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29分)
1.诗文默写: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句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①“ ,明月来相照”是王维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与闲适;②“ , ”是刘禹锡身处清幽宁静自然环境的欢欣喜悦;③“ , ”是周敦颐借莲花象征君子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的精神品质;“落红不是无情物,④ ”是龚自珍乐于奉献、为国效力的真实写照。
综合题
人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水乡鲁镇有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平桥村。迅哥在平桥村有一群聪明伶俐的小伙伴,在迅哥梦寐魂求地渴盼去赵庄看戏无望时,双喜急中生智,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便和伙伴们撺掇_____起来,最终圆了“我”看社戏的愿望。黄土高原上,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捶起安塞腰鼓来鼓点如zhòu _____ 雨般急促;鼓声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舞姿匆匆变幻。他们用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诠释陕北汉子的不屈生命力。
2.阅读上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掇 zhòu
3.上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4.
美丽的八桂,风景名胜有400多处左右,而风景这边独好。桂林山水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赞誉,“众山之王”的独秀峰更是桂林这座世界著名的山水历史名城。阳朔峰林,是中国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绝而博得了“风景甲天下”的美誉,峰林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顶尖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中,阳朔峰林力压群雄,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第一名。
解释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八桂:
②叹为观止:
5.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描绘桂林山水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玉蟾初下七星岭
②青山黛岫倚邕江
③鸟占高枝去路长
④鱼游碧海前程阔
⑤孤雁单临独秀峰
⑥绿林天池藏宝塔
上联:
下联:
6.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地域中逐渐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它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春节习俗也别具特色。布依族的姑娘初一要抢挑第一担水;高山族则在除夕夜一家老少“围炉”聚餐;侗族盛行“打侗年”(又叫芦笙会) ;哈尼族的男女老少穿上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真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在我梦寐魂求地渴盼去赵庄看戏无望时,双喜急中生智,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B.美丽的八桂,风景名胜有400多处左右,而风景这边独好。
C.“众山之王”的独秀峰更是桂林这座世界著名的山水历史名城。
D.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地域中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
学校团委组织开展“大美保定”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保定”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小雅 天保》一文,为“保佑安定”之意,可谓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与向往。西有太行屏障,东有沼泽白洋,易守难攻的保定,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为加强北部边防,在清苑县设保塞军,有保卫边塞之意。北宋淳化三年( 992年),保州城建成,正式开启保定千年州城的历史。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作为大都的南大门,“保卫大都,安定天下”的寓意,或肇始于此。
【材料二】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有几种类型,一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表明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它特征;二是记叙人文历史的,如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等;三是寓托思想感情的,有歌颂、崇仰、祝福、言志等;四是其它命名,如古老原始地名、移用地名、序号地名等。
——(选自《地名学概论》)
7.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说说,保定地名属于地名命名的哪一类?请说明理由。
8.同学们搜集到几则保定市文旅宣传口号,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则并说明理由。
①美食,美景,美在保定。
②保你好玩的地方,一定要去的城市。
③京津后花园,魅力新保定。
9.【读书有方】下面是教科书推荐的名著阅读方法,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备选作品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写一段阅读体验。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备选作品:《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简 爱》
要求:要有选择性阅读方法的具体运用;要有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要有对选择性阅读方法的体会。
二、阅读(4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乙:《观第五泄①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结,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 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 斜靠。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心乐之
②日光下澈
③不可久居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疾雷声(听到) B.水态愈伟(更加)
C.山行之极观也(观看) D.所目既奇(看到)
13.请用“/”为 下面句子断句。
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14.[甲][乙]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介绍,“百部经典”编纂项目遴选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经典,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截至目前已编纂完成60种。
国图公开课作为国家图书馆面向大众的互联网通识教育平台,2019年起推出的“天才的时代”系列活动,旨在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化人物,对其著作、思想和精神进行传播与弘扬。国图将继续以国图公开课为平台,以《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为内容,策划推出“《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成果转化:中华传统经典系列课程”,邀请书籍解读人全面系统地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所列典籍,带领读者感受经典作品的不朽魅力与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推荐书目100种(节选)
