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
导学一《猫》选 自郑振铎的《家庭的故事》,此书创作于1925年至1927年,共16篇,是一部写实短篇小说集。作为一篇散文化的小说,《猫》融合了小说与散文的双重特点。默读课文后,完成下列任务。
1.[小说的笔法]本文构思巧妙,作者善于设置伏笔,如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着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 ,预示它被路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 ,为它后来被冤死埋下伏笔。
知识卡片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是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2.[散文化抒情]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我”虽然不是作者本人,但其强烈的情感融于朴实的语言中,极具感染力。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表5-3散文化抒情
例句 表达效果 情感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运用比喻手法,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滚”字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我”对猫的无限喜爱之情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① ②
③ ④ 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之深
3.导学日[主题的理解]小文和小语就本文主题进行了讨论,请阅读他们的对话,补全语音部分。
①小文:我觉得不能删去,因为
②小语:从猫的命运看,
4.导学习课文中第四只黑猫的出现,成为情节转折的关键之处,既为第三只猫洗脱了“冤情”,也令“我”自责与悔恨。这样的转折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写下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掳去(lüè) 颈椎(jǐng)
B.惧惮(dàn)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C.震悚(sǒng) 憎恶(zèng) 规矩(jǔ)
D.针灸(jiū) 诘问(jié) 粗拙(zhuō)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不掺杂感情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比周围的人更加能理解对方。
B.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
C.上高中了,他还是惦记着初中学校,经常约同学一同回到初中学校,与老师同学共享天伦之乐。
D.她希望人们能够掂量一下,看看她所撒下的谎言和她所作的贡献孰轻孰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
7.小语与小文就《江城子·池阳泛舟作》一词进行探讨,请你一起参与。
江城子·池阳泛舟作
[宋]李纲①
春来江上打头风②。吼层空。卷飞蓬。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早是③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濛濛。梁溪只在太湖东。长儿童④。学庞翁⑤。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
【注释】①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无锡人。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②打头风:逆风。③早是:已是。④长儿童:长大了,暗指老了。⑤学庞翁:学庞公隐居山中。庞公,三国时期隐士,曾拒绝刘表的礼请,隐居鹿门山而终。
(1)本词的上片从 、 等描写角度,表现江上逆风之大。
(2)下片中李纲欲“学庞翁”,其实并无此意,请你依据词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卫南之战
泽① 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 兵③ 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 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
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 悉: 。
乃暮徙其军 乃: 。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泽兵/进至/卫南 B.先驱/云/前有敌营
C.前后/皆/敌垒 D.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11.准确判断敌情是取胜的前提。曹刿从“辙乱 ”“旗靡 ”中准确判断出“齐师”是真“败绩 ”;从选文中的“ ”语句也可看出宗泽善于分析战情。
12.除准确判断敌情外,你认为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还有哪些?是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1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⑤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⑦《天净沙·秋思》中与《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⑧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抒发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人应该有涵养
利哈乔夫
人应该有涵养!但是,万一职业对有没有涵养并不苛求呢?假如一个人没有机会受教育,社会环境不具备那种条件,还能要求他奢谈涵养吗?要是周围的人不允许他成为有涵养的人呢?如果涵养使得他在同事、朋友和亲人之间变成了一只“白乌鸦”,从而妨碍他跟别人接近,岂不事与愿违?
不对,不对,不对!涵养——适用于各种社会场合的需要。涵养,不仅周围的人需要,而且也是人自身的需要。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渴望生活幸福、渴望长寿的人来说,的确,我说的是长寿!要知道,涵养就是精神健康,要长寿就得健康,不仅身体健康,还要精神健康。有一本古书里说道:“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敬重,你将成为人间的寿星。”这句话既是对每个人说的,也是对整个民族说的。这句格言充满了智慧。
不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涵养,然后来说明为什么涵养和长寿有关系。
许多人会想:有涵养的人必定读过很多书,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多半受的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曾经去很多地方旅游,还掌握几门外语。
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但是不具备这些条件,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内心深处很有涵养的人。
一个真正有涵养的人,倘若完全丧失了记忆,比如说,他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再也记不住那些经典作家,记不得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忘记了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与此同时,他在潜意识里还保存着某种程度的反映能力,比如见到有价值的文物或艺术品,会由衷地喜欢,仍然有审美的愉悦感,他还能够区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什么是哗众取宠的粗俗“玩意儿”,面对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他会情不自禁地给予赞叹,他能够理解另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性格,设身处地为那个人着想,了解那个人,帮助那个人,而不是流露出粗鲁、冷淡、兴灾乐祸或嫉恨,对另外一个人做出应有的评价——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他依然是一个有涵养的人……涵养不仅仅在于知识,而在于理解别人的能力。涵养表现在数不胜数的生活细节当中:争论时善于尊重对方,就餐时举止温和,善于不动声色地帮助别人;……
