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测试题【培优】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昌邑期末)如表是不同时期居民家中“三大件”。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 )
时期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居住环境改善 B.饮食结构优化
C.经济快速发展 D.消费总量增长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3.(2024九下·益阳模拟)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邓小平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4.以下示意图是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而成,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由此可知,这个家庭( )
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②交通设施明显改善
③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④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八下·秦都期末)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的成功,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是指( )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6.(2024八下·赤坎期末)下面是小华同学根据时政新闻信息,收集制作的中国新时代发展成就图集中的部分图片。这些成就的取得( )
A.说明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突破 B.解决了中国面临的发展挑战
C.反映了经济特区开放的作用 D.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7.(2023八下·长沙期末)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中国科技成就突出 B.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D.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8.(2024八下·宿城期末)照片作为一种图像史料,在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原子能工业有发展 B.医疗技术显著提升
C.航天工业从无到有 D.科学技术成就非凡
9.(2023八下·安达期末)2011年9月屠呦呦等人研究的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它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它是指( )
A.青霉素 B.抗生素 C.青蒿素 D.茼蒿素
10.(2024八下·西安期末)如图是某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的学习目录。由此判断本课的主题是( )
A.国防建设迅速发展 B.文化园地百花齐放
C.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1.(2024八下·凤城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饮食结构单调 B.自驾出游流行
C.衣着丰富多彩 D.上网淘宝购物
12.(2024八下·桦甸期末)下列科学家的成就最能够充分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是( )
A.王进喜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邓稼先
13.(2023八下·枣阳期末)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
A.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4.(2024八下·盂县期中)1967年6月17日,有“空中美男子”美誉的轰六投下了我国第一颗 。( )
A.原子弹 B.氢弹 C.导弹 D.中子弹
15.(2024八下·郑州期末)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整理了如下展板,最恰当的主题是( )
A.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16.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分类整理,其中①处应填( )
类别 中国杰出人物
第一类 商鞅、北魏孝文帝、王安石、邓小平
第二类 蔡伦、祖冲之、毕昇、袁隆平
第三类 扁鹊、华佗、李时珍、①
A.屠呦呦 B.邓稼先 C.张仲景 D.徐光启
17.(2024八下·酒泉期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他的贡献是( )
A.创立“地洼学说” B.发明航空材料
C.研究“两弹一星” D.研制杂交水稻
18.(2024九下·牧野模拟)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 ”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实验成功 D.导弹部队的组建
19.“两弹一星”的研制,不仅为战略导弹部队提供技术保障,增强我军的防御能力,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材料意在强调( )
A.导弹技术提升战备能力 B.卫星技术服务经济建设
C.核武装备保障国家安全 D.科学技术成果作用多元
20.(2024八下·西宁期末)总结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某同学归纳的下列时间轴,彰显了中国( )
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B.中国重返联合国席位
C.日本谋求改善同中国关系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下·双辽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1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三:青蒿一握,水二升,没渍了千年,真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下百次实验。苯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顾奖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呆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此翁”是谁 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3)材料三中,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22.(2024八下·大理期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祖国,百折不挠,奋发创新,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标准:1950年至1976年,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人”王进喜等。1977年至1988年,“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1989年至今,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评选。
——整理自《人民日报》刊登的《劳模评选制度如何形成》
材料二 在党和国家领导正确下,以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华儿女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
钱学森 袁隆平 杨利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有何共同点?(至少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位历史人物,从成就史实和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撰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持续奋斗,继往开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劳模”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2.【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3.【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4.【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5.【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6.【答案】D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7.【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
8.【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航天事业的发展
9.【答案】C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10.【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衣食住行的变迁;航天事业的发展
11.【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2.【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13.【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14.【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15.【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开国大典;全方位外交
16.【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17.【答案】D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18.【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19.【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20.【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航天事业的发展
21.【答案】(1)东方红一号
(2)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胆创新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屠呦呦及青蒿素
22.【答案】(1)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要求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要有敬业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百折不挠,奋发创新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献身科学,为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劳模涉及领域广泛(或各条战线)等。
(2)钱学森:中国物理学家、火箭专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大力协同的创业精神,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物理学方面、导弹技术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推动了中国航空航天从无到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袁隆平:中国农业科学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袁隆平投身农业科学,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研发出了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也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杨利伟:中国航天英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舍小家顾大家的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
(3)树立远大理想,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复兴的理想相结合;努力学习,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良好的基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为国家和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人。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航天事业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