语言文学类 历史类 思想类 科技·生活类
1.《诗经》 1.《山海经》 1.《周易》 1.《黄帝内经》
2.《楚辞》 2.《史记》 2.《礼记》 2.《齐民要术》
3.《建安七子集》 3.《汉书》 3.《论语》 3.《营造法式》
(摘自“中工网”,有改动)
材料二:
人们常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那么,《诗经》就是这一传统的总源头。两三千年来,它始终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
人们把读书多、有学问叫作“满腹诗书”“饱读诗书”,这里的“诗书”二字并不是泛指诗歌和书籍,而是特指《诗经》和《尚书》。人们称品位高雅、富有情趣为“风雅”,“风雅”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小雅,它们是《诗经》的主体内容,代表着端正的价值观和纯正的审美品位。可见,《诗经》的因子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维。
孔子对诗教非常重视和推崇,他认为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产生多方面的帮助:诗“可以兴”,诵读、演唱《诗经》中的作品可以活跃气氛,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观”,《诗经》中的作品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理解人情、认识人性;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诗又“可以怨”,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这四条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
(摘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复兴中学九年级典籍阅读主要障碍统计表
材料四:
近年来,一大批结合当下审美习惯、表达形式的文化产品涌现出来,助推更多文化典籍走入寻常百姓家。
让古籍走进现代人生活,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是古籍活化利用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和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需要进行更充分的阐释转化。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古籍研究,梳理中华文化的精神脉络,让古老的中国故事从泛黄的旧纸页中走出来,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搭建好古籍典藏通往当代受众的桥梁,定能把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既擦亮当下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也为后世子孙留下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
(摘自《大众日报》,有改动)
15.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图公开课推出的“天才的时代”系列活动,旨在传播与弘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化人物的著作、思想和精神。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推荐书目主要分为语言文学类、历史类、思想类和科技·生活类,种类多样,内容丰富。
C.诗可以“兴”,诵读、演唱《诗经》中的作品不但可以活跃气氛,使人精神振奋,而且能够激发正能量。
D.“兴观群怨”四点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
16.材料二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谈谈如何帮助同学们克服阅读典籍的主要障碍,感受典籍的魅力与价值。
18.阅读以上材料后,班级召开了一场关于“阅读传统典籍是否必要”的辩论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及生活实际,代表正方辩手进行发言。
反方辩手:我方认为没有必要阅读传统典籍。传统典籍距离当前时代过于遥远,很多东西都已经过时,传递出的思想也不再符合当今的时代需求,学习传统典籍意义不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花时间去阅读。
正方辩手:我方认为 。
现代文阅读Ⅱ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乘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嘛?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箱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窦,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⑧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⑨莉君眼睛发涩。令她眼睛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敬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随时准备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⑩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9.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0.文中的母亲是一个能干的人,请概括三个体现母亲能干的事例。
21.品味语言。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体现了母亲此时怎样的心理。为什么?
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22.某文学刊物有“人间亲情”“山水感悟”“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项目化学习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学校文学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参与。
小语同学从小热爱文学,近期却因即将参加市里组织的诗词大赛深感焦心,一方面他信心不足,感觉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他又特别看重结果,认为一旦失败,这些年的积累等于在做无用功。
小语的焦虑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校文学社请同学们以《我们一定会赢!》或《我们一定要赢 》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自己类似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深林人不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题①③④属于记忆型默写,②属于理解型默写,由“清幽宁静自然环境”可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描绘了陋室周围清幽、淡雅的环境,用“苔痕”和“草色”两个典型的意象,给人一种生机盎然、宁静雅致的感觉。注意“苔、帘、蔓”等字写法。
故答案为:①深林人不知;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duo;骤
3.聪明伶俐 梦寐魂求 急中生智 奇伟磅礴 粗犷豪放(写出3个即可,写“刚健雄浑”不得分)
4.原指桂林,后代指广西(写出“代指广西”即可得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玉蟾初下七星岭;孤雁单临独秀峰(④③北海;⑥②南宁青秀山)
6.D
(1)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和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认。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结构固定、意义整体、语法功能的多样是其特征。我们所学的课文里面涉及的成语我们平时要注意搜集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3)本题考查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词语的意义有字典义和语境义,理解的时候既要解释字典义,也要解释语境义,还要注意词语的逻辑顺序。
