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前、课中、课后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前、课中、课后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8 15:14:14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前、课中、课后练
一、课前预习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确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
(2)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答案】(1)宪法;社会主义;人民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根据所学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第1空、宪法;第2空、社会主义;第3空、人民利益。
(2)第1空、人民代表大会;第2空、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确立,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二、课中导学
2.(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三、课后助学
3.(2024八下·仙桃期末)下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请根据内容判断其中空白处应是(  )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可知:
A: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项。
B: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排除B项。
C: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坚持“只有一个中的原则”,达成了“九二共识”,排除C项。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是新中国初期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
4.(2024·益阳模拟)诗歌和图片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图片与对应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重庆谈判;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A:①④③②排序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②④③①排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④②③①排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截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淡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指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屌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指1950年抗美援朝。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叛徒的告密,大会的最后一天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1949年的渡江战役,④③①②正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识记,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
5.(2024八上·西城期中)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下列事件发生在武汉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及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广州,不符合题意;
B. 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不符合题意;
C.镇南关起义,镇南关起义发生在广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6.(2024九下·威海)如表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部分年份)。1956年的元旦社论标题是(  )
1956年  
1980年 《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
1992年 《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24年 《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C.《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6年元旦社论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日报》于1956年元旦发表题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社论,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和反对右倾保守的任务,故选C项。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撰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排除A项。
《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是200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排除B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1987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7.(2024八下·曲阳期中)下面是《回顾与思考--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一书中的目录(部分章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第三章“?”处的题目应是(  )
A.欲速不达 B.全国动乱 C.迈向辉煌 D.经济腾飞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是为了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但因为忽视了经济建设规律、政策不对,反而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欲速不达,A项正确;
文革体现的是全国动乱,改革开放是迈向辉煌、 经济腾飞,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2024八下·潜江月考)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上通过的重要文件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并说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的首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简析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的改变。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知识点】三大改造;人民政协;“共同纲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的首创。
(3)据材料三“图一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图二递交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申请”“图三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1 /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前、课中、课后练
一、课前预习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确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
(2)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导学
2.(2024八下·南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2)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写出和江西有关的)并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下图为“共和国足迹年代尺”,材料一、二属于哪个阶段(写序号),并写出其历史阶段特征。
三、课后助学
3.(2024八下·仙桃期末)下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请根据内容判断其中空白处应是(  )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
4.(2024·益阳模拟)诗歌和图片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图片与对应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5.(2024八上·西城期中)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下列事件发生在武汉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武昌起义
6.(2024九下·威海)如表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部分年份)。1956年的元旦社论标题是(  )
1956年  
1980年 《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
1992年 《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24年 《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C.《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7.(2024八下·曲阳期中)下面是《回顾与思考--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一书中的目录(部分章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第三章“?”处的题目应是(  )
A.欲速不达 B.全国动乱 C.迈向辉煌 D.经济腾飞
8.(2024八下·潜江月考)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上通过的重要文件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并说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的首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简析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的改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宪法;社会主义;人民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根据所学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第1空、宪法;第2空、社会主义;第3空、人民利益。
(2)第1空、人民代表大会;第2空、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确立,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2.【答案】(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根据材料一“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的目的和精神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并结合所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根据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江西有关的成就是鹰厦铁路的建成,是连接江西省鹰潭市和福建省厦门市的铁路线。
作用: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材料二涉及的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因此都属于①阶段。
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故答案为:
(1)选择歌词序号:①。原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选择歌词序号:②。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充分展示了不畏强暴、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将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任选一个即可)
(2)成就:鹰厦铁路。
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阶段:①。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可知:
A: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项。
B: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排除B项。
C: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坚持“只有一个中的原则”,达成了“九二共识”,排除C项。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是新中国初期成就,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重庆谈判;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A:①④③②排序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②④③①排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④②③①排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截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淡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指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屌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指1950年抗美援朝。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叛徒的告密,大会的最后一天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1949年的渡江战役,④③①②正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识记,要求具备准确的识记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及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广州,不符合题意;
B. 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是中国同盟会领导下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不符合题意;
C.镇南关起义,镇南关起义发生在广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6.【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1956年元旦社论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日报》于1956年元旦发表题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社论,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和反对右倾保守的任务,故选C项。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撰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排除A项。
《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是200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排除B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1987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是为了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但因为忽视了经济建设规律、政策不对,反而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欲速不达,A项正确;
文革体现的是全国动乱,改革开放是迈向辉煌、 经济腾飞,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知识点】三大改造;人民政协;“共同纲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的首创。
(3)据材料三“图一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图二递交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申请”“图三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故答案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