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新课导入
她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
她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
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
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却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她就是广西省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黄文秀。
1.略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的句子,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人公形象。
2.体会和学习文章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的多种写作手法。
3.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在生活中继承和弘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目标
略读课文,了解黄文秀在打赢脱攻坚战过程中的主要事迹,初步体会她的心路历程,感受她的精神世界。
黄文秀的扶贫日记是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找来读一读,具体、真切地认识这位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年楷模。
【祝红蕾】山东潍坊人,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
走近作者
曾在《大家》《青年文学》《山花》《清明》等期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部分散文入选《2004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读者典藏本》等40多种文集选本。《举手投足之间》等文章被选入中高考阅读题。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16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并于2018年3月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
相关介绍
任职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从百色市返回乐业县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2019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
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
写作背景
2024年6月26日,《中国青年报》曾刊发文章《青春之光》,深度描写了黄文秀是如何在毕业之后回到故乡,在百坭村这片红色热土上不懈奋斗,用火热的心、赤诚的爱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走上幸福致富之路的历程。
文章作者祝红蕾接受《右江日报》专访时表示,黄文秀乐观豁达、勇于付出、心中有爱、乐于助人,她被黄文秀身上的优秀品质所感动,从而萌发出了创作《青春之光》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她希望用文字的力量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带大家重走一遍黄文秀走过的“长征路”,让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照亮更多的人。
【初来乍到】初次来到某个地方。乍,刚刚、起初。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憋屈】有委屈而感到憋闷。
【风雪载途】一路上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词语释义
快速浏览文章,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4)写黄文秀遭遇险情。
第二部分:(5-38)详细叙述黄文秀的事迹。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39-40)详细叙述黄文秀的事迹。
一、本文在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时,既有概括性的叙述,又有对外貌、行为、语言等的具体描写。
(1)此后,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有了它,黄文秀心里有底了。
细节探究
概括叙述
(2)黄文秀说到做到。她从县里请来……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3)在她的带动下,百坭村党支部……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干劲也越来越高。
表达效果:这些内容,概括叙述了黄文秀在百坭村身先士卒,并且带领党员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所做出的诸多努力,让读者能较全面地理解黄文秀的工作和精神世界。
(1)“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这个消息让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亲的黄文秀坐立不安。她决定立即驱车返回百坭村,那里离她家所在的田阳县田州镇有180多公里。
具体描写
表达效果:虽然是“周末”,虽然自己的父亲也“病重”,黄文秀听到汛情却“坐立不安”“立即驱车返回”,反映了她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
(2)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表达效果:神态、心理描写。如实反映黄文秀走访遇阻时“憋屈”的内心世界,使黄文秀的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地、立体地站立在读者面前。
(3)“班大哥,你只要认真种好你家的果,再领着乡亲们扩大种植面积,其他问题我来解决。”来不及擦去身上的泥水,黄文秀诚挚地说。
表达效果:动作、语言描写。黄文秀三顾茅庐,终于在雨天将班大哥“围追堵截”在家里,她绝不能放弃这难得的机会,急不可耐地做班大哥的思想工作,反映了黄文秀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精神。
(4)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她眼睛一红,眼泪就下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表达效果:神态、心理描写。黄文秀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此刻她认识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真实而又形象地表现了黄文秀的激动心情。
二、本文在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
(1)周昌战至今记得2018年3月26日第一次在镇政府见到黄文秀的情形。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这位新来的百坭村第一书记“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样子”。
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战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表达效果:黄文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弱女子”,欲扬先抑。周昌战内心的疑虑,从侧面反映了黄文秀面临的困难之大,为后文做铺垫。
(2)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
表达效果:村民们由“要么推说有事,要么闭门不见”,到“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变化是巨大的、可喜的。背后原因是“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侧面突出了黄文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3)当黄文秀泥水淋漓地站在班统茂面前的时候,这个壮家汉子“认栽”了。
表达效果:侧面描写。壮家汉子班统茂之所以“认栽”,完全是被黄文秀的诚恳、执着所深深折服、深深感动。
(4)村民们喜欢上了这个和他们想到一起、干在一起的第一书记。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
表达效果:村民们由排斥、抵触黄文秀,到“喜欢”她、“顶着烈日”送鸡蛋给她,从侧面反映了黄文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取得了显著效果。
(5)班氏会呆呆地站着,五雷轰顶一样,喃喃道……
……百坭村最南端者乐屯的韦乃情伤心地哭了。
班统茂泪如泉涌……
孩子们蹲在文秀宿舍门口,抱着膝盖,久久不肯离去。
表达效果:描写百坭村男女老少听闻黄文秀殉职消息后的种种痛苦表现,从侧面反映了黄文秀工作到位,深深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二、本文在记叙黄文秀的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还穿插了精短的议论、真挚的抒情,并进行了适当的环境描写。
这长征没有风雪载途的夹金山,没有不见人烟的大草地,有的只是百坭村的一条条山路。2.5万公里啊!
