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3: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甸(di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B.苍劲(jìn) 犹豫(yù) 眺望(tiào)
C.硕大(shuò) 楼阁(gé) 目眩(xuán)
D.轻盈(yíng) 映照(yīng) 擦拭(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
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
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成千上万只白鸥在夕阳里穿梭翻飞,交织成一片喧响不息的旋律,每一只白鸥的翅膀都拖带着夕阳的血红色火焰,令人为之目眩神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委书记包惠在意识形态工作会上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抓实抓好这项工作。
B.《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提出的大型文化类情感节目,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C.只有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D.微电影《半山云里的路》生动地展示了我市优秀基层党员的先进事迹,是我市提高党员教育工作实效的大胆探索和首次尝试。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你人气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D.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等。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7.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大量的关于丽江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请写出一例加以赏析。
8.想象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材料一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他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 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 “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9.选文中“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10.“我又化成了一滴水”之后,经过了哪些事物 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1.选文写到四方街的建造、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12.选文第一句中加点的“扑”字有何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梢,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
②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③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地挥镰,向远处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
④干涸的麦地,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我相信,那里面有许多许多咸咸淡淡的盐粒,我也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劳作的姿势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母亲,她脊背上渗出的盐渍,肯定能发出钻石的光芒,粮食的光芒,劳动的光芒。蓝天无语,白云有情,她们注目着苍穹下,一个农村妇女舵手一样驾驭着一把镰刀,驶向麦田深处。
⑤金黄的麦子,古铜一样的质地,沉甸甸,浑厚、结实。母亲把麦捆抱在怀中,这曾经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经成熟了。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哗、马嘶、猪嚎、羊咩。
⑥这凡俗的声音,没有金色大厅里那昂贵器乐奏出的优美旋律,也没有指挥家引领通晓乐律的演奏家集体抒情的高雅。而就是这些悦耳的声音,围着母亲,几番晨昏几番风雨,在岁月的轮回中,传颂了大半生。母亲老了,这些声音也一天天老了。
⑦只有庄稼拔节的声音、豌豆花爆裂的声音、麦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脱壳而出的声音,牲畜生产幼小生灵的声音是年轻的,新鲜的。就是这些声音,像一把糖果撒进她渐渐苍老的心窝里,撒进她渐渐矮下去的身影里,让母亲没有多少杂念的心安稳、熨帖、欣慰。
⑧母亲的脊背如一把张满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阳。在农业的方圆里,从清晨到黄昏,她不怨不艾,背着晨曦,挥别晚霞,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粮仓。这些汗,或者这些盐粒,一滴一点腌着农业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麦穗花开;秋来,麦香芬芳,飘过田野,飘进母亲澄明清净的心田。
⑨晚风吹来,母亲累了,坐在田堙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渍在汗衫上绘出一团团云烟,白色的汗渍、麦杆的黑枯叶、黄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画。夕阳的余晖洒在静坐的母亲身上,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说不出的气场让我不敢言语。
⑩我坐在母亲的背后,看着晚风吹着她稀疏的头发,晚霞绚丽如云锦,母亲的头发像镀了金,又像撒了一层霜。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母亲说,回家吧,我们揉一把麦子带回家。几株干了的麦穗被母亲摁断后,放在掌心里轻轻揉了几下,片刻摊开手掌,吹了一口气,金色的麦壳,纷纷扬扬,像金箔像飞鸟。顿时,夕阳下,一只只金色的鸟,在麦田里飞翔。
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儿女、庄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这个坐标不同座落的标点。沿着这个坐标,清晨她从庄廓出发,把我们带向麦田,认识农业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标所蕴含的甘苦。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我才明白,怎样的姿势才能抵达幸福深处。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
而今,我就像一粒脱壳的麦粒,乘着一股从远方来的风,远离故乡,远离母亲,远离田野,落在他乡的土地上,寻找一方供灵魂自由栖息的土壤。现在,我也在城里种田,不过我的田在流淌着唐诗宋词的方格纸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键盘上。
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杆的力量。
很多个夜晚,当我在方格纸上、键盘上画出一个圆满的句号,我默念着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戴着草帽,挥臂拭汗的情景。
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在春天里,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马国福,有删改)
13.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14.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第④、第⑧、第 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示例: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作者将麦捆比喻为襁褓中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熟丰收的情景。
15.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16.习近平总书记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结合文本及自身体会,谈谈对“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内涵的理解。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黄昏
张蛰
①扑棱扑棱在水里奔跑,那是田鸡。芦苇丛里有个东西探头探脑地想出来,那是野鸭子。西天是一片说不出的绚烂,红,紫,黄,灰,淡蓝……颜色纠结在一起。太阳没有了,从河滩里望回去,村庄开始有黄昏的暗。
②我坐在河滩上,把节节草含在嘴里,无所事事,割了一下午的草正发出甜丝丝的味道。我有点搞不明白,天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那些奇形怪状的彩色云彩,想什么像什么。牛哞,驴叫,马在嘶鸣,空旷的漫河滩里十分嘈杂,声音此起彼伏。它们知道该到圈棚里去了,它们需要休息,干了一天活它们要吃草料,它们知道黄昏一来夜就要来了,夜一来它们就该收工啦!
