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9 14: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8分)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青春 ① (yùn yù)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百年前,一批热血澎湃的青年擎起真理的火炬,开辟经天纬地事业的宏伟画面仍 ② (lì lì zài mù)。百年后,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年担当历史的重任, ③ (yǒnɡ yuè)投身民族复兴的征程。时光流转,时代巨变,青春一脉相承,无论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念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火然实践中绽放 ④ (xuàn lì)之花。”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 ⑤ ,奋斗,许岁月以不朽的荣光。
⑥ 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时代青年须在青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 ⑦ 激荡起民族复兴的 ⑧ 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选编自新华社5月3日《总书记心中的新时代好青年》,有删改)
(1)按拼音填写生字词。(4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2)第三段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⑤底气 ⑥奔走 ⑦创造 ⑧澎湃 B.⑤底色 ⑥奔走 ⑦创造力 ⑧嘹亮
C.⑤底色 ⑥奔赴 ⑦创造力 ⑧澎湃 D.⑤底气 ⑥奔赴 ⑦创造力 ⑧嘹亮
(3)画线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将“的生力军”去掉 B.把“还是”改成“又是”
C.把“始终”改成“始终一直” D.把“现在”和“过去”调换顺序
2.(7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5)李白的《送友人》中有山有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你班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3分)
【材料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3)“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列举一例。(4分)
二、阅读(共46分)
(一)名著阅读
4.(4分)【做笔记,写心得】小明在阅读中摘抄了以下语段,请你针对语段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读书心得。
阿尔焦姆,亲爱的哥哥:
告诉你,亲爱的哥哥,我还活着,虽然并不十分健康。我大腿上挨了一枪,不过快治好了。医生说,没有伤着骨头。不要为我担心,很快就会完全治好的。出院以后,也许会给我假,到时候我一定回家看看,妈那里我没有去成,结果却当上了红军。现在我是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的一名战士。我们旅长科托夫斯基的英雄事迹你们一定听到过。像他那样的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我对他是十分敬佩的。妈回来没有?要是她在家,就说她的小儿子向她老人家问好。请原谅我让你们操心了。
你的弟弟
(二)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2分)小西同学在朗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6.(2分)本诗通过“群童抱茅”和“_______”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_______的诗人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
7.(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执策而临之( )
(3)君遣之( ) (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8.(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9.(2分)【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4分)【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甲】文:
【乙】文: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 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 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 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枝干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11.(2分)请根据文章进行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时间 小杏树的生长过程 “我”的情感
二月 萌芽发生 期待
三月 ① ②
四月 花自凋零 担忧→③→感动
12.(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的“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与朱自清《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是写花的静态美。
B.第⑥段中“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不仅表明作者对这场大风记忆深刻,更主要的是表现出作者对这棵小杏树无时无刻的关切。
C.“我”一路见证小杏树的成长,图文记录,感受它的外形美,领悟其精神美。
D.小杏树与周围的草木和谐共存,心无旁骛地生长,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13.(3分)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
14.(3分)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5.(4分)作者称“窗前的杏树”为“小杏树”,你如何理解这个称呼?
(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的患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的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上海市专门做了一次调查,在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大脑缺少能量,难免出现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的现象,影响到学习质量。
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进食过快不利于身心健康。吃得过快,吃饭只能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④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⑤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选自中国营养学会网站)
材料二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是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宝塔的形式表现出来。
(图文选自中国营养学会网站)
材料三
①早餐应该包括以下四类食物: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同时,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吸收。如果早餐中都有上述四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质量很好;如果仅有其中三类,则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有两类或两类以下则早餐质量较差。
②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长期对午餐不重视,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肥胖,并易患消化道压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③晚餐吃得过饱过好都是不健康的。吃得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易使胰腺功能衰竭,诱发糖尿病。并且,晚餐后人通常活动量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就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容易诱发大肠癌。同样,晚餐吃得过好,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脂血症等。
(选自中国营养学会网站)
16.(2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以宝塔图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居民操作。
B.材料一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C.如果忙起来偶尔不吃午餐,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并易患消化道压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D.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呼吁人们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均衡膳食。
17.(4分)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2)晚餐后人通常活动量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
18.(4分)妈妈为读中学的小清设计了一份早餐食谱,为使这份食谱更加均衡科学,请结合三则材料,在下列食物中选择一种填入表格,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炸鸡腿150克 荞麦面100克 红烧牛肉 70克
早餐食谱 鸡蛋50克、全脂牛奶300ml、 苹果100克、( ) 我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50分)
19.我们每天的生活忙忙碌碌,年复一年,步履匆匆,无暇他顾,忘记了感受四季变化的快乐,忘记了感受亲人关爱的幸福,忘记了感受同学友谊的可贵,忘记了感受人间社会的温暖……让我们放慢脚步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吧!