(4)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对联也是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所以写作时要注意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平时要注意积累。
(5)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认。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2.撺掇的掇应读: duo ; zhòu 是急的意思,故应写作:骤。
故答案为:duo;骤
3.成语一般是固定的四字短语,意义整体来理解,上文的成语很多,如:聪明伶俐、梦寐魂求、急中生智、奇伟磅礴、粗犷豪放等等。
故答案为:聪明伶俐 梦寐魂求 急中生智 奇伟磅礴 粗犷豪放(写出3个即可,写“刚健雄浑”不得分)
4.八桂:八株桂树,广西盛产桂树,连片成林。《山海经·海内南经》说:“桂林八树,在贲隅东。” 八桂,原指桂林市,后代指广西。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故答案为:原指桂林,后代指广西(写出“代指广西”即可得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独秀峰”是桂林景点,但“峰”是平声,之能作下联,与之相对的上联只有“七星岭”那句,故 玉蟾初下七星岭 ,孤雁单临独秀峰这组算一联;邕江,位于广西南部,在南宁市境内,是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河段的别称。但“江”是平声,只能作下联,与之相对的是:绿林天池藏宝塔 ,故它们可以组成一联: 绿林天池藏宝塔青山黛岫倚邕江 。第4句与第3句也克组成一副对联。
故答案为: 玉蟾初下七星岭 ; 孤雁单临独秀峰 / 鱼游碧海前程阔鸟占高枝去路长 / 绿林天池藏宝塔青山黛岫倚邕江
6.A搭配不当,应为:找到解决的办法;B重复赘余,“400多”与“左右”重复;C搭配不当,应在结尾添加“的代表”;D正确
故答案为:D
7.示例:保定地名属于第三类,是寓托思想感情的。因为保定地名有“保佑安定”之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与向往,从古代开始就有保卫、安定的意思,所以是寓托感情的。
8.示例一:我喜欢第①则。“美食,美景,美在保定”语言简洁,表意鲜明。突出了大美保定的特点,城市景色优美,有美食可供品尝。
示例二:我喜欢第②则。“保你好玩的地方,一定要去的城市”巧妙地将城市名嵌入到宣传口号中,突出宣传对象,同时表明这个城市好玩,激发大家的旅游兴趣。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语言表达类的题目,要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四个方面,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
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首先,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关键信息:“保定”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意为“保佑安定”,这明显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接着,材料还提到了保定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如北宋时期的保塞军设置和保定城的建成,以及元朝时作为大都南大门的地位,这些都强化了“保卫、安定”的寓意。然后,我们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名命名类型进行分析。材料二将地名命名分为四类,其中第三类是“寓托思想感情的”,包括歌颂、崇仰、祝福、言志等。显然,“保定”地名的命名符合这一类别,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故答案为:示例:保定地名属于第三类,是寓托思想感情的。因为保定地名有“保佑安定”之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与向往,从古代开始就有保卫、安定的意思,所以是寓托感情的。
故答案为:示例:保定地名属于第三类,是寓托思想感情的。因为保定地名有“保佑安定”之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与向往,从古代开始就有保卫、安定的意思,所以是寓托感情的。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旅宣传口号的理解和评价能力。首先,我们逐一分析每则宣传口号的优点:
第一则:“美食,美景,美在保定”。这则口号语言简洁,表意鲜明,直接突出了保定的两大特色——美食和美景,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保定的独特魅力。同时,“美在保定”也概括了保定的整体美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二则:“保你好玩的地方,一定要去的城市”。这则口号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和押韵,将“保定”的城市名自然地融入其中,使得宣传对象更加突出。同时,“保你好玩的地方”也直接表明了保定的旅游吸引力,而“一定要去的城市”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吸引力,激发了人们的旅游兴趣。第三则:“京津后花园,魅力新保定”。这则口号从地理位置和城市魅力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强调了保定作为京津地区的后花园的地理位置优势,然后突出了保定的新魅力和吸引力。这种表达方式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充满了时代感。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评价标准选择其中一则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喜欢第①则。“美食,美景,美在保定”语言简洁,表意鲜明。突出了大美保定的特点,城市景色优美,有美食可供品尝。示例二:我喜欢第②则。“保你好玩的地方,一定要去的城市”巧妙地将城市名嵌入到宣传口号中,突出宣传对象,同时表明这个城市好玩,激发大家的旅游兴趣。
9.为了解简 爱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特点,我们可以重点研读第二十三章,这章记叙了简 爱冲破地位、财富等枷锁,勇敢地向罗切斯特先生表白的过程,“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话表现了简 爱勇于追求平等的人格和爱情的高贵品质。
本题考查推荐介绍。根据提示“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可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和体会,从《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简·爱》中任选其一,按照要求分析作答。为了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可选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三篇文章来重点研读;为了解毛泽东的经历,可重点阅读第三篇第一章《苏维埃掌权人物》和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内容;为梳理鲁智深的经历,可选择第二至七回、第十六回等认真研读;为了解简·爱的反抗精神,可选择第一至四章对她在盖茨海德府的经历和第七章她在洛伍德慈善学校受到惩罚不屈服的情节来重点研读。
故答案为:为了解简 爱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特点,我们可以重点研读第二十三章,这章记叙了简 爱冲破地位、财富等枷锁,勇敢地向罗切斯特先生表白的过程,“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话表现了简 爱勇于追求平等的人格和爱情的高贵品质。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0.以……为乐;穿透;停留
1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2.C
13.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14.(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4)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5)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
【参考译文】
【乙译文】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10.第1句意思:心里以它为乐;第2句意思:日光向下穿透水面;第3句意思:不可以久久地停留。
故答案为:
第1空、以……为乐
第2空、穿透
第3空、停留
11.西南:向西南;而表修饰不译;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其:它的;岸势:溪岸的形状; 犬牙:像狗牙一样; 差互:交互不齐。
