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中册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11: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胡福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汇报人:WPS




习主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白社论文的针对性,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
明晰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以思维导图梳理行文思路;剖析“破立结合”论证方法背后的思维逻辑
1
学习目标
2
3
感受科学文化论著的厚重、深刻、思维严谨等特性。
4
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艰辛历程,坚定理论自信,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
请判断下面哪个表述是真理?为什么?
太阳围绕着地球转。
地球围绕着太阳转。
导入:什么是真理
如何检验“真理”是否是真正的真理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写作背景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真理是什么,成为当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遵循。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经本人和相关人员的修改,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政论文
胡福明
1935年7月
生于江苏无锡
1955年9月
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
1956年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1962年
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胡福明
作者简介
政论文
胡福明
1982年11月
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2001年
退休
▲胡福明
2019年
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2018年12月
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作者简介
政论文
文体知识
用途: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报社或杂志社在自己的报纸或杂志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社论代表的是报刊的观点,
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代表的是《光明日报》的观点。这种文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政治风向标”。
内容: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社论的作者由报社(杂志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本人名,只能署“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
社论
政论文
文体知识
特约评论员文章 概念 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
内容 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特点 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第一章节
理解题目含义、了解文体常识,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实践 是检验 真理的 唯一 标准
实际去做,履行。
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衡量准则
检查、验证
鉴定、评价
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题
题目明确提出了观点,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四个小标题,这四个标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试简要分析。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得出结论
提出观点
提出论据
挖掘根源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层层深入
导语部分
点明意图,写作动因
批判“四人帮”,肃清流毒,拨乱反正。
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①使用小标题,使文章脉络清晰。
②便于突出重点。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
③层层递进,符合逻辑。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文本鉴赏
文本鉴赏
PART 01
靠社会实践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
分论点一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分论点二
科学史上的事实,充分地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分论点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分论点四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也只有靠实践。
分论点五
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分论点六
以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
类比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第一部分的分论点是什么?
逻辑推理——演绎推理(三段论)
大前提: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
小前提: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结论: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展示了高超的论证艺术。正是有了这样的充分论证,才使文章更加具有批判性。
分析论证过程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哪两类同志的疑惑和担心来展开议论?
提示:
①第一类人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②第二类人担心强调实践的作用,会不会影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修正主义。
驳立结合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确立自己的论点。
常见的驳论方法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归谬法
反证法
矛盾法
驳论段
框架
(简版)
第一步:树靶子
第二步:深批驳
(示现象、说不足、谈危害、挖根源……)
第三步:立观点
知识回顾——驳论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1)直接反驳,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驳 立
敌论 驳敌论 批驳角度 己论
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
驳论点
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型
四人帮唯心论的先验论
像肥皂泡一样很快破灭了
驳论据
实践证明他们是政治骗子。
修正主义就是用理论批判
用理论去批判修正主义
驳论证
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仿照分析立驳的方法,结合原文段落概括总结,完成下列表格:
对比论证
文章将“四人帮”种种唯心主义谬论的失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强大进行对比,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突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论证方法
6.作者怎样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破敌方观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实践来检验新的理论。(第12段)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第13段)
立己方观点
破立结合(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文本鉴赏
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论证。
马克思和恩格斯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的例子。
毛泽东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的事例。
革命导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水葆其青春。
证明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用实践去检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
革命领袖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
在文章第三部分,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①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
④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怎样理解第四部分中,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这句话的含意?
第四部分,作者认为怎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文中认为,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请结合本段内容,解释“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涵义。
“必然王国”指人们掌握客观规律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境界,
“自由王国”指人们掌握客观规律后自觉地运用规律改造世界的境界。
“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可见,文章的写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要联系现实,要有时效性。请谈谈你对文章“时效性”的认识。
文章的“时效性”是指要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具有导向性,其目的就是要启发人们关注社会,与时代同步,真实地反映“现在进行时”的内容,这样文章才有生命力。
本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鲜明、生动,富于思辨性,请你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一点。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2)
品味语言特色:请赏析下列各句。
采用设问开头,发人深省;自问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3)
首先用了三个否定句,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做法;
接着运用类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必须”语气坚定,气势夺人。
品味语言特色:请赏析下列各句。
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9)
语言简洁有力,连用“根本”“很快”,表达出谬论经受不起实践检验的事实;
“像肥皂泡那样”,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谬论破灭之状。
品味语言特色:请赏析下列各句。
写作特色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具有强说服力。
材料丰富,论证方法多样。
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语言准确严密,富有思辨性。
本文旨在肃清“四人帮”的“天才论”“一句顶一万句”等荒谬言论的流毒和影响, 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 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持续检验, 也要紧跟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而不断发展、改正, 从而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