③这些牛马驴比平时叫得欢,可能跟黄昏的颜色有关,它们也觉得不能无动于衷。我坐在漫河滩的黄昏里,想一个孩子的心事。田二家的走过我身旁,叫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我没搭理她。我已经上学了难道她不知道吗?她不会写字,也不会算账,她只知道出工干活挣工分,顺便偷点东西回家,可我都已经会写天安门了。她好占便宜,上次扒队里的红芋,她硬是比我们每个人都多吃一块,把她噎得躬着腰乱转圈子都没舍得把剩下的半块给我们。
④大雁叫着往南飞去,风开始变得有些凉意,泥土开始变得凉悠悠的,整个漫河滩都凉意十足。西天无声地燃烧,非常非常灿烂,我坐在河边的泥土沟里看田鸡快乐地奔跑,野鸭子到底没敢出来。炊烟袅袅升起来,一个村庄渐渐淹没在淡淡的烟雾和斑斓的黄昏里。从我坐的地方看过去,西天正在村庄的屁股后头燃烧。
⑤有不知名的虫子开始叽叽地折腾出动静来,先是一种,后来有不一样的声音。我坐在那里,口含节节草,不想回家。这个念头非常强烈。我想把自己割了一个下午的草交给谁更可靠些,然后我走掉,沿着河滩往东北走。往东北走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是河水是往东北方向流的,这条被黄河扔掉几百年的废旧的古道如今水清草肥,行走缓慢。我把含了很长时间的节节草扔到水里,看着它一点一点地漂走,往东北方向漂去。我站起来,极力往那个方向望过去,在黄昏里前方渐暗,让人觉得有些茫然。我沿着河岸走了十几米远,又不知不觉地回到我的草堆前,叹了口气,有些闷闷不乐地坐下。我看到有颗星星拱出来,天色更加暗淡,西天的灿烂变成一抹绛紫红,但余晖依然把村子上空的那块天衬亮着,村庄倒是更暗了,看不见了炊烟,一个庄子就几乎成了一团的幽暗。
⑥田鸭子今天在课堂上出了洋相,因为学了好几天了,他仍然只会一块糖加两块糖是三块糖,一旦变成1加2就不知道等于几。老师脸色铁青,青筋暴跳。我想极力抬起头来看清黑板,但实际上只看到坐在我右前方的田鸭子满不在乎,摸着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鼻涕老长地挂在嘴边,我别过脸去,不愿面对他。
⑦下午三点不到就放学了,我习惯性地到漫河滩里来割草。割草我知道是填坑沤积肥为家里挣工分,可会写天安门能做啥呢?似乎有用。但到底有啥用?我无法回答自己。我一会儿想读书识字,一会儿又想流鼻涕的田鸭子,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矛盾万分。终于又心灰意冷起来,再次抬起头四望望,河水开始变黑,芦苇丛在风里沙沙作响,西天没有了一抹红,天上开始挂更多的星星,周围各种小东西弄出的声音杂乱无章。我最后犹豫着是否现在就沿着河沿儿走掉,不打招呼与所有的人告别。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个悠长熟悉的声音对着漫河滩呼喊我的名字,让我回家吃饭。我拖长声调高声回应,鼻子发酸。又叹一口气,我弯腰背起一大捆草,拖着书包往家走。
