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毛泽东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入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却让封建军阀站了起来;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却让大地主大资本家站了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广大的中国人民最终站起来了。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党的领袖毛泽东发表了重要看法,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感受革命胜利的喜悦,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新课标要求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
相关学习目标与内容:
(2)阅读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特别注意选择具有理论高度和引领作用的论著,分析其中论证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体会革命理论著作严密逻辑和崇高精神有机结合的特点,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3)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体的优秀作品,联系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以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其内容,学习其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毛泽东以及本文写作背景;
2.把握开幕词的写作特点;
3.分析文章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写了哪些内容;
4.鉴赏文章简洁有力的语言;
5.感受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之情,学习坚持革命斗争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1.开幕词的概念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主持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讲话所用的文稿。
2.开幕词的作用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
在召开比较隆重的大会(或展览会)开始时由会议主持人(又称主席或执行主席)阐述会议的任务、意义及其观点的讲话,往往带有指导性。小型会议的“开幕词”又称“开场白”,由会议主持人讲,或由负责作报告的主持人在报告之前说明。开幕词无固定的格式,写的时候一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头要点出会议的全称;(二)说明会议的性质,参加的成员,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三)介绍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议程;(四)对会议提出希望和要求;(五)表示致词者的祝愿。为写好开幕词,应注意把召开会议的目的、任务、方法、指导思想、意义阐述清楚。开幕词不仅对参加会议的人可能产生宣传作用,一旦把它向社会公开,也可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初读课文,积累词语,梳理文章。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不屈服。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也作“不挠不屈”。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初读课文,积累词语,梳理文章。
1段: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会议全称)
2段: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会议性质,参会人员)
3段: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会议背景)
4段: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会议背景)
5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内容和议程)
初读课文,积累词语,梳理文章。
6段: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议的意义)
7段: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希望和要求)
8段: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希望和要求)
9段: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人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希望和要求)
初读课文,积累词语,梳理文章。
10段: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希望和要求)
11段: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希望和要求)
12-16段:哀悼、庆贺。
初读课文,积累词语,梳理文章。
中国人民中在哪些地方站起来了?
①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②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④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再读课文,赏析演讲。
演讲对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演讲成功之处:
①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有力;
“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演讲对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演讲成功之处:
①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有力;
②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渴望”(1),“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6)。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12,对反动派的不屑和嘲讽,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再读课文
赏析演讲
再读课文
赏析演讲
演讲对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演讲成功之处:
①观点明确;
②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14)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5)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16)
(排比,充满气势,感情昂扬,充满自信!)
演讲对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演讲成功之处:
③“我们”反复使用,大多数段落中都有“我们”,其中,5个段落以“我们”开头,有的段落甚至每句话都有“我们”。作者首先确认“我们”所指: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接着,讲这次会议的基础、任务和对今后的筹划。“我们”反复使用,可以感受演讲者的使命感、自豪感、澎湃激情。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再读课文
赏析演讲
演讲对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
演讲成功之处:
想想“我们”都有谁?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著名民主党派领导人李济深、张澜、黄炎培、马叙伦,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爱国华侨陈嘉庚、司徒美堂……群贤毕至,每一个名字都自带“流量”。正是这些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代表,形成“我们”,汇聚一堂,共商国是,揭开中国民主政治的崭新一页,这本身就具有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不凡气象。
再读课文
赏析演讲
再读课文,模拟演讲。
选择一段或几段进行模拟演讲,模拟演讲者的神态和语气,体会演讲者的自豪感和革命精神。
中国人民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
茅于轼
现在大家都说,1949 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此以前中国人民没有站起来。其实中国在抗战胜利的时候已经站起来了。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第二次站起来。