我知道俄罗斯北方有一些农民是真正有涵养的人。他们的家里出奇地整洁,他们对优美的歌曲特别具有鉴赏力,他们还特别擅长讲“故事”(讲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他们过日子有条有理,他们热情好客,彬彬有礼,既同情别人的痛苦,也理解别人的欢乐。
涵养——其实就是善于理解、善于接受的能力,是对世界、对其他人保持容忍的态度。
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涵养,不断锤炼——如同锻炼自己的体力一样,锤炼心灵的精神力量。在任何条件下,这种锤炼都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锻炼身体有益于延长寿命——这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说到为了长寿必须增强心理和精神力量的锻炼,就未必有那以多人能够理解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周围的事物怀有怨恨情绪,对别人粗鲁,缺乏谅解——这都是精神力量薄弱的表现,是人缺乏生活能力的表现……在人满为患的公共汽车上挤挤撞撞的人,往往脾气暴躁,身心疲惫,对周围的一切容易作出不良的反应。常常与邻居吵架的人,通常都缺乏生活能力,心理比较阴暗。缺乏审美情趣的人——一般说来也是不幸的人。不善于理解别人,对别人总是抱怨,总觉得吃亏,受了别人的委屈,这种人的生活非常贫乏,而且常常会妨碍别人的生活。心灵的缺陷导致身体的衰弱。虽然我不是医生,但对这一点深信不疑。长寿的经验使我确信这个道理。
和蔼与善良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他变得更有风度。的确,可以变得更有风度。
一个人的脸由于凶残而扭曲,相貌会变得丑陋,一个人生性凶狠,他的举止肯定会丧失优雅——假装出来的优雅,而源自本性的、自然的优雅却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这是人的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个人幸福的保证,也是围绕幸福、走向幸福的“美好先兆”。
我在《善与美书简》这本书里跟年轻读者所讲的,其实都是一种呼吁——提倡有涵养,推崇健美,推崇身体健康,精神健全。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都健康长寿!而尊重我们的父母,应该理解得更广泛——那就是尊重我们历史上的一切优良传统,历史,是我们当代的父母,我们伟大的时代是历史的延续,伟大的幸福应当属于这个时代。
(选自《善与美书简》)
14.请根据文意补充完成本文的思维导图。
15.恰当运用生活实例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争论时善于尊重对方,就餐时举止温和,善于不动声色地帮助别人”,为文章补充一句论据。
16.请分析以下语句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有一本古书里说道:“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敬重,你将成为人间的寿星。”这句话既是对每个人说的,也是对整个民族说的。这句格言充满了智慧。
②一个人的脸由于凶残而扭曲,相貌会变得丑陋,一个人生性凶狠,他的举止肯定会丧失优雅——假装出来的优雅,而源自本性的、自然的优雅却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17.班级将举行“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主题班会。请你为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150字左右)
小贴士 开场白写作技巧:称呼(问候语)+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过渡语(活动预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近期正在广州举办,小元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门迎客首日,场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在展台前驻足洽谈,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一展”的市场号召力。
本届广交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设55个展区、171个专区。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其中出口展企业约2.94万家,比上届增加近800家。现场展出新品115万件、绿色产品104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1万件,均比上届明显增长。从10月15日起至11月4日,广交会线下展将分三期举办,三期展会分别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题材,广纳新质生产力。可以说,广交会每一次举办都如同一次全新的出发,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整理自2024年10月16日《羊城晚报》)
材料二:
从1957年成立至今,广交会历经风雨,从不间断。每年春秋两次的线下展,是全球“广交人”的盛大节日。广交会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全球生意人汇聚于此?
广交会历经67载而经久不衰,其奥秘就在于提供了无限商机。在广交会,不仅能让你赚到钱,还能让你快速便捷地赚到钱,因为,这里主打一个“高效”。产品就摆在眼前,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现场砍价、提需求,甚至货比三家,很多工厂就在周边的珠三角,有必要还能来个实地考察。事实上,广交会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区、生意洽谈平台,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中国。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展会都无法与其媲美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广交会的最大魅力所在。
历经多年蝶变升级,广交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商贸展会,这里不仅能帮你敲开国际市场,还能快速了解技术前沿、把握行业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从谈生意开始,随着接触的增多、交流的深入,中国的参展商们与国外客商逐渐从生意伙伴变成朋友。而逛西关、叹早茶、体验地道粤菜,已经成为了国外客商们逛展之余的必备“节目”。来到广交会,走进广州,走到广东,走向中国……“老广交人”对岭南美食、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他们还会极力推荐“新广交人”去打卡体验。一代代延续、一代代传承,广交会这个神奇的展会,在悄然间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与平台。
(整理自2024年10月20日《南方日报》)
材料三:
面向2035年,广州加强大型会展优势,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优化全市展馆功能布局,在琶洲、空港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会展综合体。
作为会展之都,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2022年从全国第三跃居第一,会展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近年来,广州会展业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发展势头好的特点。2023年办展场次和展览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吸引境外展客商超过205万人次,不断向全球会展业释放“广州引力”。2023年,广州各重点场馆累计举办展览373场,展览面积首次突破千万平方米(1089.5万平方米)。
