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五年高考
考点1 植物生长素
1.(2023全国甲,2,6分)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2.(2023山东,10,2分)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3.(2023重庆,15,3分)某小组以拟南芥原生质体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IAA)、组蛋白乙酰化及R基因对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野生型(WT)和R基因突变型(rr)的原生质体分别经表中不同条件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培养材料中R基因表达量,并统计愈伤组织形成率,结果如图所示。据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原生质体 培养条件
① WT 培养基
② WT 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
③ rr 培养基
④ rr 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
⑤ WT 培养基+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
A.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WT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
B.R基因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提高愈伤组织形成率
C.组蛋白乙酰化通过改变DNA碱基序列影响R基因表达量
D.若用IAA合成抑制剂处理WT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形成率将升高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考向1 其他植物激素
4.(2024全国甲,3,6分)植物生长发育受植物激素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可以诱导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B.单侧光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植物激素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D.一种激素可通过诱导其他激素的合成发挥作用
5.(2023重庆,11,3分)为研究马铃薯贮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 ℃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贮藏第60天时,4 ℃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
B.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的值高抑制发芽
C.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
D.20 ℃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
6.(2022河北,5,2分)《尔雅》《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中记载,麻为雌雄异株,黑、白种子萌发分别长成雌、雄植株,其茎秆经剥皮、加工后生产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织物。雄麻纤维产量远高于雌麻,故“凡种麻,用白麻子”。依据上述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
B.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
C.因为雌麻纤维产量低,所以在生产中无需播种黑色种子
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
考向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7.(2024贵州,9,3分)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 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8.(2023辽宁,12,2分)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抑制作用
D.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9.(2023辽宁,14,2分)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6-BA(mg·L-1) 1
NAA(mg·L-1) 0.05 0.1 0.2 0.3 0.5 - - - - -
2,4-D(mg·L-1) - - - - - 0.05 0.1 0.2 0.3 0.5
不定芽诱导率(%) 68 75 77 69 59 81 92 83 70 61
注:诱导率=出不定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A.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
B.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C.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
D.相同条件下,NAA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2,4-D
10.(2023福建,8,2分)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橄榄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不同时长的浸泡处理,移栽一段时间后,测定生长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应采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清水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浸泡
B.低浓度IBA处理时,延长浸泡时间会抑制幼苗地上部分鲜重的积累
C.相同浓度浸泡1 h的情况下,NAA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效果优于IBA
D.用高浓度IBA或NAA处理时,适当缩短浸泡时间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长
11.(2023湖北,12,2分)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12.(2022湖北,9,2分)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13.(2022海南,7,3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热考点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4.(2024湖北,6,2分)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
① 野生型水稻 +++ +++
② 突变型水稻 +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
A.第④组中的水稻只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
15.(2024山东,10,2分)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培养 时间 MS MS+ 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
WT OX WT OX WT OX WT OX
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
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
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
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相抗衡)
16.(2022重庆,15,2分)植物体细胞通常被诱导为愈伤组织后才能表现全能性。研究发现,愈伤组织的中层细胞是根或芽再生的源头干细胞,其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基因的特异性表达调控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效应(见表)。已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根的再生;反之,有利于芽的再生。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
条件 基因表达产物和相互作用 效应
① WOX5 维持未分化状态
② WOX5+PLT 诱导出根
③ WOX5+ARR2,抑制ARR5 诱导出芽
A.WOX5失活后,中层细胞会丧失干细胞特性
B.WOX5+PLT可能有利于愈伤组织中生长素的积累
C.ARR5促进细胞分裂素积累或提高细胞对细胞分裂素的敏感性