⑧周围杂乱无章的虫鸣因为我的动静一下子停止了,但很快又轰然响起,歌唱被意外打断后每个虫子似乎格外卖力,听起来争先恐后,声嘶力竭。西天再没有黄昏的一丝迹象,一个村庄站在远处,黑乎乎地等着我。
⑨那是我此生第一次思考求知路上的无趣。现在想起来,我之所以没有在那个黄昏走掉,似乎一直在苦盼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似乎想用那个声音告诉心里的另一个自己,瞧,我没法走,我得回家。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没谁看得见,只能藏在自己心里,偶尔拿出来,摸一下。
17. 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

18. 几处画线句都将村庄置于黄昏的背景下描写,构思巧妙,请赏析。

19. 请结合全文分析“田二家的”“田鸭子”两个人物的作用。

20. 我反复说“不想回家”,想“走掉”,但文章结尾却说“似乎一直在苦盼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请分析作者如此矛盾的原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浑河的急流(节选)
端木蕻良
初十的月亮,不算饱满,可是在森林顶梢也扯了一道纱雾。有着神秘的轻快。月亮永远维持了平静的夜幕,浑河看不出有一丝儿混玄的迹儿。
森林里,有两个人默默地走着,只有重大的步伐压偃了干草,透出萧萧的声音。
离李炮家不远,便听见人声“一涡涡”地喧嚷。
丛老爷儿回过脸来向后边的金声看了一眼,两个人就都不约而同地加紧了脚步。
“他今天娶个东洋婆娘,要狐皮五百张,明天又弄二个什么娘们,再来五百,后天,又弄个哪国的,又是五百。交不出的就处死,我们的脑袋怎就那样下贱呢?让那些王八旦们看看我们山梗子的力量!”
“慢着慢着!”又是另一个沙哑的声音。“大家要沉住气,我看,他说处死,也许是吓唬我们一句,也不见得都把我们个个砍死。他们大概——”
“我们不要什么‘也许’ ‘不见得’‘大概’,我们要的是我们必定要活,必定得自个儿作自个儿的主人!”
“大家千万不可轻举妄动,要一动了,大兵一来,他们比我们厉害,那时我们讨饶也来不及了。”
金声闯上去一看,是伍老头儿颤颤巍巍地在那儿说着,于是抢上去,把老头儿一把推下木墩儿去。便扯开了喉咙大声嚷道:“我们为什么要讨饶呢!我们白鹿林子的男人就没向人讨过饶!”
群众汹涌起来!
“现在为了集中起见,愿意到第五军 (杨靖宇抗日部队)那边去的,请举手,就是说愿意自己求生的,请举手!”
