然后利用上述三种解题思路中的某一种来设计实验。
高考中常考的情景是利用上述解题思路一中的组别3“P 甲×乙→F1 甲、乙”这一测交的子代为材料来设计实验确定显隐性关系。该组别属于测交,无法判断显隐性,但亲本和子代中都是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所以只需要利用表现型相同的两个个体交配,根据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就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了。2005年全国理综卷I第32题中“牛的有角无角”、2014年天津理综卷第9题中“果蝇的有眼无眼”和2018年全国理综卷I第32题中“果蝇的有眼无眼”都属于这种题型。
例9.(2018年全国Ⅰ卷第32题第2问)某小组用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眼雌∶有眼雄∶无眼雌∶无眼雄=1∶1∶1∶1。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述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巩固训练题
( )1.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 )2.(2017年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3.某同学设计了下列试验,试图说明“豌豆植株的高茎性状对矮茎性状呈显性”。
(1)材料和用具: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剪刀、毛笔;
(2)步骤①用剪刀去掉纯种高茎豌豆花中的雄蕊。②用毛笔蘸取矮茎豌豆花中的花粉,并涂到纯种高茎豌豆花中雌蕊的柱头上。
(3)结果:将此高茎豌豆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所得植株全部为高茎。
(4)结论:豌豆植株的高茎对矮茎呈显性。
专家认为,仅用以上实验步骤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6年全国卷I)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5.(2005年全国理综卷I第32题)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6.(2022·高考全国卷甲)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微专题4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参考答案
例1.答案:B。
例2.答案: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顶花为隐性,若甲为顶花,则腋花为隐性,顶花为显性;若乙为高茎,则高茎是显性,矮茎是隐性性状,若乙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高茎为隐性性状。 解析:根据甲自交后代出现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性状,顶花为隐性性状,若甲为顶花,则腋花为隐性性状,顶花为显性性状;根据乙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可确定该性状的显隐性,若乙为高茎,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若乙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性状,高茎为隐性性状。注意此题不能讨论子代中的性状分离比,即不能回答“若甲自交后代中腋花∶顶花=3∶1,则腋花为显性,顶花为隐性”等答案,因为有多种因素可能会使性状分离比发生改变,实际杂交中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但甲只可能是腋花或顶花,乙只可能是高茎或矮茎,所以通过讨论甲是腋花或顶花、乙是高茎或矮茎,从而作出判断。
例3.答案:C。
例4.答案:AD。
例5.答案:8 隐性。 解析: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不同的常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为三杂合子,F2雌雄表现型均有2×2×2=8种。根据表中信息“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知为黑檀体隐性,长翅为显性。F2中黑檀体为隐性占1/4,长翅为显性占3/4,F2中黑檀体长翅无眼占3/64,3/64=1/4黑檀体×3/4长翅×1/4无眼,所以无眼占1/4,说明无眼为隐性。
例6.答案:D。 解析:F1 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白花=272∶212=9∶7,所以红花与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由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双显性个体表现为红花,其它个体都表现为白花。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其中有3种纯合子,2种杂合子;红花植株有4种基因型。
例7.答案: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 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解析: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中有眼雌∶有眼雄∶无眼雌∶无眼雄=1∶1∶1∶1,这对亲本可能为Aa×aa或XAXa×XaY或XAXa×XaYa,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则母本的无眼性状是显性性状。但判断的依据很难组织好文字,此时可以运用“只有……才能……”的方式来进行原因解释,即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中才能出现有眼雌:有眼雄:无眼雌:无眼雄=1∶1∶1∶1。
例8.答案:(1)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例9.答案: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解析: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前面的组别3可知无法判断其显隐性关系,但亲本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另外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子代中也是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另外一个为隐性纯合子。故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的杂交组合为无眼×无眼,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巩固训练
1.答案:D。 2.答案:C。
3.步骤:①用剪刀去掉纯种矮茎豌豆中的雄蕊。②用毛笔蘸取高茎豌豆花中的花粉,并涂到纯种矮茎豌豆花中雌蕊的柱头上。
预期结果:将此矮茎豌豆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所得植株全部为高茎。
4.(1)基因 (2)正交和反交 (3)3 5
(4)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5.答案:(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的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蛤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解析:(1)根据上述解题思路中的组别3可知该结果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2)由于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中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未知,并且其中的显性个体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只能用1.2解题思路二性状分离法中的组别6即多对具有同一种表现型的两个亲本杂交。如果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如果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6.答案:糯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糯籽粒,非糯玉米的果穗上有糯和非糯两种籽粒  非糯玉米的果穗上只有非糯籽粒,糯玉米的果穗上有糯和非糯两种籽粒
解析:玉米间行种植时,交配方式有两种,自交和杂交。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设相关基因为A、a。AA植株的自交后代、AA植株与aa植株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都表现为显性性状,aa植株的自交后代、aa植株与AA植株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分别表现为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若糯为显性,则在糯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糯籽粒,在非糯玉米的果穗上有糯和非糯两种籽粒;若非糯为显性,则在非糯玉米的果穗上只有非糯籽粒,在糯玉米的果穗上有糯和非糯两种籽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