D.体细胞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能相互抑制
考点3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7.(2024山东,1,2分)植物细胞被感染后产生的环核苷酸结合并打开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导致H2O2含量升高进而对细胞造成伤害;细胞膜上的受体激酶BAK1被油菜素内酯活化后关闭上述Ca2+通道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核苷酸与Ca2+均可结合Ca2+通道蛋白
B.维持细胞Ca2+浓度的内低外高需消耗能量
C.Ca2+作为信号分子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
D.油菜素内酯可使BAK1缺失的被感染细胞内H2O2含量降低
18.(2024黑、吉、辽,13,2分)为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砷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原因,研究者检测了高浓度砷酸盐处理后拟南芥根的部分指标。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砷处理6 h,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会减少
B.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
C.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
D.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
19.(2024湖北,4,2分)植物甲的花产量、品质(与叶黄素含量呈正相关)与光照长短密切相关。研究人员用不同光照处理植物甲幼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 别 光照处理 首次开花时间 茎粗(mm) 花的叶黄素含 量(g/kg) 鲜花累计平均产量 (kg/hm2)
① 光照8 h/黑暗16 h 7月4日 9.5 2.3 13 000
② 光照12 h/黑暗12 h 7月18日 10.6 4.4 21 800
③ 光照16 h/黑暗8 h 7月26日 11.5 2.4 22 500
A.第①组处理有利于诱导植物甲提前开花,且产量最高
B.植物甲花的品质与光照处理中的黑暗时长呈负相关
C.综合考虑花的产量和品质,应该选择第②组处理
D.植物甲花的叶黄素含量与花的产量呈正相关
20.(多选)(2024江西,13,4分)阳光为生命世界提供能量,同时作为光信号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使地球成为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
B.植物体中感受光信号的色素均衡分布在各组织中
C.植物体中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D.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强度
21.(2022辽宁,10,2分)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在亚麻生长季节,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亚麻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只有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能开花。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但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下列在黑龙江省栽培亚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当使用烯效唑,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B.适当使用赤霉素,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C.适当使用赤霉素,以提高亚麻纤维产量
D.适当使用烯效唑,以提高亚麻籽产量
三年模拟
综合基础练
1.(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7)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生理作用相互影响,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有助于形成植物的顶端优势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可促进茎尖细胞分裂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激素的种类有关,与激素的含量无关
2.(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11)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该植物进行喷施处理,获得芽生长1 cm所需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d点,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一致
B.e点,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c点,生长素对芽的抑制作用最强
D.ac段,生长素对芽的抑制作用逐渐下降
3.(2024 T8一联,7)黄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光和激素等可影响其花的雌雄分化。长日照、赤霉素能促进雄花形成,而短日照、生长素和乙烯能促进雌花形成;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高,有利于形成雌花,比值低则有利于形成雄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的雌雄分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B.施加乙烯利可改变黄瓜开雌、雄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
C.决定花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D.黄瓜花的雌雄分化受日照长短的影响可能与其细胞膜上的光敏色素感知光信号有关
4.(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13)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14 h/日才能开花,决定该植物开花的不是光照时长而是连续的黑暗时长。为探究光对该植物开花的影响,进行了如表实验,能够开花的实验组有( )
实验组别 光照时长(h) 黑暗时长(h) 处理
① 14 10 在光照7 h时,黑暗5 min处理
② 14 10 在黑暗5 h时,照光5 min处理
③ 12 12 在黑暗6 h时,照光5 min处理
④ 12 12 在光照6 h时,黑暗5 min处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不定项)(2024辽宁沈阳二模,17)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甲与植物“恶苗病”的发生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
B.乙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C.丙与甲协同促进细胞分裂,其中丙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甲、乙、丙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
综合拔高练
1.(2024东北三校二模,13)将正常生长且长势相同的油菜幼苗分为多组,每周向不同组油菜叶片上分别喷洒等量不同浓度的色氨酸溶液1次,6周后油菜幼苗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设计了空白对照和自身对照
B.色氨酸仅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促进植物生长
C.据图分析,施用的色氨酸最适浓度在0~100 mg/L
D.在一定范围内,色氨酸对地上部分的促进效果高于地下部分
2.(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10)油菜素内酯(BL)具有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作用。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某学习小组研究BL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第1组为清水组,第2~6组在180 mmol·L-1的NaCl胁迫下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L由特定器官分泌后,运输到作用部位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B.实验的自变量是BL的浓度,第1组、第2组是第3~6组的对照组
