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2.2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
1.通过分析“大战中的插曲”的内容与叙述特点,认识中国人民军队、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从而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以朴实无华的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精神品质、表现事件重大意义的手法。
3.通过细节、人物的寻常之举,认识中国人民军队将士坚守人道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军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本质。
导入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但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战中的插曲》。
写作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日军为了阻止我们的部队继续前进,不顾他们的侨民还没有撤退,就打了好多带着燃烧弹的迫击炮弹,整个矿区成了一片火海。
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在一片废墟中听见了呼救声和婴儿的啼哭声。然后就奋不顾身进去,救出两个孩子。就是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
火海之中救孤女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回忆录》第十四章“百团大战”中的第四篇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中发生的一个特殊故事
阅 读 文 本 梳 理 结 构
一、(1)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
二、(2--10)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
三、(11--13)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四、(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聂荣臻元帅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他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又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1.阅读文章开头,分析这一段运用了哪种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运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自然引入下面的回忆,激发读者的兴趣。
任务一 理清倒叙的作用及叙事线索
文本研习
2.阅读课文,概括本文的情节并分析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提示:情节概括: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悉心照料孤女—送日本孤女到石家庄日军处以便回国—给日本官兵写信—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聂帅并表示感谢。
情节展开:本文围绕救助日本小姑娘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件事的意义、影响展开故事情节。
文本研习
3.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使用这一线索有什么好处?
提示:这篇回忆录以“救助美穗子”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叙述了美穗子被救、被送回日本、来华访问等故事。这条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很好地表达了革命人道主义及中日友好这一主旨。
文本研习
1.本文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有何用意?文章直接引用信件原文有着怎样的效果?
提示:用意:不失时机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涉及军心问题。日军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向日军表明我们八路军的政策态度,坚守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宽待俘虏。
文本研习
任务二 理解文章的内涵
效果:①引用信件原文,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既彰显了八路军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又通过事实对比,对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惨无人道的残暴罪行进行揭露和控诉,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本研习
2.八路军救助美穗子这件事,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①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赞扬、感谢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对过去犯下的罪行表示抱歉。②美穗子一家亲自来华表示感谢,并带来了北海道渔民的礼物。③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文本研习
3.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为什么称聂将军为“活菩萨”?
提示:①聂将军救出两个日本孤女,而此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②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孤女,有菩萨心肠和宽厚襟怀。③自从送走日本孤女后,聂将军还时时担心她们是否安全回国。④聂将军接见因感恩来中国探望的日本孤女,希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对日本人民有深厚情谊,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文本研习
类文悦读
人同此心
老 舍
他们三个都不想做英雄。年岁,知识,理想,都不许他们还沉醉在《武松打虎》或《单刀赴会》那些故事中。
[品开头]
“他们三个都不想做英雄……可是,他们困在了亡城之中。”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王文义等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
可是,他们困在了亡城之中。只还有一个缝子留给他们——低首去做行尸走肉。
王文义是三个中最强壮的一个。差一年就大学毕业了;敌人的炮火打碎他的生命的好梦。假若他愿意等着文凭与学士的头衔,他便须先承认自己是亡国奴。他把墙上的一面小镜打得粉碎,镜中那对大而亮的眼,那个宽大的脑门,那个高直的鼻子,永将不能被自己再看见,直到国土收复了的一天。
他把范明力和吴聪找了来,两个都是他的同年级而不同学系的学友。“有了办法没有 ”
“我们逃吧 ”吴聪试着步儿说,语声似乎是被羞愧给管束住。
“逃 ”王文义低声地问,而后待了半天才摇了摇头,“不,不能逃!逃到哪里去 为什么逃 难道这里不是我们的土地 ”
“我也这么问过自己,”吴聪的语声高了些,“我是这么想:咱们死在这里太可惜,而且并没有什么好处。”
“是的,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可惜;三个人的力量太小,无益。”王文义点着头说。忽然,他立了起来:“可是,亡国奴是没有等级的,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洋车夫没有丝毫的分别;再从反面来说,在为国牺牲上,谁的血洒在地上都是同样的有价值。我不逃,我要在这里死。”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范明力的厚嘴唇掀动着,“死不是为急速结束这一生,而是把一点不死的精神传延下去。”
“好吧,”吴聪把窄胸挺起来,“说你的办法吧!我愿意陪伴着你们去死!”
“我们先立誓!”
“吴聪,范明力,王文义,愿为国家而死,争取民族的永远独立自由!”
