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玩偶之家
易卜生
第一课时
了解“出走”的来龙去脉,
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熟悉情节,分析“突转”剧情。2.分析海尔茂和娜拉的人物形象。
挪威著名的戏剧家。1828年3月,生于挪成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1936年,父亲破产。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易卜生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1906年5月23 日逝世。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
走近作者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
(1828年—1906年)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
19世纪的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挪威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但挪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在封建压迫和大工业冲击下,保持了独立的精神。在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下,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得到了发展。
《玩偶之家》的创作时间是在1879年 ,正值挪威木材工业迅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妇女开始参加工业生产劳动,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地位。易卜生的创作深受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索。
写作背景
《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 ,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娜拉的觉醒过程反映了她在家庭中的被动地位,最终选择出走以寻求自我解放。
《玩偶之家》的历史意义在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深刻的探索 。易卜生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在社会和历史层面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一个伟大的问号”,促使人们思考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被摧毁之后,如何进一步消除和肃清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和市侩意识。
写作背景
前情回顾
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多年后,海尔茂升职为经理,想要开除品质恶劣的柯洛克斯泰,而柯洛克斯泰则拿借据要挟娜拉,要求她帮助自己保住银行的职位,否则就把娜拉伪造签名的事情抖搂出去。
第一幕
第二幕: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助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大夫来了,他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这却让本想向阮克借钱的娜拉拒绝了阮克的帮助。柯洛克斯泰再一次来到娜拉家进行威胁,最终,二人的谈判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林丹太太早年与柯洛克斯泰相识,为了帮助娜拉摆脱困境,她决定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第三幕:林丹太太找到柯洛克斯泰,经过一番谈话后,柯洛克斯泰决定不再威胁娜拉,“努力做好人”。参加完舞会后,娜拉和丈夫海尔茂回到家,林丹太太告诉娜拉不用再害怕柯洛克斯泰,但要把实情告诉丈夫。林丹太太告辞,海尔茂送她到门口……(后面即课文节选部分)
活动一
梳理剧情及人物关系
1、通读全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入人物对应关系。
阮克医生
海尔茂
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娜拉
(朋友)
(朋友)
(夫妻)
(同学)
(同事)
(旧情人)
2、把握故事情节,梳理发展脉络
1
2
3
4
5
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
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留下画着黑十字的名片
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
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
认清了海尔茂的嘴脸,娜拉出走
活动一
评两位主人公,看一出好戏
这个老妇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的儿女都是贼
偷得蟠桃献母亲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最早运用于希腊悲剧。是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1、了解突转内涵及作用
2.研读剧作,从语言、行为两方面观察海尔茂、娜拉两个人物在两次突转前后的表现,分析有哪些变化,填写下面表格。
比较点 人物 看信前 突转 (看完第一封信后) 突转
(看完第二封信后)
对对方的称呼 海尔茂
娜拉
话语长短 海尔茂
娜拉
说话语气 海尔茂
娜拉
神情和动作 海尔茂
娜拉
比较点 人物 看信前 突转 (看完第一 封信后) 突转
(看完第二
封信后)
对对方 的称呼 海尔茂 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的好宝贝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我的娜拉、我的新娘子、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亲爱的宝贝儿 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犯罪的人、下贱女人 娜拉、我的可怜的娜拉、老婆、受惊的小鸟儿、我的吓坏了的可怜的小宝贝儿、我的好娜拉
娜拉 托伐 托伐 托伐
话语 长短 海尔茂 长 长 短
娜拉 短 短 长
说话 语气 海尔茂 反问 反问(质问) 疑问(试探)
娜拉 疑问(试探) 陈述(冷静) 陈述(肯定)
神情和 动作 海尔茂 ①亲她的前额 ②对她看了会儿,把身子凑过去 ③跟过来 ④搂着她 ⑤亲她的前额 ①拉住她 ②惊慌倒退 ③把出去的门锁上 ④走来走去 ⑤(门铃响起来)吓了一跳 ⑥把信抢过来,关上门 ⑦慌忙拆信 ①看了几行之后发现信里夹着一张纸,马上快活得叫起来
②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柯洛克斯泰的两封信一齐都撕掉,扔在火炉里,看它们烧
③向门洞里张望
④在门口走来走去
⑤在桌子那一头坐下
⑥跳起来
⑦勉强管住自己
⑧伤心
⑨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
⑩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
神情和 动作 娜拉 ①走到桌子那边 ②(有人敲大门)吃惊 ③心不在焉 ④(当海尔茂说信箱有人弄过锁时)急忙接嘴 ⑤在窗口 ⑥从他怀里挣出来,斩钉截铁的口气 ⑦搂着他脖子 ⑧瞪着眼瞎摸,抓起海尔茂的舞衣披在自己身上,急急忙忙,断断续续,哑着嗓子,低声自言自语 ⑨把披肩蒙在头上 ⑩朝着门厅跑出去 ①叫起来 ②竭力想脱身 ③走近他一步 ④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 ⑤不作声,只用眼睛盯着他 ⑥冷静安详 ⑦站着不动 ①莫名其妙地瞧着他
②从右边走出去
③在里屋
④换了家常衣服走进来
⑤看自己的表
⑥在桌子一头坐下
⑦顿了一顿
⑧摇头
⑨满不在乎
⑩站起来
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
拿起手提包
从门厅走出去
“砰”地关上大门
3.“观其行,闻其言,必知其人。”结合以上表格内容,分别概括海尔茂和娜拉的性格特征。