手如白桦林似的立起来。
两个青年的恋人,在浑河沿上,正在为着生、死、爱、憎的交流而挣扎而战栗。
“你必须‘走’的,你留在这里没有用处,我自己会保护我自己。我会用‘画眉炭子’把脸涂上。”水芹子急切地说话。
青年不言语……
未圆的月是容易落的,水面上的阴凉扩大了,雾色慢慢加浓,两人忘掉了应有的温柔,大声继续喧嚷着,金声还是不肯“走”。
青年把手里握着的一块石头投在水里,站起来就跑了,“我不能‘走’!”几个不清楚的声音遗落在他的身后。
水芹子竖起了眉毛,手指绞扭着,快捷地踏在黏滑的青苔上。
第二天一清早起,她便去找金声去,到处的找着金声。到日暮,她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才知道他被派作代表到乌烟岗去了。
她躺在炕上一面伤心,一面高兴,但还把不定他是否有决心随大队走。又想他决心去了,固然是好的,但扔下自己一个人怎办呢。她横着心不去想它了,不去想它。她现在在幻想自己是一个可以自卫的将军。我们的祖宗是有志气的,我所爱的人也一定得有志气。浑河的水年年流去,浑河的水就是一个很好的证人,她几乎对着河水发誓。我们会用血把浑河的水澄清了的。
昏沉,疲乏,悲痛。瞌睡来了,整个的世界被黑暗悄悄封锁。
清早,林里理伏着不祥的平静,在平时,这儿应该炊烟四起了,但是没有,除了早烟就行力是朝霭。
浑河急急流去,看样子是想在太阳没冒嘴之前就统统流完。
太阳升了一杆子来高了。
草原上一匹白马拨云而来,有人从乌烟岗送信来了。
说让此地人戒备,一刻就有大队来剿。
肥猪 (总管)已经到了乌烟岗,那里人恭敬欢迎,点香案,放爆竹。向总管叩头。做得毕恭毕敬。
然后领总管到一间小屋里去看狐皮。
屋里预埋了炸药,四周都埋伏了敢死队。
轰然一声。
“现在总管大老爷一定上天去诉苦去了。”报告的人诙谐地下了结语。“伙亲们,要有吃的喝的给咱家拿来点吧,一会儿还得烙肚子去呢 (即卧倒放枪的意思)。”
复仇的风吹满了山峦,远树,草原,林荫。大家都期待着一个更大的胜利,水芹子期待着金声的转来。
大约在晌午前儿,南林子里轰隆传来了一声巨响,透出一只狗受伤的一两声叫声,一切就都不响了,鸟儿喳喳嘁嘁的飞了一阵子也都恐惧地躲起来。
不一会儿,浑河边一派喊杀声,过后又静静的透来一两声枪响。
水芹子今天特别的软弱,她从昨天早晨起就到处的找金声,也没有下落,她想他至少应该和她一见,再去死拼,但是他竟不来会她,她从此也许永远不能和他会面了吧。她竭力削尖听觉想听出她心爱的人的声音来。
忽然窗外腾起一片马踏的乱响。
母亲本来将耳朵贴在地上听着,现在一骨碌爬起,操起猎枪,在窗边守住。
啪啪,有人敲门。
“水芹子,水芹子!”是急乱的喊声。
知道是谁就跳出来了。
金声脸红了,吃吃地说:
“我被派到乌烟岗去了,因为两方面编了混合军队,免得两边人隔气,不能取得联络,所以,所以,我就走了!”
“那很好!”女的冷然的答复。
“这是我带给你的那把暖木柄的刀子。”他从怀里取出一把他掷了十年的刀子。
他跳上马,向后瞥了一眼,就不见了。
母亲把耳朵贴在地上,在听着马蹄声,想侦察出金声是否走出,枪声是否推进。她贴在地上,忽然惊叫一声。
“水芹子,水芹子,画眉炭子,画眉炭子!”
水芹子似乎并未想到什么画眉炭子,只狠狠握住了暖木刀柄。眼前仿佛看见浑河的水翻腾地流去。
“不,妈妈,给我枪!给我枪!