(整理自2024年10月15日《广州日报》)
附:
2022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总表(节选)
排名 城市 会展产业
竞争力 会展产业
竞争力 会展基础设施竞争力 城市宏观环境竞争力 会展综合服务竞争力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
1 广州 79.113 28.395 81.964 78.884 72.461 68.532
2 北京 31.533 78.000 88.988 88.035 51.607 62.705
3 深圳 55.833 30.188 73.868 84.760 38.156 57.972
4 成都 52.975 22.446 69.784 77.115 56.435 54.931
5 上海 34.116 25.883 90.000 90.086 60.4555 54.684
6 杭州 33.151 22.479 65.820 78.240 46.779 46.919
7 南京 44.884 14.296 49.452 65.828 34.584 43.429
8 长沙 44.598 17.779 48.319 59.398 36.052 42.451
9 武汉 42.942 10.567 40.980 64.786 33.675 40.805
10 重庆 33.218 17.617 40.806 74.333 23.727 38.186
材料四:
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只有广州保持了千年不衰的贸易大港与商业城市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奇迹。从秦汉时期开始,广州就是现今中国境内最大的海外贸易港。15世纪末国际航道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的东、西两线都经过广州。广州是全球经济贸易网络中的枢纽节点,最盛时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商贸优势和市场基因深深根植于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
在全球最为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中,作为港口城市的伦敦、纽约的建城时间都比广州短,亚洲最大滨海都市日本东京的历史只能追溯到400年前。与广州差不多同时期崛起的意大利威尼斯早已衰落,辉煌一时的荷兰鹿特丹也被众多城市赶超。综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也只有广州了。
(整理自王美怡等著《广州千年商都文化的历史轨迹与传承创新》)
18.小元分享了整理资料时的发现,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2024年的广交会扩大了展览总面积,线下展参展企业与现场展出新品均比上届明显增长。
B.广交会最大的魅力,是它集产品展示区和生意洽谈平台于一体,为商人提供了交易场地。
C.相比北、上、深,广州的会展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均有明显优势。
D.广州是全球唯一一个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依然保持繁荣的现代化商业城市。
19.小元分享了对广交会的研究,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交会应发挥岭南美食、岭南文化的优势,在会展期间促进旅游业发展。
B.广州应充分利用广交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打开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
C.广交会的举办,能够促进广州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
D.随着广交会不断向全球释放“广州引力”,广州经济体量已超伦敦、纽约。
20.小元分析了四则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2024年广交会的基本情况,让我们领略到今年广交会的全新面貌。
B.材料二介绍广交会之所以能够吸引全球各地的“广交人”汇聚于此的重要原因。
C.材料三通过表格列数据,直观地呈现广州多年来稳居首位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
D.材料四介绍广州作为贸易大港和商业城市的历史渊源,展现了广州的历史优势。
21.请根据小元整理的材料,总结广州在举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方面具有的优势。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父亲的风骨
朱成玉
①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②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③妻子对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④父亲退休前,一直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40多年。
⑤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那时候他还年轻,站起来依旧笔直,可是,岁月却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⑥再倔强的骨头也有弯的时候。
⑦父亲一直瘦着,现在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从来没出去工作过,一家6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到月底就吃没了,父亲总是托人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透支出来。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⑧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叉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
⑨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
⑩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
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
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一下子愣住了,先想到父亲是属蛇的,然后再一点点推算出他的年龄。为此,我深感愧疚,父亲不光把我的年龄,还把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记得牢牢的,有人问起,他都是脱口而出。
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对父亲的印象极为深刻。
B.第⑤段“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侧面写父亲年轻时笔直的身姿。
C.第 段“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既表达“我”对父亲的敬重,也透出对父亲终会离开的担忧和酸楚。
D.全文通过照顾母亲、“我”不喜欢父亲抱、机床工作40年、做灯笼补贴家用等事情写出父亲的“风骨”。
23.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全句。
父亲在门口张着树叉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嗖”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
24.第③段用一整段写“妻子”对“我”说的一段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5.文中父亲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
26.文章最后一句“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有何含义?
