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10: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lonely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一切绚烂,原来究竟都需求用寂寞来归还。 —— 加西亚·马尔克斯
只有孤独恒常如新
高二语文组
Only solitude remains as new as ever
学习目标
1.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梳理主要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分析本文如何体现‘魔幻现实主义”以及其象征意味。
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
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2014年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故事简介
全书梗概
播放有书快看视频《百年孤独》
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脉络
序幕(1—2段)
情节梳理
开端(3—6段)
发展(第7段)
高潮(8—12段)
结局(13—14段)
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丽贝卡到来
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失眠症” 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人物分析
阅读课文,找出节选部分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用简要的话语概括他(她)们的形象特点。
人物分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①他是马孔多小镇的创建者。
②他受人尊重,很有威信。
③他向往外来的科学与文明,敢于实践。
④他既富于幻想,又有实干精神,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
人物分析:乌尔苏拉
布恩迪亚家的家庭主妇,是家族的守护者。
①勇于开拓。探得了与外界的通道,打破马孔多的闭塞。
②勤劳务实。一心扩展家业,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小鸡小鱼出门销售。
③善良宽厚。收留并热心治疗丽贝卡的恶习且使之好转,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④睿智聪慧。相信印第安人对失眠症的解释,隔离丽贝卡,并熬制各种草药治疗失眠症。
人物分析:丽贝卡
①父母双亡的孤儿。几位皮草商带着从外地跋涉而来,托付给布恩迪亚家。
②她体弱多病。多年忍饥挨饿,还患有失眠症。
③有怪癖。有独自吮手指、吃湿土和石灰墙皮的习惯;初到不吃不喝,不与人交流。
④时而外向又时而孤僻。恶习治疗后融入了新家庭;会讲西班牙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三、探讨《百年孤独》书名的内涵。
标题内涵
(一)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理由是什么
1.马孔多是“孤独的”。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村子置
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外面偶尔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地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题内涵
(二)作者说: “何塞·阿尔卡蒂奥们使这个家族得以延续,而奥雷里亚诺们则否。”从原著中挑出这些人名,看看他们属于家族的哪一代,各有怎样的归宿,围绕《百年孤独》的含义为布恩迪亚家族编写一个简要“族谱”,包括代别、姓名、身份及归宿。
编写“族谱”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马孔多的创建者。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被视为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第二代:两男一女:老大何塞·阿尔卡蒂奥,曾与人同居生子,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但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老二奥雷里亚诺,参加内战升为上校,年老归家,以做小金鱼度日,一直到死。
第三代:有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前者后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参军,热恋姑母,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是阿尔卡蒂奥与妻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生下的女两男。两个男孩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奧雷里亚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尔卡蒂奥第二,劳工领袖,因诉说亲眼所见的大屠杀而被认为神志不清,在研究吉卜赛人带来的羊皮卷手稿的房间里一直到死。
编写“族谱”
第五代: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何赛·阿尔卡蒂奧靠变卖家业为生,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梅梅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爱上了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恋人产后死亡。破译了羊皮卷文字。
第七代:乱伦关系出生的孩子,“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被一群蚂蚁吃掉。
结论:这些人物的归宿: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在“孤独”中离世。“百年”就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命延续的长度。
《百年孤独》书名内涵:
“百年”是“漫长”的意思,代表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命延续的长度,以及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的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孤独”则描述的是哥伦比亚乡村马孔多小镇的现实面貌,可将其理解成贫困、落后、愚昧、封闭、没有出路。哥伦比亚乡村社会,实际上便是这样不断重复经历着百年的贫穷、落后、封闭、愚昧,始终在原地踏步。
一个家族七代都没能摆脱孤独的命运,可见“孤独”之长久。“马孔多”这样一个曾经世外桃源式的小镇,为什么会让一个家族遭遇了“百年孤独”
原因探究
资料展示:马孔多之“变”
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褴褛的吉普赛人都会来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带来磁铁、望远镜、放大镜、星盘、炼金术。另外一批新的吉普赛人则带来了冰块。