她将刀子热切地塞在怀里。
(有删改)
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芹子“幻想自己是一个可以自卫的将军”,表明她渴望能够和金声一起进步,上战场英勇杀敌立功。
B.“不祥的平静”“复仇的风”等语言极具情绪化,有助于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增强作品感染力。
C.小说有关正面描写战斗场面的文字简洁又洗练,这样处理可以加快叙事的节奏,使故事气氛紧张起来。
D.小说善从细处勾勒人物,如写水芹子对“画眉炭子”涂脸的前后态度变化,写出了水芹子的成长蜕变。
22.中文中关于猎户们开会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话说出了猎户们反抗的理由,同时表达出浑河白鹿林猎户们遭受深重苦难、压抑已久的愤怒。
B.通过猎户们开会时激烈的争论,展现了猎户们从求生的反抗到民族意识觉醒、爱国热情萌发的过程。
C.既写了金声的血性刚悍,也写了伍老头的怯弱胆小,这样处理使人物形象之间的对比映衬更为鲜明。
D.“手如白桦林似的立起来”一句,既表现出人物所在的地域特征,也传神地写出了猎户的精神气质。
23.小说中金声与水芹子告别和《荷花淀》中水生夫妻话别,二者刻画出的水芹子与水生嫂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24.“浑河的急流”在文中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A 2.A 3.D 4.A 5.D 6.C
7.(1)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畔的经历。
(2)“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丽江宾主交流的融洽,看出了丽江人的热情、好客。
8.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东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其书法作品风格独特,代表作《兰亭序》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弘扬民族书法文化,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学校拟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9.“又”字说明这不是“我”第一次以“一滴水”的形态存在,以前就曾经是一滴水。
10.经过了松与杉、杜鹃、山茶、驿道、人。看到了丽江坝铺展开来,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11.增强了丽江的历史色彩与人文色彩,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2.一个“扑”字,写出了“我”和瀑布里另外的水流向山下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13.示例: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我的母亲/勤劳的母亲/母亲如佛/麦田与母亲等(符合题意即可得满分)
14.示例: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麦地”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炎热及母亲劳作的艰辛。
第⑧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脊背”比作“张满的弓”“汗珠”比作“箭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长年累月躬耕的辛劳。
第 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白纸”比作“故乡的雪”,将“蓝墨水”比作“湛蓝天空”,将“键钮”比作“清澈的沙泉”,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母亲的眷恋之情。(从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情感等角度鉴赏,即可得满分)
15.示例:从母亲长年累月躬耕麦田,我读到了一位勤劳的母亲;从母亲和“我”的对话中,我读到了一位关爱子女的母亲;从母亲说“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我读到了一位睿智的母亲。(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分析出母亲勤劳、善良、质朴、默默躬耕、爱护子女、敬畏土地等其中一种美好品格的,即可得满分)
16.示例:只有艰辛的付出,才有成功的收获,春天是万物的开始,也是秋收的基础和希望。春天越是艰辛劳作,秋天才会有丰厚的收获。(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17.本句化静为动(或巧用动词),用“袅袅升起”、“淹没”、“燃烧”等词赋予了夕阳下的村庄以动态感,表现了西天云彩的灿烂斑驳以及村庄逐渐暗淡的过程。
18.村庄是我的成长环境,是我欣赏黄昏的具体背景,也是我反复想要逃离却又最终回归之处。通过描写黄昏下的村庄逐渐变暗、最终一团漆黑等我回家,既表现了时间推移下黄昏的变化,也渲染了村庄中生活的我在求知路上似有出路又迷茫的感觉。黄昏中的村庄象征了我对生存环境的蒙昧无光,也衬托了我懵懂的人生抉择与自我价值觉醒。
19.文章塑造了粗鄙、好占便宜的“田二家的”、无知邋遢的“田鸭子”两个形象,反衬出我的求知者形象,表达了我对自己写字有文化的骄傲,以及对这类人的不屑。但同时又引出了下文我对求知的迷茫,不知会写天安门有什么用。矛盾中表现了我不安于现状,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自我意识觉醒。
20.作者想离开,是因为枯燥乏味的田间劳作、无知粗鄙的乡村环境,渴望更大更远的世界。但最后提及似乎一直在苦盼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背后是以草垛和熟悉的呼唤声为象征意象的家庭的责任、故乡的牵绊。所以我“沿河走出十几米远,又不知不觉回到了我的草堆前”,苦盼这个声音想自我说服,压下我走出乡村,走向广阔天地的渴求,这是少年求知路上的迷茫和生存困境,表现了个体成长之路的艰辛。
21.A 22.B
23.同:都深明大义。
异:水芹子直率刚烈,水生嫂温柔内敛。
24.①浑河急急奔流,富有活力与野性,表现浑河力量的强大;
②浑河是人民抗争的见证,浑河的急流象征浑河儿女的不屈与抗争;
③浑河急急奔流,寓示时势的严峻与浑河人民奔涌的抗日热潮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