四、名著
阅读《昆虫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 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27.《昆虫记》是一部 作品,作者是 。
28.阅读以上文字,我们会发现作者对于蝉的习性、繁衍、 等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 。
29.作者笔下的昆虫既有虫性,又有人性。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就“以人性看虫性”这一特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你建议以“蝉”的图片作为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封面,请结合原著的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30.全班共同阅读完《昆虫记》这部名著后,然后进行专题探究,请你给自己的读书小组设计一个探究专题,并说说具体探究方法。
示例:探究专题:跟法布尔学写作
探究方法:①从写作的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段,进行鉴赏、。
② 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31.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各题。
(1)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形象个性鲜明,如宋江、吴用、李逵等。
C.梁山先后三位寨主依次是王伦、晁盖、宋江,其中晁盖将“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
D.武松从为兄报仇开始,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之路。
(2)在名著专题学习中,小山运用所学“一字立骨”法,对《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做了,请参照格式,运用“一字立骨”法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人。
《水浒传》林冲《艾青诗选》大堰河 《简·爱》罗切斯特 《儒林外史》周进 示例:长妈妈是一位爱唠叨、迷信愚昧但又真诚关爱作者的一位底层劳动妇女,她为少年的鲁迅买来不易得到的《山海经》时,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善”字。
五、写作题
3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国印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印章是符号,印章是标志,印章是凭证。
材料二印者,信也。印章自古以来就是信用的象征。印章是古人作为信物的一种标志,印章背后的很多人和故事,虽平凡,但有情有味。
印章是生活的记忆,是情感的触动,是灵魂的碰撞;印章是生命的洗礼,是前行的动力……请从尊严、自信、勇敢、奋斗、拼搏等词语中任选一个放在括号里(“ ▲ ,我心中的一枚印章”)横线处合成作文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为它提心吊胆;不招人喜欢,总是喜欢凝望鸟笼
2.运用拟人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我”主观上认为凶手就是猫,表达对猫的愤怒之情;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比喻手法,把“我”当时对猫的态度比作针, “刺”字表现了程度之深
3.[示例]第一、第二只猫都很活泼可爱,与第三只猫丑陋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前两只猫给大家带来的快乐,结局却是失踪或死亡。如此看来,第三只猫大概不会再落得这样的命运吧,但结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枉而死。于是, “猫”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构成对比的情节演绎中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与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相比, “我”内心的痛悔也显得更加深刻,发人深省。;[示例]因为猫的弱小,尤其是第三只猫由于长相丑陋,又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不招人喜欢,就导致了人们主观臆断,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以致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以貌取人,或根据亲疏远近主观臆断。
4.[示例]情节的转折,带来事情发展的另一个思考角度,使主题更加深刻。小说映射现实生活,生活中人们观察事情习惯只站在一方的立场,看到的也往往是事实的一面,容易形成主观臆断。如果能多角度或换位思考,就可以完整了解并接近事实真相。比如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各种报道满天飞,如果不能多角度去求证,多立场去思考,就会被各种网络谣言或偏激的言论所裹挟。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描写小猫的对应句,按要求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文章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看法。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原文:①这只小猫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群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 小猫呢 ”查周得好几次。
②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象别的小猫之喜欢游,好象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速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故答案为:①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为它提心吊胆
②不招人喜欢,总是喜欢凝望鸟笼
2.①畏罪潜逃,人的动作,拟人,把小猫写的很生动,也写了我个人认为小猫就是凶手,很愤怒。
②原文: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针,比喻,把当时对猫的态度比作针,写我当时态度很差。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②“我”主观上认为凶手就是猫,表达对猫的愤怒之情
③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④运用比喻手法,把“我”当时对猫的态度比作针, “刺”字表现了程度之深
3.①不能删,第一第二只小猫很受作者及家人的喜爱,而第三只小猫长得丑不讨人喜,对比。且前两只小猫可爱又活泼,给人带来快乐,却是失踪或死亡。推理下来,第三只小猫结局大抵如此了,没曾想是被我冤枉死的,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刺激,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作者内心更痛悔,更发人深省。
②第三只小猫长得丑不讨人喜,人们就主观认定是它吃了鸟,这是以貌取人,是不道德的不合理的,为人处世不要这样,要看证据,看事实,不要主观臆断。
故答案为:①第一、第二只猫都很活泼可爱,与第三只猫丑陋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前两只猫给大家带来的快乐,结局却是失踪或死亡。如此看来,第三只猫大概不会再落得这样的命运吧,但结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枉而死。于是, “猫”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构成对比的情节演绎中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与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相比, “我”内心的痛悔也显得更加深刻,发人深省。
②因为猫的弱小,尤其是第三只猫由于长相丑陋,又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不招人喜欢,就导致了人们主观臆断,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以致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以貌取人,或根据亲疏远近主观臆断。
4.转折其实是让作者有了新的思考角度,让作者能够客观的去思考问题,突出文章主旨。小说其实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的人也如此,喜欢以貌取人,其实这是不对的,为人处世不要这样,要看证据,看事实,不要主观臆断。尤其是网络上信息很多,我们不能分辨正假,就不要道听途说。