那一刻,市镇上的人都在一阵可怖的汽笛声和急促的喷气轰响中惊愕不已。之前几个星期,他们曾看见一队工人铺设枕木和铁轨,但没有人在意,都认为是吉普赛人带着新花样归来,还是吹笛子打铃鼓那老一套,吹嘘耶路撒冷的天才们发明的鬼知道什么药水。人们从汽笛和喷气引发的骚乱中间回过神来之后,都涌上街头,看见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正在火车上向他们招手。他们目瞪口呆地望着用鲜花装扮的火车在晚点八个月后首次开到。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要为马孔多带来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 《百年孤独》第196-197页)
结论:现代文明和殖民者的野蛮入侵,使得偏远闭塞又宁静的小村庄马孔多发生巨变,他们把马孔多闹了个天翻地覆。孤独的马孔多在文明洪流的巨大冲击中狂欢、逃避、堕落、崩溃,最终消失。
原因总结
“马孔多”这样一个曾经世外桃源式的小镇,为什么会让一个家族遭遇了“百年孤独”
①内因:马孔多自身的愚昧、落后、封闭、固执、僵化等民族痼疾。
②外因:异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冲突所致。西方文化代替了本土文化,“马孔多” 虽然还在,但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没有了。
“缺乏文化的归属感,在紊乱的心理状态下,在贫困与落后的泥沼中挣扎,结果是越陷越深,这就是马孔多镇人孤独的症结所在。
失眠症
“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疲倦,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的恶化到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有过往的白痴。”
六、现代文明还给马孔多带来了“失眠症”,“失眠症” 有何特点,他们是如何对待的 作者写这一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视为常态 隔离 贴标签
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忘记自己身边所有熟悉的东西,忘记时间,隐喻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地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从而揭示出拉丁美洲百年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的内在原因。
这里的象征意味显而易见: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昔日内战和殖民入侵的残酷与灾难,更不要忘记百姓的愚昧无知和民族的贫穷落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小说以“马孔多”被飓风卷走而结束,那么作者是愿意马孔多留下来,还是希望它永远消失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所在
创作意图
资料一:作者的生活环境
加西亚 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 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迁。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加西亚 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
哥伦比亚16世纪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19年正式独立。1830年后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1903年原属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省在美国的怂恿下宣布独立,美国势力从此侵入渐深。本书通过主人公的传奇生涯描述了这方面史实。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者曾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上说,《百年孤独》 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 。
资料二:创作背景
《百年孤独》以马孔多镇为背景,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从马孔多小镇的开拓、发展、衰落,折射出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再现拉丁美洲人民无所适从的孤独的精神境况,探讨拉丁美洲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落后、涣散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带来了本族文化的混乱,这里的人民在自己的家园里成了陌生人。
从这个角度看,马孔多被飓风卷走,“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是作者的愿望,因为只有结束这样的历史,全体人民都团结起来,心心相印,消除“孤独”,才会换来拉美地区的真正文明和先进。
创作意图
20世纪诞生于拉美的一种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在描写现实、叙述故事时,总是插人许多离奇怪诞的情节和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将现实与幻象、常人与鬼魂交织于一体,使作品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在技巧方面,大量使用象征、渲染等表现手法和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作品玄奥诡秘,变幻莫测,甚至隐晦艰涩结构上多采取“戏中戏"手法,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具有多层次特点:有时也突破时间顺序,采用意识流手
法,使情节颠倒跳跃,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产生:拉丁美洲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
手法:象征、隐喻、意识流等(现代派文学技巧)
目的:反映拉丁美洲现实。
主要特征:以带有魔幻色彩的现实为重要基础,设计新颖独特的故事情节。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一) 神奇和荒诞的人物。
丽贝卡在文中有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带来失眠症这个疫病、会说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也会说印第安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父母双亡,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孩子,每日忍受着失眠症带来的痛苦,但是不幸的是也成为了小镇灾难的源头。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二) 神奇和荒诞的情节:
失眠症的传播:一个外乡来的小女孩丽贝卡,有失眠症,很快传播给了全家,全镇,从布恩迪亚的身上,看到传播的原因是他内心的恐惧和愧疚被唤醒,他曾经杀过人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我们不免会想象,为什么都会被传染?难道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
糖果小动物:最早的糖果出现,是乌尔苏拉搞得一些为增加家庭收入做的一个小买卖;但是后来的情节出现不知道什么原因,总出现这些神奇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而这些是失眠症传播的一个途径,不免怀疑,这些带着失眠标签的糖果流入小镇,一点点渗透到每一个人。不禁怀疑,丽贝卡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三) 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及其象征意义
“猪尾巴”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带尾巴的小孩总让我们想到返祖。返祖意味着倒退、落后、原始状态。马孔多人显然处于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规范或者说他们还处于愚昧的生活状态中,又或者说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和发展的规律,不懂得什么是文明,不懂得社会的发展必须杜绝乱伦情结、近亲结婚。“猪尾巴”的描写反映了拉美人生活中愚昧的一面。这象征着拉丁美洲真实的一面。这样自恋、自我满足的民族,如此“混乱”的拉丁美洲,正是从“猪尾巴”这一形象中折射出来的,也就是从布恩迪亚家族怪胎中折射出来的——畸形的新老殖民主义者蹂踏下的拉丁美洲。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四) “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文中大量神话、鬼怪传说,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思考,正是印第安民族所特有的“魔幻意识”的体现,也是拉丁美洲普通百姓真实的心理活动。如写他们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五)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1.丽贝卡不吃正常食物,“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丽贝卡在现实中的原型是作者的妹妹马尔戈特。
2.对丽贝卡的失眠描写: “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是真实的;失眠症可以传染,丽贝卡让整个镇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症,是虚幻的。
3.走江湖的吉卜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地上被抹去。
真实与奇幻水乳交融,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氛围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魔幻现实主义
《百年孤独》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六)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每个子孙都有相同的名字,象征拉美土地上周而复始的贫穷、战乱、迷茫和孤独。失眠症导致了失忆症,象征着跨入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来路的迷失,对去路的迷茫。
人物的孤独、马孔多的孤独象征着当时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甚至人类的孤独。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魔幻色彩的经历,同时展现了马孔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的兴盛发展以及消亡的历史。个人的命运和孤独的体验,编织成了一部家族史。而这部家族史同时也隐喻了哥伦比亚屈辱的民族史,甚至隐喻了拉丁美洲饱受殖民掠夺的历史,进而也可以说隐喻了人类发展的历史。马尔克斯被誉为“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而他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课堂总结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镜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美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义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C.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D【解析】D项,“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错误,选文的主要矛盾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业竭力钻研科学、探索外部世界与马孔多村的封闭保守之间的矛盾。
2.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①有远见,富于幻想,有时不切实际。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局限;看到磁铁,他想到可以用其来开采地下的金子;看到放大镜,他产生将它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感觉到村子的位置不理想,就动员大家搬家。
②不怕闲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实践。为了用放大镜制造作战武器,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被灼伤。
③行动果敢,做事执着。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耗费钱财,多次尝试新事物;为了观察天象,他整夜整夜地呆在院子里。
④关键时刻懂得让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最终放弃了搬家的念头。
3.《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的理解,并分析其与“现实”的关系。
①“魔幻”是指用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如文木写到磁铁,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造成一种“魔幻”的神奇效果,
②“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如本文描写磁铁的神奇效果“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嗖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这段描写虽然夸张,但立足于磁铁吸铁的事实;同时它又表现了封闭的马孔多人“少见多怪”的社会现实,给读者以新奇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