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新课导入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 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父
亲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 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1.把握故事情节,解读人物形象。
2.品味文章细节,理解文章主题。
3.体会“台阶”的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
【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走近作者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写作背景
《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下了这篇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
文体知识
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文体知识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词语释义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的内容。
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整体感知
明确小说的结构:
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开端:
高潮: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发展:
结局:
新屋落成了,人老了,身体也垮了。
如何理解“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细节探究
概括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原因: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1)“那石板多年前……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前后形成对比,表现父亲当年的强壮和造屋后的老迈。
之前“我”被安置在青石板上,表现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长大了,父亲却老了。
(2)“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
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文章较详细写了父亲的脚板以及洗脚一节,这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不能,这部分看似与主要内容“台阶”无关,但这是父亲一生艰苦、淳朴和劳作的明证,是丰富父亲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
阅读发展部分,说说父亲为了建新屋做了哪些准备。
台阶低
地位低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台阶高
受尊重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单,造台阶写得很详细?
由文章的中心决定,“台阶”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文章的文眼。
台阶在当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又能表现父亲追求社会地位,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和勤劳、淳朴的性格,可突出文章的中心。
阅读小说高潮部分,新屋造好了,父亲又怎么样?
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不能,就小说题目而言《台阶》较《父亲》要准确和精练。作者选取“台阶” 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围绕中心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作技巧。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
(2)“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动作、神态描写,父亲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动作描写,写出父亲由于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
(3)“父亲身子晃一晃……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动作、语言描写,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说明父亲的倔强、要强。
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老实厚道又谦卑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
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小说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请你从文中找出最打动你的细节并谈谈体会。
(1)“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用穿破的草鞋的数量说明父亲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十分艰辛的。
写法探究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的情形,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建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心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的感情。
课文主旨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阶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当父亲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落寞。
你是怎样看待“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应该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小说有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父亲不辞辛劳地去砍柴,“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又如放鞭炮后,“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除此之外,再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品味,然后尝试着用一两句话进行点评。
啃
蹦
撬
磕
门 槛
厚 道
糟 糕
醒 悟
晌 午
烦 躁
头 颅
自 言 自 语
言 外 之 意
微 不 足 道
大 庭 广 众
连词
(1)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2)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3)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李森祥《台阶》)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或”
“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
“如果”“只有”“只要”“因为”等,用来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关系。
拓展延伸
台阶,是现代人的叫法,古代它的名字可是很高大上的——“踏跺”,也叫“踏步”。
汉族古建筑中的台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宋称“踏道”,清代叫踏跺。它不仅有台阶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处理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
这种踏跺是最常见的,名
字却特别好听——如意踏
跺。特点是台阶不做垂带,
踏步条石沿左、中、右三个方向布置,人可沿三个方向上下。一般用于较大建筑,人流量较大的门口的踏步,也用于住宅和园林建筑。
在台阶的两侧加个斜坡,
就叫做垂带踏跺。垂带踏
跺一般位于屋子正中的阶下。但宋代以前,建有两座垂带踏跺,东边的叫东阶,供主人行走;西边的叫西阶,供客人行走。如果将三个垂带踏跺连在一起,叫做“连三踏跺”。
这种踏跺,它建的很随意,
经常出现在园林之中,就是
用几块小石头堆放成一个小
台阶,远看就像一朵朵小云一样,故名“云步踏跺”。它既可以拾级而上,又是一种艺术妆点,表现了恬淡自然的艺术效果。
慢道是较缓的斜坡道或阶级道,两侧砌有矮墙,常建于山坡上的宫观寺庙或高台式宫殿的前面。
龙尾道的特点是把坡道修成一个个平台与几步踏跺相结合的形式,每个平台一折,平台之间用踏跺相连,是最常见的登山路。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在古路
上比较常见的“礓磋”。看
上去是比较丑,但其实是有
大用的。锯齿状也是古人用心研究出来的,用来上上下下,车马运输商品都十分方便。
最后一种,皇宫的正殿有三处台阶,中间的一处台阶叫陛,皇帝的尊称“陛下”即由此而来。中间台阶的当中还有一条陛石,上面雕刻着龙凤云纹,那是帝后通行的红地毯——御路。有的高规格的殿堂,中间台阶也有设置这条“御路”,以示尊贵。
这种台阶中的斜道又称辇
道、御路、陛石,坡度很
缓,是用来行车的坡道,
通常与台阶形踏步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御路踏跺”。
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往往
寄托着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
向往,而台阶作为登堂入室
的必经之路,自然也就是房子的门面所在,体现了礼仪尊卑,因此,古人对门外的台阶格外讲究。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农村父亲的理解。
如:他们生活在经济贫穷的农村,过着困苦的生活,抽旱烟,穿草鞋,食不果腹。他们地位低下,老实厚道,善良谦卑,有着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他们是家庭的脊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负。
为了一家的生活,长年累月,起早贪黑,劳作不息。他们坚忍,在极度贫穷的境况下,为了盖一座新房,起五更,睡半夜;上高山,走海滩。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着。如此毕其一生精力,以致衰老不堪。他们困苦的生活命运,诚然可怜可叹,而顽强的奋斗精神,更可敬可佩,因为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台 阶
对农民的同情与希望
觉得自家台阶低,要造高台阶新屋
开始准备
造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老了、累垮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