故答案为: 情节的转折,带来事情发展的另一个思考角度,使主题更加深刻。小说映射现实生活,生活中人们观察事情习惯只站在一方的立场,看到的也往往是事实的一面,容易形成主观臆断。如果能多角度或换位思考,就可以完整了解并接近事实真相。比如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各种报道满天飞,如果不能多角度去求证,多立场去思考,就会被各种网络谣言或偏激的言论所裹挟。
5.B
A、掳(lǔ)去,有误;
B、无误;
C、憎(zēng)恶,有误;
D、针灸(jiǔ),有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qiè),不是qì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yā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6.C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天伦之乐”,泛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用在这里,和整个句子的语境不相吻合。
A掺杂: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
B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行溃败。形容荒谬的言论或谣言,经不起批驳。
D掂量:考虑。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7.(1)听觉(或:正面/直接);视觉(或:侧面/间接)
(2)李纲并无隐居之意,他听闻浙江一带战鼓声声,期望军队能够像归鸿一般早日到达家乡(或:早日收复中原),可见他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本题考查词内容的理解。结合“春来江上打头风,吼层空,卷飞莲,多少云涛,雪浪幕江中”可知,春天来了江上卷起逆风,风在高空吼叫,卷起地上的飞蓬草,多少像云一样的波涛, 像雪一样的浪花落入暮色苍茫的江中。“吼层空“是从听觉角度描写风声之响,正面(直接)表现江上逆风之大;“卷飞莲,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波涛汹涌的画面,从侧面(间接)表现江上逆风之大。
故答案为: 听觉(或:正面/直接);视觉(或:侧面/间接)
(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情感主旨。
结合画线句“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可知,词句的意思是犹听说钱塘江上战鼓敲得震天响,家书何日到来,真羡慕归去的鸿雁能寄托思乡之情。据此可知,李纲听闻浙江一带战敲声声, 期望军队能够像归鸿一般早日到家乡,即盼望能够早日收复中原,可见他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故李纲并无隐居之意。
故答案为: 李纲并无隐居之意,他听闻浙江一带战鼓声声,期望军队能够像归鸿一般早日到达家乡(或:早日收复中原),可见他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本题考查词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词内容的正确理解,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人情感的理解和概括。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在整体感知和理解词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词人流露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和理解。
8.全部(都);于是(就)
9.A
10.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或: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11.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胜的关键要素。据此作答。
12.从“下令日:‘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或: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看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附译文】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后退几十里。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假如金军骑兵全部出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8.第1句意思:假如金军骑兵全部出动夜袭我军,悉:全部(都)
第2句意思: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乃:于是(就)
故答案为: 全部(都) ;于是(就)
9.A:宗泽领兵到达卫南,应停顿为:泽/兵进至卫南,故划分有误;
B: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划分正确;
C: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划分正确;
D: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划分正确。
故答案为:A
10.士卒:士兵;必:一定;无不:没有一个不;一当百:用一个当百个;斩首:斩杀敌人的头;数:几
故答案为: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11.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可知,他善于判断战场上的形势,用兵灵活。
故答案为: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胜
12.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从“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知,宗泽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从“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可知,他善于判断战场上的形势,用兵灵活。
故答案为:从“下令日:‘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或: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
13.随君直到夜郎西;择其善者而从之;不知何处吹芦管;百草丰茂;归雁洛阳边;山朗润起来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题①至⑥都记忆型默写,⑦⑧属于理解型默写;对于第⑦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意思是:清晨,是什么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一定是离别之人带血的眼泪;这两句营造出凄婉动人、情景交融的离别意境;《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太阳向着西方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游子还漂泊在远离家乡的远方,这两句营造出孤寂凄婉、情景交融且饱含羁旅乡愁的深远意境;故填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于第⑧题,可用《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句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作答,“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红极一时的艺人李龟年流落江南,与同样漂泊的诗人杜甫在暮春时节重逢,美好的江南风景与凋零的落花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时代的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无常;两位经历过盛世的老人,在乱离中相遇,无言中包含着对国事衰微的深沉慨叹和对人生凄凉飘零的悲哀。
注意“郎、善、芦、雁、涯、逢”等字写法。
故答案为: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④百草丰茂;
⑤归雁洛阳边;
⑥山朗润起来了;
⑦夕阳西下;
⑧断肠人在天涯;
⑨正是江南好风景;
⑩落花时节又逢君。
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4.①人应该有涵养②为什么涵养和长寿有关系③提倡有涵养,推崇健美,推崇身体健康,精神健全。
15.照面时热情大方,排队时谦让有礼,善于细致入微地照顾别人。
16.①引用论证,引用古书中的格言,以此论证“涵养就是精神健康,要长寿就得健康”的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权威性。
