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18: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024版 七下 语文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1.阿长是谁?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详。浙江绍兴东浦人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做裁缝;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招进了一个女婿。在鲁迅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2.《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
解题
《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作者不详,是先秦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除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个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
知识链接
走进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震悚
疮疤
诘 问
憎恶
霹雳
烦琐
粗拙
书斋

zhì
sǒng
zhāi

chuāng bā
jié
zēng wù
pī lì
suǒ
zhuō


guǎ
哀 悼
dào
茉 莉
土匪
辫子
胸脯
mò lì
fěi
biàn

菩萨
竹竿
pú sà
gān
字词积累
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惶急:
诘问:
惧惮:
震悚:
面如土色:
粗拙:
害怕。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追问、责问。
恐惧、着急。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没有人能说明他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粗糙低劣。
字词积累
了解阿长与《山海经》
朗读课文,梳理与阿长有关的重要情节
细品描写,熟悉阿长。
任务一:仔细阅读1-2段,说说阿长的特点
任务二:仔细阅读3-18段,勾画出描写阿长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的语句,并选取典型语句分析其形象特点。
任务三:速读3-18段,把标志着“我”对长妈妈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词圈画出来。
细品描写,熟悉阿长。
任务一:仔细阅读1-2段,说说阿长的特点
细品描写,熟悉阿长。
任务二:仔细阅读3-5、6-12和13-18段,分别勾画出描写阿长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的语句,并选取典型语句分析其形象特点。
搬弄是非
粗俗好事
率性粗俗
守旧迷信
愚昧可笑
细品描写,熟悉阿长。
任务三:速读3-18段,把标志着“我”对长妈妈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词圈画出来。
课堂小结
既然如此
为何写她
阿长的事 阿长这个人 “我”眼中的阿长
回顾上文,理解人物。
称呼及其来历
身份低微
憎恶
切切察察
搬弄是非、粗俗好事
不大佩服
爱告状 “大”
多事粗俗
讨厌
种种规矩
守旧迷信
不耐烦
讲长毛故事
愚昧可笑
空前敬意
踩死隐鼠
敬意淡薄完全消失
细读19-29段,概括得到《山海经》的经过。
人物+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叔祖说他有一本绘图《山海经》,我很渴慕
我没有办法得到《山海经》很是苦恼,阿长买来给我
我对阿长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作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买来《山海经》的阿长让作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别人”是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不肯做?为什么不能做?
阿长又做了什么?
19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事例
描写
评价
写出了叔祖的……《山海经》的……
从哪些角度写了叔祖?有什么作用?
20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吧,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2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第20段和22段有什么关系?
对比衬托
细致入微
2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24“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从阿长的语言、动作、神态能看出什么?
心情急切
买书不易
热心善良
真诚质朴
关爱孩子
2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2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比喻修辞
震惊
欣喜
我得到《山海经》是什么反应?
和17段有什么不同
17段 荒诞 调侃 无知可笑 埋下伏笔
26段 虽夸张,但却是真诚而热烈的赞美
2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8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29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
《山海经》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奇的、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朗读30-31段,总结全文
看阿长其事其人,虽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
品作者之情,先前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
看阿长其事其人,虽然地位卑微、没有文化、举止粗俗、迷信愚昧,但是淳朴善良、仁厚慈爱,毫不计较我对她的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和爱护着“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
品作者之情,先前憎恶、讨厌、不耐烦……后来却倍加感激和怀念,并深情祝福祷告。
回过头来,再看阿长。
1.阿长的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既然最后要赞美阿长,为何一开始要先说阿长的种种不好?直接写《阿长买<山海经>》不好吗?
阿长和《山海经》都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写阿长,而非买《山海经》这件事。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人无完人,形象饱满。
奇峰突起,瞬间高大。
阿长的事 原因或目的
切切察察
爱告状
“大”
种种规矩
讲长毛故事
2.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规矩多是品行不端吗?讲长毛故事只是想吓唬小孩子吗?
缺少很好的教育,不免粗俗
希望我听话,不要调皮
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
希望我顺利、幸福
希望我听话,不要乱跑
欲扬先抑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这种写法,可使文章有层次,情节多变,收到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也可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还可以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愚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愧疚之情。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2.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3.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4.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因为“我”没有想到“我”所讨厌的、憎恶的大字不识一个,连书名都讲不清楚的阿长,竟为“我”买来所渴慕的书,震惊、惊喜、激动、内疚、感激,各种复杂的感情使“我”似乎遇着了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书是“我”渴慕的、过于念念不忘的,是“我”最初得到的书,而且还代表一种热爱和关心。
小练笔
寻找“生活中的阿长”。在你的生活之中,有没有一个像阿长这样的人,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你是如何去看待他们?就此请同学们写一百字左右的小短文。
总结全文
拓展思考
唠叨,在生活中又称为啰嗦,总是让人感到心烦意躁,尤其是在想一个人静一静的时候,如果耳边总是响起唠叨的声音,更是让人恨不得摔门而出。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走进一个的内心,请好好珍惜每天愿你在你耳边唠叨你的人。
因为唠叨你的人,心中装满了你
因为唠叨你的人,怕你受委屈
因为唠叨你的人,是想走进你的心
因为唠叨你的人,在乎你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