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8 08: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风怒号( ) 三重( )茅 挂罥( ) 塘坳( )
布衾( ) 广厦( ) 大庇( ) 突兀( )
答案:háo | chóng | juàn | ào | qīn | shà | bì | wù
解析:“号”“重”是多音字,要注意根据语境辨析,前者区别在声调,后者区别在声母。“厦”“庇”的声母好错,注意辨析。对于“罥”这样不常见的字,学习时要注意课文注意中的注音,加强记忆。
点评:汉字中的多音字比较多,尤其是有的字的读音有古今差异,记忆的方法是一是根据语境理解记忆,一是学习时对注释中的生字注意在加强记忆。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 卷我屋上三重茅___
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 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
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 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
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
答案:秋深 | 几层 | 挂,缠绕 | 一会儿 | 布被子 | 睡相不好| 彻夜,通宵| 遮蔽,保护
解析:本题中要注意的几点,“高”是形容时间而不是形象,所以指“深秋”;“三”是概数,形容多;“俄倾”是文言中常见的表示时间状态的词语;“恶”要根据语境来理解,不可直译。
点评:古诗中的字词理解与其它文言文一样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注意古今字词意义的差别。
3.杜甫,字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________。
答案:子美| 现实主义| 杜工部
解析:本个填空填答时要一一对应,不可错位,不要把“子美”“杜工部”混淆。第二空是填流派,不是填朝代。
点评:对于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学习中要准确记忆,比如本题中“杜工部”,因杜甫担任“工部”这一官职,所以人称其“杜工部”,不是他的“字”。另,还有“李杜”之称,是对李白与杜甫的合称,要分清楚。
4.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川,在______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成都|杜甫草堂|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解析:第一空根据所有信息“四川”来判断,第二空根据作者名与“茅屋”一词来判断,第三空根据知识积累来判断。
点评:学习古诗,对一些基本知识信息要有所了解,以备考试考到,比如本题中杜甫草堂所在的地区和“歌”的体裁特点。
5.本诗中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抓住题干中“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直接作答,注意第一句后是逗号而不是问号,“厦”“庇”“俱”三字要写准确。
点评:本题中的问题是本诗最重要的问题,对于这类诗中的主旨句,学习时要加强记忆,直接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6.根据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a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b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 (《登岳阳楼》)
c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春望》)
答案:会当凌绝顶 |乾坤日夜浮 |感时花溅泪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默写即可,正确书写“凌”“乾”“坤”“溅”,不要写错。
点评:本题是知识拓展题,要求学生对杜甫的诗综合记忆。
二、理解问题
7.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答案:……沉塘坳。(秋风破屋)/……自叹息。(群童抱茅)/……未断绝。(夜雨湿屋)/……死亦足!(祈求广厦)
解析:回顾学习中老师的讲解,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可先划两大层,把作者“所见”与“所想”划开,再将第一大层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再分开三层。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总体把握诗歌内容,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或叙述,根据不同内容分划,概括其意。
8.指出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答案:卷 飞 洒 挂罥 飘转 沉 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即可按要求作答,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景象的作用,说明表现所写物的特点。
点评:此类题是提醒学生从细节处理解诗句的内容,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9.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
答案:是写心情老,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解析:本题要根据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杜甫生活在唐朝动乱时期,所见所闻使其心灰意冷,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老”字。
点评:本题拟题的用意是提醒学生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与其经历和见闻有关,所以理解时要结合这些信息来分析。
10.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评价。
答案:杜甫被尊称“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到表现。
解析:抓住诗中所描写的内容以及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来评价作者的思想影响和其诗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点评:本题是要求学生表达意见,首先要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用评价语进行评价。
1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答案:秋风破屋图 | 群童抱茅图 | 屋漏无干图 | 遥想广厦图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了解作者“所见”的图景和“所想”的愿望,可摘录诗中的关键字语组成短语概括。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总体把握诗歌内容,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或叙述,根据不同内容分划,概括其意。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点拨:学习诗词要联系它的社会背景,从本题就可看出学生对诗词理解的程度。从字里行间把握使人感情。
解析:抓住“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景象、结果和孩童“抱我三重茅”的事件简要叙述,再根据最后的主旨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点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评:本题两个答点,第一是概述内容,可根据“破”“抱”这两点上来概括事件。第二是说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即可。
1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答案: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解析:题干中已概括了本诗的语言特点“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理解这两个评价的内容,“朴素自然”即指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句式错落有致”即指前后句子的字数大到相等,根据其意举出实例即可。
点评:本题是提醒学生学习时要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这于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14.除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
答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
解析:抓住题干中“忧国忧民”这一答点,根据背诵记忆直接写出相关文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本题是知识迁移题,提醒学生学习古诗文要注意综合同类知识来记忆。
三、课内阅读
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答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示的答点“所破的具体情境”梳理诗歌内容,找到有关诗可即可,注意不要多写和少写,不要把“号”写成“吼”,把“茅”写成“矛”,把“渡”写成“度”,把“坳”成为“洼”。
点评:此类梳理内容题,要针对题干中的答点,不可多写,也不能少写。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答案: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要求“想像”,那就要用描述的方法将诗可有关的内容细化,增添描写的内容。本要题抓住小孩子的动作和诗人的心情来想像进行描写。
点评:本题是综合考查对诗中情景的想像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个好题。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答案: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解析:抓住“由己及人”一词梳理诗歌内容。“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扣作者即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愿望,所以从两节内容的衔接来看,作者是自己所遭受的灾难而想到有同样命运的人。
点评:此类题,要将诗句回归到诗中去,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
(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答案:诗歌最后一节。
解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作者想像自己能够解除贫苦人的痛苦,“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作者实现愿望的迫切心情,并包含着作用敢于担当和牺牲的精神。
点评:本题有关诗人的思想情感问题,就本诗可言,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白的,直接引用诗可作答即可。
四、延伸阅读
16.阅读杜甫《蜀相》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首、颔、颈、尾四联的内容。 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颈联:__________________ 尾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祠堂的位置、环境。|颔联:美好的春色使凭吊者倍感凄凉。|颈联:概括刘备与诸葛亮故事,赞扬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尾联:英雄相惜,悲慨诸葛亮壮志未酬。
解析:了解四联是分别是哪两句,抓住判断字词比如首联中“何处”“锦官城”,第二联中“碧草”“黄鹂”,第三联中“三顾”“老臣”,第四联中“英雄”,以此来了解作者所说的内容,最后两联要注意理解作者用典故来表达自己以古人自比,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点评:本诗也是杜甫的名诗。此类概括题,要分析作者的写法,有的是实写,就直接根据内容概括,有的是曲笔,如用典故,就要了解作者用典的用意来概括内容。
(2)试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答案:抒发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悲慨之情。
解析:了解诗用典故所包含的内容,抓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理解作者以前人自比的表达的情感。
点评:本题要求解答的所谓“主题”其实就是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的关键是要根据历史知识了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是谁,即可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