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平行卷5284042—【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平行卷5284042—【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8 15:14:16

文档简介

平行卷5284042—【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1.(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如表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电影《上甘岭》插曲”,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重创以美国为所的“联合国军”,所以“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爱好和平,反击侵略者的抗美援朝精神,故选B项。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决心,“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解读不全,排除A项。
抗美援战争是期,人民志愿军士气高昂,但武装装备相对落后,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和平的决心,没有体现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024八下·榕江期末)某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二炮兵部队纪实》影片,介绍第二炮兵部队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影片中的第二炮兵部队指的是(  )
A.海军部队 B.陆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导弹部队
【答案】D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海军部队,海军部队和第二炮兵部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B.陆军部队,陆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C.空军部队,空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第二炮兵部队就是导弹部队。
3.(2021·营口)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钢铁长城;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是在2012年,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是在1949年,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在2015年,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是在1956年,因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再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回答,还是要牢记基础知识。
4.(2023七下·莱西期末)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一组历史图片。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共和国外交成就 B.民族团结进步
C.国防建设的成就 D.民主制度的完善
【答案】C
【知识点】钢铁长城;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火箭军战略核导弹、歼-20战机、大阅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片都展示了我国的军事力量,反映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的成就,C项正确;
图片内容涉及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
图片内容涉及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民族团结无关,排除B项;
图片内容涉及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5.(2024八下·百色期末)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它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彻底改变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并进入大型航母时代。这艘航空母舰是(  )
A.山东舰 B.辽宁舰 C.致远舰 D.定远舰
【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这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B项符合题意;
A: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A项不符合题意;
C:致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C项不符合题意;
D:定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辽宁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第一航空母舰是“辽宁舰”。
6.(2023八下·遂川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这反映出,中国(  )
A.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 B.国防科技领域取得开创性突破
C.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A项: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帝国主义为首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政策,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所以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A项。
B项: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未说明国防科技领域的内容,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D项: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7.(2023八下·惠城期末)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宣告在外交上突出体现为(  )
A.与各国增强团结与合作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和平崛起的既定方针
【答案】B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题干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指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8.(2024八下·益阳期末)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 ”及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符合特意;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 ”,然后联系中国的外交成就,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9.(2024·喀什模拟)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
A.出席上海APEC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亚太经合作组织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A项符合题意;
B: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在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不符合题意;
C: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C项不符合题意;
D: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周恩来的外交成就或活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10.(2017·句容模拟)1971年11月8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1月8日、中国人来了和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信息可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与意义。
11.(2023八下·海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新中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 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中国参与创建或参加的部分国际组织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3年新年贺词在国际社会引发热烈反响。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扬子晚报》报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积极参加或创建国际组织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中国外交“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答案】(1)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意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理解: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努力;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亚太经合作组织
【解析】【分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临的国际背景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成就: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 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国参与创建或参加的部分国际组织”,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外交往来,积极积极参加或创建国际组织,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理解:根据材料四“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可知,新的历史世纪,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努力;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故答案为:
(1)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意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理解: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努力;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积极参加或创建国际组织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全方位外交。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平行卷5284042—【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复习
1.(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如表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2.(2024八下·榕江期末)某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二炮兵部队纪实》影片,介绍第二炮兵部队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影片中的第二炮兵部队指的是(  )
A.海军部队 B.陆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导弹部队
3.(2021·营口)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4.(2023七下·莱西期末)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一组历史图片。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共和国外交成就 B.民族团结进步
C.国防建设的成就 D.民主制度的完善
5.(2024八下·百色期末)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它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彻底改变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并进入大型航母时代。这艘航空母舰是(  )
A.山东舰 B.辽宁舰 C.致远舰 D.定远舰
6.(2023八下·遂川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这反映出,中国(  )
A.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 B.国防科技领域取得开创性突破
C.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2023八下·惠城期末)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宣告在外交上突出体现为(  )
A.与各国增强团结与合作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和平崛起的既定方针
8.(2024八下·益阳期末)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9.(2024·喀什模拟)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
A.出席上海APEC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2017·句容模拟)1971年11月8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2023八下·海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新中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 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中国参与创建或参加的部分国际组织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3年新年贺词在国际社会引发热烈反响。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扬子晚报》报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积极参加或创建国际组织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中国外交“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电影《上甘岭》插曲”,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重创以美国为所的“联合国军”,所以“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体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爱好和平,反击侵略者的抗美援朝精神,故选B项。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决心,“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解读不全,排除A项。
抗美援战争是期,人民志愿军士气高昂,但武装装备相对落后,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和平的决心,没有体现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海军部队,海军部队和第二炮兵部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B.陆军部队,陆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C.空军部队,空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第二炮兵部队就是导弹部队。
3.【答案】C
【知识点】钢铁长城;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是在2012年,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是在1949年,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在2015年,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是在1956年,因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再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回答,还是要牢记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钢铁长城;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火箭军战略核导弹、歼-20战机、大阅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图片都展示了我国的军事力量,反映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的成就,C项正确;
图片内容涉及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
图片内容涉及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民族团结无关,排除B项;
图片内容涉及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5.【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这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B项符合题意;
A: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A项不符合题意;
C:致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C项不符合题意;
D:定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辽宁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第一航空母舰是“辽宁舰”。
6.【答案】D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A项: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帝国主义为首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政策,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所以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A项。
B项: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未说明国防科技领域的内容,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D项: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题干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指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分析可知,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 ”及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符合特意;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 ”,然后联系中国的外交成就,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9.【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亚太经合作组织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A项符合题意;
B: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在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不符合题意;
C: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C项不符合题意;
D: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周恩来的外交成就或活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10.【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1月8日、中国人来了和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信息可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与意义。
11.【答案】(1)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意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理解: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努力;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亚太经合作组织
【解析】【分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临的国际背景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成就: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 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国参与创建或参加的部分国际组织”,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外交往来,积极积极参加或创建国际组织,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理解:根据材料四“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可知,新的历史世纪,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努力;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故答案为:
(1)国际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意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理解: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努力;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积极参加或创建国际组织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全方位外交。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