请以《生活需要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姓名,校名的信息。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1) 孕育历历在目踊跃绚丽(2)C(3)D
【详解】(1)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踊跃:犹跳跃、欢欣鼓舞貌;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
绚丽:灿烂美丽。
(2)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使用。
第一空:
底气: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底色:打底的颜色。
句中指的是青春的各种荣耀都是在奋斗的基础上的,故“底色”恰当;
第二空:
奔走:急走,跑;为一定目的而忙着去做。
奔赴:急急忙忙奔向目的地。
句中强调的是“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是青春奋斗的目的所在,故用“奔赴”恰当;
第三空:
创造:动词,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
创造力:名词,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可知,句中指的使用的力量,故用名词“创造力”合适;
第四空:
澎湃:形容大浪相撞击的样子;比喻气势雄伟。
嘹亮:形容声音清脆洪亮。
句中强调的是民族复兴时的气势,故用“澎湃”恰当。
故选C。
(3)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现在,过去还是未来”排序不当,应改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按时间顺序来排。
故选D。
2. (1)系向牛头充炭直 (2)曲径通幽处 (3)漏断人初静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直、幽、漏、厦、庇、俱”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3.(1)示例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示例二: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2)家和万事兴、和睦、中和等。
(3)示例:清代大学士张堇“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详解】(1)考查拟写宣传语。注意围绕活动主题“和”,作答时注意语言简单,有呼吁作用即可。
示例:礼之用,和为贵。
(2)考查材料探究。
材料一的意思是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部落协调和顺。从中可知“和”有“家庭和睦”之意。
材料二的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由此可见,材料提倡的是中庸之道。从中可知“和”有“中和、中庸”之意。
(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体现“和为贵”的故事,比较有名的是“将相和”的故事,简述此故事时注意讲清人物身份、关系、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廉颇不服蔺相如,而蔺相如为了国家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两个人为了国家抛却前嫌,以“和”为贵,共同辅佐赵王,并成为至交。
4.示例:这段是保尔写给哥哥的家信,既交代了自己的生活变化和一些感想,并表达出对家人的安慰和关心,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保尔对家人的关心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结合文段相关描述写出你的观点看法即可)
【详解】考查读书心得的拟写。作答时,结合文段相关描述写出你的观点看法即可。这段文字是保尔写给哥哥的信。结合“不要为我担心,很快就会完全治好的”“像他那样的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我对他是十分敬佩的。妈回来没有”等有关内容,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保尔对家人的关心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示例:这封信比较简短,是保尔第一次腿部受伤后写的。从中我们了解到保尔成为革命战士、受伤情况及对家人的问候这些情况。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保尔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与之前他对生活状况不满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这封信从侧面体现了保尔的坚强。
5.一个“俱”字是“全、都”的意思。重读“俱”字,声音洪亮,有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能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6.遭受夜雨忧国忧民
【解析】5.考查诗歌炼字。
“俱”意为全、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思是“给天下贫寒的读书人遮风避雨,使他们能喜笑颜开地住在里面”。重读“俱”可以突出诗人渴望全天下所有的贫寒之人都能有所庇护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无私与伟大。
6.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可得:遭受夜雨。
二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能开颜欢笑。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7.有时马鞭派遣花费 8.(1)示例: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赶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示例: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着的千里马呢?