C.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BL可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D.结果表明,BL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特点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3.(2024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二联,4)低温诱导促使某些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通过低温感知来“通知”一些特有基因,调控开花诱导进程以保障植物开花坐果期免受低温损害的主动式低温反应,也叫需求型低温反应。如图为植物拟南芥开花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图中基因FRI及FLC都能抑制拟南芥开花
B.基因VRN1、VRN2、VRN3都能感受低温刺激,使拟南芥产生春化作用
C.直接使用赤霉素处理而不经低温刺激也可促进拟南芥开花
D.拟南芥的开花过程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4.(2024山东日照二模,10)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微重力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5.(2024广东深圳二模,9)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形成复粒稻的机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R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
B.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D.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激活BRD3基因
6.(多选)(2024河北衡水一模,17)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GID1与细胞核内的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和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D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C.推测野生型植株在黑暗中的D蛋白降解速率比蓝光刺激下的慢
D.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7.(2024辽宁鞍山二模,24)下胚轴是植物幼苗阶段的核心器官之一,负责将幼嫩的子叶推出土壤表层,以进行光合作用。科研人员就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下胚轴生长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
(1)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时,幼苗合成并响应BR(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进而 幼苗下胚轴快速伸长,以寻找光源进行光合作用。幼苗见光后,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
(2)科研人员发现一种NF-YC蛋白缺失突变体(nf-yc突变体),与野生型(WT)相比,其幼苗的下胚轴在光照下可以继续生长,而在黑暗中,两者下胚轴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此实验结果说明:光照通过NF-YC蛋白 下胚轴的生长。
(3)为研究NF-YC蛋白和BR之间的调控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光下分别培养nf-yc突变体与WT幼苗,检测BR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和BR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NF-YC蛋白通过 降低BR含量。
②光照下,用BR合成抑制剂(BRZ)处理nf-yc突变体和野生型幼苗后,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R处理,检测下胚轴长度,据图3描述实验结果 。
③综合上述信息,推测NF-YC可能还通过抑制植物 ,进而抑制下胚轴的生长。
专题16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五年高考
考点1 植物生长素
1.(2023全国甲,2,6分)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2.(2023山东,10,2分)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D)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3.(2023重庆,15,3分)某小组以拟南芥原生质体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IAA)、组蛋白乙酰化及R基因对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野生型(WT)和R基因突变型(rr)的原生质体分别经表中不同条件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培养材料中R基因表达量,并统计愈伤组织形成率,结果如图所示。据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编号 原生质体 培养条件
① WT 培养基
② WT 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
③ rr 培养基
④ rr 培养基+合适浓度的IAA
⑤ WT 培养基+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
A.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WT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
B.R基因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提高愈伤组织形成率
C.组蛋白乙酰化通过改变DNA碱基序列影响R基因表达量
D.若用IAA合成抑制剂处理WT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形成率将升高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考向1 其他植物激素
4.(2024全国甲,3,6分)植物生长发育受植物激素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赤霉素可以诱导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B.单侧光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植物激素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D.一种激素可通过诱导其他激素的合成发挥作用
5.(2023重庆,11,3分)为研究马铃薯贮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 ℃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 图2
A.贮藏第60天时,4 ℃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
B.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的值高抑制发芽
C.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
D.20 ℃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
6.(2022河北,5,2分)《尔雅》《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中记载,麻为雌雄异株,黑、白种子萌发分别长成雌、雄植株,其茎秆经剥皮、加工后生产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织物。雄麻纤维产量远高于雌麻,故“凡种麻,用白麻子”。依据上述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
B.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
C.因为雌麻纤维产量低,所以在生产中无需播种黑色种子
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
考向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7.(2024贵州,9,3分)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 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8.(2023辽宁,12,2分)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 mg·L-1时起抑制作用
D.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9.(2023辽宁,14,2分)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6-BA(mg·L-1) 1