②举例论证,从反面列举一个人没有内涵时相貌和举止的表现,论证了“和蔼与善良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他变得更有风度”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7.示例:同学们,一个人的涵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品德、礼貌以及一系列与人相处相关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涵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今天,让我们走进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主题班会,感受“涵养”的魅力。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2)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文章第①②段提出并强调文章的论点:人应该有涵养;第③段论证了涵养对于幸福、长寿很重要,第④-⑨段论证了什么是知识善于理解善于接受的能力,是对世界、对其他人保持宽容的态度,第⑩- 段论证了知识的重要作用可以使人变得健康、优雅;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发出希望和号召,呼吁人们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据此可知文章中心论点;第二空, 段中“锻炼身体有益于延长寿命一这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说到为了长寿必须增强心理和精神力量的锻炼,就未必有那以多人能够理解了”可概括;第三空,结合 段中“我在《善与美书简》这本书里跟年轻读者所讲的,其实都是一种呼吁一提倡有涵养,推崇健美,推崇身体健康,精神健全。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都健康长寿”可概括答案
故答案为:①人应该有涵养②为什么涵养和长寿有关系③提倡有涵养,推崇健美,推崇身体健康,精神健全。
15.本题考查论据补充和仿写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围绕“涵养”的具体表现,仿照例句进行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我们需要仿照原文中“争论时善于尊重对方,就餐时举止温和,善于不动声色地帮助别人”这一句式,结合生活实例,写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论据。
故答案为: 照面时热情大方,排队时谦让有礼,善于细致入微地照顾别人。
16.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及作用分析。①结合“有一本古书里说道:“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敬重,你将成为人间的寿星””可知,该句引用古书中的格言,使用了引用论证,以此论证“涵养就是精神健康,要长寿就得健康”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②结合“一个人的脸由于凶残而扭曲,相貌会变得丑陋,一个人生性凶狠,他的举止肯定会丧失优雅”可知,该句从反面列举一个人没有内涵时相貌和举止的表现,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论证了本段“和蔼与善良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他变得更有风度”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①引用论证,引用古书中的格言,以此论证“涵养就是精神健康,要长寿就得健康”的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权威性。②举例论证,从反面列举一个人没有内涵时相貌和举止的表现,论证了“和蔼与善良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他变得更有风度”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7.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这道题要紧扣“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这一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故答案为:示例:同学们,一个人的涵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品德、礼貌以及一系列与人相处相关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涵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今天,让我们走进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主题班会,感受“涵养”的魅力。
18.A
19.D
20.C
21.① 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 ②交易高效便捷③ 产业依托坚实 ④ 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 ⑤ 城市历史底蕴深厚 ⑥ 会展业环境优越
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⑷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8.A.正确, 根据材料一,“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 155 万平方米…… 线下展参展企业超 3 万家…… 现场展出新品 115 万件…… 均比上届明显增长”,可以明确 2024 年的广交会在展览总面积、线下展参展企业和现场展出新品方面都比上届有增长,该选项与材料内容相符。
B.有误, 材料二提到广交会的最大魅力是 “其奥秘就在于提供了无限商机…… 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区、生意洽谈平台,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 —— 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 —— 中国”,选项中只强调了产品展示和生意洽谈平台,没有提及背后依托的制造业优势,所以该选项与材料不符。
C. 有误, 材料三的图表只是展示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会展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对比,没有提及企业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所以无法得出广州在这两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有明显优势的结论,该选项与材料不符。
D. 有误, 材料四说 “综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也只有广州了”,这里是说在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且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这个范围内只有广州,但不是说全球所有城市中广州是唯一一个从未衰落且繁荣依旧的城市,该选项与材料表述不符,属于范围扩大的错误。
故答案为:A
19.ABC.正确;
D.有误, 材料中并未提及广州经济体量与伦敦、纽约的比较,该选项无中生有,不正确。
故答案为:D
20.ABD.正确;
C.有误, 材料三的表格展示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 2022 - 2023 年的会展产业竞争力指数对比,其中广州在 2022 年跃居第一,但不能由此得出广州多年来稳居首位的结论,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材料一明确提取广交会在展览面积、展位数量、展区和专区设置以及参展企业数量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体现了广交会规模宏大的特点。 关注展会的主题、题材多样性以及每届展会呈现的新元素,如新产品等。同时,材料中提到的来自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和采购商也是展会吸引力的体现,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出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这一优势。 从材料二找到关于广交会交易方式的描述,如 “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现场砍价、提需求,甚至货比三家” 以及周边工厂便于实地考察的内容,这些信息都表明了广交会在交易环节的高效便捷,直接提取并总结这一优势。 根据材料二提到的 “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 —— 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 —— 中国”,理解这种产业依托的重要性,从而概括出坚实的产业依托是广州举办广交会的优势之一。 材料二阐述了广交会历经升级后的功能变化,“不仅能帮你敲开国际市场,还能快速了解技术前沿、把握行业趋势”,提炼这部分内容作为广交会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的一个要点。 同样在材料二中,看到国外客商在逛展之余体验岭南文化的内容,认识到广交会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将其概括为文化交流平台这一优势点。 材料四详细介绍了广州的城市历史,从秦汉时期就是贸易大港,在世界贸易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等内容,说明广州悠久的贸易历史为广交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出这一优势。 从材料三获取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的信息,包括 2022 年跃居第一和连续 8 年排名全国第一,这些数据体现了广州会展业的竞争力优势。 关注 2023 年广州办展场次、展览面积、吸引境外展客商数量以及各重点场馆举办展览的情况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表明广州会展业发展良好,能够为广交会的举办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支持,进而总结出这一优势。
