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11: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Goodbye Roman Britain
香港回归·英舰离港
/
周婷、杨兴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素,梳理文章结构。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思考本文是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目标

HONG KONG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 和国 际大都 市 ,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
勿忘百年屈辱史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
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42年8月29日
1898年6月9日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沦为英国殖民地,签订的“专条”中明确“以九十九年为期限”。
回到历史现场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主权。
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
情境导入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观看《1997年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 》纪录片
此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别了,“不列颠尼亚”》为何能在众多的报道中脱颖而出?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
请走进文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探究其获奖理由。
任务情境
了解作者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
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
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别了,“不列颠尼亚”》
任务目录
导读明体
赏读悟技
品读明情
任务一
导读明体
回到历史现场,梳理文章脉络
文体知识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消息
通讯
消息
报告文学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广义
狭义
新闻
基本特征
六要素
文体知识
思想性强,指导性强。
内容新鲜,有价值性。
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强:
快:
真:
短:
新:
(Where)
何地
(When)
何时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故
(How)
如何
文体知识
新闻的
五部分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明作品的核心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说明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引题
正题
副题
引题宜虚不宜实
正题宜实不宜虚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导语
末任港督离港,英国管制终结
港督离任降旗仪式
第二次降旗仪式
政权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英国在香港156年5个月零4天的殖民统治终结
整体感知
别了,不列颠尼亚
结语
主体
第四场景
第二场景
第三场景
第一场景
任务二
赏读明技
聚焦特写镜头,探究象征意义
赏读明技
聚焦特写镜头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别了,“不列颠尼亚”》
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一场景(2-4段)
第二场景(5-7段)
第一次降旗:
今后香港不会再由港督统治。
第二次降旗:
象征着英国150多年的管治即将告终。
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6时15分,在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7时45分,降英国国旗。
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三次降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三场景(8-9段)
第四场景
(10段)
一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三次降旗、一次升旗
活动二:
课文中把现实场景的时间写得特别准确,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②体现了盼望回归的激动和急切心情。
③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任务二
赏读明技
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本文融合在现实场景中的背景材料,总结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
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
2-4段
5-7段
8-9段
10-11段
段落
现实场景(新闻事件)
历史材料(新闻背景)
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
2-4段
5-7段
8-9段
10-11段
段落
现实场景(新闻事件)
历史材料(新闻背景)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表明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
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展
晚6时15分至7时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英国长达150多年的管治结束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
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制香港的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作者在记述香港回归的事实时,为什么要穿插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呢?
现实与历史的不断交织
①对现实场景起到补充作用。
现实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场景,它们融合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与现实场景形成对比,深化文章主旨。
对历史背景的介绍,暗示了当时中国国力弱小。将历史与现实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体现了中国国力的增强,表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③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背景材料的插入,让历史与现实以镜头交错的方式出现,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任务二
赏读明技
选取角度新颖,体会标题之妙
如果你是现场记者,你会选取怎样的角度报道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赏读明技
讨论一: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庆祝回归的人群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阐述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显得比较新颖。
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写成英方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回顾,两相对照,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
3
参加交接仪式
2
英国人降旗
1
简略介绍事件过程
赏读明技
香港156年的异族统治,我们有权表示愤怒,因此,有人认为新闻标题应该改为“英国对香港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终结了!”,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认为原标题好。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理性和客观的原则,表达要得体,既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又不能对英方一味的冷嘲热讽。
讨论二:
赏读明技
原标题的好处:
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1
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2
巧用双关,表面含义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写实的一面,是现实场景。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3
任务三
品读明情
聚焦情感表达
《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言精练、含蓄,简洁、平实,但也蕴含了激动、自豪的情感。
请以“《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 来抒情”为起句,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
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这一背景知识,用精确的数据,交代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永世难忘。心中无限感慨,溢于言表。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介绍背景抒情
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通过对雨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的明天。
第二段“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第六段“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写景来抒情。
“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
v
s
现实已为陈迹
又从海上去
今日英国7时45分降旗
子夜时分易帜,7月1日第一分钟,五星红旗升起
子夜时分易帜,6月30日最后一分钟,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156年前英国在添马舰东面升旗
港督府建筑历史扩建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来。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比来抒情。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13个字,用了对比手法,却有无穷的意蕴:当年耀武扬威地来,而现在黯然落寞离去。这其中有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有历史的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篇新闻在众多新闻稿中独胜一筹,曾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获奖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
选材角度新颖。标题一语双关,独具匠心。
1
观察视角独特。挑选富有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
2
新闻现场与历史交织的纵深感。
3
客观陈述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
4
恰到好处运用对比手法,国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5
课堂总结
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
新颖别致,匠心独运。作者没有直接写仪式现场的庄严,而是选择了末代港督和“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角度,耐人寻味,独辟蹊径,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典范。
拓展升华
时光弹指一挥间,香港已回归祖国的怀抱27年。在这27年,香港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发展,这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祖国强大的后盾。
但是有一些港独分子,搭着反修例的幌子,被美国别有用心者利用,纵火、打砸,严重破坏了香港的繁荣与稳定。这种行为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香港政府也表示出强烈的止暴制乱的决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香港定会恢复和平安定,东方之珠也定会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东方之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迈出了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秉承先辈遗志,为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而不懈奋斗!
青年责任
对接高考,
考点训练
①拟写标题。
④概括压缩新闻要点。
③拟写一句话新闻。
②拟写导语。
近几年,高考新闻报道题一般的设题类型:
今天,我们要讲解“概括压缩新闻要点题型”
对接高考,考点训练
概括压缩新闻要点“三步骤”
步骤3:
通读材料,划出每句的陈述对象、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分析句间关系,划分层次,逐层概括要点信息。
根据题干要求,组成答案。
技法点拨
步骤1:
步骤2:
【2019全国Ⅱ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参考答案:2019年3月13日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这次工程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实现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时间+对象+事件
结果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2019年全国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2019年全国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时间+对象+事件
结果
结果
【2019年全国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参考答案: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巩固训练
(高考真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巩固训练
(高考真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参考答案: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作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