饱含感情的叙述
黄文秀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崎岖的山路既是通往幸
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路。在这没有硝烟的长征路上,她铆足了劲儿与时间争分夺秒地赛跑,一刻不曾停息。
表达效果:盛赞黄文秀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只争朝夕、勤奋不辍、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极富艺术感染力。
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48农村和山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800多人牺牲在一线。和黄文秀一样,他们把自己火热的心、赤
饱含感情的议论
诚的爱,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和黄文秀一样,他们在最穷苦的地方坚守初心、扎根奋斗,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了万家灯火,让这点点火光连接成了新时代光的海洋。
表达效果:照应标题,由黄文秀转向全国的扶贫工作者,盛赞他们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既为读者理解黄文秀的精神品质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和深广的背景,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拓展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
整个村庄都沉睡了,10平方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
环境描写
表达效果:描写了环境的静谧,渲染了孤独的氛围,烘托了黄文秀孤独无助、无法入眠的内心世界,为下文人物自我鼓劲、战胜困难做铺垫。
1.多种手法,塑造形象。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倒叙与顺叙结合,概括性叙述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使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同时,适当摘引黄文秀的日记和入党申请书,让读者直接聆听人物的心声,感受人物精神。
写法探究
2.多种表达,情深意浓。
本文记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与生活。在记叙中,作者还穿插精短的议论和真挚的抒情,并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既深化了读者的认识,又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感人至深。
课文从2019年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回顾了黄文秀生前在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和生活,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课文主旨
展现了她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抒发了对以她为代表的全国300多万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线上追随光、成为光、发出光的优秀品质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启发读者:青春只有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才能显现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黄文秀精神的时代意义:
黄文秀优秀品质为中国共产党英雄模范人物优秀品质体系增添了亮丽色彩;
黄文秀优秀品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力量;
黄文秀优秀品质为激励新时代青年群体奋发作为提供了榜样示范。
一 阅读课文,抓住小标题和重要语句,把握主要内
容。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黄文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的精神的?
二 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既有概
括性的叙述,又有对外貌、行为、语言等的具体
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找出你印
象深刻的一两处,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 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黄文秀的文章,尝试从党组
织的教育、家教家风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追求
等角度,思考她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
义,与同学交流。
瓢 泼
熟 络
心 扉
执 拗
崎 岖
噩 耗
毛 坯
心 急 如 焚
直 言 不 讳
围 追 堵 截
助词(二)
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过。例如:
(1)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怎不让她心焦?(祝红蕾《青春之光》)
(2)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彭荆风《驿路梨花》)
(3)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语气助词主要包括“了”“嘛”“啦”“吗”
“呢”“吧”“啊”等,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例如:
(1)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孙犁《山地回忆》)
(2)山,好大的山啊!(彭荆风《驿路梨花》)
拓展延伸
《人民日报》评
何等信念,才能像她那样放弃“小我”选择“大我”!
何等担当,才能像她那样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何等情怀,才能像她那样把原本陌生的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人!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黄文秀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初心”与“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名字从未被忘记,她的故事仍在续写,她的优秀品质还在传承。
请你仿照以下范例,为黄文秀撰写颁奖词。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示例:她以青春之名,投身于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面对艰苦的环境、重重的困难,她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扶贫一线,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希望,用无私的奉献点亮了贫困群众的生活。
示例: 在平凡中见伟大,在逆境中求新生。黄文秀,一位来自广西的年轻姑娘,带着梦想和信念,回到家乡,回到了那片她深爱的土地。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初心和使命。她深入基层,走进贫困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亮了乡村的希望,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引子:黄文秀遇险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我心中的长征”
“仿佛她还在一样”
结束语:用青春热血点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