故答案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2.A句意思: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B句意思:水的气势更加雄壮;C句意思: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D句意思: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
故答案为:C
13.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
故答案为: 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14.甲文由“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可见表达自己被贬后的孤独凄凉寂寞之情;乙文由“不忍去”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15.A
16.举例论证。举《诗经》的主体内容“风雅”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维,从而论证了《诗经》“始终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的论点,使材料更有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17.①对传统典籍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为同学们提供一套立足学术、容易理解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②搭建典籍传播、阅读平台,邀请专业人员对典籍进行解读,通过平台与活动,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③精选传统典籍中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并向同学们做出推荐,帮助同学们从庞杂的典籍库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典籍。④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当下的审美习惯、表达形式,对典籍进行更充分的阐释转化,使典籍更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18.示例:传统典籍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阅读。虽然传统典籍距离我们的时代遥远,但是中华优秀传统典籍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其中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如天下为公、亲仁善邻等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能够陶冶、教化我们,塑造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所以我方认为传统典籍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阅读、感悟优秀传统典籍。(言之成理即可)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3)(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5.ABD.正确。
C.有误,根据材料四“让古籍走进现代人生活,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是古籍活化利用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古籍活化利用更主要的目的,是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题干表述本末倒置。
故答案为:C
16.把“《诗经》对我们的影响”分别比喻“温暖阳光普照世间万物”“甘霖雨露滋润干涸心田”,运用的是比喻,写出了《诗经》像太阳一样始终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像甘霖雨露滋润人的精神。表明《诗经》对我们语言、思维和价值观的影响。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举《诗经》的主体内容“风雅”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维,从而论证了《诗经》“始终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的论点,使材料更有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17.根据材料一“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截至目前已编纂完成60种”可知,对传统典籍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为同学们提供一套立足学术、容易理解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根据材料一“国图将继续以国图公开课为平台”,“邀请书籍解读人全面系统地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所列典籍”可知,搭建典籍传播、阅读平台,邀请专业人员对典籍进行解读,通过平台与活动,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根据材料三“复兴中学九年级典籍阅读主要障碍统计表”,帮助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典籍”可知,对经典书籍做出推荐.帮助同学们从庞杂的典籍库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典籍;根据待料四“一大批结合当下审美习惯、表达形式的文化产品涌现出来,助推更多文化典籍走入寻常百姓家。”可知。
故答案为: ①对传统典籍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为同学们提供一套立足学术、容易理解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②搭建典籍传播、阅读平台,邀请专业人员对典籍进行解读,通过平台与活动,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③精选传统典籍中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并向同学们做出推荐,帮助同学们从庞杂的典籍库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典籍。④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当下的审美习惯、表达形式,对典籍进行更充分的阐释转化,使典籍更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18.紧扣观点,有理有据,语言表达合理即可。我方认为现代学生很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精神支柱。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时代要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应当在传统的基础上稳步往前。
故答案为: 传统典籍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阅读。虽然传统典籍距离我们的时代遥远,但是中华优秀传统典籍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其中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如天下为公、亲仁善邻等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能够陶冶、教化我们,塑造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所以我方认为传统典籍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阅读、感悟优秀传统典籍。(言之成理即可)
19.插叙,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
20.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蚌栩栩如生。
21.喜悦、高兴等心理。原因: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因意外实现。
22.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爱。
示例二:“人生感悟”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阂,让亲情更融洽的道理。
