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卷5284047—【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祖国统一
(1)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 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 、巩固 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 、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3) 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一国两制”就是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 权。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国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聚居;自治;机关
(2)少数民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
(3)青藏铁路;西藏
(4)祖国统一;社会主义;自治
(5)百年国耻;统一大业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根据所学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3)根据所学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根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根据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故答案为:
(1)第1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空、聚居;第3空、自治;第4空、机关。
(2)第1空、少数民族;第2空、民族团结;第3空、祖国统一;第4空、共同发展。
(3)第1空、青藏铁路;第2空、西藏。
(4)第1空、祖国统一;第2空、社会主义;第3空、自治。
(5)第1空、百年国耻;第2空、统一大业。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祖国统一,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2.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1947年),最晚建立的自治区是 (1965年)。
【答案】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最晚建立的自治区。
故答案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知识的掌握。
3. 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 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内蒙古;青藏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故答案为:内蒙古、青藏。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青藏铁路。难度较低,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还实施了 行动。
【答案】兴边富民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故答案为:兴边富民。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部大开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史实。
5.(2024七上·崆峒期末)汉武帝时期两个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
【答案】将领:卫青、霍去病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将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6.(2024八下·从江期中)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四 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是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我国之所以能够数千年来保持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一统理念密切相关。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传统,需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进一步筑牢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据何星亮《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及成立时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答案】(1)基本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1947年。
(3)原因: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等等。
(4)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数千年来在国家统一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各民族最高利益,是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可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3)依据材料三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是: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四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故答案为:(1)基本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1947年。
(3)原因: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等等。
(4)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数千年来在国家统一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各民族最高利益,是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7.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缩小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选A项。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只有特别行政区才享有高度自治权,排除B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并非是缩小地区差距,排除C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为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并不是形成了,排除D项。
故答案为:A项。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8.(2024八下·墨玉期中)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C项符合题意;
A: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
B: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
D: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准确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9.(2020·梧州)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现状我国实行( )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西藏解放以来,国家向西藏地区拨付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据材料“国家向西藏地区拨付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反映了我国致力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未体现民族团结,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未涉及各民族平等,排除B项。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设立自治机关,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与材料作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共同繁荣,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2023 广东深圳期末]下面知识卡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
知识卡片 时间:1951年 人物:阿沛·阿旺晋美 文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A.西藏和平解放 B.西藏自治区建立
C.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知识卡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解放军进军大西南,195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A项西藏和平解放是题干知识卡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项西藏自治区建立于1965年,和题干知识卡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西藏完成民主改革是在1965年,和题干知识卡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65年,和题干知识卡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藏和平解放及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2023八下·临潼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的成就与经验》等
(1)材料一图中①处是 (地名)自治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 (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地名)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材料一中图2是 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它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的哪一战略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答案】(1)①;新疆;民族区域自治;青藏铁路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管理,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3)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中①处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新疆自治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材料一中图2是2016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根据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兴建了大量学校、卫生机构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管理,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了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青藏铁路通车、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等知识。
13.(2024九下·西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
【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故答案为:(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1 / 1平行卷5284047—【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祖国统一
(1)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 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 、巩固 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 、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3) 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一国两制”就是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 权。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国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1947年),最晚建立的自治区是 (1965年)。
3. 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 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还实施了 行动。
5.(2024七上·崆峒期末)汉武帝时期两个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
6.(2024八下·从江期中)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四 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是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我国之所以能够数千年来保持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一统理念密切相关。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传统,需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深刻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进一步筑牢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据何星亮《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及成立时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7.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缩小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8.(2024八下·墨玉期中)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2020·梧州)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现状我国实行( )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西藏解放以来,国家向西藏地区拨付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2023 广东深圳期末]下面知识卡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
知识卡片 时间:1951年 人物:阿沛·阿旺晋美 文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A.西藏和平解放 B.西藏自治区建立
C.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2.(2023八下·临潼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的成就与经验》等
(1)材料一图中①处是 (地名)自治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 (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地名)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材料一中图2是 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它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的哪一战略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13.(2024九下·西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聚居;自治;机关
(2)少数民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
(3)青藏铁路;西藏
(4)祖国统一;社会主义;自治
(5)百年国耻;统一大业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根据所学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3)根据所学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根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根据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故答案为:
(1)第1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空、聚居;第3空、自治;第4空、机关。
(2)第1空、少数民族;第2空、民族团结;第3空、祖国统一;第4空、共同发展。
(3)第1空、青藏铁路;第2空、西藏。
(4)第1空、祖国统一;第2空、社会主义;第3空、自治。
(5)第1空、百年国耻;第2空、统一大业。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祖国统一,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2.【答案】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最晚建立的自治区。
故答案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知识的掌握。
3.【答案】内蒙古;青藏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故答案为:内蒙古、青藏。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青藏铁路。难度较低,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答案】兴边富民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故答案为:兴边富民。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部大开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史实。
5.【答案】将领:卫青、霍去病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将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学生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结合材料关键词和所学知识推导出正确答案。
6.【答案】(1)基本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1947年。
(3)原因: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等等。
(4)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数千年来在国家统一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各民族最高利益,是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可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3)依据材料三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是: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四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故答案为:(1)基本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间:1947年。
(3)原因: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等等。
(4)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数千年来在国家统一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各民族最高利益,是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选A项。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只有特别行政区才享有高度自治权,排除B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并非是缩小地区差距,排除C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为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并不是形成了,排除D项。
故答案为:A项。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和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C项符合题意;
A: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不符合题意;
B: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
D: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准确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9.【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答案】C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据材料“国家向西藏地区拨付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反映了我国致力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未体现民族团结,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未涉及各民族平等,排除B项。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设立自治机关,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与材料作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共同繁荣,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答案】A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知识卡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解放军进军大西南,195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A项西藏和平解放是题干知识卡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B项西藏自治区建立于1965年,和题干知识卡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西藏完成民主改革是在1965年,和题干知识卡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65年,和题干知识卡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藏和平解放及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答案】(1)①;新疆;民族区域自治;青藏铁路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管理,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3)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中①处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新疆自治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材料一中图2是2016年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根据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兴建了大量学校、卫生机构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主管理,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了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青藏铁路通车、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等知识。
13.【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
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故答案为:(1)背景:美苏冷战;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多极化趋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世界格局多极化、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背景:根据材料“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可知美苏冷战;根据材料“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可知戴高乐的战略眼光。
意义:根据材料“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2)趋势:根据材料“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挑战:根据材料“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贡献:根据材料中“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可知亚投行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可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构建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