9.示例:从“其真不知马也”的“不”字可以感知,全文主要表现一种否定语气;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悲愤之情。 10.示例:甲文:没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乙文: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解析】7.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或,有时。
(2)句意: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策,马鞭。
(3)句意:国君就派他去了。遣,派遣。
(4)句意: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捐,花费。
8.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策,鞭打。之,它。以,按照。道,方法。食,喂养。尽,竭尽。
(2)且,尚且。况,何况。生马,活马。
9.考查赏析主旨。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是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更不能重用人才,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10.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可知,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统治者不能识别千里马,没能得到统治者的常识与重用,结果被埋没,“不以千里称也”。
根据乙文中的“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可知,君主渴望得到千里马。根据“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知,君主采纳了涓人的正确建议,最终得到了三匹千里马,即千里马能从众多的马里脱颖而出。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乙)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大王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11.①蓓蕾绽放 ②欢喜 ③惴惴不安 12.A 13.承上启下,它承接了上文写小杏树的生长空间被大树挤占的内容,引起下文对杏花被麻雀啄食、被大风吹刮的描写。 14.(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杏花比作“枝形吊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绽放的美丽形态,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2)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小杏树枝头孕育的青杏会不会被刮落的担忧,与下文小杏树在风中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形成对比,突出了小杏树的顽强以及所拥有的生存智慧。
15.①杏树与周围的大柳树、大香椿树、大柿子树比起来,是小的。②虽然小杏树生长空间受到了限制,但它却能健康地生长,与大树和谐共生、相互成就,说明杏树虽小,但却有自己大的生存智慧。③小杏树的称呼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怜惜和敬佩。
【解析】11.考查信息筛选与提炼。
由第⑧段“三月蓓蕾初绽”可知,小杏树在三月的生长过程是:蓓蕾绽放;
由第②段“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第③段“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可得出杏花开放后,“我”的情感是:欢喜;
由第⑥段“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以及第⑦段“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可知,我的情感变化是:担忧→惴惴不安→感动。故③空填写:惴惴不安。
12.考查内容理解。
A.由“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中的“赶着趟儿绽放”,与“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的“开满了花赶趟儿”可知,这两句都写花次第开放的动态美,不是静态美;
故选A。
13.考查句段的作用。
由第⑤段结尾句两句“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可知,第⑥段画线句子承接了上文写小杏树的生长空间被大树挤占了空间,“我”“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结合第⑥段“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可知,第⑥段画线句子引起下文对杏花被麻雀啄食、被大风吹刮的描写。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⑥段画线句子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4.考查句子赏析。
(1)“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把杏花比作“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把“豆绿色的花蒂”比作“小提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绽放的美丽形态,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2)结合前文“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可知,“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是“我”对小杏树枝头孕育的青杏会不会被刮落的担忧,是心理描写。结合下文“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可知,此处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小杏树枝头孕育的青杏会不会被刮落的担忧,与下文小杏树在风中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形成对比,突出了小杏树的顽强以及所拥有的生存智慧。
15.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根据第②段“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可知,作者称它“小”,对它既有喜爱之情,又有怜惜之意。
根据第④段“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第⑦段“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可知:杏树,与周围的大柳树、大香椿树、大柿子树比起来,是小的,生长空间也受到了限制。但是它却能够健康地生长,与周围的大树和谐共生、相互成就。
根据第⑥段“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可知:杏树虽小,却似乎有自己的生存智慧,表达出了作者对小杏树的钦佩之情。
16.C 17.(1)“可能”表示不确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准确地说明降低主食比例有一定的概率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2)“一部分”从范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准确地说明只是蛋白质中的一些不能被消化吸收,不是全部。
18.选荞麦面100克。早餐应该包括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食谱中已有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欠缺谷类,荞麦面是谷类;早餐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食谱中的鸡蛋、全脂牛奶、苹果分别属于细、软、硬的食物,欠缺粗粮,荞麦面是粗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应占大比例,米、面、粗粮等是主食,荞麦面是粗粮,可以作为主食。
【解析】16.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与原文“如果长期对午餐不重视,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肥胖,并易患消化道压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不符,偶尔不吃午餐,不会有大的影响;
故选C。
17.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①“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的意思是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也许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句中“可能”表示不确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准确地说明降低主食比例有一定的概率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②“晚餐后人通常活动量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意思是晚餐后人通常活动量小,所有的蛋白质不能被全部消化吸收。句中的“一部分”从范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准确地说明只是蛋白质中的一些不能被消化吸收,不是全部。
18.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和运用。
根据材料二图示和材料三“早餐应该包括以下四类食物: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同时,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吸收”可知,早餐应该包括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食谱中已有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欠缺谷类,荞麦面是谷类;早餐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食谱中的鸡蛋、全脂牛奶、苹果分别属于细、软、硬的食物,欠缺粗粮,养麦面是粗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应占大比例,米、面、粗粮等是主食,荞麦面是粗粮,可以作为主食。因此,答案为:选养麦面100克。
19.
