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去来兮辞
·
并序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辞官归隐原因 (用原文回答)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3、“程氏妹丧于武昌”
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任性随情,做官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概括内容:
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东坡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关于“辞”体
· 四句一节
· 六字为一句,读成三拍
· 多用兮字
· 虚字用在句腰
· 多押韵
关于“辞”体
划分节奏的方法是:
①凡三、四字句均按“音群”划分,即 “ ××—×”, “××—××”;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②凡六、七字句均按三拍划分,
基本形式是“×—××—×—××”,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如:农人/告余/以/春及。
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特殊情况下可作适当改变,如“归去来— 兮”, “既—自以—心为—形役”。
文中的韵脚
第一节:押ui韵
韵脚“归”、“悲”、“追”、“非”“衣”“微”
第二节:押两个韵:
①un韵……“奔”“门”“存”“樽”
②an韵……“颜”“安”“关”“还”“桓”
第三节:押一个韵ou
韵脚:游、求、优、畴、舟、丘、流、休
第四节: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
韵脚有 “之”“期”“籽”“诗”“疑”
第一段:辞归的急切:自责与自恕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课文解读
第一段:辞归的急切:自责与自恕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课文解读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第一段:辞归的急切:自责与自恕
回归的舒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课文解读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第二段:
课文解读
第二段:归家的愉悦
课文解读
第二段:归家的愉悦:喜悦与闲适
室中与园中
课文解读
第二段:归家的愉悦:喜悦与闲适
室中与园中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课文解读
第二段:归家的愉悦:喜悦与闲适
室中与园中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课文解读
和郭主簿二首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饮酒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
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
第二段:归家的愉悦:喜悦与闲适
室中与园中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课文解读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饮酒二十首》之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人们郁郁不乐,不是因为所有事情都很糟糕,而是因为我们作为人类有能力去改变的事情,却没有这么做。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君特·格拉斯
不要在那里踱步
不要在那里踱步
天黑了
一小群星星悄悄散开
包围了巨大的枯树
不要在那里踱步
梦太深了
你没有羽毛
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
不要在那里踱步
下山吧
人生需要重复
重复是路
不要在那里踱步
告别绝望
告别风中的山谷
哭,是一种幸福
不要在那里踱步
灯光和麦田边新鲜的花朵
正摇荡着黎明的帷幕
鲁迅先生《墓碣文》: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
于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课文解读
第三段:
课文解读
第三段:归隐的情趣
课文解读
第三段:归隐的情趣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
厌恶官场,固穷守节
1. 悦亲戚之情话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 乐琴书以消忧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 乐琴书以消忧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 乐琴书以消忧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3. 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 乐琴书以消忧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3. 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与乡邻交往之乐;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 乐琴书以消忧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3. 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与乡邻交往之乐;
4. 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 乐琴书以消忧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3. 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与乡邻交往之乐;
4. 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躬耕田园,诗酒琴书
1. 悦亲戚之情话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 乐琴书以消忧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3. 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与乡邻交往之乐;
4. 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第四段:
课文解读
第四段:抒怀言志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第四段:抒怀言志
课文解读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卒章显志:弃绝世情,顺应自然
