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信宜月考)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西部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这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 B.西部大开发
C.建立经济特区 D.“一国两制”
2.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一(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五条进藏铁路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 )
A.青藏铁路 B.新藏铁路 C.滇藏铁路 D.甘藏铁路
3.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各种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4.(2024八下·南昌期末)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
5.(2018九下·临河月考)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对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6.(2024八下·昭平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7.(2023八下·仓山期末)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结束敌对状态 B.实现三通
C.逐渐走向统一 D.同根同源
8.(2023八下·清远期末) 来自台湾的抖音达人“台湾表妹”李乔昕最近走红。她拍摄的介绍大陆发展的视频,深受两岸人们喜欢。李乔昕的做法有利于( )
A.早日解放台湾 B.行使港澳主权
C.打破两岸隔绝 D.促进两岸交流
9.(2023八下·丹东期末)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0.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标志着国家统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此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西班牙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葡萄牙 D.英国、法国
二、材料题
11.(2023·白山二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台湾问题的历史回顾】1895年日本通过哪一条约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1945年中国取得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请问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祖国统一的坚实基础】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4)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请写出20世纪90年代回归祖国的地区一例。
(5)【我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九二共识”的达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6)请你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表一点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西部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西部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B项正确;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于1953年至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一国两制”主要针对港澳台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经济特区主要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进藏铁路”,结合所学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故选A项。
新藏铁路处于规划建设中,尚未建成使用,排除B项。
滇藏铁路目前正在建设中,尚未建成使用,排除C项。
甘藏铁路正处于规划阶段,尚未建设使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青藏铁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据题干“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各种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可知,“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反映了少数民族重视传统文化,所以壮族各种民族风俗活动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故选B项。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传承,没有涉及经济开发内容,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传承,没有涉及科技创新信息,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传承,没有涉及民族平等原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文化传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依据材料“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知,B符合题意;
《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发表的,排除A;
八项主张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C;
“三通”协议,实现是2008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祖国的方针是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A项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B项属于外交原则;C项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内容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的例子。
6.【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实现直接“三通”,实现“三通”是两岸交往的手段,不是关键和基础,不符合题意;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大陆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
D.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不是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理解识记两岸交往的关键和基础,要注意理解识记。
7.【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可知,材料说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D项正确;
海峡两岸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排除A项;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故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海峡两岸逐渐走向统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海峡两岸的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她拍摄的介绍大陆发展的视频,深受两岸人们喜欢”可以看出,李乔昕的做法有利于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岸交流。D项正确;
早日解放台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行使港澳主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打破两岸隔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范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说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A项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涉及到“大国干预、阻挠统一”的信息,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体现“海峡两岸局势缓和”的信息,排除C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体现“台独势力阻碍祖国统一”的信息,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关系与祖国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为期99年。香港的殖民者是英国。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在澳门暂时晾晒货物。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每年500两白银的代价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先后侵占了氹(dang)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代《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澳门的侵占者是葡萄牙,C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港澳地区的殖民国家,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英国、葡萄牙,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明末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1.【答案】(1)《马关条约》;抗日战争。
(2)解放南京。
(3)西藏和平解放。
(4)“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心愿;希望实现国共关系更好发展,促进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只有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才能早日实现;两岸继续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阻碍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海峡两岸交往;渡江战役;西藏和平解放;“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归还占领的中国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下达进军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兵三路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势力退往台湾,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基本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国家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为实现台湾统一,但最早的实践是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收回香港、澳门。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海峡两岸自古就是同宗、血脉相连、唇齿相依,故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一定会实现;为早日实现统一,两岸应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打击分裂势力和破坏势力,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由一系列试题组成,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等历史信息,涵盖了近代、现代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抗日战争收复台湾、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裂对抗、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及港澳回归,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积累,解题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牢固掌握近现代台湾与祖国的关系发展,以此理解运用,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1 /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信宜月考)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西部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这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 B.西部大开发