故答案为: ① 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 ②交易高效便捷③ 产业依托坚实 ④ 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 ⑤ 城市历史底蕴深厚 ⑥ 会展业环境优越
22.D
23.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得了劳模奖希望与“我”分享,以及遭到“我”拒绝后失望的心理。
24.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的风骨做铺垫。内容上:①借“妻子”的话概括父亲奉献的一生;②也写出“妻子”对父亲的劳累感到难过;③侧面写出父亲吃苦耐劳的品格。
25.:①倔强(坚强、吃苦耐劳)。母亲生病,父亲不听家人劝说,坚持自己照顾。②爱家。一人竭尽能力挣钱养活全家,总是让“我们”吃饱饭。③守信。预订出去的灯笼,别人出再高价也不卖。④坦然(豁达)。对“死亡”的话题不避讳,不害怕。
26.因为父亲对“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是脱口而出,这件事感动了“我”,因为之前不记得父亲的生日而感到愧疚,如今记住了;“父亲”的品格和“风骨”感染教育了“我”,“我”将终生铭记。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22.ABC.正确;
D.根据第段“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可知父亲的抱是表达快乐的方式;我不喜欢父亲抱,是展现的作者的想法,并未体现父亲的“风骨”。
故答案为: D
23.根据语句中“张着、骂、跟”,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根据“小免崽子!”,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根据“悻悻然”,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 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得了劳模奖希望与“我”分享,以及遭到“我”拒绝后失望的心理。
2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的分析。 手法:文章表现的人物是作者的父亲,这里通过妻子的话展现作者父亲的人物形象属于侧面描写;内容:借用“妻子的话”,来简述父亲的一生,说明父亲所做的都被家人看在眼里;人物特点:根据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呵,父亲一辈子为家人而活,表现了父亲的奉献精神;弓着腰走进屋子,表现了父亲的倔强与吃苦耐劳;情感:表现了妻子对父亲的操劳感到难过,内心是对父亲的关心与爱意。
故答案为: 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的风骨做铺垫。内容上:①借“妻子”的话概括父亲奉献的一生;②也写出“妻子”对父亲的劳累感到难过;③侧面写出父亲吃苦耐劳的品格。
2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1段“瘦了一辈子"可以看出父亲一生瘦削的外在形象特点; 根据第2段"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可以看出父亲爱家人,顾家; 根据第2段”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可知父亲是倔强的:;根据第10段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可知父亲是信守承诺的; 根据第12段”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从父亲对“死亡”的话题不避讳,可以看出父亲是坦然面对生活的人。
故答案为: ①倔强(坚强、吃苦耐劳)。母亲生病,父亲不听家人劝说,坚持自己照顾。②爱家。一人竭尽能力挣钱养活全家,总是让“我们”吃饱饭。③守信。预订出去的灯笼,别人出再高价也不卖。④坦然(豁达)。对“死亡”的话题不避讳,不害怕。
26.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根据”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可知指的是: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用推算的方法算出了父亲的年龄,相比于父亲对我的了解,我感到愧疚;根据“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表面上是指我记住了父亲的体重和性格;实际是表达了“我“深受父亲的品格(为家庭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坦然面对生活)和“风骨影响,"我将永远铭记,表达了”我理解父亲,对父亲深切的爱,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故答案为: 因为父亲对“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是脱口而出,这件事感动了“我”,因为之前不记得父亲的生日而感到愧疚,如今记住了;“父亲”的品格和“风骨”感染教育了“我”,“我”将终生铭记。
27.科普作品;法布尔
28.劳动(做隧道、筑穴);赞美(敬重、敬畏)
29.示例:以人性看虫性,蝉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习性。地下蛰伏四年,地上生活五周,每天都尽情地歌唱,他们对待生活积极乐观,毫无怨言。
30.示例:探究专题:跟法布尔学探究
探究方法:①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
②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7.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昆虫记》是一部科普作品,作者是法布尔。《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不仅详细地记录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等科学知识,同时又运用了生动的文学语言进行描述,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和文学价值。
故答案为:科普作品;法布尔
28.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在这些描述中,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赞美(敬重、敬畏)。法布尔以平等的视角和尊重生命的态度去观察和记录昆虫的世界,展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劳动(做隧道、筑穴);赞美(敬重、敬畏)
29.本题考查阅读探究。结合内容,围绕着“以人性看虫性”,从“积极乐观”方面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蝉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习性:地下蛰伏四年,地上生活五周,每天都尽情地歌唱,它们积极乐观毫无怨言。这和社会上大部分的人具体相似性,可以体现“以人性看虫性”。
故答案为:示例:以人性看虫性,蝉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习性。地下蛰伏四年,地上生活五周,每天都尽情地歌唱,他们对待生活积极乐观,毫无怨言。
30.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此题结合《昆虫记》中描写各种昆虫的内容,从法布尔的观察方法或探究昆虫特点方面设计探究专题即可。如探究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方法,学做科学家。可以积累法布尔观察各种昆虫的方法,形成表格,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示例:探究专题:跟法布尔学探究探究方法:①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②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31.(1)C