海尔茂:①是一个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者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传统观念的维护者。②是一个极自私、多疑、专权、保守、冷酷、虚伪的伪君子。③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在家中海尔茂将娜拉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一旦他认为娜拉的行动“危害”到他的名誉、地位时,立刻暴露出他的卑劣和自私。当柯洛克斯泰还回借据,没有任何危险时,他立刻又变回原来的面孔。当他看到用所谓的“爱”的言辞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
娜拉:①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②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抱有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③是一个意识不断觉醒的勇敢者。在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对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4.总结突转作用:
(1)使戏剧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获得出奇制胜的戏剧效果。(增强情节的跌宕曲折)
(2)促使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使人物性格得到最充分的揭示。(展露人物的思想性格变化)
(3)揭示小说主旨与作者情感态度、创作意图。
(4)使读者感到意外,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
梳理矛盾冲突,探讨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学习目标
1.梳理《玩偶之家》中的矛盾冲突,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和社会意义。
2.设想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活动一
结合人物形象,梳理矛盾冲突
1.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梳理《玩偶之家(节选)》中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
1、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2、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
3、人与环境的冲突
1.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
海尔茂 娜拉
没有看信之前对娜拉百般 亲昵宠爱 没收到信前忐忑不安
第一次看信后,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 收到信后决定主动担责
当他看到退回的借据时,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 收到借据后看清丈夫的自私和夫妻关系的不平等,决定摆脱“玩偶”身份,愤然出走
2.人物真实内心的冲突
娜拉 一方面害怕海尔茂知道借款真相,试图延误和阻止海尔茂看信;另一方面又对会说甜言蜜语的海尔茂心存幻想,期待着海尔茂看到信后主动承担责任这一奇迹的发生。 她爱海尔茂,爱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放弃和离开他们,但又能够下决心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牺牲生命。娜拉内心的冲突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海尔茂 既舍不得娜拉这一美丽可爱的“玩物”又不愿因娜拉借款的事影响自己的名誉;既不能给娜拉平等的地位和爱,又不愿娜拉离开,这一冲突较好地表现出海尔茂丑恶的嘴脸。
娜拉追求平等、独立自由的女权思想,与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思想盛行的社会之间的冲突。
3.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活动二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探究1:海尔茂最终宽恕她了,娜拉为什么会出走?
(一)生活痛苦压抑
娜拉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处处忍耐,她过得并不快乐。海尔茂的言语更是如刀子一般彻底撕开了最后的温情假象。
(二)关于美好爱情理想的破灭
娜拉为了所爱的人,不惜做出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为了这份真爱她“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她终究没有等到“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
(三)发现了自己的“玩偶”身份
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平等的人来对待,她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骨子里的不甘顺从令她做出离开家庭的决定,她要反抗自己的玩偶身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立和自由。
探究2:有评论称,《玩偶之家》结尾处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阅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关门”这一动作的象征意义,以及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1)象征意义:“关门”这一动作不仅意味着娜拉决然离开海尔茂,离开这个家,而且象征着娜拉在人生观念上的跨越,也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推动女性从“玩偶”的身份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向前进。
(2)社会意义:①娜拉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②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独立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③娜拉的出走,揭开了资产阶级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资产阶级中的夫妻关系、家庭伦理道德、妇女地位等现状明明白白地展现在读者与观众面前,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
活动三
结合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思考娜拉的结局
“娜拉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他认为,娜拉走后只有三条路,“要么回来,要么堕落,要么饿死”。试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一)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因为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而且,她的三个孩子还在家中,所以,她要么会堕落,要么就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家中。如果她在没有生存技能的基础上坚持自尊,只能饿死。人格独立只有附着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和意义。所以,娜拉出走,如果她没有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她是不能真正地获得解放的。(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①娜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她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②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从剧情来看,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她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她聪明而有头脑,有办法解决出走后面临的生存、工作等问题。同时,娜拉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不会再回到海尔茂身边做一个“玩偶”,更不可能堕入肮脏的泥潭。(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