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0 11: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自己之歌
惠特曼
导入
在诗歌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它闪耀着自由与个性的光芒,那便是惠特曼的《自己之歌》。这首诗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命的多元与壮阔;又似一阵清风,拂去心灵的束缚与枷锁。此刻,让我们一同踏入《自己之歌》的世界,去聆听那来自灵魂深处的吟唱,感受诗人对自我、对万物、对生命的炽热歌颂与深沉思索。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惠特曼其人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并掌握本诗中所使用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走进作者
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草叶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
创作可分三期:
1.南北战争(1861-1865)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欧罗巴》欢呼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斧头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2.南北战争时期,组诗《桴鼓集》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
3.南北战争结束后,诗作《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认为真正的民主还没有在美国出现;《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歌颂欧洲的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
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
主要作品
诗集:《草叶集》 (代表作)
诗篇:《欧洲》《法兰西》《近代的岁月》(讴歌欧洲革命的诗篇)
诗篇:《桴鼓集》 (反映内战的诗篇)
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
《哦,船长!我的船长》(悼念林肯的名篇)
特色
浪漫主义
讴歌民主、自由、平等
《草叶集》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诗集以“草叶”为名,是因为草叶代表着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的美国民众。《草叶集》共收有诗歌 300 余首,热情地讴歌了民主和自由。
其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对美国民主自由的歌颂、对农奴制度的抨击,也有对美国壮丽河山和普通民众的热情赞美,体现了诗人所处年代的“美国精神”。
在形式上它创造了“自由体”,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草叶集》介绍:
《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草叶集》共收有诗歌300余首,首次出版于1855年。诗集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诗集中的作品奔腾壮阔,大气飞扬,汪洋恣肆,豪放不羁;使用朴实粗犷的语言,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自由体,近于口语,节奏鲜明。
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
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会合二为一。
惠特曼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憧憬着一个“世界乐园”因的出现。
惠特曼的《草叶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上升时期的美国精神,而《自己之歌》则是《草叶集》中的名篇
初读作品
朗读词,把握节奏
明确字音
鹪鹩(jiāo liáo)藤蔓(wàn)
啮草(niè)藓苔(xiǎn tái)
召来(zhào)畏怯(qiè)
罅隙(xi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
第二部分:(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第三部分:(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自己之歌
(节选)
自然万物
自信乐观
歌颂
坚强
个体认知
自由民主
揭示
追求
理清结构
赏析文本
题目解读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
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
颂扬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
《自己之歌》共52节,这里选的是第31节。
一,赏析第一节
在第一节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诗人组合意象时,巧妙地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使用哪些语句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立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草叶与星星、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藤蔓四延的黑莓、关节与机器、母牛与石像、小鼠等
共同点:平凡微小,但都是造物者精心打造、完美、精工、神奇的杰作。
艺术手法:对比
情语:不会少于;同样地完美;精工的制作;显得渺小可怜;超越了等
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是来之不易、不容忽视的,都有其价值,都值得尊重和赞美。
“我”:自然打造,神奇完美
二,赏析第二节
诗歌第二节列举了哪些意象?诗人把“我”和这些意象并提有何意义?
意象: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飞鸟和走兽
意义:(1)表述了19世纪自然科学最重要的发现——进化论
(2)“我”作为一个人,与世间各种生命形态有着亲缘关系。我来自于自然,与自然界密不可分。
(3)抒发了对世间千姿百态生命的尊重,讴歌生命之美。
“我”:出身平凡,能量巨大
可能破坏生命的巨大自然力
暂时与“我”相异的生命存在
威胁“我”
远离“我”
生命不停向前,“我”与世界本质同一,
因此,这些自然物损害不了“我” 的 存在。
徒然的
三,赏析第三节
第三节列举了哪些意象?谁在逃跑在畏怯?它们在躲避或者畏怯什么?为什么是“徒然的”?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
三,赏析第三节
第三节列举了哪些意象?谁在逃跑在畏怯?它们在躲避或者畏怯什么?为什么是“徒然的”?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们在躲避我的接近,而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我使他们无处可逃,从侧面表达我的强大,以及自己和自然的不可分割。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
“我”:无拘无束,无所不能
第三节连用九个“徒然的”,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节诗歌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真理。
合作探究
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
特点:
新奇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子了诗歌神奇的色彩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气魄,
一,总结本文的意象,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情感:
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
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
1.“自己”(诗歌中的“我”)是诗歌抒情的主体,也是贯串三个诗节的抒情线索
诗歌开篇即以“我相信”统领整节内容,让所有意象都与领起,“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在首行和尾行分别运用了“我”,围绕“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完成内容上的过渡。
第三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看似与“自己”脱离了关系,而实际上它们“逃跑”或“畏怯”的目的都是“反对我接近”,因而,诗歌的构思仍然是紧紧围绕“自己”展开的。
形不
“自己”是诗人构思诗歌的核心
二,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
2.这首诗以大量的意象烘托“自己”,充分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无束的自由、强大的力量和澎湃的激情
在第一节的第五行,诗人以“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作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
第二节,诗人再一次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示出“自己”的自信,使“自己!进一步得到凸显
第三节,诗人更是用了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末句又以“快速地跟随着”和“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使诗歌对“自己”的凸显和强调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三,从诗歌的二、三节来看,作者是怎样来塑造“自我”的?
作者将自己赋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可以“快速地跟随着”“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
四,艺术特色
①想象奇特。诗中,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选取了鹪鹩的卵、雨娃、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奇异的意象,构成了开阔而奇异的意境,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惊叹不已。
②形式奇特。《自己之歌》在诗歌形式上大胆创新,“不跨行”就是其在形式上的显著特点之一,如“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一句,诗句很长,却不跨行,而这种不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形成了自由奔放、汪洋态肆、舒卷自如的节奏,使诗歌具有独特的美感。
③思想奇特。诗中作者竭力歌颂平凡的生命,赞颂平凡而独特的“自我”。在作者眼中,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伟大的,万物同一,民胞物与,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值得赞颂!每个平凡的生命都涌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上天,可入地,自由独立,不受拘束。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无疑是领当时风气之先的。
谢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