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卖
炭
翁
教学目标
1
2
3
有感情朗读诗歌,了解新乐府诗的特点。
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学习文章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
解”,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
是一首叙事讽喻诗。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了解文体:新乐府诗
特点:
(1)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2)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
(3)用韵灵活,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还可以中途换韵;
(4)不讲究平仄、对仗。
写
作
背
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32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宦官就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他对宫市
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
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朗读亭顿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 )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 )/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 )向牛头/充炭直。
bìn
niǎn
chì
jiāng
jì
jì
理解文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木柴。
终南山
灰白。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很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做什么用。营,谋求。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格,还希望天更寒冷。
使人怜悯
希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轻快的样子。
指太监
调转。
吆喝。
公文。
指皇帝的命令。
那两个轻快地骑着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掉转车头,吆喝着把牛牵向宫中。
早晨
同“碾”,压
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吝惜不得。
挂。
同“值”,价钱。
一车炭,很多斤,太监差役们硬要拉走,老翁百般吝惜,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一车炭的价钱了。
合作探究
1.这首诗围绕着“炭”叙事,请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炭→ 炭→ 炭→ 炭
伐薪烧
辗冰运
长安卖
太监抢
故事梗概: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走。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卖炭翁
外貌描写
“烟火色”指脸上的颜色,“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生活困苦 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心理描写
“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无限的同情。“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卖炭翁却“愿天寒”,只为将炭卖个好价格,以维持生计。这种极度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人的家境的贫穷困苦,悲惨境遇。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动作描写
写出了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赶路的辛苦。“辗”这个动词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描写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困苦,表现了白居易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宦官
外貌描写
“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写出了宦官使者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与卖炭翁困苦凄惨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动作描写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手把”“口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牵”等动作,刻画了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丑陋嘴脸。
3、课文写宫使的飞扬跋扈,卖炭翁的艰辛痛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衣正单
→
愿天寒
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得矛盾心理,反映出老人的悲惨境遇。
对比
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困苦凄惨,
统治者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牛困人饥
→
翩翩两骑
对比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3)“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
一车炭,千余斤
→
半匹红纱
一丈绫
对比
文章主旨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卖炭翁》中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卖炭翁苍老及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反映卖炭翁反常的矛盾心理及悲惨境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力倡“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生活疾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推展训练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唐代的乐府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突出主人公生活的艰难。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运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困,愿望的卑微。
D.诗中使用“一车”“千余”“半匹”“一丈”等确切数字,来达到一种夸张的对比效果,反衬掠夺的残酷。
“一车”“千余”是约数,极言数量多,“半匹”“一丈”极言数量少。D项中的“使用‘一车’‘千余’‘半匹’‘一丈’等确切数字”表述有误。
D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顺宗实录·宫市》
(6)这段文字与《卖炭翁》描写得结局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点拨:
农夫——有圆满的结局,得到了补偿,皇帝罢免了宦官。
卖炭翁——悲惨结局,千斤炭没有得到想要的钱来买衣服和食物。
诗人没有给卖炭翁一个圆满的结局的原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农夫只是个案,可能千千万万中只有这么一例。罢免了宦官,给予补偿,但只要宫市还在,这些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就不会结束。而卖炭翁就代表了所有受苦受难的人,而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正是艺术作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