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故事激趣:
《项羽拿破轮论》
考生一:项羽者,秦末与刘邦逐鹿中原之英雄也,其为人也,力能举鼎气盖山河,乃拿一破轮,尚何足道也哉!
考生二:项王战垓下,敌追之紧,后围不得出,戟折矢尽,遂手拿破轮,连击杀追敌数十人,突围抵乌江。
考官哭笑不得,下批语道:
秀才笔下可通神,能遣霸王拿破轮;
一自乌江分别后,破轮转劫变洋人。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的鉴赏(第一课时)
作
者
介
绍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科举世家,名门望族;
屡试不第,家道中落;
辗转南京,乐善好施;
著书立说,病逝扬州。
社会背景
清朝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盛世背后隐藏着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禁锢士人。吴敬梓是思想觉醒的知识分子,他反对八股取士,憎恶功名利禄。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笔法,对丑恶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并试图探寻一条适合读书人的生存之道,实属难能可贵。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张晓风
吃人体制
——封建科举制度
吃人体制
封建科举制度
儒林众生相——群丑篇
(一)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儒
生
形
象
(1)穷其一生、苦苦追求、终获成功的腐儒,如周进和范进。
腐儒的特点:热衷功名(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成功。为科举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付出大半生的努力。
【周进】
(1)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私塾里教书糊口。
(2)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
(3)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让他悲伤得要寻死。
(4)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5)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五十四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性格特点】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和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我们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1)五十多岁仅是个童生,一心参加科举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要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范进中举后,陡然变脸与张乡绅称兄道弟对岳父油腔滑调。
【范进】
(2)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前,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而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缠,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
热衷功名,
迂腐无能。
虚伪奸诈,
世故圆滑。
逆来顺受,
怯懦麻木。
(2)沉迷于封建礼教和八股文而自害害人的迂儒,如王玉辉、马二先生、鲁编修。
(3)纯朴到堕落、人格沦丧的骗子,匡超人为代表。
儒
生
形
象
(一)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成为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
【马静】
本名:马纯上 别名:马静、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也真把儒家思想,包括立身做人的一些积极因素融入血液,所以马二先生也有着一副菩萨心肠,乐善好施。可见马纯上是一个深受八股毒害的读书人,却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马二先生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到今人人必要做的,“到本朝用文章取士,这是极好的法则”。马二先生把当官看作人生唯一的价值。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则是做官的唯一正途。他价值取向完全是八股科举制度的产物。马二先生已经把八股神化了,并对其无比痴迷。
【鲁编修】
鲁编修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
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他出场后的开场白是:“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
官
绅
形
象
(1)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贪官污吏,如王惠、汤奉等。
(2)土豪劣绅:戴着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的乡士绅,如严贡生等。
张静斋
(一)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书中这样描绘汤知县:“次日早堂,头一起带进来的是一个偷鸡的积贼,知县怒道:‘你这奴才,在我手里犯过几次,总不改业,打也不怕,今日如何是好?’因取过朱笔来,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门,那鸡屁股里喇的一声,屙出一泡稀屎来,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粘成一片,滴到枷上。两边看的人多笑。第二起叫将老师父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的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相关情节:
功名不得,投机取巧,以刻诗集、结诗社或品评艺人的“色艺”等形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结,互相标榜的寄生虫。
莺脰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
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
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
“
名
士
”
形
象
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所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1、基础作业:
补充修改学友《儒林外史》专题内容,笔记本上完善儒林群丑图中人物笔记。
作业布置
2、挑战作业:续写故事
选书中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1.吴敬梓,
清
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
2.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长篇
章回
体讽刺小说,
全书
56
回。这部小说以
封建社会后期
知识分子及官绅
作为主
要描写对象,对于
士林
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
判,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
一、填空题
3.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
沈琼枝
4.