(2)示例1::林冲武艺高强,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妻子遭到高衙内调戏,林冲选择了隐忍,结果又被高衙内与好友陆谦设计陷害,带刀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林冲依然选择忍辱负重,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忍”字。示例2:大堰河饱受了“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她只有在梦里才能吃上乳儿的婚酒,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苦”字。示例3:周进苦读几十年,人到中年秀才都没捞上,他在姐夫金有余的帮助下进入贡院参观,不料受刺激过度,竟然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又满地打滚,放声大哭,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字。示例4:罗切斯特先生为了确定简·爱对自己的心意,扮作吉普赛妇人为简·爱占卜,又假装要与英格拉姆小姐结婚,从而促使简·爱对自己袒露心扉,我从中读出了一个“智”字。
(1)C:错误。将“聚义厅”改为了“忠义堂”的是宋江,不是晁盖。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不仅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团队凝聚力,更是为了树立梁山好汉的正义形象,为未来的招安铺平道路。
(2)结合人物具体事件,参考例句格式分析即可。格式是:人物+性格特点+具体事件,我从中读出了一个“X”字。
如林冲作为赵宋八十万禁军的一名教头,有身份有地位,武艺高强,当得知其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调戏时,林冲理所当然地去找那厮算账,结果却因“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林冲被骗持刀进入白虎堂,刺配沧州,林冲依然隐忍;陆谦、富安不远千里从东京追至沧州牢城营的草料场,想要一把火烧死林冲,林冲依然“忍”,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忍”字。
如大堰河本人生活很凄惨,诗歌中写她在梦里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现实中她却是受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苦”字。
如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他已经六十多岁,却依然还是个童生。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字。
如罗切斯特本人机智,他爱上了简·爱,但是并不能完全确定简·爱的心,为了试探简·爱对他的真实感情,故意隐藏了自己的身份,装扮成一位吉普赛人为简·爱占卜,后来在宴会上又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传言说要和她结婚,一系列的行为促使简·爱认清自己的心,两人开始相爱,我从中读出了一个“智”字。
故答案为:(1) C;(2)示例1::林冲武艺高强,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妻子遭到高衙内调戏,林冲选择了隐忍,结果又被高衙内与好友陆谦设计陷害,带刀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林冲依然选择忍辱负重,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忍”字。示例2:大堰河饱受了“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她只有在梦里才能吃上乳儿的婚酒,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苦”字。示例3:周进苦读几十年,人到中年秀才都没捞上,他在姐夫金有余的帮助下进入贡院参观,不料受刺激过度,竟然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又满地打滚,放声大哭,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字。示例4:罗切斯特先生为了确定简·爱对自己的心意,扮作吉普赛妇人为简·爱占卜,又假装要与英格拉姆小姐结婚,从而促使简·爱对自己袒露心扉,我从中读出了一个“智”字。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仿写注意参考例句格式。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具体情节,参考例句格式,仿写对人物的即可。
32.例文:
勇敢,我心中的一枚印章
在我的心中,有一枚深深的印章,那便是勇敢。勇敢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勇敢如同一位忠实的伙伴,陪伴我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大地被烤得滚烫。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了一座废弃的大楼前,这座大楼因为年久失修,显得格外阴森恐怖。小伙伴们纷纷提议要去大楼里探险,我心中一阵犹豫,既害怕又好奇。最终,在小伙伴们的怂恿下,我鼓起勇气,决定和他们一起去探险。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大楼,里面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楼道里昏暗无光,只有几缕微弱的阳光从窗户的缝隙中透进来。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房间前,房间的门半掩着,里面一片漆黑。小伙伴们都不敢进去,我心中也充满了恐惧,但一想到自己要勇敢,我便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推开了门。门发出一阵 “嘎吱” 的声响,仿佛在抗议我们的闯入。房间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让人作呕。我强忍着心中的不适,用手电筒照了照四周,发现里面堆满了破旧的家具和杂物。突然,一只老鼠从角落里窜了出来,吓得我们尖叫起来。我也吓得心跳加速,但我告诉自己要勇敢,不能退缩。
我们继续在大楼里探索,每走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克服自己的恐惧,变得越来越勇敢。当我们走出大楼时,太阳已经西斜,余晖洒在我们身上,仿佛在为我们的勇敢点赞。
从那以后,勇敢便成为了我心中的一枚印章。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夏日的午后,想起自己在废弃大楼里的勇敢表现。勇敢让我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印章,体裁为两段引导性文字材料。强调印章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信用的象征,同时引发对印章所蕴含的生活记忆、情感触动、灵魂碰撞以及其作为生命洗礼和前行动力的思考。
【题干分析】①材料意义及关键词含义: 材料一指出中国印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中国精神、气派和神韵,印章是符号、标志和凭证。说明印章在文化层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材料二强调印章自古以来是信用的象征,是古人作为信物的标志,背后有平凡却有情有味的人和故事。突出印章在人际交往和历史传承中的价值。②写作思路:中心可以确定为通过讲述与所选择的词语相关的故事,展现该词语如尊严、自信等在自己心中如同印章一般深刻的意义和价值。从 “是什么” 的角度,可以阐述所选择的词语在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表现,以及它与 “心中的一枚印章” 的联系。从 “为什么” 的角度,可以分析这个词语为何在自己心中如印章般重要,它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感悟。从 “怎么做” 的角度,可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坚守或践行这个如印章般的品质。写作误区方面,要避免对词语的理解过于肤浅,故事叙述缺乏深度。开头可以用一个与印章相关的场景或问题引入,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自己的亲身经历、名人故事等,结尾可以呼应开头,再次强调该词语如印章般印在心中的重要性。
【立意提取】
1.自信,我心中的一枚印章;
2.勇敢,我心中的一枚印章
优点:主题明确:文章紧扣 “勇敢,我心中的一枚印章” 这一主题,通过讲述自己在废弃大楼探险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勇敢这一品质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描写细腻:对废弃大楼的环境描写细致入微,如 “楼道里昏暗无光,只有几缕微弱的阳光从窗户的缝隙中透进来。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 等,营造出了紧张恐怖的氛围,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情感真挚: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从恐惧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不足:情节略显简单:探险的过程可以更加丰富和曲折,增加一些意外情况或挑战,使故事更加精彩。语言表达可提升:部分语句较为平淡,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优美的词汇来提升文章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