第四段:抒怀言志
课文解读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卒章显志:弃绝世情,顺应自然
第四段:抒怀言志 乐天安命
讨论二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们的看法。
析
情
悟
道
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
儒家思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陶渊明青年时候也曾有过“大济天下苍生”“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理想和抱负,然而东晋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黑暗腐败,门阀制度森严,现实的黑暗把他的壮志击得粉碎。官场的庸俗污浊使他难以保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园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
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待生死天命,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从另一层面上说,这也正是他积极人生的表现。
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
在诗人里面,陶渊明可以说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他完成了自己最超越的、最美好的一种品格。不过,陶渊明的自我完善是消极的、内向的,真正是只完成了自我。
陶渊明的诗就像日光七彩,融为一白。不过,他是经过心灵上很复杂的矛盾和精神上种种痛苦才最后到达这种真淳之境界的。
——叶嘉莹《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而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的要在外建立,向内的则要把外面拆卸,把外面遗弃与摆脱。外面的遗弃了,摆脱了,然后你可走向内。换言之,你向内走进,自然不免要遗弃与摆脱外面的。
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洒落的人生,最后境界则成一大脱空。佛家称此为涅槃。涅槃境界究竟如何呢?这是很难形容了。约略言之,人生到达涅槃境界,便可不再见有一切外面的存在。
外面一切没有了,自然也不见有所谓内。内外俱泯,那样的一个境界,究竟是无可言说的。倘你坚要我说,我只说是那样的一个境界,而且将永远是那样的一个境界,佛家称此为一如不动。
————钱穆《人生十论》
从《归去来兮辞》解读隐士文化
· 厌恶官场,鄙弃功名。
· 娱情诗酒,崇尚自然。
· 尽享天伦,体验农趣。
· 抚摸伤痛,不忘忧思。
析
情
悟
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潜
自责自悔
自恕自醒
辞官归田
田园生活
抒怀言志
居家
出游
归途
抵家
室内
园中
心 志
交 往
纵情山水
所见所感
乐天安命
叙事线索
归去来兮辞
呼 唤 归 去
闲 适 生 活
隐 逸 情 怀
抒 怀 言 志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自责自悔)
情 感 线 索
1. 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奚 飏 熹微
壶觞 眄 庭柯
流憩 遐观 岫
翳翳 西畴 棹
窈窕 皋
xī
yáng
xī
shāng
miǎn
kē
qì
xiá
xiù
yì
chóu
zhào
yǎo tiǎo
gāo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归去来兮
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载欣载奔
三径就荒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抬、举
助词,无义
表被动
谏正 /挽救
对/错
一边……一边
接近
举/斜看/使愉快
觉察、自知
景翳翳以将入
请息交以绝遊
悦亲戚之情话
感吾生之行休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帝乡不可期
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日光
停息
为……而高兴
将要
随、顺从
往
至、及
放开
姑且
3. 辨析下面各句中不同色字体词的不同意思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扶老以流憩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策
马鞭子
拄着
策略、计策
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为吾子之将行也。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大行不顾细谨
其志洁,其行廉。
善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量词,遍
行走
出行
运行
实行、做
行动
品行
将、即将
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以为流觞曲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用
端起
引来、疏导
乘
乘鄂渚而反顾兮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以乘韦先
聊乘化以归尽
登
坐、骑
趁着
量词
“四”的代称
顺应
4. 翻译下列句子
(1) 田园将芜,胡不归?
(2)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3)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4)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家里的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既顺着幽深曲折的溪流寻山谷,又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穿过山丘。
富贵本非我愿,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法到。
暂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再也不要怀疑什么了。
对一对,文意了于心
例:小径松菊,一杯清酒名可越。
流云丘壑,数点倦鸟心亦舒。
稚子亲邻,几言情话忧能消。
清流皋畴,几首小诗气能清。
欣木涓泉,几番荣枯神皆爽。
巾车扁舟,万般景色性更洁。
灵机一动
A、引壶觞,眄庭柯,涉园成趣;
携稚子,倚南窗,观日融情。
命巾车,棹孤舟,寻壑经丘。
B、登东皋,临清流,赋诗得乐;
悦亲戚,乐琴书,情话消忧。
C、僮仆稚子,亲戚农人,此中有人伦之乐;
松菊倦鸟,巾车孤舟,其间寄田园之情。
缀文中词句成联
悬求对句
A. 不求富贵,不期帝乡,
只求乘化以归尽。
B. 向荣之木,始流之泉,
万物皆得时令。
面对官场的污浊,生命的短暂,陶渊明选择的是“乐天安命”,然而面对这一人生困境的不独陶渊明一人,还有李白、苏轼、白居易、杜甫等等,结合学过的有关诗
文,试作一比较评价。
研究性学习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