自从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 1945 年的一百余年来,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凌。满清政府对外每战必败,结果就是割地赔款。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意大利都在中国有租界或独立行政区(唯独美国没有)。孙中山 1925年去世时在遗嘱中要求“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但是孙中山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1931 年日本入侵东三省,次年建立了满洲国。中国受到更大的侮辱。
抗战胜利后根据三巨头开罗会议的决定,日本所占领的中国领土一概归还给中国。所有的租界也都恢复中国的主权。全中国20多个租界,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地的租界全部归还。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涉及外国人在华的诉讼由外国领事裁决),经过一个世纪的抗争,也被取消。特别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被日本占领的东三省,也回到中央政府手中。我们常唱的一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终于在1945 年得以实现。现在我们忘记了满洲国的存在,可以自由来去东三省,但这是抗战胜利后才有的事。尤其是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归还中国。这是中国百姓绝没有想到的事。日本人在东三省、在台湾都有长远打算,投资修铁路、建工厂、开煤矿,从事大规模的建设。由于战败不得不放弃。
中国虽然得到大片土地和财产,但是自己不争气。到1978年改革之前中国列入世界上最穷国家的行列,人均GDP几乎排在最末位。群众生活极端困难。
因抗战胜利,中国获得巨量的战利品,获得土地和工业资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两个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时中国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归还被日本占领的原德国管制的胶州半岛,却遭到否决。那时候中国依然受欺侮,还因而引发了五四运动。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还是因为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艰苦卓绝,受到国际上的尊敬。战后对日关系的安排是在 1943 年 11 月底的开罗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参加开罗会议的是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才有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机会。
抗战胜利中国真正做到了“消灭国耻”,和孙中山所希望的“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我们不但消灭了国耻,而且和世界大国平起平坐。这是一百年来受屈辱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所以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享受到了胜利的果实。但抗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固然因中国军民艰苦战斗,但是光凭中国的力量不可能取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日本战败,日本工业几乎全部被毁,殖民地领土全部丢失,在那里投入的基本建设分毫无归,人员伤亡近千万(大部分是男性,当时日本总人口约为 6000 万)。大家认为日本在一百年之内再也无力恢复。但是事实上20年后日本已经完全恢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还是世界强国之一。相反,中国是战胜国,恢复了领土,获取了作为战利品的现成的工业基础,全民欢欣鼓舞,信心十足。可是接下来……死伤几百万。建国后30年……又死人数千万。
何以国民党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溃败到不可收拾?在这个转变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广大沦陷区发生普遍的贪污腐败,彻底丧失了人心。抗战中国民党退缩到西南山区,只剩下重庆、成都、贵阳(几乎失守)、昆明、兰州一些比较穷困的地方。繁华的沿海和中原地区全都陷入日本人手中。人员、通讯、交通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完全没有可能完成接管广大沦陷区的繁重任务。伪政府要改组,政府各个岗位要重新委派新人,日军受降后要遣返,伪军要改编,汉奸要惩治,税务要重建,钞票要换新,庞大的敌产要有人管理,真可说是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国民党完全没有能力处理这么大的工作量。连派人去接管沦陷区的交通工具都非常不够。国民党出现“蛇吞象”的困境。
胜利后几百万从东部撤退来西南的军民都急着要回老家。由西南往东的交通既没有铁路,也没有良好的公路。长江是唯一有大运输能力的通道,但是也受船舶不足的限制。从重庆派人去东部,更不用说去东北和台湾,主要靠美军的几架飞机运送,能力显然不足。况且胜利突然来临,人员组织都没有准备。即使有足够的交通工具,也没有那么多的合格干部。结果是大片沦陷区群龙无首,陷入极大的混乱。中央政府派不出足够的合格干部,只能降级以求。大批不合格的人员进入沦陷区。他们首先是找最好的房子做自己的官邸,拿大把的敌产供自己享用。同时发生大批买官卖官的事,各种人员都来求新政府中的一官半职。尤其是东北和台湾,国民党完全没有在那儿执政的经验,风土人情、历史状况、社会人士一概不知。其混乱状态可想而知。
尤其糟糕的是国民党统治者把沦陷区的百姓看成投敌分子。其实沦陷区的百姓受尽了日本兵铁蹄的践踏,天天盼望国军回来,能做一个有主权的百姓。不料回来的是一批以胜利者自居的统治者。国民党又把伪政府的流通权 (钞票)以200∶1 的比例折换成国民党的法币,而实际购买力的比是 35∶1,这使持有汪伪流通权的百姓损失了六分之五的货币资产,国民党彻底丧失了民心,人心很快倾向共产党。失人心者失天下。此言至确。福兮祸所伏,国民党从天上掉到了地下。
要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必须从更远的历史来看。
日本人侵略中国,标志性事件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争夺在我国东三省的控制权。在此之前俄国在东三省的势力超过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领土(旅顺口一带)上打仗,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保护自己的百姓。日俄战争日本战胜,把俄国在东北的实力赶走,逐渐在东北扎下了根。他们在东北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打算把半个日本搬到东北来。起初东北有张作霖的势力,日本人还不能为所欲为。到1928年日本人炸死张作霖,三年后1931年日本人炮制了“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了东三省。次年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府。
1930年以前国民党还不能完全控制中国,各省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发自己的钞票。所以对日本人的侵略无力反抗。不抵抗政策一直持续到“西安事变”。蒋介石不愿抗日的原因是打仗肯定打不过日本,打输了还不如不打。但是迫于全国人民抗战气氛高涨,不得不冒险抗战。虽然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御敌,牺牲了近200位将领,几百万士兵,还是节节败退。北平、上海、南 京、武汉、郑州、广州先后陷入敌手。国民党政府退到西南边陲。
中国抗战四年多以后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军在珍珠港的海军空军几乎全军覆灭,从而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中国的抗战局势得到扭转的机会。日本偷袭的次日———12月8日美国宣布对日作战,开辟了太平洋战区。以后美军展开在太平洋上一个岛屿一个岛屿的争夺战。日本兵虽然不敌,但是武士道精神和效忠天皇的传统鼓励他们宁死不屈。美军打得非常艰苦。最后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分三路攻打东北地区。同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也在大陆展开全面反攻。1945年8月10日日本通知瑞士、瑞典等中立国接受波茨坦公告,愿意投降。15日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举行受降仪式。在四年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死亡大约 12.5 万人。
如果没有美军参战,国民党固守西南的形势会继续下去。中日长期对峙下去可能形成固定分治的格局。要想单独靠国民党的力量取胜,在一二十年内几乎不可能。共产党的军队主要是农村打游击战,没有能力占领大城市。在这种背景下抗战胜利主要靠盟军对日作战,特别是美军的力量。
在抗战期间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对日战争,共产党得以有壮大的机会。抗战末期和抗战初期比较共产党壮大了许多倍,不论在部队的人数上,在控制的地盘上,在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上都如此。这比之抗战开始时完全不同。毛泽东也多次在接见日本朋友时讲过,是日本人造成的抗战形势,使共产党得以壮大。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党“蛇吞象”的教训,在攻打国民党地盘时特别注意了在占领的地方建立自己清廉高效的形象。毛泽东警告全党:“因为
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因为毛泽东给大家打了预防针,共产党军队推进进入国统区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对比国民党接管沦陷区时的情况,百姓欢迎共产党的胜利。因此共产党能得民心,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