在驴儿胡同的口上,无论冬夏老坐着一个老婆婆。她的职业是给穷人们缝补缝补破鞋烂袜子,老少男女都呼她“好妈妈”。有人说,她本是姓“郝”的。
她不识字,不晓得国家大事,可是她知道恨日本。现在,满天飞的,遍地跑的,杀人的,放火的,都是日本。
[品技巧]
(1)着力塑造普通国人群像。作者描写的主体不在于哪一个个体,而是选取了青年学生王文义等三人、胡同里的“好妈妈”、拉车的王二、“俩小伙子”、“看肉铺的人”等不同年龄、身份、地位的众多形象,以点带面,颂扬了普通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神态、肖像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突出表现人物的外在言行和内在精神状态;运用环境烘托人物品格。作者使众多人物置身于抗战的伟大事业之中,让众多普通的人物经受考验,并以此突出人物的精神品格。
最使她不痛快的,是马路那边站岗的那个兵。他的长刺刀老在枪上安着,在秋阳下闪着白亮亮的冷光,他的脚是那么宽,那么重,好像唯恐那块地会跑开似的死力地踩着。可那是“咱们”的地。
凡是能来杀或打这个兵的,她便应当呼之为——容或她会说这个——英雄,只要他敢去收拾那个兵。
[品情节]
三部分情节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而在形式上各自独立;情节和主旨前后呼应。
啊,那兵又换班了。我们的英雄啊,怎么还不来 还不来 好妈妈盼祷着。
好消息来了!拉车的王二拿着双由垃圾堆上拾来的袜子,蹲在她旁边,偷偷说:“好妈妈,听说我们两个小伙子,把他们的一车炸弹全烧完,还打死他们五六个兵!”“听说那俩小伙子是跑进一家小肉铺去,跑进去就没影儿啦。好妈妈,你看肉铺的人也真有胆子,敢把俩小伙子放走!我们有骨头的,好妈妈 ”
好妈妈几天没用过的笑容,由心中跳到脸上。“要是有人敢打那边的那个东西,我也敢帮忙,你信不信 ”
“我怎么不信 我要有枪,我就敢过去!有了一个不怕死的,接着就有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是不是,对不对 ”
第二天,都快到收活的时候了,来了个面生的小伙子,大眼睛,宽脑门,高鼻子。好妈妈刚要拿针,那个小伙子拦住了她。“明天我来取吧,天快黑了。回家吗 一块儿走 ”一同进了驴儿胡同,少年低声地问:“这条胡同里有穿堂门没有 ”
“你是好人!”好妈妈点头赞叹,“我告诉你,这里路南的第十个门,有个后门,可是没法打穿堂儿,那是人家的住宅呀。”
少年没有言语。好妈妈慢慢地想出来:“行!我要准知道你什么时候来,我可以托付倒脏土的李五给你们开开门。”
“我明天早晨八点来!”
“就是卖杏茶的周四过来的时候 ”
“好!卖杏茶的过来,那个门得开开!”
“你知道我要干什么 ”
“知道!你的心,我的心,都是一样!”
[品主旨]
抗敌寇的“人同此心”,不只存在于知识阶层中,小说更感人之处,在于开掘了亡城中底层劳动民众中的“咱们的心”“大家的心”,也就是对“民气”的极富现代意识的发现和赞颂。
次日,好妈妈早早就到了。“杏儿——茶哟。”周四就快到她面前了,她的眼几乎不能转动。忽然,直像一条黑影儿,由便道上闪到马路边的一棵柳树后,紧跟着,枪响了,一声两声。那个兵倒在了地上。南边北边响了警笛,那条黑影闪进了驴儿胡同。
也就是刚四点钟吧,她想收活回家,她的心里堵得慌,正在这么想,取袜子的来了!她几乎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蹲在一旁,看着袜子,低声地问:“早晨我打死他没有 ”
好妈妈微微一摇头。“他装死呢,一会儿就爬起来了。”“ !下回得用炸弹!”
“你要是有枪啊,给王二一支,他也愿意干。”
“有的是人,妈妈!”
“哎,下回来,打准一点!”好妈妈的心里又不堵得慌了。
他们三个又坐在一处,互相报告着工作,并且计划着以后的办法。
(有删改)
课后练习
1.下面的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科学家虽然要承担科研任务,但是还应该担负起科普的责任。②当前,互联网等技术迅猛发展,③科学家应当充分运用这些现代传播工具,④做好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众。⑤国家应当凭借国外科普工作的经验,⑥设立国家科普基金,⑦科普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完善,⑧鼓励科学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普工作中,⑨开发我国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课后练习
1.答案:①,“虽然”改为“不仅”,删掉“但是”。⑤,“凭借”改为“借鉴”。⑦,“科普评价激励机制逐步完善”改为“逐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⑨,“开发”改为“开创”。
解析:语句①中,前后句无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关联词使用错误,可将“虽然”改为“不仅”,且删掉“但是”。语句⑤中,对于国外科普工作的经验,不能用“凭借”,应用“借鉴”。语句⑦,偷换主语,应改为“逐步完善科普评价激励机制”。语句⑨中,“开发”与“局面”不搭配,可将“开发”改为“开创”。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0月1日上午,喜悦与自豪之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激荡,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一场盛大阅兵庆祝70岁生日。此刻,宽阔的长安街上,大军列阵,铁甲生辉;巍峨的天安门前,旌旗飘扬,万众瞩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主席的讲话让全国人民心潮澎湃,深受鼓舞。之后在中部战区司令员乙晓光的陪同下乘车检阅受阅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口号震撼人心,让人们感受到抗战精神在当代的激情绽放。
2.答案:2019年10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盛大阅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岁生日,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方队。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先要通读材料,了解材料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提炼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就本题而言,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上午”,地点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主要人物为“习近平”,事件为“以一场盛大阅兵庆祝70岁生日”“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乘车检阅受阅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出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