NAA(mg·L-1) 0.05 0.1 0.2 0.3 0.5 - - - - -
2,4-D(mg·L-1) - - - - - 0.05 0.1 0.2 0.3 0.5
不定芽诱导率(%) 68 75 77 69 59 81 92 83 70 61
注:诱导率=出不定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A.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
B.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C.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
D.相同条件下,NAA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2,4-D
10.(2023福建,8,2分)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橄榄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不同时长的浸泡处理,移栽一段时间后,测定生长指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对照组应采用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清水对橄榄幼苗根系进行浸泡
B.低浓度IBA处理时,延长浸泡时间会抑制幼苗地上部分鲜重的积累
C.相同浓度浸泡1 h的情况下,NAA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效果优于IBA
D.用高浓度IBA或NAA处理时,适当缩短浸泡时间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长
11.(2023湖北,12,2分)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12.(2022湖北,9,2分)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13.(2022海南,7,3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热考点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4.(2024湖北,6,2分)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
① 野生型水稻 +++ +++
② 突变型水稻 +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
A.第④组中的水稻只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
15.(2024山东,10,2分)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培养 时间 MS MS+ 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
WT OX WT OX WT OX WT OX
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
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
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
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相抗衡)
16.(2022重庆,15,2分)植物体细胞通常被诱导为愈伤组织后才能表现全能性。研究发现,愈伤组织的中层细胞是根或芽再生的源头干细胞,其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基因的特异性表达调控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效应(见表)。已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根的再生;反之,有利于芽的再生。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C)
条件 基因表达产物和相互作用 效应
① WOX5 维持未分化状态
② WOX5+PLT 诱导出根
③ WOX5+ARR2,抑制ARR5 诱导出芽
A.WOX5失活后,中层细胞会丧失干细胞特性
B.WOX5+PLT可能有利于愈伤组织中生长素的积累
C.ARR5促进细胞分裂素积累或提高细胞对细胞分裂素的敏感性
D.体细胞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能相互抑制
考点3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7.(2024山东,1,2分)植物细胞被感染后产生的环核苷酸结合并打开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导致H2O2含量升高进而对细胞造成伤害;细胞膜上的受体激酶BAK1被油菜素内酯活化后关闭上述Ca2+通道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环核苷酸与Ca2+均可结合Ca2+通道蛋白
B.维持细胞Ca2+浓度的内低外高需消耗能量
C.Ca2+作为信号分子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
D.油菜素内酯可使BAK1缺失的被感染细胞内H2O2含量降低
18.(2024黑、吉、辽,13,2分)为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砷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原因,研究者检测了高浓度砷酸盐处理后拟南芥根的部分指标。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图1
图2 图3
A.砷处理6 h,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会减少
B.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
C.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
D.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
19.(2024湖北,4,2分)植物甲的花产量、品质(与叶黄素含量呈正相关)与光照长短密切相关。研究人员用不同光照处理植物甲幼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组 别 光照处理 首次开花时间 茎粗(mm) 花的叶黄素含 量(g/kg) 鲜花累计平均产量 (kg/hm2)
① 光照8 h/黑暗16 h 7月4日 9.5 2.3 13 000
② 光照12 h/黑暗12 h 7月18日 10.6 4.4 21 800
③ 光照16 h/黑暗8 h 7月26日 11.5 2.4 22 500
A.第①组处理有利于诱导植物甲提前开花,且产量最高
B.植物甲花的品质与光照处理中的黑暗时长呈负相关
C.综合考虑花的产量和品质,应该选择第②组处理
D.植物甲花的叶黄素含量与花的产量呈正相关
20.(多选)(2024江西,13,4分)阳光为生命世界提供能量,同时作为光信号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使地球成为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A.植物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
B.植物体中感受光信号的色素均衡分布在各组织中
C.植物体中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D.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强度
21.(2022辽宁,10,2分)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在亚麻生长季节,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亚麻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只有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能开花。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但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下列在黑龙江省栽培亚麻的叙述,正确的是(C)
A.适当使用烯效唑,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B.适当使用赤霉素,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C.适当使用赤霉素,以提高亚麻纤维产量
D.适当使用烯效唑,以提高亚麻籽产量
三年模拟
综合基础练
1.(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7)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生理作用相互影响,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生长素的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有助于形成植物的顶端优势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可促进茎尖细胞分裂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激素的种类有关,与激素的含量无关