生活需要放慢脚步
当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通过手机上的新闻客户端每天都会有几十条新闻推送,其频繁次数甚至多过你小憩休息的次数。每一声“嘀”伴随着一条新闻的推送,浮躁着我们本就不平静的心灵,好似催促着你继续追逐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而你会在点开浏览关闭这接二连三的新闻中,感到厌倦疲惫,却又乐此不疲点开下一条新闻,因为你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在连番的新闻信息轰炸下,想要放慢脚步,却恐被这个时代抛弃,费尽心力地追赶那不断变换的光影,最终也只能是心力交瘁。于是,你便开始想:生活是否需要放慢脚步?
朱成玉曾告诉他的女儿,“我喜欢那些看雪看得出神的人,我喜欢那些数星星的,把每一颗星星都当做亲人的人,我喜欢那些闭上眼睛,满脸惬意听风的人,我喜欢那些捡拾起一片叶子,试图从叶子的脉络间追溯它前生来生的人。”我想,朱成玉所喜欢的是那些懂得慢呼吸生活的人;是把雪花当成思念的人;是趴在窗台给星星写信的人;是向天空借了一把清风,然后拥入怀中,听风的心跳的人;是虔诚地在叶子上写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用慢镜头慢慢回放着的,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出他们平静的幸福,每一个画面都闪烁着生活的美好。放慢脚步,你会发现自然斗转星移的壮美,时光浅浅蹁跹的轻缓,生活零零碎碎的松弛。
林东林在《慢的美学》中写道“越快的生活越是记忆淡薄,越慢的日子越是惊人深刻,慢的度与记忆的度成正比,快的度与遗忘的度成正比。”其实,这就好似古人所说的“山中只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神仙生活,神仙不会跨越时空,但神仙可以慢慢享受时光。就像姜太公所钓的并非鱼,而是一份钓不到鱼的心情,一份在钓中有千年风日的心情。放慢脚步,你会学着珍惜生活,学着珍惜流年中温暖的人与事,学着珍惜沿途中容易错过的美丽和风景。
白岩松曾感叹道“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所以在当下的时代,慢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我知道,在我的生活里,有一种慢的空气,我需要很努力地去呼吸它。放慢脚步,风轻云淡;放慢脚步,鸟语花香。
【详解】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这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生活需要放慢脚步”。“放慢脚步”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脚步”可以实指你、我、他的脚步,也可虚指自身成长的步伐、历程。“放慢”有慢慢看、慢慢思考、慢慢地享受之意思,其含义又显得意味深长。“放慢脚步”既可以是放慢生活节奏,体味自然,感受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可指遵从内心的声音感悟平时生活中不易发觉的细节,投身于全球“慢生活”潮流,慢慢地享受人生,“放慢脚步”是一份感悟,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境界,也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放慢脚步”带有一定哲理意味且具有丰富内容,正如“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2)选材构思。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放慢脚步,观察校园的一棵青松,汲取了坚强的力量;可以写“慢阅读”,放慢阅读和思考的速度,用心与作者交流,领悟高贵的灵魂和深刻的思想;可以写自己的“慢旅游”,做驴友,仔细欣赏某个景物,徜徉于山水之间,身心完全放松,体会到生活的闲适与美好。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慢”的好处或意义。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放慢脚步是一种人生态度,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