(1)本题考查插叙及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先结合题干中的提示,找出所示情节;然后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表格中给出的形式,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对词语的理解,要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从词义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思考。
(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19.根据第④段画线句“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等内容是回忆的形式来写的,与上下文没有时间上的衔接,因而判断是“插叙”。
从内容看,交代了父亲去世后母亲的生活状况(独自生活)和心情(冷清),结合“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可知,交代了母亲希望“我们”多住些日子的理由。结合“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可知,表现了莉君开始从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母亲。
故答案为: 插叙,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
20.根据④段“光是坐下来吃饭……张罗吃喝”和⑧“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可概括为:母亲能做满满一桌子菜;
根据⑥段“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箱里塞满米、油、腊肉”可概括为:母亲会腌腊肉和咸火腿;
根据⑦段“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可概括为:母亲会侍弄菜园;
根据⑨段“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随时准备腾跃而起”可概括为:母亲会刻软木青蛙。
这些都表现了母亲的能干。
故答案为: 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蚌栩栩如生。
21.④段“母亲大喜过望地说……”句中加点词“大喜过望”本义是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结合②段“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看每年莉君在家最多不超过5天,而母亲因“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多住些日子,莉君“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可知,当母亲得知“武汉封城了”,女儿“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表现了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因意外实现。
故答案为: 喜悦、高兴等心理。原因: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因意外实现。
22.文章的选材主要是莉君在家中隔离,陪伴母亲,发生的几件小事,主题主要是表达对于母爱的赞颂。据此分析可知,选择“山水感悟”“古今论坛”便不合适,我们需要从“人间亲情”和“人生感悟”两个中选择一个,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即可。
可根据本文选取疫情期间一位母亲和女儿的事件,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细节,真实而又真情流露;主题上通过这些生活的细节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爱和牵挂,而子女也对母亲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告诉我们长大后要时刻记得家的温暖,时刻记得母亲的恩情的思路进行作答。
示例1:放在“人间亲情”栏目,在选材上,文章主要写了和亲人的故事,在主题上是讴歌了亲情的伟大。
示例2:放在“人生感悟”栏目,在选材上主要是围绕和母亲的几件小事,主题上是领悟出母亲的孤单和母爱的伟大,同时也领悟出应该多陪伴自己的亲人和换位思考这样的道理。
故答案为: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爱。
示例二:“人生感悟”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阂,让亲情更融洽的道理。
23.例文:
我们一定会赢!
“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这是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教导后世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自信是我们成功的基石,在我们人生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失自信,何时何地都要相信自己。
倘若我们丢失了自信,便会“前怕狼,后怕虎。”许多事情不敢下手去做,从而丧失许多宝贵的机会,就难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是事情难以办到,我们才失去了自信,而是因为失去了自信,事情才难以办到。”1951年,英国女医生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X射线衍射的照片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她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却换来了一片质疑与非议,人们无法相信一名普通的医生能提出这样高深的理论问题。在巨大的压力下,女医生动摇了,失去了信心,没能将研究继续下去。后来,另外两位科学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然而,他们最初关于dna结构研究论文的发表比弗兰克林的发现晚了两年。如此,她该是追悔莫及吧。然而时间无法倒流,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她终究是被她的怯弱、不自信打败了。
我承认,我在许多方面也并不自信,曾经因为多次失败于某一件事而丧失信心,许多事情也不敢果断去做,也羞涩于表现自己。正因为如此,我错过了许多机会,心中也平添了许多遗憾。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将失去的自信重新找回来,只是不想某一天独自叹息。
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自信,丧失了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让我们重拾信心,始终坚信:人生航船由我们自己掌舵,只要鼓起自信的风帆,就能战胜风浪,抵达美好彼岸。
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赢!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我们一定会赢!》或《我们一定要赢?》为题,写一篇文章。第一个题目中“我们一定会赢!”是叹号,我们可以从“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角度进行立意行文。第二个题目“我们一定要赢?”中是一个问号,意思是我们只要参与就是一种胜利。可以从“重在参与,不问输赢”的角度立意行文。可以讲述自己类似的经历,也可以晓之以理,只要能够能让小A消除焦虑,稳住心态即可。比如从“相信自己”的角度进行写作,主题是“自信”。“自信”指自己面对困难要有自信心,努力向上,自我勉励,奋发图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未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身的不足,任何人都应该有自信心和坚持。自信真的很重要,每次比赛的时候都不要去想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因为每次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行文中要通过具体事例,结合自己的经历,阐释自信的必要性、重要性。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富有激情,用情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文章开篇引用名人的名言引出了中心论点“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失自信”,然后列举了英国女医生弗兰克林因为不自信而错失诺贝尔医学奖的事例以及“我”自己因为不自信错过了许多机会的事例,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最后点题,深化论点,总结全文。文章突出的特点就是事例详略得当,典型突出,能充分证明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