2.(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11)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该植物进行喷施处理,获得芽生长1 cm所需时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b、d点,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一致
B.e点,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c点,生长素对芽的抑制作用最强
D.ac段,生长素对芽的抑制作用逐渐下降
3.(2024 T8一联,7)黄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光和激素等可影响其花的雌雄分化。长日照、赤霉素能促进雄花形成,而短日照、生长素和乙烯能促进雌花形成;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高,有利于形成雌花,比值低则有利于形成雄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花的雌雄分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B.施加乙烯利可改变黄瓜开雌、雄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
C.决定花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D.黄瓜花的雌雄分化受日照长短的影响可能与其细胞膜上的光敏色素感知光信号有关
4.(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13)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14 h/日才能开花,决定该植物开花的不是光照时长而是连续的黑暗时长。为探究光对该植物开花的影响,进行了如表实验,能够开花的实验组有(A)
实验组别 光照时长(h) 黑暗时长(h) 处理
① 14 10 在光照7 h时,黑暗5 min处理
② 14 10 在黑暗5 h时,照光5 min处理
③ 12 12 在黑暗6 h时,照光5 min处理
④ 12 12 在光照6 h时,黑暗5 min处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不定项)(2024辽宁沈阳二模,17)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甲与植物“恶苗病”的发生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
A.甲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
B.乙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C.丙与甲协同促进细胞分裂,其中丙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甲、乙、丙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
综合拔高练
1.(2024东北三校二模,13)将正常生长且长势相同的油菜幼苗分为多组,每周向不同组油菜叶片上分别喷洒等量不同浓度的色氨酸溶液1次,6周后油菜幼苗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本实验设计了空白对照和自身对照
B.色氨酸仅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促进植物生长
C.据图分析,施用的色氨酸最适浓度在0~100 mg/L
D.在一定范围内,色氨酸对地上部分的促进效果高于地下部分
2.(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10)油菜素内酯(BL)具有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作用。盐胁迫会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某学习小组研究BL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第1组为清水组,第2~6组在180 mmol·L-1的NaCl胁迫下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BL由特定器官分泌后,运输到作用部位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B.实验的自变量是BL的浓度,第1组、第2组是第3~6组的对照组
C.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BL可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D.结果表明,BL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作用特点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3.(2024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二联,4)低温诱导促使某些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通过低温感知来“通知”一些特有基因,调控开花诱导进程以保障植物开花坐果期免受低温损害的主动式低温反应,也叫需求型低温反应。如图为植物拟南芥开花过程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各项错误的是(B)
A.图中基因FRI及FLC都能抑制拟南芥开花
B.基因VRN1、VRN2、VRN3都能感受低温刺激,使拟南芥产生春化作用
C.直接使用赤霉素处理而不经低温刺激也可促进拟南芥开花
D.拟南芥的开花过程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4.(2024山东日照二模,10)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微重力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5.(2024广东深圳二模,9)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调控水稻穗粒数形成复粒稻的机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BR只存在于水稻的特定部位并在该部位发挥作用
B.BR的产生减少是水稻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复粒稻形成过程中BRD3与RCN2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D.实现水稻增产的思路是喷洒BR抑制剂从而激活BRD3基因
6.(多选)(2024河北衡水一模,17)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GID1与细胞核内的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和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D)
A.D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C.推测野生型植株在黑暗中的D蛋白降解速率比蓝光刺激下的慢
D.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7.(2024辽宁鞍山二模,24)下胚轴是植物幼苗阶段的核心器官之一,负责将幼嫩的子叶推出土壤表层,以进行光合作用。科研人员就环境因素和植物激素对下胚轴生长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
(1)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时,幼苗合成并响应BR(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进而 促进 幼苗下胚轴快速伸长,以寻找光源进行光合作用。幼苗见光后,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
(2)科研人员发现一种NF-YC蛋白缺失突变体(nf-yc突变体),与野生型(WT)相比,其幼苗的下胚轴在光照下可以继续生长,而在黑暗中,两者下胚轴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此实验结果说明:光照通过NF-YC蛋白 抑制 下胚轴的生长。
(3)为研究NF-YC蛋白和BR之间的调控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光下分别培养nf-yc突变体与WT幼苗,检测BR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和BR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NF-YC蛋白通过 抑制BR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降低BR含量。
②光照下,用BR合成抑制剂(BRZ)处理nf-yc突变体和野生型幼苗后,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R处理,检测下胚轴长度,据图3描述实验结果 BR促进幼苗下胚轴生长,且对nf-yc突变体的促进作用更强 。
③综合上述信息,推测NF-YC可能还通过抑制植物 对BR的响应 ,进而抑制下胚轴的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