C.建立经济特区 D.“一国两制”
【答案】B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西部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以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西部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B项正确;
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于1953年至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一国两制”主要针对港澳台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经济特区主要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一(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五条进藏铁路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 )
A.青藏铁路 B.新藏铁路 C.滇藏铁路 D.甘藏铁路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进藏铁路”,结合所学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故选A项。
新藏铁路处于规划建设中,尚未建成使用,排除B项。
滇藏铁路目前正在建设中,尚未建成使用,排除C项。
甘藏铁路正处于规划阶段,尚未建设使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青藏铁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3.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各种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据题干“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各种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可知,“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反映了少数民族重视传统文化,所以壮族各种民族风俗活动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故选B项。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传承,没有涉及经济开发内容,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传承,没有涉及科技创新信息,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传承,没有涉及民族平等原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民族文化传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4.(2024八下·南昌期末)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依据材料“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知,B符合题意;
《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发表的,排除A;
八项主张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C;
“三通”协议,实现是2008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18九下·临河月考)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对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祖国的方针是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A项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B项属于外交原则;C项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内容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的例子。
6.(2024八下·昭平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实现直接“三通”,实现“三通”是两岸交往的手段,不是关键和基础,不符合题意;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大陆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
D.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不是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理解识记两岸交往的关键和基础,要注意理解识记。
7.(2023八下·仓山期末)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结束敌对状态 B.实现三通
C.逐渐走向统一 D.同根同源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可知,材料说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D项正确;
海峡两岸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排除A项;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故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海峡两岸逐渐走向统一,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海峡两岸的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知识。
8.(2023八下·清远期末) 来自台湾的抖音达人“台湾表妹”李乔昕最近走红。她拍摄的介绍大陆发展的视频,深受两岸人们喜欢。李乔昕的做法有利于( )
A.早日解放台湾 B.行使港澳主权
C.打破两岸隔绝 D.促进两岸交流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她拍摄的介绍大陆发展的视频,深受两岸人们喜欢”可以看出,李乔昕的做法有利于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岸交流。D项正确;
早日解放台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行使港澳主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打破两岸隔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2023八下·丹东期末)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范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说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A项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涉及到“大国干预、阻挠统一”的信息,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体现“海峡两岸局势缓和”的信息,排除C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体现“台独势力阻碍祖国统一”的信息,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解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关系与祖国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
10.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标志着国家统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此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西班牙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葡萄牙 D.英国、法国
【答案】C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为期99年。香港的殖民者是英国。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在澳门暂时晾晒货物。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每年500两白银的代价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先后侵占了氹(dang)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代《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澳门的侵占者是葡萄牙,C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港澳地区的殖民国家,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英国、葡萄牙,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而明末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二、材料题
11.(2023·白山二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台湾问题的历史回顾】1895年日本通过哪一条约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1945年中国取得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请问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祖国统一的坚实基础】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4)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请写出20世纪90年代回归祖国的地区一例。
(5)【我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九二共识”的达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6)请你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表一点看法。
【答案】(1)《马关条约》;抗日战争。
(2)解放南京。
(3)西藏和平解放。
(4)“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心愿;希望实现国共关系更好发展,促进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只有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才能早日实现;两岸继续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阻碍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海峡两岸交往;渡江战役;西藏和平解放;“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归还占领的中国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下达进军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兵三路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势力退往台湾,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基本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国家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为实现台湾统一,但最早的实践是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收回香港、澳门。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海峡两岸自古就是同宗、血脉相连、唇齿相依,故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一定会实现;为早日实现统一,两岸应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打击分裂势力和破坏势力,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由一系列试题组成,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等历史信息,涵盖了近代、现代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抗日战争收复台湾、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裂对抗、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及港澳回归,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积累,解题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牢固掌握近现代台湾与祖国的关系发展,以此理解运用,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1 / 1