,元朝末年人,好读书、善画画,虽被赏识,但拒绝
王冕
朝为官。后隐居于会稽山中,以此自终。
5、《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个看到灯芯里点着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的“吝啬鬼”形象是
严监生
6.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成为
贡生
7、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
周进
8.在《儒林外史》中, 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 事件。
9.《儒林外史》中, 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10. 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8. 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严贡生
云片糕
王冕
匡超人
牛浦郎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
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
一双象牙箸来。【甲】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
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
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 ,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 的
特点。
【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 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
哭是的 ”【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
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
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段中的【乙】指的是 ,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 。
范进
虚伪做作
周进
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未考上,路过考场,进去观看,触景生情
二、阅读理解题
三、简答题
1.《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作分析。
小说通过对范进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夸张性的细节描写,从正面细致入微刻画了他由昏厥到疯走集上的喜极而疯的戏剧性的画面,同时刻画了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行为态度的对比,从侧面反衬了范进疯的程度和高中之后的不同待遇,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2.简要概括小说《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讽刺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了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3.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义。
严监生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缠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一靴子头踢开了趴在他腿上的猫,这个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死之际,看到灯芯里点着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些细节对严监生这等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依次为:《东周列国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桃花扇》《红楼梦》《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金瓶梅》《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奇观》《聊斋志异》《史记》《西厢记》《镜花缘》。
3、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名著浩如烟海,为了便于记忆,在人编了二十八子字口诀: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两拍赞古今,聊斋史书西厢镜。请你说出口诀中包含了哪些名著,至少说出十部。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哪些不慕名利的知识分子。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的鉴赏(第二课时)
(二)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1、最具叛逆精神、民主思想的人物:
杜少卿
沈琼枝
王冕
儒林众生相——群美篇
——出路
出身世家,为人正直,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生性狂傲,挑战权威,蔑视权贵,恣情任性;
倡导自由,尊重女性,倡导真情,反对纳妾;
遵守孝道,悬壶济世,乐善好施,忧国忧民;
他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他是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奇人杜少卿
(二)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2、真儒贤人:淡泊名利 有复古局限性
例如:迟衡山、庄绍光等
儒林众生相——群美篇
——出路
讲究文行出处,淡泊功名利禄,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都企图用复古的办法来改良社会。修建和祭祀泰伯祠。在这些人身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企图通过复古来改变衰风颓运的正统儒家思想。
(二)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儒林众生相——群美篇
——出路
3、市井奇人:自食其力,高雅脱俗,人格独立。王太、盖宽、季遐年、荆元(棋琴书画)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鉴赏
1、对比,夸张,细节
2、讽刺基于现实
3、悲喜剧交织
如:对比的讽刺艺术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
称呼的对比:“现世宝”“癞蛤蟆”——“贤婿老爷”“文曲星”;
外貌的对比: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才学高,品貌好;
贺礼的对比:“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神态的对比: “腆着肚子去了”——“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周围人态度的对比:不闻不问————送酒送肉送房送钱主动帮忙;
(人: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社会:世态炎凉)
——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极富讽刺意味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再如:夸张的细节描写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以喜衬悲
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癫狂,打秋风时的伪孝;
2、周进撞号板满地打滚的丑态。
3、非《儒林外史》作品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令人发笑背后的悲剧力透纸背,于无形之中将其化为锋利的刀枪,直击那个时代最黑暗的痛处,给予强烈的抨击和鞭挞,发人深省。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
1、必做:
随笔《讽刺艺术品评》500字以上。
2、计划着做:
品读《儒林外史》,选自己喜欢的故事,把它生动地讲给家人听。
3、预习:
《三顾茅庐》,书上做好批注。
作业布置
直击中考——内容判断题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A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以上文字出自 ,其中A是 (填人名)。
以上文字出自 ,其中A是 (填人名)。
《儒林外史》
王冕
2、《儒林外史》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理想人物是_______,贪得无厌的吝啬鬼典型是________,请举出世界文学作品中其他吝啬鬼形象并说明出处?(举两个例子 )(4分)
杜少卿
严监生
葛朗台 法国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 《守财奴》
阿巴贡 法国 莫里哀 喜剧《悭吝人》
泼留希金 俄国 果戈理 长篇小说《死魂灵》
夏洛克 英国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直击中考——填空与问答
1、《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 )
A.萧云仙 B.鲍文卿 C.杜慎卿 D.汤镇台
2、.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的是 ( )
A.虞博士 B.庄绍光 C.蘧公孙 D.杜慎卿
《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 )
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3、.《儒林外史》中,帮娄家看守祖坟的是 ( )
A.杨执中 B.申祥甫 C.邹吉甫 D.杜少卿
直击中考——选择题
4、《儒林外史》中的蘧家和娄家的关系是 ( )
A.世交 B.姻亲 C.仇人 D.邻居
D
B
C
C
B
1、作者擅长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运用几近简约的白描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请你举例说明作者的这一写作艺术特点。
直击中考——论述题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
2、(浙江.台州)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人物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人物、情节、主题、讽刺)
例如:范进中举癫狂细节、严监生调掉一根灯径才肯咽气的细节,周进撞号板的细节夸张手法运用,胡屠户对范进态度的对比、匡超人从敦厚朴实到人格堕落的对比手法运用,将人物的特点进行放大,让人物的行为前后矛盾。这些人物植根于科举制度荼毒下的现实土壤,令人发笑,但在笑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悲哀,讽刺与现实结合,悲剧与喜剧交织,共同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抨击了吃人的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思想和灵魂的戕害。
按提示写出人物 。
(1)“隐括全文”的“名流”——王冕
(2)“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周进
(3)中举前后对比鲜明的疯子 ——范进
(4)“添列衣冠”“胆小有钱”的兄弟俩——严贡生、严监生
(5)“铮铮有名”的禀生——王德、王仁
(6)“穷翰林”——鲁氏父女
(7)庸中佼佼的制义选家 ——马静
(8)从拆字少年到内廷教习的 ——匡迥
(9)由“风流才子”而“铨选部郎”的——杜倩
(10)由“豪杰”堕落为败家子弟的 ——杜仪
(11)谦逊恬适的学者 ——庄尚志
(12)“渐渐销磨”的“真儒”——虞育德
(13)“为人以忠孝为本 ”的父子——萧浩父子
(14)孝悌君子——余特、余持
(15)自称“迂拙”其实“伪妄”的老秀才——王蕴
(16)极富“义气”的“壮士”——凤鸣歧
自主阅读推荐
钱锺书《围城》——《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巫人岛、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