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新课导入
考考你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长达5464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黄河的基本走向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源头景观
黄河上游景观
黄河中游景观
落日 芦花
黄河入海口
壶口瀑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赞颂的黄
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课文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会做批注。
学习目标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冼星海谱曲后,这部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光未然】(1913—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光未然歌诗选》 等集。
走近作者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写作背景
【澎湃】指波涛冲击岸边或指声势,气势浩大雄伟。
【狂澜】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
猛烈的潮流。
【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词语释义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这一章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整体感知
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
第二部分: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到颂黄河,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朗读第一部分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细节探究
朗读第二部分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的修辞
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这首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写法探究
(1)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1)这首诗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2.语言特色。
(2)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诗歌的画面之美,如“黄河滚滚”“惊涛澎湃……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作者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磅礴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与一往无前的勇气。
课文主旨
一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
来想一想,体会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磅礴的爱国激情。
二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
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
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三 举办诗歌朗诵会。建议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
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以小
组为单位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朗诵时,要读
出节奏感和韵律感,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四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并欣赏相关音乐作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巅
劈
气 魄
狂 澜
浊 流
宛 转
屏 障
哺 育
榜 样
浩 浩 荡 荡
拓展延伸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印度的母亲河——恒河
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印度河
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共同的母亲河——湄公河
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
母亲河
拓展延伸
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
奥地利的母亲河——多瑙河
德国的母亲河——莱茵河
英国的母亲河——泰唔士河
法国的母亲河——卢瓦尔河
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写一份倡议书,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的黄河。
2.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颂
主体
序曲:
尾声:
望黄河:描绘形象气势
颂黄河:歌颂巨大贡献
哺育
保卫
激励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学黄河——伟大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