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准确填涂。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按照题号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哈萨克斯坦的一片草原上分布着成千上万颗神秘石球,被称为石球谷。这些石球直径大多有三四米,主要由沙土组成。有些石球会自然裂开,裂开之后可以发现里面有“石蛋”,“石蛋”易碎。读哈萨克斯坦石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哈萨克斯坦石球自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作用强 B. 海浪作用强
C. 冰川作用强 D. 风化作用强
2. 哈萨克斯坦石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碎屑物沉积过程中②岩浆在冷却过程中③地壳抬升,风化侵蚀④其他物质围绕石核层层凝聚
⑤与周边环境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凝结成石核
A. ①→⑤→④→③ B. ①→⑤→③→④
C. ②→③→⑤→④ D. ②→⑤→④→③
读下面四幅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B. 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
C. 年降水量最小是丙 D. 有明显旱、雨两季的是丁
4.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大洋洲 B. 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C. 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D. 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近20年新疆大型湖泊湖冰物候时空变化大,大部分湖泊开始冻结日呈现推迟趋势,湖冰的抢救盖期呈缩短趋势,但湖冰完全覆盖期延长的湖泊有3个,分别为阿牙克库木湖、阿其克库勒湖和鲸鱼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阿牙克库木湖等3个湖泊的湖冰完全覆盖期延长,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面积增大,盐度降低 B. 湖泊面积增大,盐度增加
C. 湖泊面积缩小,盐度增加 D. 湖泊面积缩小,盐度降低
6. 阿牙克库木湖等多个湖泊湖冰融化先从湖岸开始的主要原因是湖岸( )
①风速大,湖水易产生裂隙②水浅,冰层薄③降水量大,湖水盐度低④受陆地影响大,升温比湖心快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典型的地理—生态过渡地带。图为“秦巴山区部分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太白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 蒸发弱 B. 降水多 C. 面积小 D. 风力大
8. 随着气候变暖,神农架针叶林带的分布范围将( )
A. 不变 B. 扩大 C. 缩小 D. 南坡扩大,北坡缩小
这是一个与地区生产总值不一样的排名——《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23》,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重庆位列前10名。江苏有两个城市入选,南京排名高于苏州,居全国第七。南京、苏州分别是江苏省规划的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还是我国唯一获批的跨省都市圈。完成下面小题。
9. 南京城市发展潜力排名高于苏州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民营经济发达 B. 强省会政策 C. 经济腹地宽广 D. 人才优势明显
10. 苏州号称“地球上的最强地级市”,被称为“世界工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越上海,原因最可能是( )
A. 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B. 江苏政策大力支持
C. 上海溢出效应明显 D. 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八国接壤,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定设的核心区域。研究发现,新疆经济格局的发展模式为典型的极核单中心模式(一个区域只有一个中心城市),该模式是我国早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在后期发展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完成下面小题。
11. 极核单中心模式对新疆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
A. 推动产业同质化 B. 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
C. 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D. 提升新疆在全国的竞争力
12. 缓解极核单中心模式所带来弊端可行措施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迁入 B. 限制中心城市规模
C.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 加强区域统一规划
“十二五”期间,深圳淘汰或转型的低端企业超过万家,家具、钟表、珠宝、眼镜等优势产业升级换代,实现了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华丽转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促使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主要原因是( )
A. 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B.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C. 土地供应量不断减少 D. 失业率升高、人口减少
14. 深圳经济转型主要表现在( )
A. 迁入、改造大量传统产业 B. 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C. 转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D. 降低服务业人口比重
近年来,海南省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三次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从过去以房地产为主向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迈进。目前,这四大主导产业对海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80%。图为海南省2017年与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2017~2021年,海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 一产比重上升幅度小 B. 二产比重缓慢上升
C. 三产比重上升幅度大 D. 产业结构趋于单一
16. 海南省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是( )
A. 旅游资源独特丰富 B. 海陆空对外交通发达
C. 气候终年凉爽湿润 D. 旅游配套设施很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安娜风,是指每年秋冬季节,在加州南部山谷出现的来自内陆荒漠地带的特有的风,它因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火而闻名,被当地人称为“魔鬼之风”。但近年来,当地林业部门采用受控的火烧来提高耐火森林生境的质量。所谓受控火烧是专业人员点燃的小规模的山火,火焰较低并且在地表缓慢移动。经过受控火烧,森林冠层火灾发生概率明显降低。下图为加利福尼亚州山火分布示意图。
(1)说明加州南部“圣安娜风”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2)指出实施受控火烧时应具备的气象条件。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纳斯湖(48°N,87°E)坐落于阿尔泰山南部深山密林中。湖面海拔1374米,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湖泊两侧崖岩林立,森林广布。在5月底至6月初乘船到喀纳斯湖某一浅滩处,便能看到“水下森林”(水下有成片枯死的树干竖立着)的奇观。下图示意喀纳斯湖相关区域及喀纳斯河部分河段横剖面。
(1)从水循环和水体补给角度,推测喀纳斯湖蓄水量大的原因。
(2)从天气角度,解释游客在“水下森林”旅游旺季观察的有利条件。
(3)从水文特征角度,说明喀纳斯湖“水下森林”景观的形成原因。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圳蛇口产业园区成立于1979年,在承接香港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1990年以后,随着竞争优势减弱,蛇口产业园区企业纷纷外迁,厂房空置率不断上升。2009年,深圳提出了“再造新蛇口”的战略,通过改造旧厂房,完善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重点发展金融、网络信息、科技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圳的发展对周边地区起到了很好的带动辐射作用,2020年6月,东莞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促进了东莞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形成“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下图示意深圳前海一蛇口自贸区位置。
(1)指出1979年加工制造业在蛇口产业园区集聚的优势。
(2)简述深圳“再造新蛇口”战略选择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理由。
(3)说明深圳对东莞辐射带动作用的表现。
(4)分析前海一蛇口自贸区建设有利于深圳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大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准确填涂。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按照题号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4题答案】
【答案】3. D 4. B
【5~6题答案】
【答案】5. A 6. B
【7~8题答案】
【答案】7. C 8. C
【9~10题答案】
【答案】9. C 10. C
【11~12题答案】
【答案】11. C 12. D
【13~14题答案】
【答案】13. A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圣安娜风来自内陆高原,空气干燥;翻越山地,盛行下沉气流,产生焚风效应;风受谷地地形影响(或经过峡谷,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加大,加速火情蔓延,不利于火情控制。
(2)无风或微风;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低。
【18题答案】
【答案】(1)(地壳断裂下陷成湖,)湖泊深度大,蓄水容量大;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山地降水多;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2)晴天,光线好;无风日,浪小。
(3)早期湖泊水位低,湖泊周围生长大面积森林;后期湖泊水位上涨淹没低处的树木;湖水温度低,“水下森林”不易腐烂。
【19题答案】
【答案】(1)临近香港(位置优势);改革开放政策优势;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港口等交通便利。
(2)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污染少,对环境影响较小;可吸引资金、技术、高科技人才聚集,增加就业;带动区域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3)东莞紧邻深圳,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莞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深圳的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
(4)①打破贸易壁垒,享有更多优惠政策;②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③吸引投资,增加贸易额;④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⑤吸引国内外产业集聚,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使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