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卷5284099—【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2课抗美援朝
1.(2024八下·遵义月考)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后,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美国侵略者赶回 附近。
2.抗美援朝战争
(1)1953年7月, 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打破了美军 的神话,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在 战役中,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3)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 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2024七上·崆峒期末)汉武帝时期两个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
4.(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5.(2018八下·大石桥月考)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战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24·镇江)在参观“最可爱的人”主题展览时,同学们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美军枪口、邱少云以惊人毅力忍受烈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 )
A.伟大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D.铁人精神
7.(2021八下·昆明期中)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8.(2024九上·江北开学考)2021年清明节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面向全国发起“为烈士寻亲,帮英雄‘回家”的网络活动。根据如图资料判断,该英雄牺牲地应在( )
许玉忠,男,河北省青具人,1921年生, 1951年5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60军18I师543团副班长。
A.中国东北 B.美国关岛 C.朝鲜半岛 D.日本冲绳
9.(2024九下·南关模拟)小李去长春烈士陵园祭扫时看到以下烈士的信息。 他们都牺牲于( )
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0.(2024八下·孝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 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两个英雄人物的名字。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11.(2024九下·西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三八线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后,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者赶回三八线附近。
故答案为:三八线。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
2.【答案】(1)美国;不可战胜
(2)上甘岭;黄继光
(3)邱少云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根据所学可知,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3)根据所学可知,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缩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故答案为:
(1)第1空、美国;第2空、不可战胜。
(2)第1空、上甘岭;第2空、黄继光。
(3)第1空、邱少云。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将领:卫青、霍去病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将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4.【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5.【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时,中国刚刚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而二战后的美国是世界一流的强国,因此③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③的ACB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明白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有一定的难度。
6.【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材料“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美军枪口、邱少云以惊人毅力忍受烈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勇猛杀敌,视死如归,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许许多多“最可爱的人”,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抗美援朝精神,故选C项。
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中共诞生,体现了建党精神,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一1936年红军长征期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进喜体现了铁人精神,与材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在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1年5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刷班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该英雄牺牲地应在朝鲜,C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地是朝鲜半岛,不在中国,A错误;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地是朝鲜半岛,不在美国,B错误;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地是朝鲜半岛,不在日本,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朝鲜战争。解题方法:依据题干的时间和军队名称,再结合所学即可分析出该战争的发生地。
9.【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和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材料中的人物都牺牲于这一时期,D项符合题意;
A:北伐战争在1926—1927年,A项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在1931—1945年,B项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在1946—1949年,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1)证据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入侵台湾海峡,侵略朝鲜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中朝边境。
(2)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3)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 出兵去管……”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干涉内战,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同时干涉中国内政,入侵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所以“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2)据材料二“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决定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开展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广大志愿军将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根据所学可知,建国之初,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等活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答案为:
(1)证据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入侵台湾海峡,侵略朝鲜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中朝边境。
(2)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3)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点评】本题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故答案为:(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1 / 1平行卷5284099—【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2课抗美援朝
1.(2024八下·遵义月考)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后,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美国侵略者赶回 附近。
【答案】三八线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后,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者赶回三八线附近。
故答案为:三八线。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
2.抗美援朝战争
(1)1953年7月, 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打破了美军 的神话,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在 战役中,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3)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 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答案】(1)美国;不可战胜
(2)上甘岭;黄继光
(3)邱少云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根据所学可知,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3)根据所学可知,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缩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故答案为:
(1)第1空、美国;第2空、不可战胜。
(2)第1空、上甘岭;第2空、黄继光。
(3)第1空、邱少云。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3.(2024七上·崆峒期末)汉武帝时期两个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
【答案】将领:卫青、霍去病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将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4.(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5.(2018八下·大石桥月考)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战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时,中国刚刚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而二战后的美国是世界一流的强国,因此③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③的ACB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明白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有一定的难度。
6.(2024·镇江)在参观“最可爱的人”主题展览时,同学们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美军枪口、邱少云以惊人毅力忍受烈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 )
A.伟大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D.铁人精神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材料“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美军枪口、邱少云以惊人毅力忍受烈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勇猛杀敌,视死如归,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许许多多“最可爱的人”,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抗美援朝精神,故选C项。
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中共诞生,体现了建党精神,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一1936年红军长征期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进喜体现了铁人精神,与材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抗美援朝,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2021八下·昆明期中)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在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2024九上·江北开学考)2021年清明节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面向全国发起“为烈士寻亲,帮英雄‘回家”的网络活动。根据如图资料判断,该英雄牺牲地应在( )
许玉忠,男,河北省青具人,1921年生, 1951年5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60军18I师543团副班长。
A.中国东北 B.美国关岛 C.朝鲜半岛 D.日本冲绳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1年5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刷班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该英雄牺牲地应在朝鲜,C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地是朝鲜半岛,不在中国,A错误;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地是朝鲜半岛,不在美国,B错误;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地是朝鲜半岛,不在日本,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朝鲜战争。解题方法:依据题干的时间和军队名称,再结合所学即可分析出该战争的发生地。
9.(2024九下·南关模拟)小李去长春烈士陵园祭扫时看到以下烈士的信息。 他们都牺牲于( )
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和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材料中的人物都牺牲于这一时期,D项符合题意;
A:北伐战争在1926—1927年,A项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在1931—1945年,B项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在1946—1949年,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4八下·孝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 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两个英雄人物的名字。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答案】(1)证据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入侵台湾海峡,侵略朝鲜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中朝边境。
(2)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3)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知识点】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 出兵去管……”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干涉内战,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同时干涉中国内政,入侵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所以“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2)据材料二“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决定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开展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广大志愿军将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根据所学可知,建国之初,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等活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答案为:
(1)证据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入侵台湾海峡,侵略朝鲜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中朝边境。
(2)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3)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点评】本题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2024九下·西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
【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故答案为:(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