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1.(2023七下·龙凤期中)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
②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了 阶段。
③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从经济特区迈出,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⑤在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这个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初级;深圳;2001;赎买
【知识点】三大改造;经济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公私合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① 结合所学可知,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 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结合所学可知, 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从经济特区迈出,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⑤ 结合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个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答案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初级;深圳;2001;赎买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2024七上·崆峒期末)汉武帝时期两个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
【答案】将领:卫青、霍去病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将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3.(2023八下·酒泉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材料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中图1,写出指导该事件进行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3) 列举材料二中图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工业成就(任写两个)
(4) 材料二中图3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答案】(1)事件: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任写两个即可)
(4)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开国大典;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文献:根据材料二信息“图1 土地改革胜利纪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开展的法律依据。
(3)成就:根据材料二信息“图2 一五计划纪念邮票”,结合所学知识图2反遇的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有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任写两个即可)
(4)意义:根据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事件: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任写两个即可)
(4)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解读能力,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解读能力,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三改造的相关历史知识。
4.(2016八下·城中期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5.(2023八下·北林期末)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公私合营 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赎买政策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赎买政策。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
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农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手工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6.(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阅读下图,从中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提升工业水平 B.变革生产关系
C.调整产业结构 D.建立政治制度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属于变革生产关系,B项正确;故选B项。
三大改造涉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进行工业改造,排除A项;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三大改造属于经济层面,建立政治制度属于政治层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7.(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成立合作社 B.实行股份制 C.无偿没收 D.赎买政策
【答案】D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成立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
B.实行股份制,实行股份制不是创新举措,不符合题意;
C.无偿没收,无偿没收不是新中国实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8.(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奋进的脚步,70年光辉的历程。以下对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对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解读正确,符合题意;②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读正确,符合题意;③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步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团谨的目标,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④2017年,中共十九大,标志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的相关史实。
9.(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10.(2024九下·西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
【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故答案为:(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1 / 1平行卷5284100—【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5课三大改造
1.(2023七下·龙凤期中)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
②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了 阶段。
③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从经济特区迈出,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⑤在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这个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024七上·崆峒期末)汉武帝时期两个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
3.(2023八下·酒泉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材料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中图1,写出指导该事件进行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3) 列举材料二中图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工业成就(任写两个)
(4) 材料二中图3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4.(2016八下·城中期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5.(2023八下·北林期末)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公私合营 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赎买政策
6.(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阅读下图,从中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提升工业水平 B.变革生产关系
C.调整产业结构 D.建立政治制度
7.(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
A.成立合作社 B.实行股份制 C.无偿没收 D.赎买政策
8.(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奋进的脚步,70年光辉的历程。以下对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10.(2024九下·西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初级;深圳;2001;赎买
【知识点】三大改造;经济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公私合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 ① 结合所学可知,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 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结合所学可知, 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从经济特区迈出,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⑤ 结合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个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答案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初级;深圳;2001;赎买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答案】将领:卫青、霍去病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将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3.【答案】(1)事件: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任写两个即可)
(4)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开国大典;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文献:根据材料二信息“图1 土地改革胜利纪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开展的法律依据。
(3)成就:根据材料二信息“图2 一五计划纪念邮票”,结合所学知识图2反遇的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有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任写两个即可)
(4)意义:根据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事件: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任写两个即可)
(4)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解读能力,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解读能力,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三改造的相关历史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赎买政策。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
公私合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农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手工业合作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6.【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属于变革生产关系,B项正确;故选B项。
三大改造涉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进行工业改造,排除A项;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三大改造属于经济层面,建立政治制度属于政治层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成立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
B.实行股份制,实行股份制不是创新举措,不符合题意;
C.无偿没收,无偿没收不是新中国实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对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解读正确,符合题意;②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读正确,符合题意;③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步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团谨的目标,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④2017年,中共十九大,标志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年代尺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建国70年来重大事件的相关史实。
9.【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10.【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故答案为:(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