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CLIMB TO THE FAST ATTIC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感受本诗偶句押韵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初步学习“起承转合”这一传统文学创作技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体会不同评论家的文学评论,并尝试撰写文学短评。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中的典故内涵,把握诗歌情感,学习用典的表达手法。
作者简介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1045-1105)
黄庭坚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对于《登快阁》这首诗,历代文学评论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清代姚鼐
“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
清代张宗泰
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清代文学家方东树
意思就是看似新奇,实际上只是小孩子才会说出的言语而已;
“(《登快阁》)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
南宋张戒
01
初读通意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速览本诗,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诗的大意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速览本诗,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诗的大意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速览本诗,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诗的大意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速览本诗,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诗的大意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山、天、澄江、月等常见意象
你认为本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手法
白描
意象
因此会有“而究其实,乃小人语”“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等类似的评价。但是天远大、月分明,意思明快。小儿语用于诗中,只要恰当,便是好诗。
语言简洁明快
02
再读品情
听范读,试着寻找本诗语言上的特点
听范读,试着寻找本诗语言上的特点
押韵
偶句押“i/eng”韵,四个韵脚“晴”“明”“横”“盟”按照《平水韵》规则都属于下平八庚韵,其特征是“八庚清厉”。
“清厉”释义为耿介有骨气,或者凄清、凄厉,形容声音激切高昂。古人云:“清厉而静,和润而远。”黄庭坚选庚韵,读来有清厉之气和耿介之风,切合诗情的选韵,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
“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清·姚鼐
“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清·方东树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官场生涯的厌倦;
首联
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与陶醉;
颔联
抱负无法实现、无人理解的痛苦;
颈联
辞官还乡,回归自然,想要归隐的心境。
尾联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
学生朗读
读音准确
节奏准确
感情饱满
03
三读悟法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用典
“语典”即颔联的化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名句同中求异。
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故事
近似名言引用
“事典”则包括“了事痴”“伯牙绝弦”“阮籍的青白眼”“白鸥”。
典故分为
事典
语典
典故含义
了事痴
“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晋书·傅咸传》
杨骏的弟弟杨济一向跟傅咸友好,他给傅咸写信说:“江海的流水波涛滚滚,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天下是个大器物,不可能很明白,而我看你是每件事都想弄明白。你生性痴呆,却想明了官事,而官事也是不容易明白的。明了官事正该痴呆,又是痛快的事。”
典故含义
伯牙绝弦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典故含义
阮籍的青白眼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jī,抱着)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
阮籍又会作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见到青眼。
典故含义
白鸥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 ,沤鸟舞而不下者也。”
——《列子·黄帝》
海边有个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晨到海上去,跟海鸥玩耍。海鸥飞来的数量有上百只不止。他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一起玩,你抓一只来给我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都在空中飞翔而不下来。
由此看来,张宗泰的“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不无道理。
颔联化用前人诗句,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同中求异。
颔联
首联运用“了事痴”的典故,以此自喻,自嘲忙于公事。
首联
颈联巧借“伯牙绝弦”“阮籍的青白眼”的事典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了无知音的失意之情;
颈联
结尾的鸥鸟典故更是把归隐之志表达的不着痕迹。
尾联
小结
04
分析结构
本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起承转合
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不但表现出诗人的思维进程和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而且使诗歌的结构严谨,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起承转合是古诗结构章法(诗词的结构谋篇)之一。
“ ”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
起
“ ”即转折,是转折变换诗意;
转
“ ”
合
即收合,是在结句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 ”
承
即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
尾联
首联
颔联
颈联
以叙事开头,交代“倚晚晴”,那么必然引出见闻感受,有向颔联招手之态。
起
紧承首联的“倚晚晴”句,由近及远描绘了登阁所见的晚晴辽远阔大、空明澄澈之景,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承
没有继续写景,也未针对景色发表议论,而是笔锋陡转,借用伯牙破琴绝弦以及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写了自己了无知音、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愁绪。
转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归欤之思,既是回护首联“了却公家事”的解脱之意,也是挽合颔联歆羡自然的情愫,更是给颈联的愁绪找到了化解的良方。卒章显志,收束全诗,圆融而自然。
合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发情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
拓展阅读
从七律名篇《登快阁》看黄庭坚的思想风骨(节选)
张立华
黄庭坚说:“子美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既是对杜甫等人的推崇,也是黄庭坚的夫子自道。“无一字无来处”,“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正是黄庭坚诗歌的一大特色。在《登快阁》中,这一特色尤为突出……诗人今天了却了“公家事”,登上快阁欣赏晚晴,顺便喝上几杯美酒,这才瞪起眼睛、露出黑眼珠,表现出喜悦之情。可醒酒之后发现,借酒浇愁的结果是愁更愁——虽然今年了却了“公家事”,但以后的“公家事”又如何了却呢?还不如趁早乘坐“万里归船”,吹着长笛归隐江湖,与白鸥结伴为友。
拓展阅读
“万里归船”,暗用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至于“弄长笛”,则是因为长笛“可以通灵感物,写神喻意,致诚效志,率作兴事”。
“此心吾与白鸥盟”,既是化用杜甫“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名句,又是暗用《列子》中的典故——“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到)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白鸥不像人那样机心诡诈,黄庭坚愿与白鸥盟而不愿做官,是对官场尔虞我诈的讽刺。
拓展阅读
对当时社会黑暗和宦海险恶的认识并非始于作诗当日,黄庭坚归隐江湖的想法其实由来已久。早在熙宁元年,黄庭坚就在诗中写道:“安得酒船二万斛,棹歌长入白鸥群。”这与《登快阁》尾联简直就是同样的话再说一遍。
归隐江湖说说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殊非易事。如果家里没有田产,归隐之后如何生存呢?因此,黄庭坚归隐的牢骚语虽然说了无数遍,但最终也没能兑现“与白鸥盟”的诺言。崇宁四年九月三十日甲子,黄庭坚逝世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61岁。
这首七律诗,短短56个字,信息量很大,又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谓兀傲奇崛、精切无瑕,思想与艺术“二美”并具,风骨与情韵“熊鱼”得兼。
情境默写
1.《登快阁》中, , ”两句透露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2.《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抱负的写照。
3.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伯乐、阮籍的典故抒发世无知音,孤独无聊之意的语句是: , 。
4.《登快阁》中“ , ”一联有归隐之意,和首句厌倦官场之意暗相呼应。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学完本诗,你更认可哪位评论家的观点?或者你是否有其它不同的观点呢?试写一段文学短评。
(200-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