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培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培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8 15: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培优】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利津月考)下面是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图,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024八下·通州期中)下表是王同学的一道作业题,表中空格处应该填(  )
A.在上海浦东建立开发区 B.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C.南通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D.在重庆设立直辖市
3.(2024八下·前郭尔罗斯月考)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是(  )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4.(2024七下·宁阳期末)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下图),它是中国首家股份制试点企业。这说明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D.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5.(2024九下·广东模拟)我国自1978年以来,把大量的农村隐性过剩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潜在“资源”;到1985年这一“资源”数量在1亿人以上。据此可知,这(  )
A.加剧城乡之间的对立 B.助推乡镇企业的发展
C.推动人口政策的调整 D.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
6.(2024八下·寻乌期末)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由此开始(  )
A.和平解放西藏 B.完成三大改造
C.改革城市经济体制 D.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7.(2024八下·沈阳期中)表格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A.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D.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
8.(2024九下·泰州模拟)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长征的正确航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9.(2024八下·任丘期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92年 B.2001年 C.2007年 D.2019年
10.(2024八下·渭南期末)1978年,“我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段“传奇”的起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1.(2024九下·镇安县模拟)下表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对该表格数据解读最全面的是(  )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413030.3 827121.7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2024八下·立山期中)在电视、报纸上出现的高频词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应该是(  )
A.稳定、企业、国企改革
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共十四大
D.提高技术、科学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
13.(2023八下·武昌期中) 2023年 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该改革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4.(2023九下·南明模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光辉思想。它们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走群众路线 D.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
15.(2024八下·赤坎期中)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4八下·河南期中)下图为《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单位:万个),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经济特区先行示范
C.“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7.(2023·绵竹模拟)下列选项都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发生在2001年12月的是(  )
A.厦门特区的设置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成立
18.(2024八下·昂仁期中)习近平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选项属于“中国梦”基内涵的是(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和平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9.(2023八下·期末)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开发区
20.(2024八下·安溪期中)分析表格,关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股份制改革增强了活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北京)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919—1949年 1949—1978年 1978—2012年 2012年以来
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角度一 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相关史实: ① 发展道路: ②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角度二 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840—1919年中国在技术、制度方面探索的史实。总结这一时期现代化探索中的历史教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政策或措施。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比较角度二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
22.(2024八下·青原期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某中学举办了关于“改革开放及伟大成就”的展览活动,假如你有幸参观展览,请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篇】材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开放篇】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成就篇】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指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启航地在哪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哪一次党代会上确立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让世界进入中国”的最早举措和第二阶段“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事件,列举一例“中国改变世界”的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2.【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3.【答案】D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4.【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5.【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7.【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9.【答案】B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10.【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
12.【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13.【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四个全面”
14.【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5.【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答案】B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18.【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19.【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20.【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等。
(2)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阶段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等。
(3)①欧洲殖民者掠夺殖民地资源;殖民争霸战争;“三角贸易”;鸦片战争等。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贫富差距大;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三大改造;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22.【答案】(1)改革目的: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启航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党代会:1992年中共十四大。
(2)举措:建立经济特区: 事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做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举办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
(3)重要作用: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创业等;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意义;世界贸易组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