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8 08: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诗作者为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与 被称为“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 。
答案:唐|岑参| 高适
解析:本题是文学常识题,根据知识积累直接作答即可。注意“岑”字不要写错。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学习中要注意记忆。
2.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a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 衾:
b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
c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
d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 阑干:
答案:皮衣 | 被子 | 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穿| 沙漠 | 纵横交错的样子
解析:“裘”指皮衣,只写“衣”是不对的;“罗幕”是“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只写“帐子”是不对的。
点评: 文言中的字词一般都是一字一义,要解释到位,不能遗漏字义。
3.这首诗从形式到内容上应属于( )
A、叙事诗 送别诗 B、写景诗 叙事诗 C、边塞诗 自由诗
答案:A
解析: 每项都有两个体裁概念,注意分辨。根据诗题可判断是“送别诗”,那么答案只能是A。
点评:学习古诗,要对古诗的体裁作一了解,掌握它们的特点,便于理解诗的写作方法。
4.这首诗 与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
答案:咏雪| 送别| 惜别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中两大内容,一是写景,二是写事,两者由“情”相系。根据题中“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 即可了解写了什么景,根据最后一句即可了解表达了什么“情”,概括填答。
点评:填空题要根据题目的陈述内容来考虑填答。本题前两空如果填“写景”“叙事”也是可以的的,但最好答出具体的内容,所以填“咏雪”“送别”是最好的。
5.巧用互文,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答案: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前两句还是不太好判断的,要抓住提示点“侧面烘托”“酝酿送别气氛”理解诗歌内容,找到相应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此句没有写雪,但写了“冷”,是对大雪的侧面烘托。“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是为最后两句写送别蓄势。
点评:本题中提到“互文”,就是三诗文中常用的手法,是指前后句在内容上相互陈述修饰。“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意思就是说将军都护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
6.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答案:送别
解析:注意空前“写”字,指向内容,所以是“送别”。如果是“抒”字,应该填“惜别之情”。
点评:有的填空题看似简单,但容易填偏或填错,所以要注意题目中的表达语言,注意关键的提示性字词。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画面有什么特点?
答案: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互相映衬,色彩鲜明。
解析: 根据题中答点“画面有什么特点”来理解考题,“画面”不外乎从“色”“形”方面理解,所以根据本句的内容从色彩上来判断说明“画面”特点即可。
点评: 古诗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句,要注意学习,本题就是提醒学生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技巧。
8.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答案:是对行者留恋、难舍,或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或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等。
解析:了解所送对象的身份是“友人”,再根据自然环境“大雪严寒”和社会环境边塞生活的特点,即可三方面理解,一是依依不舍,二是牵挂, 三是惆怅。
点评:古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含蓄而复杂的,要结合全诗所写的内容以及写作的背景,从多方面来分析理解。
9.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答案:(l)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解析:本题不难,根据所学所记即可了解本诗所写两个内容,一是写边塞雪景,二是写送别友人,据此找出起始句划分即可。
点评:对诗歌层次的了解,有助于把握作者写作的思路,了解诗歌的内容。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答案: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两句诗的内容,抓住共同的字词“见”“空”字,不难看出所写的情境是相同的,一个向长江尽头遥望,一个向大山深处遥望,所以表达的情感也是相同的。
点评:本题是好题,通过知识的迁移,拓展了学生对送别诗的了解。
11.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案:(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根据题中提示“四次”,找到含有“雪”的诗句,根据内容用短语根据即可。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题干中“画面”这个词,所以概括点出“画意”,用“图”字表示。
12.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雪花给树木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间刮起了强劲的春风,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解析:抓住“画面”这个答题点,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诗句的内容,突出“雪景”的特点。
点评:本题其实是语言表达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诗句中的景色,这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这一画面,并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山路盘旋曲折,以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友人已去,诗人仍伫立远望。表达了依依惜别无限惆怅的情感。
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题,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诗句中所写景物内容即可。第二问题要答到“惜别”与“惆怅”两个点。
点评: 古诗中景语比拟皆情语,根据作者所写景色的特点,即可体会作者的情感。
14.“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答案: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解析:题中的“景象”一词,即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诗句中所写景物内容。抓住诗句中“风”“冻”“红旗”这三个字词,理解“不翻”的含义,描写景象。
点评: 对古诗中写景句子的了解,要抓住其中的“景点”,根据所诗中所写的环境来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
15.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答案:B
解析: B错,“风掣”一词说明风大,并不是“风小”,红旗不飘动,是因为“冻”,结冰而封。
点评: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有时要在细节处抓住字词的含义来理解。
16.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物送别的喜悦之情。
B.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答案: A
解析: A错。从本诗内容来看,作者虽然写了雪如梨花的美景,所写景物主表达的还是“严寒”,画面是冷色调的,尤其是最后两句中的“空”“不见”两词更是表现了情感的“冷”色调,所以本诗中没有“喜悦”之情,离别不是重逢。
点评:本诗写景和表达的情感是多方面的,要抓住关键句子把握诗歌的主“色调”分析内容。
三、课内阅读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解析:第一问,回顾诗歌内容,找到写景的句子,分析其描写的角度即可作答。第二句,了解本诗是边塞诗,是写将士守边生活,即可理解作者以寄寒之景来表现战争生活的艰苦,表达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另外,还可以从本诗写作的缘由“送友”,结合最后一句,从自然环境的“冷”来衬托朋友之间友情“暧”来理解。
点评:古诗中景语皆情语,就本诗而言,作者写景自然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且这情感是多方面的,要从烘托这个角度去理解分析。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解析:了解此句上下文的内容,上文是写自然之景,下文是写军营生活,显然此句是过渡,同时又为下文写军营生活渲染了气氛。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点评:诗句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诗句所在的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
(3)分析下列诗句写作方法及作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作者借助想像,用虚写的方法,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大雪的特点。
解析:根据全诗内容首先要了解诗句所写的内容,本句是写雪景,但其中的“梨花”之景不是实写,是虚写,同时点明其比喻手法,说明其突出了雪的什么特点。
点评:学习古诗,对经典的名句不仅是背诵,更要理解学习一点写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解析:本诗中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是多方面的,要根据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诗中所写景物以及最后表达情感句子来理解,要答出三个方面:依依惜别,牵挂,惆怅。
点评:概括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不仅要概括诗的内容,有时还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来综合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普通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普通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